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8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得以正式通过并颁布。《意见》就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工作的开展做出明确规定,即:媒体融合工作要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信息需求为宗旨,以符合媒体发展规律的先进技术为支撑,从技术、内容两个层面予以科学建设,达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经过两年的发展,全国各地各级媒体融合工作积极开展,90%以上的地区均搭建了全媒体融合平台;然而,就实际已知的情况,我国部分县级基层全媒体平台的创建和应用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其中作为媒体核心的电视新闻,仍然处于传播方式陈旧、内容题材单一、与用户低互动的状态。全媒体时代下,为达成县级电视新闻匹配时代发展需求的目标,电视新闻和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势在必行。
县级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时代原因
社会层面,提升传播力、公信力的要求
《意见》提出,新时期我国文化工作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电视新闻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应该以其主流的姿态,带头进行自我转型、融合,从而带动其他媒体的提升,乃至行业的提升。因此,需要县级电视新闻记者通过进一步转型,使我们的电视新闻以更科学、更先进的姿态,更好地传播党、国家和人民的声音。
行业层面,互通、合作的要求
全媒体时代下,一方面响应文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政策要求,一方面为了抓住全媒体时期新的发展机会,各地区传统媒体纷纷转型,积极提升。通过各地区建立起来的全媒体融合平台,已成功转型的不同类型媒体之间打通跨界通道,尝试多元化合作,以全新的媒体形式向人们提供新闻服务。因此,需要县级电视新闻记者通过进一步融合,使我们的电视新闻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更好地响应媒体间的合作需求。
受众层面,时效性、全面性、真实性的要求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创造出现今高效、便捷、智能的现代通讯工具,极大地加快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节奏。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设备在新闻获取方式、速度、数量等方面表现出的显著优势,给电视新闻这一传统媒体形式带来强劲冲击,特别是电视新闻本就做得相对薄弱的县级电视台。因此,需要县级电视新闻记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调整,取长补短,即:在提升电视新闻时效性、全面性的同时,进一步探究电视新闻的其他内核优势,提升电视新闻的不可替代性。
县级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现存困境
自身知识结构陈旧,时代意识不足从整个新闻媒体行业来看,各地电视新闻记者队伍普遍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学历高、专业强的新闻记者多集中于规模大、投入多、薪酬高的卫视电视台。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现有在岗记者专业基础薄弱、知识体系更新慢、时代意识不足等弱项突出。由此,优质的记者进不来,原有的记者拔不高,县级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困难。
政策把握不准,转型实施举步维艰自全媒体融合要求提出以来,各地媒体积极响应转型取得一定成绩,但成功案例多集中于少部分原本自身条件相对较好的媒体队伍,而绝大多数媒体队伍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跟着头部队伍有样学样。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对转型政策的把握不足和对转型实施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计划。由此,转型方向不明、目标不清,县级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困难。
县级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策略
紧贴电视新闻前沿政策
电视新闻长久以来作为主流媒体,一直是党的理论和方针发扬贯彻的有效途径,是国家政策和时事宣传落实的重要方式。全媒体时代,转型、融合的列车高速前行,发展之余也带来弊端,“负面與论、谣言、不和谐发声”通过新媒体途径更便捷、更快速地扩散,误导大众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理性、客观、严谨的价值更为凸显。因此,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时刻保持清晰的新闻意识,紧跟党、国家、社会对新闻工作改革创新的政策要求,坚守电视新闻正确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
提升电视新闻综合能力
电视新闻是一项融合采访、撰写、录制、剪辑、播放等多环节制作过程的媒体形式,其中涵盖写作、拍摄、剪辑、播报等多项专业技能。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在保持使用传统工作技能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融汇运用互联网技术、智能科技技术甚至跨界媒体技能等,对县级电视新闻记者提出更高的专业素质提升要求。一方面,电视新闻记者需要致力于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全面夯实电视新闻传统工作技巧,将个人打造成“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另一方面,电视新闻记者又需要打破“本专业”的局限思维,多元化拓展知识结构,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互联网知识,培养个人的审美及时尚敏锐度;两方面入手,确实有效促进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匹配电视新闻的转型要求。
