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示范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它是教师以具体的动作作为范例,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动作形象、技术结构、要领和方法。正确动作的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就是利用感觉直接感知知识。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中的示范必须做到本文中的几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 示范教学法
一、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给定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示范教学法必须要切合教材任务、教学步骤,要根据学生体育基础、运动技术来安排示范分量,决定示范的方法。尤其是在一堂课中,应作重点示范或完整示范的动作要领,备课时都要反复推敲。对于动作示范快、慢,不能停留或不能慢的动作,可简单假设加以配合。如:在教学生学习前滚翻时,在学习前跟同学们示范动作,但在滚动时不能太慢。自己在滚动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自己的身体有无滚成一团(如球状)。在学生练习前可用一只篮球和一块砖作假设性的比较:篮球和砖块比较起来,哪个更容易滚动?通过分析,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掌握,否则盲目地去做示范,就会浪费教学实践,学生学起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示范运用要力求准确无误,符合要领要求
笔者曾经记得,读初中时,体育老师说:“上课时同学们要‘眼睛看事,耳朵听事,手脚比事’”。学生通过看(观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动作的真实性,才能正确的把握训练动作要领,直至学生学会动作技能,掌握运动技术。初中学生模仿性强,教师动作正确、简洁、潇洒、漂亮,就能形成条件反射,刺激学生主动进行模仿性的训练,学起来效果就非常好。特别是学习新项目时,如果教师示范不正确,讲解又不清楚,学生学起来就可能比较模糊,产生错误动作。怎样才能算正确?就是要在示范中动作要领准确、规范、科学,在整个示范过程中,要能够使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和完成动作的顺序。
三、示范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运动知识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材是比较系统的,主要是从某一项目的知识、技术的难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艺水平相互联系,相适应的,教材的系统性和学生特征的衔接性及学生水平的联系性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提高。如果教材内容安排不恰当,教师示范的动作超出学生学习应有水平,到头来教师做的示范再多,也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示范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结构简单的动作,也可用完整动作作示范;结构比较复杂的、难度大的动作,示范时可以突出重点、分步进行,先示范动作的基础部分,后做难点部分;也可以示范动作的某一部分,后示范另外部分。总之,示范时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教者要善于分析各种动作主次关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各个击破。
四、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过程中,仅靠教师的示范是远远不够的。示范教学虽然能够增加直观性,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但是,还有一些运动要领是体育教师演示不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要把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示范与讲解结合有三种形式:1.先示范后讲解;2.先讲解后示范;3.边讲解,边示范。毕竟示范不是教学中的最终目的,只是用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手段。教师必须对自己所做的示范作出简要说明,把动作要领与学生观察结合在一起,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动作。所以,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特别是抓住重点和难点讲解时,要与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动作,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使学生明确完成这一动作的注意事项,尽快把这一技能学好。如果教师仅示范,不讲解,或仅讲解,不做示范,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示范要注意位置和方向
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所列的队形、动作的性质以及安全的要求等因素来决定。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以及学生观察的动作部位来决定。因此,示范时要注意采用正确、侧面、背面等不同方位的示范方法。不断变化示范的位置和方位,才能使学生对动作要领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使所要观察的动作的面与学生的队伍面成平行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
示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已被广泛运用,但有几点值得注意:1.要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示范动作不论做的怎样成功,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学,所以,在示范的时机把握上和量的安排上都要切合学生的学情,不能喧宾夺主,教师自己变成了演员,学生变成了观众。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些教师在示范之后,一味地叫学生模仿,结果导致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长期机械地模仿和训练,使学生思维僵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明,运动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教师示范的动作只是目前的运动技巧中的一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体机能的发展,运动技巧也会不断优化,我们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与时俱进。3.善于分析、严格要求。教师要善于分析自己的示范动作和学生的动作要领,及时纠正动作中的错误,还可以开展一些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刘圩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体育教学 示范教学法
一、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给定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示范教学法必须要切合教材任务、教学步骤,要根据学生体育基础、运动技术来安排示范分量,决定示范的方法。尤其是在一堂课中,应作重点示范或完整示范的动作要领,备课时都要反复推敲。对于动作示范快、慢,不能停留或不能慢的动作,可简单假设加以配合。如:在教学生学习前滚翻时,在学习前跟同学们示范动作,但在滚动时不能太慢。自己在滚动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自己的身体有无滚成一团(如球状)。在学生练习前可用一只篮球和一块砖作假设性的比较:篮球和砖块比较起来,哪个更容易滚动?通过分析,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掌握,否则盲目地去做示范,就会浪费教学实践,学生学起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示范运用要力求准确无误,符合要领要求
笔者曾经记得,读初中时,体育老师说:“上课时同学们要‘眼睛看事,耳朵听事,手脚比事’”。学生通过看(观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动作的真实性,才能正确的把握训练动作要领,直至学生学会动作技能,掌握运动技术。初中学生模仿性强,教师动作正确、简洁、潇洒、漂亮,就能形成条件反射,刺激学生主动进行模仿性的训练,学起来效果就非常好。特别是学习新项目时,如果教师示范不正确,讲解又不清楚,学生学起来就可能比较模糊,产生错误动作。怎样才能算正确?就是要在示范中动作要领准确、规范、科学,在整个示范过程中,要能够使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和完成动作的顺序。
三、示范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运动知识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材是比较系统的,主要是从某一项目的知识、技术的难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艺水平相互联系,相适应的,教材的系统性和学生特征的衔接性及学生水平的联系性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提高。如果教材内容安排不恰当,教师示范的动作超出学生学习应有水平,到头来教师做的示范再多,也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示范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结构简单的动作,也可用完整动作作示范;结构比较复杂的、难度大的动作,示范时可以突出重点、分步进行,先示范动作的基础部分,后做难点部分;也可以示范动作的某一部分,后示范另外部分。总之,示范时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教者要善于分析各种动作主次关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各个击破。
四、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过程中,仅靠教师的示范是远远不够的。示范教学虽然能够增加直观性,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但是,还有一些运动要领是体育教师演示不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要把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示范与讲解结合有三种形式:1.先示范后讲解;2.先讲解后示范;3.边讲解,边示范。毕竟示范不是教学中的最终目的,只是用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手段。教师必须对自己所做的示范作出简要说明,把动作要领与学生观察结合在一起,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动作。所以,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特别是抓住重点和难点讲解时,要与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动作,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使学生明确完成这一动作的注意事项,尽快把这一技能学好。如果教师仅示范,不讲解,或仅讲解,不做示范,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示范要注意位置和方向
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所列的队形、动作的性质以及安全的要求等因素来决定。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以及学生观察的动作部位来决定。因此,示范时要注意采用正确、侧面、背面等不同方位的示范方法。不断变化示范的位置和方位,才能使学生对动作要领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使所要观察的动作的面与学生的队伍面成平行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
示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已被广泛运用,但有几点值得注意:1.要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示范动作不论做的怎样成功,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学,所以,在示范的时机把握上和量的安排上都要切合学生的学情,不能喧宾夺主,教师自己变成了演员,学生变成了观众。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些教师在示范之后,一味地叫学生模仿,结果导致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长期机械地模仿和训练,使学生思维僵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明,运动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教师示范的动作只是目前的运动技巧中的一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体机能的发展,运动技巧也会不断优化,我们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与时俱进。3.善于分析、严格要求。教师要善于分析自己的示范动作和学生的动作要领,及时纠正动作中的错误,还可以开展一些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刘圩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