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这个世界促膝长谈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的时候,自己很急于直面人生和世界,动辄便是老成,动辄便是成熟,事事不愿跟同龄人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其实,这只不过是因为担心别人比自己成功得要早罢了。
  曾看见太多的年轻人被葬送在这个世界的视野之外,这让我无法允许自己庸碌一生,而且那时候我一直以为,唯有不断地向前奔跑,才能为自己争得优势。长大了一些后才发现,成长的节奏太快未必是件好事,况且大家必然会在不远的将来,抵达同一个终点,不是么?
  后来,我开始用文字装点自己行走的路,野心的种子开始在心中萌芽生长。于是,一个少年的生命,真的开始壮大起来,通过文字,我与无数同龄人一同成长。我,开始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庞大的文字青春。
  我们都是月亮一样孤独的孩子
  自我有记忆开始,就觉得那些最缤纷、最微妙的颜色是藏在书里的。小时候,夜晚常常令我有一种莫名的归宿感,因为入睡前,妈妈总会拿出那些西欧童话绘本,为我不厌其烦地讲述里面的故事,一整夜,都被无限天真的遐想包围。
  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给各类报刊写稿。只有自己知道,我这是在借助文字驱散孤独,也借孤独之力力求让自己获得饱满的人生,追逐比别人更丰盛的梦想。而且我相信,并非所有代价高昂的梦,都会廉价得不堪一击。梦想之所以为梦想,正是因为它的遥远。
  生活总擅长于碾碎他人的期许,小时候经历的挫折也许并不比现在少。幸运的是,我还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主义,没有让我的理想成为一束把握不住的风。
  初中阶段,我同全国三百余家报刊杂志的编辑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平时不上任何课外学习辅导班的我,周末一旦做好功课,就俨然化身为了一个职业作家,一封接着一封打开编辑留给我的约稿信,然后酝酿在电脑上敲下相应的文字。
  初二,我的第二本书《指尖上的花田》正式问世。它被湖南省教育厅列入了学生课外教辅书目,湖南许多地区的学校里几乎人手一册。从此,我身负的“名”越来越灿烂多姿起来。这一年,出于一种纯粹的纪念,我整理了一些未曾收录成书的作品,出版了好几本书。童年时代孤独的念想,终于达成了完满。
  无论写了多少文字,无论多少光环簇拥,我还是觉得,创作本身即是孤独,就像天上的月亮。也许,所有的文学少年们,都是月亮般孤独的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自我救赎。
  老去的是时间而不该是内心
  2011年中考过后,差不多一个夏天都无所事事。身边很多少人因为那场离别,已告别得让自己毫无力气。我没有投入那场盛大的告别里,简单地度过了这个冗长的夏日。
  中考结束当天,我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第七届作代会。被选为与会代表多少有些意外,没想到自己还是唯一的学生代表且是年龄最小的代表。在省委礼堂里出入,不断地打量着周围大人们的面孔,心里觉着自己恐怕正在老去。
  一直以来,我不强迫自己投入到应试学习的潮流中,尽管我并不属于那种会以学习成绩与体制相抗衡的学生。很多人也好奇,一个被写作占据了主要生活的少年,是如何处理学习与写作的关系的。其实在我看来,那就是写作不会影响学习,但是学习倒会影响写作,而写作也是一种学习,相比课内功课它更自由与纯粹。
  做梦,是延续青春的一种方式。我不想让自己三年的写作之梦太过利落地结尾。我希望笔耕之梦翻山越岭一直延续,带着期待和回忆延续,永不收尾。笔下的文字酝酿出一个成长的季节,又寂寞又美好。但没人知道,这个季节其实等待着被惊扰。
  莎翁说,那些喧嚣的事物它们一无所有。我从小对这样一句话深深铭记。越长大,越安谧;越长大,越觉得自己的影子在喧闹之中,其实灰暗无比。在高中的艺术节晚会上,我竟然觉得,那些歌唱和欢呼,离自己遥远无比,自己在人群之中出奇地孤立且孤独。
  在三流城市里寻找一流的青春文字
  中学这几年,阅读、写作、动漫、音乐,似乎就是我生活的全部,简单而又丰富。我一直渴求着一次漫长而华丽的冒险,希望以自己的怀疑和叛逆,实现对世界的期待,却一直不能成功地拿出勇气。有时候,我会安慰自己:兴许一个清醒的灵魂,回避着外面的喧嚣,正是为了更好地体察世界的喧闹。
  进入高中,我并不觉得是来到了一个新环境,身边的同学多多少少对我有些许了解。高中也是个性最容易沦陷的时期,每天过着同样的生活,每天都会发现彼此长得越来越相像。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在这种环境里做所谓的“突围”,唯有在内心保持着淡定和从容,才能不至于真正地沦陷。
  创作并不一定会是我的职业,但绝对是一种习惯,高中里我也仍旧保持。午休时,我常常一个人在教室里写字,只是学校会在午休时断电,教室冬凉夏暖,被折腾得死去活来。
  尽管写作量少了许多,每周仍能收到全国各地的许多读者来信。它们虽然不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喧声闹意,却让我有了足够的力量直面眼前的世界。在我们这座尚属三流的城市,我至今觉得实属不易的,是自己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活下来,而没有被那些灌输的价值观和庸俗的见地所扭曲同化。
  也许,太过忙于洞察世界,反而会妨碍自己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我开始试着跟眼前的世界促膝长谈,不怀目的,不怀动机,这样,或许才能写出更好的文字,才能在孤独和喧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故事更精彩。
  不管如何,我很庆幸拥有这段与文字相连的年华。即便未来没有梦中那般斑斓光亮,也不会遗憾了。赫兹里特说过,青春可以弥补一切。
其他文献
知乎上有这样一句话: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20岁觉得曹操厉害好理解,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拥军百万征战天下,风头无尽。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也能理解,司马懿隐忍善谋笑到最后,天下归了司马家。60岁看刘备最厉害怎么理解呢?这看看他一生的经历就知道了。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大军来攻,刘备新得不久的汝南随即陷落,刘备又一次成了丧家之犬。之
