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越来越缺乏合作的机会与环境,因此幼儿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严重阻碍了幼儿与他人合作这一社会行为的发展,这也造成了幼儿既缺乏合作意识,又缺乏合作能力。总结其原因,影响合作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
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乐趣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的迁就与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都对合作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2、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
幼儿期的孩子,尤其是小、中班的孩子,他们正处在身体、才智迅速增长的时期。随着他们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的增加,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段,是与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为标准,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他们的自我意识早已形成和发展,年龄越小,自我中心意识越强。
3、策略问题
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大家都希望玩,也明白别人也想玩,但矛盾在于怎样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也就是说寻找不到合作的方法。
根据上述三种影响合作的因素,针对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机会,更没有掌握合作方法的情况,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学习合作吧。
一、培养合作意识
1、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培养合作意识。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对幼儿是最具有感染力的。例如: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猫和老鼠从经常吵架到合作打败大恶狗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合作的含义。组织幼儿进行《狼和小羊》的故事表演,体验合作打败大灰狼的快乐,从而自然的增强合作意识。
2、利用日常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时,我们处处做有心人,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因为不合作而无法完成的事讲给孩子们听,并请幼儿来判断事情的对错,想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渐渐地,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合作的意识。
二、创造合作机会
要学习合作的方法,首先就要有合作的机会和合作的对象。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要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1、幼儿间的合作。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画画、看书、玩娃娃家等。但孩子们往往自己找不到合作的机会,所以教师应引导他们寻找合适的机会,如孩子们在手工区画“美丽的海星”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两两合作把画好的两个海星订在一起,中间塞上报纸变成立体的挂饰。再如运用好带差的方法分组完成环保合作画等等。
2、大与小之间的合作。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缺乏与弟弟妹妹一起玩的机会,而具我观察发现大孩子与小孩子之间的交往还是比较和协的。年龄小的幼儿有机会向年龄大的幼儿学习,并得到大年龄幼儿的帮助。同样,大年龄幼儿在帮助弟弟妹妹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益处,他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并从中学会了谦让协商和关心爱护,这些都是合作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所以为幼儿提供大与小的合作机会也是比较必要的。如散步时请大班孩子去抱抱小班孩子,想办法共坐一张椅子。组织一些大带小的教育活动等等。
3、亲子间的合作。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家园配合的地方,同样也存在着亲子合作的机会。如家长活动中请家长与幼儿合作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亲子游活动后,采用幼儿讲述家长记录的方式,共同完成“探索之旅”的记录;再如提供一些记录表格,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记录来作一些课前准备,提高教学效果等等。
三、学习合作方法
在以上这些合作的机会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如幼儿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产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于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商解决。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幼儿没有掌握合作的方法。以下是两种比较常用和简单的合作方法。
方法一:两人合作。
《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班中的孩子各个性格不同,情况不同,个体差异明显,特别是在语言发展方面,有人能说会道,有人却羞涩木纳。我们应该认识到,那些平时不善言表、不惹人喜爱的孩子,不是不会讲而是不敢讲。教师在为这些孩子提供机会练习自己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选择一个合适他们的方法。
两两合作是最简单的合作方法,在对象上往往采取好带差的形式,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达到两个幼儿的共同进步,差的幼儿获得知识的进步,好的幼儿获得能力的进步。
方法二:小组合作
这种合作方法是与游戏同步进行的,优点是幼儿在游戏中能自然而然的掌握分工,协商等合作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在游戏中蕴涵着许多学习的内容,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更能自然而然的加入到探索知识的行列中,教师要及时的发现这一现象,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来体现他的教育价值,而不是阻止和扼杀。另外还应该认识到幼儿间合作的力量,运用合作这一方法让能力强的幼儿来带动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远比教师直接去教会他们效果好。合作,促使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
此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积极效应所带来的重要性。幼儿间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增进感情等等。这对巩固、强化合作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在合作活动后,教师应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的内在动机,使他们的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作者单位:常州市红梅东村幼儿园 江苏】
