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起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体现出了更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以及更高的效率,因而在污水治理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及其作用原理,并就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做出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生物强化技术;污水处理;作用
生物强化技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之一,这种废水处理方法可以通过特殊菌种的新陈代谢,将废水中的一些物质分解、吸收,以此来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与物理和化学处理手段相比,生物手段处理废水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而生物强化技术更是体现出了易操作、针对性强等独有的优点,因而在近年来成为了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生物强化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通过向自然菌群中投加具有特殊作用的微生物来增强生物量,以强化生物量对某一特定环境或特殊污染物的反应。投入的菌种与底质之间的作用分为直接作用和共代谢作用。
二、生物强化技术作用原理
生物强化技术中,投入的菌种与基质的作用方式主要是直接作用和共代谢作用两种:
1、直接作用
通过驯化、筛选、诱变、基因重组等技术得到一株以目标降解物质为主要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并向处理系统中投入一定量的该菌种,以达到去除的效果。目前,直接作用所使用的菌株大多是通过质粒育种以及基因工程构建得到的。
1.1质粒育种:将两种以上的微生物,以细胞融合的方式,使工体菌的质粒转移到受体菌内,从而培育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新菌种。例如,将能够降解芳烃、萜烃、多环芳烃的质粒,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转移到能够降解脂烃的菌体中,所得到的菌珠便能够降解芳烃、萜烃、多环芳烃、脂烃四种物质
1.2基因工程构建:基因工程构建法是通过人工手段把需要的供体 DNA 提取出来,进行切割、重组,然后将重组体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以便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复制扩增和表达,而后进行重组体克隆筛选和鉴定,最后对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离提纯,从而获得新品种。
2、共代谢作用
对于废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微生物无法直接将其作为碳源及能源生长,但是能在一定条件下将其降解,使其化学结构发生改变而降低其有害性。共代谢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2.1菌株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二级基质共同氧化,其作用原理是微生物将一级介质作为能源或者碳源,进行新陈代谢,并产生特定的酶。进一步利用酶来实现对二级基质的降解。但是有时单一的碳源无法满足微生物的代谢需要,因而必要时可补充碳源。
2.2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有些污染物的降解要依靠两种甚至更多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因为有些微生物对一些污染物进行降解后,只是制造了一些氧化物,而自身并没有生长,而这些氧化物最终又被另一种微生物降解,从而彻底除去污染物
2.3休眠细胞对污染物的降解。当一级介质不存在时,微生物往往会处于休眠状态,而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在含有不同有机物的污水中所产生的酶是不同的,而这些污水中的酶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往往会使废水中的不同有机物得到降解。
三、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
1、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
焦化废水往往成分及其复杂,无机物和有机物地种类较多,其中不乏难以降解的物质,因而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目前主要通过投放高效菌种,固定化高效降解微生物法等微生物强化技术来实现焦化废水的处理。
2、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
有机染料被广泛应用,因而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往往很大,以往,主要采用好氧生物膜法来处理印染废水,很难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近年来,有实验表明高效脱氧色菌和 PVA 降解菌接踵厌氧 - 好氧处理系统对印染废水進行处理时,生物膜形成速度加快,作用效率高、稳定性好。可见生物强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也应当得到广泛的应用。
3、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制药废水
近年来,以混合菌种处理制药废水的方法逐渐得到了肯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与单一菌种相比,混合菌体现出了更强的降解能力,特别是降解速度、降解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稳定性和抑制其他杂菌入侵的性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些特性是任何单一菌种所无法替代的。
总而言之,由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效率较高,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逐渐的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对生物强化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化,很多污水处理技术难题得到了解决,一些新型的菌株逐渐在污水处理中体现出良好的性能。我们应注意吸取最新的生物强化技术信息,勤于创新和实践,才能更好地通过生物强化技术手段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立伟, 赵兴龙, 林李娟, 陈福霞. 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0(4):1.
[2] 信欣, 王焰新, 叶芝祥, 氧依金, 张雪乔. 生物强化技术处理高盐有机废水 [J]. 水处理技术 .2011(34):66.
[3] 解宏端, 马溪平. 生物强化技术提高焦化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J]. 中国给谁排水 .2011(15):90.