早在唐朝中期,就有了穿越题材的小说,还有货真价实的“寻秦记”,其代入感丝毫不亚于后来的此类作品。这部小说是《秦梦记》,作者是沈亚之,其中穿越人物就是他自己。  唐朝当然没有时光机,其穿越模式很简单,就是做白日梦。沈亚之白昼入睡,以这种方式跨越一千多年的时光,到了春秋时期,比《寻秦记))中项少龙所到达的战国末期还要早几百年。  沈亚之比较幸运,一踏进梦里就直接见到秦国的高层,而且对答的都是高大上的话
关键词 早期国家,国家观念,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7-0015-05  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在很多学科都不是问题,但在历史学科却属顽症。从夏朝建立国家到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初中课程与高中课程的基本内容相差不多。能不能改变?选择一些13岁的初一学生容易接受的、贴近他们经验的知识?夏、商、西周大约经历了1300年,距今约2800年,但是三代
摘 要:对于乡镇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临着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困境,主要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在长期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需要教师切实改革和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运用更适合乡镇中学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在新课改的相关理念要求下,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学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运用提问和表扬方式培养学生自信心、结合乡土资源展开阅读教
一、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  “国学热”兴起以来,不少区域要求教师将“国学经典教育”引进课堂、纳入教学安排,要求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性格和品质。但是国学经典目前没有纳入国家课程,没有统一教材,没有固定课程,怎样扎实推进这项活动呢?而且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因为繁复的常规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中往往很难落实国学经典教学任务。  二、国学经典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策略研究  (一)语文课中渗透国学教育
1944年8月25日,巴黎从纳粹铁蹄下被解放出来。这天,希特勒发出了一条电报, “巴黎到底烧了没有?”  原来,当年诺曼底登陆,盟军势如破竹,逐渐往德国方向推进之时,希特勒就已下定决心,将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心目中将延续千年的第三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战利品——巴黎。一旦守不住,就将它变成一座废墟,让盟军即使得到这座城市也一无所获。  为了达成目的,希特勒指派了最忠实的军官——当时驻守巴黎德军的最高统
摘 要:我国比较文学跨学科教学的案例较为稀缺,通过实践,我们从文学与绘画、音乐、雕塑、建筑等艺术、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医学等方面进行案例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与视野。跨学科的案例尚有巨大的空间以待丰富。  关键词:比较文学;跨学科教学案例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在比较领域内提倡跨学科以来,跨学科在全世界比较文学界都呼声很高,在中国,跨学科与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并列成为“四跨”之一。然而,说
[摘 要:基于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创新。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有效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根据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和引导。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分析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  一、传统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
[摘 要:牛頓之所以能发现万有引力,就是因为他比别人多了一分质疑能力。苹果落到地上,这是多么平凡的现象,很多人觉得本应该如此,但是,却没有人想到,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上天空呢?就是因为地球的吸引力。由此可见,质疑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从小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在学习中多问为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死记硬背。在今天这篇文章中,将围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美丽的伴娘  我和妻子小莉(化名)相识于朋友的婚礼。也许,这就注定了我们有一段浪漫的缘分。  新郎阿辉(化名)是我的同事。那天,我因为加班,没有准时参加婚礼。进门的时候,已经到了新娘敬酒环节。一旁的伴娘,皮肤白皙,妆容清淡,身材修长,鹅黄色的伴娘裙清新动人。她笑的时候,我也跟着微笑起来。我这才发现自己有些失态。  那场婚礼,我光顾着用眼神追寻那位美丽伴娘的身影,其他什么也没顾上。婚礼还没结束,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