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明确问题;难易适度;
虚实并重
〔中图分类号〕 G71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A)—0036—01
学校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定时定量地吸收、消化新的知识,这一目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强化目标意识,使教学大纲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朗化,学习水平层次化,能力要求外显化,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紧扣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大纲的贯彻程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便成为教学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目标教学管理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管理工作系统,每项教学活动都是严格按PDCA进行的。从宏观上看,P(计划),即教学大纲,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目标管理操作的基础和依据; D(实施),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学目标实施的主要途径; C(检查),即包括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通过检测与评价,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A(改进),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氛围,改进教学方法。这种PDCA循环式教学管理活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自控性。但就局部而言,单节课堂教学活动的自控性则明显减弱,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加。表现在课前教师不能明确、科学地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中学生不清楚老师要讲多少内容,课后教学双方很难及时判断教学效果。问题关键在于第一环节,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在课前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会扼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完全处于你讲我听的被动状态,到课堂教学结束时才知道本节课讲了什么内容,至于掌握的程度如何,心中连比较的标尺都没有。
那么,如何才能抓住课堂教学目标这根指挥棒呢?笔者认为,要点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问题
明确提出这堂课围绕什么问题展开,期望值是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达到?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把教学目标及时提出来,使教学双方心中有数,就能够使教学双方在课堂上抓住重点,相互启发,主动思考,并能在课后自我检查、总结复习。在课堂教学中,把输入的信息结果通过输出的信息反馈回来,并对信息的内容再次输入产生影响,起到调节控制作用,这种过程叫反馈。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作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问答,从老师那里获取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使自己后续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二、难易适度
目标不但要明确重点,而且要把握深度。就某一问题而言,哪些概念和技巧是课堂应解决的,哪些是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提高的,应该经纬分明,不可讲到哪算到哪,也不可定点太高,举手不及。不切实际的或过于抽象的目标不仅使课堂教学无法把握,久而久之还会事与愿违,从而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唤起学生的联想去解决疑难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效果。
三、虚实并重
教学过程是一个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不断深化过程,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即解题能力。或者说,学生解题能力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我们的教学在许多情况下都处在上课老师动嘴,课后学生动笔的状况,结果学生对许多问题似懂非懂,课后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中虚的多,实的少,即教师演示少,学生动手机会更少,一“灌”到底。要改变这种状况,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讲什么,要讲到什么程度,而且要包括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即课堂教学注重精选少量典型例题,主动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练习,以帮助学生及时理解讲授内容,掌握解题技巧,这是目标中应该予以充分考虑的问题。
编辑:陈富祥
虚实并重
〔中图分类号〕 G71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A)—0036—01
学校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定时定量地吸收、消化新的知识,这一目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强化目标意识,使教学大纲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朗化,学习水平层次化,能力要求外显化,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紧扣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大纲的贯彻程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便成为教学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目标教学管理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管理工作系统,每项教学活动都是严格按PDCA进行的。从宏观上看,P(计划),即教学大纲,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目标管理操作的基础和依据; D(实施),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学目标实施的主要途径; C(检查),即包括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通过检测与评价,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A(改进),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氛围,改进教学方法。这种PDCA循环式教学管理活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自控性。但就局部而言,单节课堂教学活动的自控性则明显减弱,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加。表现在课前教师不能明确、科学地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中学生不清楚老师要讲多少内容,课后教学双方很难及时判断教学效果。问题关键在于第一环节,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在课前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会扼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完全处于你讲我听的被动状态,到课堂教学结束时才知道本节课讲了什么内容,至于掌握的程度如何,心中连比较的标尺都没有。
那么,如何才能抓住课堂教学目标这根指挥棒呢?笔者认为,要点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问题
明确提出这堂课围绕什么问题展开,期望值是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达到?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把教学目标及时提出来,使教学双方心中有数,就能够使教学双方在课堂上抓住重点,相互启发,主动思考,并能在课后自我检查、总结复习。在课堂教学中,把输入的信息结果通过输出的信息反馈回来,并对信息的内容再次输入产生影响,起到调节控制作用,这种过程叫反馈。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作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问答,从老师那里获取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使自己后续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二、难易适度
目标不但要明确重点,而且要把握深度。就某一问题而言,哪些概念和技巧是课堂应解决的,哪些是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提高的,应该经纬分明,不可讲到哪算到哪,也不可定点太高,举手不及。不切实际的或过于抽象的目标不仅使课堂教学无法把握,久而久之还会事与愿违,从而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唤起学生的联想去解决疑难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效果。
三、虚实并重
教学过程是一个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不断深化过程,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即解题能力。或者说,学生解题能力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我们的教学在许多情况下都处在上课老师动嘴,课后学生动笔的状况,结果学生对许多问题似懂非懂,课后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中虚的多,实的少,即教师演示少,学生动手机会更少,一“灌”到底。要改变这种状况,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讲什么,要讲到什么程度,而且要包括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即课堂教学注重精选少量典型例题,主动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练习,以帮助学生及时理解讲授内容,掌握解题技巧,这是目标中应该予以充分考虑的问题。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