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关系学》是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新闻传播等专业也开设了本门课程。《公共关系学》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研究《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行之有效的路径,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生素质;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7-0138-04
社会的发展进步归根究底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即实现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观从早期的博雅教育到近代以智育为主的专业教育,再到今天的全面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认识进步的结果。《公共关系学》课程是集知识性、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在满足社会需求,提升个体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中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学生在学习了《公共关系学》课程后,会对照课程内容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体态礼仪,虽是微观之处,但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我们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学生综合素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形象意识
形象意识是公关礼仪最基本的一项内容,良好的个人形象既是自我管理的要求,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缺乏形象意识主要表现为不重视自身形象和不懂得如何正确塑造形象。有些学生不规范使用语言,盲目跟风网络流行语,衣冠不整甚至行为举止有悖礼仪;有些学生盲目追逐流行时尚,模仿网络红人的穿着打扮,未必适合自己,反倒自曝其短。曾经有毕业生参加面试时穿着休闲球鞋和过大的运动衣,自以为追逐时尚和彰显个性,在用人单位看来却是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不尊重、不重视工作机会,果断将其淘汰。
(二)缺乏关系意识
学生关系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不足。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腼腆,不善言辞,不敢与人交往,长此以往,更加怯于表达;有些学生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待人接物有失妥当,可能会造成人际关系失调和冲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不协调易导致个体自我封闭、逃避社交,从而引发各种心理疾病。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群越来越多,学生因心理原因导致的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缺乏创新精神
创新是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产业的成熟,党和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并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特别是传统的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普遍以课程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工作。在统一的教育模式之下,更多体现出的是思维的一致性,让学生寻求唯一正确的答案,否定多种答案存在的可能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抑制了个体生命力中最宝贵的内核——创新欲望、创新冲动和创新潜能,我们看到的学生大都是一个模式、一个口径,缺少特色、缺乏个性。有实习单位曾向学校反映:你们培养的学生是听话的“乖孩子”,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給他们“安排好”的大事情,可是却干不好没有给他们“安排”的小事情。
二、《公共关系学》视角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
大学时光短暂又宝贵,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校的学习和收获。在学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观念、意识、思维方式的培养更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应从课程的内容和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定位上,以基本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以形象塑造为核心,以强化公关意识为重点。所谓公关意识,就是公共关系原理和原则在人们头脑中的内化,是公共关系规范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最基本的有形象意识、诚信意识、互惠意识、关系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1]。
(一)形象意识教育
《公共关系学》课程重视设计、塑造社会组织形象,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艺术。公共关系工作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促进社会组织与其目标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从而促进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认知,最终目的是塑造、维系、提升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对于组织来说,良好的形象意味着公众的信赖、肯定和好评,因此,塑造良好形象是公关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应使之内化为组织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公关的这种形象塑造功能不仅适用于社会组织,也同样适用于整个社会和具体的个体。对于个体来说,良好的形象代表别人的良好评价,决定了个体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难设想,一个没有良好形象的人能在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一位公关界的前辈曾说过“你不用教给他怎样去做,你只要让他明白形象的重要性,其它的他会自己完成。”学习公共关系塑造形象的理论和技巧,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个人形象的优势与不足,美化学生心灵和行为。学生具有了形象意识,就会从一事一物、一言一行做起,从日常的修身养性做起,就必然会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言谈规范、服饰得体。
(二)诚信意识教育
现代社会交往可以说是建立在信誉、信用的基础上,倘若缺乏信用,社会生活就会萎缩,甚至走向崩溃,资本主义社会历次经济危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用链条断裂。为了防止现代社会数量庞大的分工链条断裂,除了需要法律的维护与规范外,还需要现代社会组织和每个个体自觉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具有能为自己行为负责的道德责任感——诚实守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诸如“千斤一诺”“一字千金”之类的美谈佳话。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诚实守信显得愈加重要,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所以今天人们说诚信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贯穿公共关系始终的重要思想就是诚信意识,现代公共关系一再强调:诚信是社会组织赢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学习《公共关系学》的过程就是接受诚信意识教育的过程,“诚信”是公关思想的核心,是组织和个体的行为准则与事业成功的保证。通过对于《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关思想、道德观念,做到正直、诚实、公道、正派,为他们未来从事职业和社会工作塑造良好的思想准则和人格基准。 (三)互惠意识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是社会充满活力的基本要素。但是竞争是为了生存,而生存却不是为了竞争。竞争并不总是意味着“你死我活”“有你无我”,更不应该是“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虽然,竞争代表着利益不一致、对抗、矛盾和冲突。可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对抗和冲突,则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待竞争,用互惠意识来处理竞争,那就有了另一种思路和准则,即“共存共荣,共同发展”。互惠意识是一种在处理合作关系、人际关系时对双方都有利的意识,也就是要通过竞争,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良性状态[2]。借用经济学中的术语来说,也就是行为主体的行为产生了更多的外部经济,减少了外部不经济。这种外部经济是利他性的,而这种利他性越大,“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就越有可能。互惠意识包含着经济利益上互利交换的市场经济原则,更蕴涵着人际交往中互相帮助、互相提携、互相促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集体主義精神。所以有学者说“互惠意识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互惠意识能够促使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如果每个人都注意维护他人的利益,损人利己、自我中心现象就很容易克服,自私自利现象就会消失,集体主义精神就会蔚然成风。