[4] 杨敦培, 李雅婕. 谈焦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J]. 广东化工 .2012(2):117
【关键词】生物强化技术;污水处理;作用
生物强化技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之一,这种废水处理方法可以通过特殊菌种的新陈代谢,将废水中的一些物质分解、吸收,以此来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与物理和化学处理手段相比,生物手段处理废水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而生物强化技术更是体现出了易操作、针对性强等独有的优点,因而在近年来成为了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生物强化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通过向自然菌群中投加具有特殊作用的微生物来增强生物量,以强化生物量对某一特定环境或特殊污染物的反应。投入的菌种与底质之间的作用分为直接作用和共代谢作用。
二、生物强化技术作用原理
生物强化技术中,投入的菌种与基质的作用方式主要是直接作用和共代谢作用两种:
1、直接作用
通过驯化、筛选、诱变、基因重组等技术得到一株以目标降解物质为主要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并向处理系统中投入一定量的该菌种,以达到去除的效果。目前,直接作用所使用的菌株大多是通过质粒育种以及基因工程构建得到的。
1.1质粒育种:将两种以上的微生物,以细胞融合的方式,使工体菌的质粒转移到受体菌内,从而培育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新菌种。例如,将能够降解芳烃、萜烃、多环芳烃的质粒,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转移到能够降解脂烃的菌体中,所得到的菌珠便能够降解芳烃、萜烃、多环芳烃、脂烃四种物质
1.2基因工程构建:基因工程构建法是通过人工手段把需要的供体 DNA 提取出来,进行切割、重组,然后将重组体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以便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复制扩增和表达,而后进行重组体克隆筛选和鉴定,最后对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离提纯,从而获得新品种。
2、共代谢作用
对于废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微生物无法直接将其作为碳源及能源生长,但是能在一定条件下将其降解,使其化学结构发生改变而降低其有害性。共代谢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2.1菌株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二级基质共同氧化,其作用原理是微生物将一级介质作为能源或者碳源,进行新陈代谢,并产生特定的酶。进一步利用酶来实现对二级基质的降解。但是有时单一的碳源无法满足微生物的代谢需要,因而必要时可补充碳源。
2.2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有些污染物的降解要依靠两种甚至更多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因为有些微生物对一些污染物进行降解后,只是制造了一些氧化物,而自身并没有生长,而这些氧化物最终又被另一种微生物降解,从而彻底除去污染物
2.3休眠细胞对污染物的降解。当一级介质不存在时,微生物往往会处于休眠状态,而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在含有不同有机物的污水中所产生的酶是不同的,而这些污水中的酶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往往会使废水中的不同有机物得到降解。
三、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
1、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
焦化废水往往成分及其复杂,无机物和有机物地种类较多,其中不乏难以降解的物质,因而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目前主要通过投放高效菌种,固定化高效降解微生物法等微生物强化技术来实现焦化废水的处理。
2、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
有机染料被广泛应用,因而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往往很大,以往,主要采用好氧生物膜法来处理印染废水,很难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近年来,有实验表明高效脱氧色菌和 PVA 降解菌接踵厌氧 - 好氧处理系统对印染废水進行处理时,生物膜形成速度加快,作用效率高、稳定性好。可见生物强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也应当得到广泛的应用。
3、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制药废水
近年来,以混合菌种处理制药废水的方法逐渐得到了肯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与单一菌种相比,混合菌体现出了更强的降解能力,特别是降解速度、降解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稳定性和抑制其他杂菌入侵的性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些特性是任何单一菌种所无法替代的。
总而言之,由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效率较高,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逐渐的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对生物强化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化,很多污水处理技术难题得到了解决,一些新型的菌株逐渐在污水处理中体现出良好的性能。我们应注意吸取最新的生物强化技术信息,勤于创新和实践,才能更好地通过生物强化技术手段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立伟, 赵兴龙, 林李娟, 陈福霞. 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0(4):1.
[2] 信欣, 王焰新, 叶芝祥, 氧依金, 张雪乔. 生物强化技术处理高盐有机废水 [J]. 水处理技术 .2011(34):66.
[3] 解宏端, 马溪平. 生物强化技术提高焦化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J]. 中国给谁排水 .2011(15):90.
[4] 杨敦培, 李雅婕. 谈焦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J]. 广东化工 .201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