坚守电视新闻内容价值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媒体融合的发展,“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全媒体时代,计算机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的发展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致使电视新闻影响力逐渐下滑。为应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跟随新媒体发展的脚步,走上转型之路,然而转型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本,新媒体转型多是在传播渠道数量上的拓展,对传播内容的投入并不深入;电视新闻相对封闭、单线条的传播特征,一方面难以跟上新媒体渠道拓展速度,另一方面又忽视自身内容价值的优势。因此,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清晰认识到,只有坚守“优质内容”的底线才能取长补短,进一步凸显电视新闻的内核优势,实现电视新闻的合理转型。
建立電视新闻受众思维
受众思维是指以用户需求和用户审美为导向,灵活生产、创造特色产品的思维方式。全媒体时期,新的媒体形式赋予用户在新闻获取过程中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选择权,用户需求和用户审美成为新媒体发展的第一引导力。为了适应新的媒体传播环境,电视新闻需要由原本“主导、灌输”思路向“创新、定制”思路转变,电视新闻记者以“创新、定制”的工作思路,确定自身工作转型方向及方法,一方面注重用户需求,深入分析用户组成,深度挖掘不同用户在新闻内容、获取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和偏好,以此创造出丰富多元的新闻内容,进行用户定向推送;一方面关注用户动态,密切关注用户读取新闻后的反馈,接收合理化建议,以此优化下一次新闻创造和推送,从而在电视新闻与用户之间搭建更为紧密的互动平台,提高用户对电视新闻的忠诚度。
创新电视新闻传播形式
经过调查数据显示,现今我国网络活跃用户数量高达8亿,各大媒体平台,例如微信、微博、抖音、头条等平台日均活跃用户数量均过亿。全媒体时代,需要新闻记者在坚守电视新闻这一主要工作阵地的同时创新利用新媒体,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互动性。一方面,将新媒体作为电视新闻的辅助传播渠道,尝试定制电视台新闻APP、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将电视新闻内容同步上传其中,扩大新闻传播途径及覆盖面,让用户能随时随地选择收看新闻另一方面,将新兴媒体作为电视新闻与用户的互动载体,通过新媒体接收用户对电视新闻的建议,并通过新媒体将电视新闻的改进传递给用户,形成良性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更快、更优的新媒体形式将不断涌现,全媒体时期也将从其发展初级阶段向全盛时期过渡。在此环境之下,电视新闻这一传统媒体将面临更强劲的外部冲击,县级基层电视新闻更甚之。如此困局,电视新闻唯有顺势变化,以内核优势借势外部力量达成转型融合。目前,我国各地县级电视新闻媒体仍处于摸索着前进的转型初期阶段,县级电视新闻记者作为转型的实施主体,必须以紧贴时代政策的高觉悟,积极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以受众思维创作新闻内容,借新媒体渠道拓展电视新闻传播广度和深度。如此,才是确保电视新闻精准、高效转型融合的可行路径。
(作者单位:盐山县融媒体中心)
县级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时代原因
社会层面,提升传播力、公信力的要求
《意见》提出,新时期我国文化工作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电视新闻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应该以其主流的姿态,带头进行自我转型、融合,从而带动其他媒体的提升,乃至行业的提升。因此,需要县级电视新闻记者通过进一步转型,使我们的电视新闻以更科学、更先进的姿态,更好地传播党、国家和人民的声音。
行业层面,互通、合作的要求
全媒体时代下,一方面响应文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政策要求,一方面为了抓住全媒体时期新的发展机会,各地区传统媒体纷纷转型,积极提升。通过各地区建立起来的全媒体融合平台,已成功转型的不同类型媒体之间打通跨界通道,尝试多元化合作,以全新的媒体形式向人们提供新闻服务。因此,需要县级电视新闻记者通过进一步融合,使我们的电视新闻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更好地响应媒体间的合作需求。
受众层面,时效性、全面性、真实性的要求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创造出现今高效、便捷、智能的现代通讯工具,极大地加快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节奏。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设备在新闻获取方式、速度、数量等方面表现出的显著优势,给电视新闻这一传统媒体形式带来强劲冲击,特别是电视新闻本就做得相对薄弱的县级电视台。因此,需要县级电视新闻记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调整,取长补短,即:在提升电视新闻时效性、全面性的同时,进一步探究电视新闻的其他内核优势,提升电视新闻的不可替代性。
县级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现存困境
自身知识结构陈旧,时代意识不足从整个新闻媒体行业来看,各地电视新闻记者队伍普遍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学历高、专业强的新闻记者多集中于规模大、投入多、薪酬高的卫视电视台。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现有在岗记者专业基础薄弱、知识体系更新慢、时代意识不足等弱项突出。由此,优质的记者进不来,原有的记者拔不高,县级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困难。
