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阉伶歌手,也称阉人歌手,是16世纪首先在梵蒂冈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歌手群体。意大利人曾经一度把“音乐家”和“阉人”看作是同义词,由此可以看出阉伶歌手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历史成就非同一般。本文主要从阉伶歌手对音乐界的成就和贡献的方面介绍和阐述了阉伶歌手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阉伶歌手;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50-1
一、阉伶歌手的存在
在16世纪,由于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不允许女性参加唱诗班,更不允许其登上舞台表演,所以教堂的唱诗班就用男童代替女声,为了音乐目的,对男童进行阉割。经过严格训练的阉伶歌手的声音既有男声的强度,音域又有女声的高度,同时兼有浑厚的能量和纯净细柔的音质,男子的体格也使肺活量足以支持音域间的跨越和辗转。到了17、18世纪,阉伶歌手因为其清越美妙的音质和独特的歌唱技巧风靡一时,声乐史上称之为“美声歌唱的黄金时期”,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训练阉人歌手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但阉人歌手的存在毕竟有违人道,加之19世纪男声Close唱法的出现和声乐技术的发展,到了18世纪,阉人歌手开始衰落,在欧洲盛行了近两个世纪的阉伶歌唱家逐渐被历史淘汰。
二、阉伶歌手的历史成就和贡献
阉伶歌手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对美声唱法技巧的发展和创新上。美声唱法最初由卡奇尼创立,起源于17和18世纪。阉人歌手的盛行时期使男性歌手在音乐界的地位得以提升,他们因为生理的变化而拥有近似于女性的声带,声音质地细腻清丽。德国一位学者这样写过:“任何女性都不可能拥有如此有力甜美,清脆动听的歌喉,简直无与伦比”,甚至一向对阉伶行为有偏见的法国著名剧作家伏尔泰也曾予以肯定。另一方面,身为男性,阉伶歌手又具有男子的体魄,虽然不及真正女子声线的柔美,但他们无需使用假声就能发出明丽清亮而又华丽宽广的音域,更显自然顺畅,令人在惊喜之余更是激动不已,尤其是意大利著名的阉伶歌手卡法瑞里和法瑞奈里等人的歌唱技巧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阉伶歌手的贡献具体还是要体现在具体的表演艺术家身上。首次在歌剧中采用阉人歌手的人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蒙泰威尔第,表演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追捧,从此歌剧使用阉人歌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阉伶歌手创作的咏叹调也名声大响,技艺也越发娴熟。历史上著名的歌唱家法里内利就是阉伶歌手。法里内利从小就表现出了超人的歌唱才能,成年后更是名声大噪。他的声音浑厚洪亮,饱满而丰富,声线优美灵活,音准平稳,颤音快速华美,曾有人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来形容他的歌喉。他的歌唱曲目难度极高,比如著名的《战士在武装阵地》,除了法里内利,如此复杂的音程跳动几乎没有人敢尝试。当时的时代,音乐界流行于靠卖弄声音的技术博人眼目,但法里内利与别人不同,他对音乐无比崇拜,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情感,他不满足于吟唱低俗流弊哗众取宠的曲目,而是以创新思维析读和发展了声乐技术,显示出了音乐中独特的精神内涵。法瑞内利和男性女声歌唱家卡法雷利歌唱事业的发展标注着歌剧美声唱法以阉伶歌唱家为主的状态进入了高峰期。
另一位著名的意大利阉伶歌唱家是乔万尼卡莱斯蒂尼,他有着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天赋,曾由演唱女高音转变成演唱女低音,他能灵活自如地把高难度的歌剧表现的清亮而动听,代表作品是《阿丽安娜在克里特》和咏叹调作品《坚固的橡树》。卡莱斯蒂尼具有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性格热情开朗,活力充沛,他在演唱曲目的过程中刻意升音或降音,能够用另一种技巧和感觉同样出色的完成长而难的装饰音乐句,可以说,卡莱斯蒂尼是当时最具有艺术成就的表演艺术家。
塞涅西诺同样是当时以为著名的阉伶歌唱艺术家。塞涅西诺偏重女低音,音色甜润华美,音域虽说不宽但清晰有力,音准和颤音同样出色。他以演唱宣叙调出名,表演风格清澈单纯。塞涅西诺演唱时力求完美,他能够用清晰的胸腔音唱出快速的重音装饰性句子,使人听后心情愉悦。塞涅西诺在欧洲知名度很高,是出名的“歌王。”巴尔达萨莱菲利也是意大利著名的阉伶歌手。他的嗓音干净而灵活,颤音也多彩出色,被人称为“前所未有的绝技。”菲利的声音极具表现力,尤其擅长于华彩音段,他拥有惊人的气息和肺活量,曾经创造过一口气长达至五十秒不换气的记录。菲利对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的采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还有尼科林诺和帕切罗蒂等阉伶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同样出彩,在此就不再一一详述。
三、小结
世界上最后一个阉伶歌手在1922去世,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真正的阉伶歌手。虽然阉伶表演艺术家的存在是违背道德伦理的,最后也逐渐没落,但这一群体在音乐界的历史上做出的成就和贡献不容忽视,他们对声乐技巧的钻研和歌唱表演技术的创新性探索和发展是西方美声发展的奠基性和促进性成果。现代人通过各种方法来试图重现阉伶歌手美妙的声音,但是,就算是电影《第五元素》里的电脑重现法也无法完全复制阉伶表演家绝伦的歌喉!
参考文献:
[1]闾文娴.阉人歌手的历史分析与反思[J]. 大众文艺(理论),2011,(16).
[2]王群英. 歐洲歌剧阉人歌手衰落原因探析[J]. 艺术探索,2012,(03) .
