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关于如何构建教学系统以使教学活动更符合教学规律的学问。合规律性、合理性、合实际的教学设计是有效(高效率)教学的必要条件。从技术层面上看,它是为了解决某种教学问题而进行的教学问题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评价和修改等操作的总和 [1]。
由传统备课到教学设计是教学准备发展的必然[2]。在明了教学设计一般理论问题以后,我们就要努力提高教学设计实践层面的操作水平,即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有效性[3]。从操作层面上看,教学设计思想与成果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方案中。如何制定与调整教学活动方案自然成为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可概括为十个基本环节,即一级项目(用【 】标注)。在一级项目下,可进一步分为二级项目(用〖〗标注)。二级项目还可根据需要再分为三级项目(用[ ]标注)。下面,根据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对教学设计项目作一简要说明[4]。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一般指“课标”中“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标准”栏目中的各个条目(圆点内容)或“活动建议”中的相应条目。
课标分析是指设计者对“标准”中相应条目的理解与说明。
个别的“单元活动”是教科书作者根据教科书体系与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而补充的内容。这些课的教学设计中缺少“课标要求与分析”这一项目。
【教学目标】
在课标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课程目标细化,并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按领域写,也可按阿拉伯数的顺序依次列出[5]。
【教科书分析】
这里有两组概念需要我们注意。一是“教科书”与“教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的老师总是习惯于把“教科书”称为“教材”。二是“教学内容体系(结构)”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结构”。教科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体系分析、重点与难点分析等内容。其中,教学内容的体系分析是重点。它不仅要说明教科书内容体系,还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以及如何组织这些内容,最后,要对教科书内容选择与组织进行评价。如果教科书对课标没有完全表达清楚,那么设计者还要对相应单元(节次)的内容进行补充。
【学生分析】
分析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班级学习风气、性格等。
【设计理念】
列出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遵循的基本理念。有的老师称这一项目为“设计初衷”。
【教学方法】
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方法组合。
【教学媒介】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媒介。在选择教学媒介的时候,应遵循简单化原则,即能用低级、简单的媒介表示清楚的,则不要用高级、复杂的媒介。
【课时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时。确定课时有助于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增强计划性。
【教学过程】
根据需要,这一项目可以分解为若干二级项目。常见的二级项目有如下几个。
〖复习〗将上节课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回顾,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导入新课〗以一定的方式引出新课。引出的方式要多样化,且有新意。
〖教学新课〗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现状,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
不同的教学方式有不同的教学活动。探究教学的基本活动包括:提供背景材料(创造教学情境)、发现(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归纳等四个步骤。
教学活动中可根据需要再设置三级项目。
〖总结〗总结一定要结构化,即建立教学内容(此处重点是知识)结构体系。教学实际中,要让学生先试着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完善其知识结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易于为学生长期记住。
〖巩固〗当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活动)。另外,课外作业的设计也属于“巩固”的范畴。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体,也是重点。在教学过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把课程理念、教学基本策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等渗透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
【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指对自身状态的感知,是对思维的思维。教学设计反思是指把教学设计作为意识的对象进行再评价。
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从相反的角度,分析同样的事物,可能会使问题解决得更全面,方案建立得更完善。因此,教学之后,都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成功的地方,找出不足,并加以修改、调整、补充,使之更加合理。
教学设计要素并非固定不变,同样,每一要素的设计方式、内容安排也并非要按一个格式下来。相反,在教学设计实践过程中,提倡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开诚.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常华锋.地理教学设计与备课差异辨析.教学与管理.2008(1).
[3] 张庆林等.高效率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常华锋.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5] 常华锋.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解析.地理教育,2005(2).
(责任编辑付一静)
由传统备课到教学设计是教学准备发展的必然[2]。在明了教学设计一般理论问题以后,我们就要努力提高教学设计实践层面的操作水平,即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有效性[3]。从操作层面上看,教学设计思想与成果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方案中。如何制定与调整教学活动方案自然成为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可概括为十个基本环节,即一级项目(用【 】标注)。在一级项目下,可进一步分为二级项目(用〖〗标注)。二级项目还可根据需要再分为三级项目(用[ ]标注)。下面,根据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对教学设计项目作一简要说明[4]。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一般指“课标”中“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标准”栏目中的各个条目(圆点内容)或“活动建议”中的相应条目。
课标分析是指设计者对“标准”中相应条目的理解与说明。
个别的“单元活动”是教科书作者根据教科书体系与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而补充的内容。这些课的教学设计中缺少“课标要求与分析”这一项目。
【教学目标】
在课标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课程目标细化,并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按领域写,也可按阿拉伯数的顺序依次列出[5]。
【教科书分析】
这里有两组概念需要我们注意。一是“教科书”与“教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的老师总是习惯于把“教科书”称为“教材”。二是“教学内容体系(结构)”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结构”。教科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体系分析、重点与难点分析等内容。其中,教学内容的体系分析是重点。它不仅要说明教科书内容体系,还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以及如何组织这些内容,最后,要对教科书内容选择与组织进行评价。如果教科书对课标没有完全表达清楚,那么设计者还要对相应单元(节次)的内容进行补充。
【学生分析】
分析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班级学习风气、性格等。
【设计理念】
列出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遵循的基本理念。有的老师称这一项目为“设计初衷”。
【教学方法】
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方法组合。
【教学媒介】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媒介。在选择教学媒介的时候,应遵循简单化原则,即能用低级、简单的媒介表示清楚的,则不要用高级、复杂的媒介。
【课时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时。确定课时有助于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增强计划性。
【教学过程】
根据需要,这一项目可以分解为若干二级项目。常见的二级项目有如下几个。
〖复习〗将上节课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回顾,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导入新课〗以一定的方式引出新课。引出的方式要多样化,且有新意。
〖教学新课〗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现状,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
不同的教学方式有不同的教学活动。探究教学的基本活动包括:提供背景材料(创造教学情境)、发现(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归纳等四个步骤。
教学活动中可根据需要再设置三级项目。
〖总结〗总结一定要结构化,即建立教学内容(此处重点是知识)结构体系。教学实际中,要让学生先试着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完善其知识结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易于为学生长期记住。
〖巩固〗当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活动)。另外,课外作业的设计也属于“巩固”的范畴。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体,也是重点。在教学过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把课程理念、教学基本策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等渗透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
【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指对自身状态的感知,是对思维的思维。教学设计反思是指把教学设计作为意识的对象进行再评价。
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从相反的角度,分析同样的事物,可能会使问题解决得更全面,方案建立得更完善。因此,教学之后,都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成功的地方,找出不足,并加以修改、调整、补充,使之更加合理。
教学设计要素并非固定不变,同样,每一要素的设计方式、内容安排也并非要按一个格式下来。相反,在教学设计实践过程中,提倡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开诚.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常华锋.地理教学设计与备课差异辨析.教学与管理.2008(1).
[3] 张庆林等.高效率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常华锋.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5] 常华锋.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解析.地理教育,2005(2).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