政策把握不准,转型实施举步维艰自全媒体融合要求提出以来,各地媒体积极响应转型取得一定成绩,但成功案例多集中于少部分原本自身条件相对较好的媒体队伍,而绝大多数媒体队伍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跟着头部队伍有样学样。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对转型政策的把握不足和对转型实施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计划。由此,转型方向不明、目标不清,县级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困难。
县级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策略
紧贴电视新闻前沿政策
电视新闻长久以来作为主流媒体,一直是党的理论和方针发扬贯彻的有效途径,是国家政策和时事宣传落实的重要方式。全媒体时代,转型、融合的列车高速前行,发展之余也带来弊端,“负面與论、谣言、不和谐发声”通过新媒体途径更便捷、更快速地扩散,误导大众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理性、客观、严谨的价值更为凸显。因此,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时刻保持清晰的新闻意识,紧跟党、国家、社会对新闻工作改革创新的政策要求,坚守电视新闻正确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
提升电视新闻综合能力
电视新闻是一项融合采访、撰写、录制、剪辑、播放等多环节制作过程的媒体形式,其中涵盖写作、拍摄、剪辑、播报等多项专业技能。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在保持使用传统工作技能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融汇运用互联网技术、智能科技技术甚至跨界媒体技能等,对县级电视新闻记者提出更高的专业素质提升要求。一方面,电视新闻记者需要致力于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全面夯实电视新闻传统工作技巧,将个人打造成“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另一方面,电视新闻记者又需要打破“本专业”的局限思维,多元化拓展知识结构,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互联网知识,培养个人的审美及时尚敏锐度;两方面入手,确实有效促进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匹配电视新闻的转型要求。
坚守电视新闻内容价值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媒体融合的发展,“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全媒体时代,计算机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的发展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致使电视新闻影响力逐渐下滑。为应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跟随新媒体发展的脚步,走上转型之路,然而转型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本,新媒体转型多是在传播渠道数量上的拓展,对传播内容的投入并不深入;电视新闻相对封闭、单线条的传播特征,一方面难以跟上新媒体渠道拓展速度,另一方面又忽视自身内容价值的优势。因此,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清晰认识到,只有坚守“优质内容”的底线才能取长补短,进一步凸显电视新闻的内核优势,实现电视新闻的合理转型。
建立電视新闻受众思维
受众思维是指以用户需求和用户审美为导向,灵活生产、创造特色产品的思维方式。全媒体时期,新的媒体形式赋予用户在新闻获取过程中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选择权,用户需求和用户审美成为新媒体发展的第一引导力。为了适应新的媒体传播环境,电视新闻需要由原本“主导、灌输”思路向“创新、定制”思路转变,电视新闻记者以“创新、定制”的工作思路,确定自身工作转型方向及方法,一方面注重用户需求,深入分析用户组成,深度挖掘不同用户在新闻内容、获取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和偏好,以此创造出丰富多元的新闻内容,进行用户定向推送;一方面关注用户动态,密切关注用户读取新闻后的反馈,接收合理化建议,以此优化下一次新闻创造和推送,从而在电视新闻与用户之间搭建更为紧密的互动平台,提高用户对电视新闻的忠诚度。
创新电视新闻传播形式
经过调查数据显示,现今我国网络活跃用户数量高达8亿,各大媒体平台,例如微信、微博、抖音、头条等平台日均活跃用户数量均过亿。全媒体时代,需要新闻记者在坚守电视新闻这一主要工作阵地的同时创新利用新媒体,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互动性。一方面,将新媒体作为电视新闻的辅助传播渠道,尝试定制电视台新闻APP、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将电视新闻内容同步上传其中,扩大新闻传播途径及覆盖面,让用户能随时随地选择收看新闻另一方面,将新兴媒体作为电视新闻与用户的互动载体,通过新媒体接收用户对电视新闻的建议,并通过新媒体将电视新闻的改进传递给用户,形成良性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更快、更优的新媒体形式将不断涌现,全媒体时期也将从其发展初级阶段向全盛时期过渡。在此环境之下,电视新闻这一传统媒体将面临更强劲的外部冲击,县级基层电视新闻更甚之。如此困局,电视新闻唯有顺势变化,以内核优势借势外部力量达成转型融合。目前,我国各地县级电视新闻媒体仍处于摸索着前进的转型初期阶段,县级电视新闻记者作为转型的实施主体,必须以紧贴时代政策的高觉悟,积极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以受众思维创作新闻内容,借新媒体渠道拓展电视新闻传播广度和深度。如此,才是确保电视新闻精准、高效转型融合的可行路径。
(作者单位:盐山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