(四)创新意识教育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们在学校里进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学生创新意识的欠缺和当前教学管理体制不无关系,大量研究表明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有创造潜力,创造潜力在个人之间不是“有”与“无”的问题,而仅仅是“大”与“小”的问题。创新教育就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创造性思维逐步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点拨他们的创造灵感,激励他们的创造精神,显现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现代公共关系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而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在信息社会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发展个性是显现每一个学生聪明才智和培养创造性的基础,个性得不到发展,创造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创造性。公关中每一个新的广告,每一项公关活动,都要求有新的理念、新的措施、新的词汇,在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尝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个性;二是,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和想象力。不少公关形象设计、方案策划以及广告,都洋溢着思维的联想与驰骋,是启发大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的好材料,联想和想象的应用正是培养创造能力所需要的;三是,充分发挥人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让学生进行活动方案设计。在模拟的活动方案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往往对接近实际的创造性活动非常感兴趣[3]。笔者曾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设计活动方案,如塑造管理学院形象,扩大西藏民族大学知名度等活动方案,或是让学生为本专业和本班的活动构思主题,策划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等。学生们冥思苦想,努力构思创新点,拿出了具有相当水平的方案设计,尝试了创意性活动带来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提高了对创新活动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培养创新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固然离不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但如果不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
(五)关系意识教育
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更加突出群体合力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合作和群体智慧的发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新型的合作和协作时代,是发挥群体智慧的时代。对个体的发明创造而言,也愈来愈重视多门学科知识的交融,如果仅仅依靠某个人的作用,即使是一位杰出人才,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关系意识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一种符合时代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以全新的时代观和经济观来看待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公共关系把正当的、社会公认的、符合我国法律纪律道德规范的关系看作是一个人拥有的机会与实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关系是财富和个人实力的表现。学习《公共关系学》课程,首先,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去面对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确立自己的关系网络,去应用和协调自己的关系网络。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我们交换,每个人都有两种想法。”可见,良好的关系意识是获得友谊、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个体启迪思路,产生灵感,开发智力;其次,是要教授学生处理关系的方法与技巧。公共关系是一门协调关系、广结善缘的艺术,它不仅揭示了组织内外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还总结了如何协调关系的方法与技巧,即顾全大局,协调合作。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顾全大局,克服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协调合作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有利于形成相互支持的和谐集体。
(六)开放意识教育
区域间乃至国际间交流与联系的日益加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深层次的开发和宽领域的合作。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全球经济,它从本质上要求打破封闭的格局,实行开放的原则,树立开放的全球意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若不具备开放意识,固步自封,必然被动落后,被时代潮流所抛弃。今天的大学不再是悠悠“象牙塔”,它越来越多地承载着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个性、有创新精神、具有开放意识的现代人,所以培养具有开放意识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公共关系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与经济、社会和人的现代化密不可分的,是人类意识开放的产物,公关的沟通、协调、设计、策划都要求公关人员具备宏博开放的意识。通过公共关系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开放意识,克服保守自卑心理。曾经有位学生学了公关课后深有感慨地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沉默不再是金’‘酒好也怕巷子深’”。现代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尤其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不仅要“质量好”,而且要能够展示自己的优势。
三、结 语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告诉我们——适者生存,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这条规律都普遍适用。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有效地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人的素质的不断提升[4]。也可以说,当代社会是素质社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公关课程学习,增强公关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焱.以公共关系教育为引导的素质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9-120.
[2] 董燕.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127-128.
[3] 陈永蓉.浅谈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J].青年与社会,2019(5):96-97.
[4] 王君,刘永锋,项玲.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经贸实践,2018(22):284-285.
