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仁者乐山”,我不敢以“仁者”自居,但出生后取名就含有“山”字,冥冥之中,山与我,似乎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我总觉得,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血脉相通的。遥想两千多年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便觉山是人类的老师,它教人开阔眼界,神游八荒。试想,置身于秀山峻岭,侧耳有虫鸣鸟唱,松风阵阵,举目是浓绿滴翠,雾岚戏风。到得山顶,又觉天高地迥,万里风来,群峰皆伏于下,于是陶然悠然,顿生逸兴飞扬之感——山,可谓人的怡情之师。
时至秦朝,面对无情的逐客令,丞相李斯写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山,告诉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它正是这样,既接纳每一块奇石,也接纳平凡的泥土;既接纳参天大树,也接纳歪树残枝;既接纳百鸟歌唱,也接纳虎啸狼嚎。只要你来,山都无所嫌弃,平等相待,给你生存的空间,居住的自由。它兼容并包,厚德载物,拥有一个博大而宽厚的心,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耸入云霄的雄姿——山,可谓人的智慧之师。
到了宋代,一座褒禅山,让王安石更坚定了变法的决心:“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登山之路,崎嶇难行,荆榛挡道,乱石嶙峋,高崖峭壁,横入苍暝。经千难,历万险,到得高处,蓦然云开日现,光芒万道,照彻雾海云天,“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名言,会强烈地撞击你的心扉。你明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强烈的进取精神由此迸发——山,可谓人的砺志之师。
游山之后,苏东坡把墨迹留在庐山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观山所得,还因内容而有别。试问,谁能说得清,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经寄情于山,有多少英雄豪杰曾经驻足于岭?他们或留下高雅的情致,或谱写血染的浩歌。欣赏他们笔走龙蛇的诗文,可感知其心迹志趣。察看他们残缺斑驳的遗迹,可以体悟历史的深远厚重——山,可谓人的博学之师。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下山,翻过一座山梁,迎接我们的依然是山。伟人毛泽东年轻时就倡导“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登高山,入森林,可以强健体魄。行走山中,观猴猿竞攀岩,兔走狐追,鸦雀争食,人亦可萌生野性,欲大吼奔跑,展脚伸拳,摆脱平日里身心受到的种种束缚、压抑、扭曲,这时,清新有力的血液灌流全身,平日的委琐也随风而去。——山,可谓人的强身之师。
杨万里还写道:“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无论你的地位多高、名望多大,山决不会俯仰于你的地位和名望;你赞颂它也好,辱骂它也罢,山受赞誉不喜,临诽谤不戚,遭辱骂不怒,任凭风吹雨打,静看云卷云舒,一身正气,高挺身躯,用嶙峋的风骨,撑起一片蓝天。多少占山为王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多少称雄一时的风流人物,如今在哪里?只有山,永远横空立世,昂然矗立,挺拔于天地之间,高标逸韵,卓尔不群,巍然独存!——山,还是人的刚毅稳重之师。
和山相比,人是何等渺小,人生又是何等短促啊!看山思人,以山为师,在与山的对话和交流中,我愿不断净化躁动的灵魂,感悟人生的真谛,让自己的生命如山。
(编辑 之之)
我总觉得,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血脉相通的。遥想两千多年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便觉山是人类的老师,它教人开阔眼界,神游八荒。试想,置身于秀山峻岭,侧耳有虫鸣鸟唱,松风阵阵,举目是浓绿滴翠,雾岚戏风。到得山顶,又觉天高地迥,万里风来,群峰皆伏于下,于是陶然悠然,顿生逸兴飞扬之感——山,可谓人的怡情之师。
时至秦朝,面对无情的逐客令,丞相李斯写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山,告诉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它正是这样,既接纳每一块奇石,也接纳平凡的泥土;既接纳参天大树,也接纳歪树残枝;既接纳百鸟歌唱,也接纳虎啸狼嚎。只要你来,山都无所嫌弃,平等相待,给你生存的空间,居住的自由。它兼容并包,厚德载物,拥有一个博大而宽厚的心,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耸入云霄的雄姿——山,可谓人的智慧之师。
到了宋代,一座褒禅山,让王安石更坚定了变法的决心:“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登山之路,崎嶇难行,荆榛挡道,乱石嶙峋,高崖峭壁,横入苍暝。经千难,历万险,到得高处,蓦然云开日现,光芒万道,照彻雾海云天,“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名言,会强烈地撞击你的心扉。你明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强烈的进取精神由此迸发——山,可谓人的砺志之师。
游山之后,苏东坡把墨迹留在庐山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观山所得,还因内容而有别。试问,谁能说得清,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经寄情于山,有多少英雄豪杰曾经驻足于岭?他们或留下高雅的情致,或谱写血染的浩歌。欣赏他们笔走龙蛇的诗文,可感知其心迹志趣。察看他们残缺斑驳的遗迹,可以体悟历史的深远厚重——山,可谓人的博学之师。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下山,翻过一座山梁,迎接我们的依然是山。伟人毛泽东年轻时就倡导“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登高山,入森林,可以强健体魄。行走山中,观猴猿竞攀岩,兔走狐追,鸦雀争食,人亦可萌生野性,欲大吼奔跑,展脚伸拳,摆脱平日里身心受到的种种束缚、压抑、扭曲,这时,清新有力的血液灌流全身,平日的委琐也随风而去。——山,可谓人的强身之师。
杨万里还写道:“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无论你的地位多高、名望多大,山决不会俯仰于你的地位和名望;你赞颂它也好,辱骂它也罢,山受赞誉不喜,临诽谤不戚,遭辱骂不怒,任凭风吹雨打,静看云卷云舒,一身正气,高挺身躯,用嶙峋的风骨,撑起一片蓝天。多少占山为王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多少称雄一时的风流人物,如今在哪里?只有山,永远横空立世,昂然矗立,挺拔于天地之间,高标逸韵,卓尔不群,巍然独存!——山,还是人的刚毅稳重之师。
和山相比,人是何等渺小,人生又是何等短促啊!看山思人,以山为师,在与山的对话和交流中,我愿不断净化躁动的灵魂,感悟人生的真谛,让自己的生命如山。
(编辑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