[3]王超群. 残缺的辉煌——浅析阉人歌手[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3,(02).
作者简介:
田丰,河南郑州人,武汉音乐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美声)。
关键词:阉伶歌手;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50-1
一、阉伶歌手的存在
在16世纪,由于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不允许女性参加唱诗班,更不允许其登上舞台表演,所以教堂的唱诗班就用男童代替女声,为了音乐目的,对男童进行阉割。经过严格训练的阉伶歌手的声音既有男声的强度,音域又有女声的高度,同时兼有浑厚的能量和纯净细柔的音质,男子的体格也使肺活量足以支持音域间的跨越和辗转。到了17、18世纪,阉伶歌手因为其清越美妙的音质和独特的歌唱技巧风靡一时,声乐史上称之为“美声歌唱的黄金时期”,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训练阉人歌手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但阉人歌手的存在毕竟有违人道,加之19世纪男声Close唱法的出现和声乐技术的发展,到了18世纪,阉人歌手开始衰落,在欧洲盛行了近两个世纪的阉伶歌唱家逐渐被历史淘汰。
二、阉伶歌手的历史成就和贡献
阉伶歌手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对美声唱法技巧的发展和创新上。美声唱法最初由卡奇尼创立,起源于17和18世纪。阉人歌手的盛行时期使男性歌手在音乐界的地位得以提升,他们因为生理的变化而拥有近似于女性的声带,声音质地细腻清丽。德国一位学者这样写过:“任何女性都不可能拥有如此有力甜美,清脆动听的歌喉,简直无与伦比”,甚至一向对阉伶行为有偏见的法国著名剧作家伏尔泰也曾予以肯定。另一方面,身为男性,阉伶歌手又具有男子的体魄,虽然不及真正女子声线的柔美,但他们无需使用假声就能发出明丽清亮而又华丽宽广的音域,更显自然顺畅,令人在惊喜之余更是激动不已,尤其是意大利著名的阉伶歌手卡法瑞里和法瑞奈里等人的歌唱技巧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阉伶歌手的贡献具体还是要体现在具体的表演艺术家身上。首次在歌剧中采用阉人歌手的人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蒙泰威尔第,表演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追捧,从此歌剧使用阉人歌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阉伶歌手创作的咏叹调也名声大响,技艺也越发娴熟。历史上著名的歌唱家法里内利就是阉伶歌手。法里内利从小就表现出了超人的歌唱才能,成年后更是名声大噪。他的声音浑厚洪亮,饱满而丰富,声线优美灵活,音准平稳,颤音快速华美,曾有人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来形容他的歌喉。他的歌唱曲目难度极高,比如著名的《战士在武装阵地》,除了法里内利,如此复杂的音程跳动几乎没有人敢尝试。当时的时代,音乐界流行于靠卖弄声音的技术博人眼目,但法里内利与别人不同,他对音乐无比崇拜,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情感,他不满足于吟唱低俗流弊哗众取宠的曲目,而是以创新思维析读和发展了声乐技术,显示出了音乐中独特的精神内涵。法瑞内利和男性女声歌唱家卡法雷利歌唱事业的发展标注着歌剧美声唱法以阉伶歌唱家为主的状态进入了高峰期。
另一位著名的意大利阉伶歌唱家是乔万尼卡莱斯蒂尼,他有着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天赋,曾由演唱女高音转变成演唱女低音,他能灵活自如地把高难度的歌剧表现的清亮而动听,代表作品是《阿丽安娜在克里特》和咏叹调作品《坚固的橡树》。卡莱斯蒂尼具有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性格热情开朗,活力充沛,他在演唱曲目的过程中刻意升音或降音,能够用另一种技巧和感觉同样出色的完成长而难的装饰音乐句,可以说,卡莱斯蒂尼是当时最具有艺术成就的表演艺术家。
塞涅西诺同样是当时以为著名的阉伶歌唱艺术家。塞涅西诺偏重女低音,音色甜润华美,音域虽说不宽但清晰有力,音准和颤音同样出色。他以演唱宣叙调出名,表演风格清澈单纯。塞涅西诺演唱时力求完美,他能够用清晰的胸腔音唱出快速的重音装饰性句子,使人听后心情愉悦。塞涅西诺在欧洲知名度很高,是出名的“歌王。”巴尔达萨莱菲利也是意大利著名的阉伶歌手。他的嗓音干净而灵活,颤音也多彩出色,被人称为“前所未有的绝技。”菲利的声音极具表现力,尤其擅长于华彩音段,他拥有惊人的气息和肺活量,曾经创造过一口气长达至五十秒不换气的记录。菲利对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的采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还有尼科林诺和帕切罗蒂等阉伶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同样出彩,在此就不再一一详述。
三、小结
世界上最后一个阉伶歌手在1922去世,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真正的阉伶歌手。虽然阉伶表演艺术家的存在是违背道德伦理的,最后也逐渐没落,但这一群体在音乐界的历史上做出的成就和贡献不容忽视,他们对声乐技巧的钻研和歌唱表演技术的创新性探索和发展是西方美声发展的奠基性和促进性成果。现代人通过各种方法来试图重现阉伶歌手美妙的声音,但是,就算是电影《第五元素》里的电脑重现法也无法完全复制阉伶表演家绝伦的歌喉!
参考文献:
[1]闾文娴.阉人歌手的历史分析与反思[J]. 大众文艺(理论),2011,(16).
[2]王群英. 歐洲歌剧阉人歌手衰落原因探析[J]. 艺术探索,2012,(03) .
[3]王超群. 残缺的辉煌——浅析阉人歌手[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3,(02).
作者简介:
田丰,河南郑州人,武汉音乐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