[责任编辑:艾涓]
收稿日期:2020-09-06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TPB框架下西藏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研究”(18CGL002)。
作者简介:尚洁,女,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鲁媛媛,女,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生素质;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7-0138-04
社会的发展进步归根究底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即实现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观从早期的博雅教育到近代以智育为主的专业教育,再到今天的全面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认识进步的结果。《公共关系学》课程是集知识性、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在满足社会需求,提升个体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中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学生在学习了《公共关系学》课程后,会对照课程内容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体态礼仪,虽是微观之处,但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我们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学生综合素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形象意识
形象意识是公关礼仪最基本的一项内容,良好的个人形象既是自我管理的要求,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缺乏形象意识主要表现为不重视自身形象和不懂得如何正确塑造形象。有些学生不规范使用语言,盲目跟风网络流行语,衣冠不整甚至行为举止有悖礼仪;有些学生盲目追逐流行时尚,模仿网络红人的穿着打扮,未必适合自己,反倒自曝其短。曾经有毕业生参加面试时穿着休闲球鞋和过大的运动衣,自以为追逐时尚和彰显个性,在用人单位看来却是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不尊重、不重视工作机会,果断将其淘汰。
(二)缺乏关系意识
学生关系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不足。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腼腆,不善言辞,不敢与人交往,长此以往,更加怯于表达;有些学生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待人接物有失妥当,可能会造成人际关系失调和冲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不协调易导致个体自我封闭、逃避社交,从而引发各种心理疾病。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群越来越多,学生因心理原因导致的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缺乏创新精神
创新是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产业的成熟,党和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并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特别是传统的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普遍以课程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工作。在统一的教育模式之下,更多体现出的是思维的一致性,让学生寻求唯一正确的答案,否定多种答案存在的可能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抑制了个体生命力中最宝贵的内核——创新欲望、创新冲动和创新潜能,我们看到的学生大都是一个模式、一个口径,缺少特色、缺乏个性。有实习单位曾向学校反映:你们培养的学生是听话的“乖孩子”,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給他们“安排好”的大事情,可是却干不好没有给他们“安排”的小事情。
二、《公共关系学》视角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
大学时光短暂又宝贵,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校的学习和收获。在学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观念、意识、思维方式的培养更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应从课程的内容和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定位上,以基本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以形象塑造为核心,以强化公关意识为重点。所谓公关意识,就是公共关系原理和原则在人们头脑中的内化,是公共关系规范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最基本的有形象意识、诚信意识、互惠意识、关系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1]。
(一)形象意识教育
《公共关系学》课程重视设计、塑造社会组织形象,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艺术。公共关系工作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促进社会组织与其目标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从而促进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认知,最终目的是塑造、维系、提升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对于组织来说,良好的形象意味着公众的信赖、肯定和好评,因此,塑造良好形象是公关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应使之内化为组织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公关的这种形象塑造功能不仅适用于社会组织,也同样适用于整个社会和具体的个体。对于个体来说,良好的形象代表别人的良好评价,决定了个体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难设想,一个没有良好形象的人能在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一位公关界的前辈曾说过“你不用教给他怎样去做,你只要让他明白形象的重要性,其它的他会自己完成。”学习公共关系塑造形象的理论和技巧,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个人形象的优势与不足,美化学生心灵和行为。学生具有了形象意识,就会从一事一物、一言一行做起,从日常的修身养性做起,就必然会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言谈规范、服饰得体。
(二)诚信意识教育
现代社会交往可以说是建立在信誉、信用的基础上,倘若缺乏信用,社会生活就会萎缩,甚至走向崩溃,资本主义社会历次经济危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用链条断裂。为了防止现代社会数量庞大的分工链条断裂,除了需要法律的维护与规范外,还需要现代社会组织和每个个体自觉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具有能为自己行为负责的道德责任感——诚实守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诸如“千斤一诺”“一字千金”之类的美谈佳话。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诚实守信显得愈加重要,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所以今天人们说诚信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贯穿公共关系始终的重要思想就是诚信意识,现代公共关系一再强调:诚信是社会组织赢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学习《公共关系学》的过程就是接受诚信意识教育的过程,“诚信”是公关思想的核心,是组织和个体的行为准则与事业成功的保证。通过对于《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关思想、道德观念,做到正直、诚实、公道、正派,为他们未来从事职业和社会工作塑造良好的思想准则和人格基准。 (三)互惠意识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是社会充满活力的基本要素。但是竞争是为了生存,而生存却不是为了竞争。竞争并不总是意味着“你死我活”“有你无我”,更不应该是“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虽然,竞争代表着利益不一致、对抗、矛盾和冲突。可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对抗和冲突,则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待竞争,用互惠意识来处理竞争,那就有了另一种思路和准则,即“共存共荣,共同发展”。互惠意识是一种在处理合作关系、人际关系时对双方都有利的意识,也就是要通过竞争,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良性状态[2]。借用经济学中的术语来说,也就是行为主体的行为产生了更多的外部经济,减少了外部不经济。这种外部经济是利他性的,而这种利他性越大,“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就越有可能。互惠意识包含着经济利益上互利交换的市场经济原则,更蕴涵着人际交往中互相帮助、互相提携、互相促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集体主義精神。所以有学者说“互惠意识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互惠意识能够促使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如果每个人都注意维护他人的利益,损人利己、自我中心现象就很容易克服,自私自利现象就会消失,集体主义精神就会蔚然成风。