1、家庭因素
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乐趣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的迁就与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都对合作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2、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
幼儿期的孩子,尤其是小、中班的孩子,他们正处在身体、才智迅速增长的时期。随着他们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的增加,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段,是与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为标准,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他们的自我意识早已形成和发展,年龄越小,自我中心意识越强。
3、策略问题
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大家都希望玩,也明白别人也想玩,但矛盾在于怎样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也就是说寻找不到合作的方法。
根据上述三种影响合作的因素,针对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机会,更没有掌握合作方法的情况,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学习合作吧。
一、培养合作意识
1、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培养合作意识。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对幼儿是最具有感染力的。例如: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猫和老鼠从经常吵架到合作打败大恶狗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合作的含义。组织幼儿进行《狼和小羊》的故事表演,体验合作打败大灰狼的快乐,从而自然的增强合作意识。
2、利用日常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时,我们处处做有心人,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因为不合作而无法完成的事讲给孩子们听,并请幼儿来判断事情的对错,想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渐渐地,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合作的意识。
二、创造合作机会
要学习合作的方法,首先就要有合作的机会和合作的对象。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要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1、幼儿间的合作。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画画、看书、玩娃娃家等。但孩子们往往自己找不到合作的机会,所以教师应引导他们寻找合适的机会,如孩子们在手工区画“美丽的海星”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两两合作把画好的两个海星订在一起,中间塞上报纸变成立体的挂饰。再如运用好带差的方法分组完成环保合作画等等。
2、大与小之间的合作。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缺乏与弟弟妹妹一起玩的机会,而具我观察发现大孩子与小孩子之间的交往还是比较和协的。年龄小的幼儿有机会向年龄大的幼儿学习,并得到大年龄幼儿的帮助。同样,大年龄幼儿在帮助弟弟妹妹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益处,他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并从中学会了谦让协商和关心爱护,这些都是合作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所以为幼儿提供大与小的合作机会也是比较必要的。如散步时请大班孩子去抱抱小班孩子,想办法共坐一张椅子。组织一些大带小的教育活动等等。
3、亲子间的合作。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家园配合的地方,同样也存在着亲子合作的机会。如家长活动中请家长与幼儿合作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亲子游活动后,采用幼儿讲述家长记录的方式,共同完成“探索之旅”的记录;再如提供一些记录表格,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记录来作一些课前准备,提高教学效果等等。
三、学习合作方法
在以上这些合作的机会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如幼儿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产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于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商解决。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幼儿没有掌握合作的方法。以下是两种比较常用和简单的合作方法。
方法一:两人合作。
《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班中的孩子各个性格不同,情况不同,个体差异明显,特别是在语言发展方面,有人能说会道,有人却羞涩木纳。我们应该认识到,那些平时不善言表、不惹人喜爱的孩子,不是不会讲而是不敢讲。教师在为这些孩子提供机会练习自己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选择一个合适他们的方法。
两两合作是最简单的合作方法,在对象上往往采取好带差的形式,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达到两个幼儿的共同进步,差的幼儿获得知识的进步,好的幼儿获得能力的进步。
方法二:小组合作
这种合作方法是与游戏同步进行的,优点是幼儿在游戏中能自然而然的掌握分工,协商等合作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在游戏中蕴涵着许多学习的内容,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更能自然而然的加入到探索知识的行列中,教师要及时的发现这一现象,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来体现他的教育价值,而不是阻止和扼杀。另外还应该认识到幼儿间合作的力量,运用合作这一方法让能力强的幼儿来带动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远比教师直接去教会他们效果好。合作,促使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
此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积极效应所带来的重要性。幼儿间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增进感情等等。这对巩固、强化合作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在合作活动后,教师应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的内在动机,使他们的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作者单位:常州市红梅东村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