(四)创新意识教育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们在学校里进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学生创新意识的欠缺和当前教学管理体制不无关系,大量研究表明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有创造潜力,创造潜力在个人之间不是“有”与“无”的问题,而仅仅是“大”与“小”的问题。创新教育就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创造性思维逐步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点拨他们的创造灵感,激励他们的创造精神,显现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现代公共关系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而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在信息社会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发展个性是显现每一个学生聪明才智和培养创造性的基础,个性得不到发展,创造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创造性。公关中每一个新的广告,每一项公关活动,都要求有新的理念、新的措施、新的词汇,在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尝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个性;二是,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和想象力。不少公关形象设计、方案策划以及广告,都洋溢着思维的联想与驰骋,是启发大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的好材料,联想和想象的应用正是培养创造能力所需要的;三是,充分发挥人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让学生进行活动方案设计。在模拟的活动方案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往往对接近实际的创造性活动非常感兴趣[3]。笔者曾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设计活动方案,如塑造管理学院形象,扩大西藏民族大学知名度等活动方案,或是让学生为本专业和本班的活动构思主题,策划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等。学生们冥思苦想,努力构思创新点,拿出了具有相当水平的方案设计,尝试了创意性活动带来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提高了对创新活动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培养创新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固然离不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但如果不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
(五)关系意识教育
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更加突出群体合力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合作和群体智慧的发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新型的合作和协作时代,是发挥群体智慧的时代。对个体的发明创造而言,也愈来愈重视多门学科知识的交融,如果仅仅依靠某个人的作用,即使是一位杰出人才,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关系意识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一种符合时代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以全新的时代观和经济观来看待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公共关系把正当的、社会公认的、符合我国法律纪律道德规范的关系看作是一个人拥有的机会与实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关系是财富和个人实力的表现。学习《公共关系学》课程,首先,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去面对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确立自己的关系网络,去应用和协调自己的关系网络。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我们交换,每个人都有两种想法。”可见,良好的关系意识是获得友谊、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个体启迪思路,产生灵感,开发智力;其次,是要教授学生处理关系的方法与技巧。公共关系是一门协调关系、广结善缘的艺术,它不仅揭示了组织内外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还总结了如何协调关系的方法与技巧,即顾全大局,协调合作。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顾全大局,克服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协调合作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有利于形成相互支持的和谐集体。
(六)开放意识教育
区域间乃至国际间交流与联系的日益加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深层次的开发和宽领域的合作。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全球经济,它从本质上要求打破封闭的格局,实行开放的原则,树立开放的全球意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若不具备开放意识,固步自封,必然被动落后,被时代潮流所抛弃。今天的大学不再是悠悠“象牙塔”,它越来越多地承载着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个性、有创新精神、具有开放意识的现代人,所以培养具有开放意识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公共关系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与经济、社会和人的现代化密不可分的,是人类意识开放的产物,公关的沟通、协调、设计、策划都要求公关人员具备宏博开放的意识。通过公共关系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开放意识,克服保守自卑心理。曾经有位学生学了公关课后深有感慨地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沉默不再是金’‘酒好也怕巷子深’”。现代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尤其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不仅要“质量好”,而且要能够展示自己的优势。
三、结 语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告诉我们——适者生存,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这条规律都普遍适用。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有效地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人的素质的不断提升[4]。也可以说,当代社会是素质社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公关课程学习,增强公关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焱.以公共关系教育为引导的素质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9-120.
[2] 董燕.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127-128.
[3] 陈永蓉.浅谈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J].青年与社会,2019(5):96-97.
[4] 王君,刘永锋,项玲.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经贸实践,2018(22):284-285.
[责任编辑:艾涓]
收稿日期:2020-09-06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TPB框架下西藏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研究”(18CGL002)。
作者简介:尚洁,女,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鲁媛媛,女,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