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但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教师做了这么多,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写的作文还是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低。
一、情趣引导,焕发写作灵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文。激发兴趣和爱好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关键。因此作文教学离不开良好的情趣参与,否则,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情动于衷而成于言。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作文中人物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设身处地得去体会、去感受、去写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在习作指导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利用电教媒体、小品表演、游戏等),利用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共鸣,并创造条件,营造情感倾吐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厌烦心理,真正地喜欢作文,这也为学生自由表达,真实写作打开通道。
例如:前些时日,我们的作文任务是写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或者游戏,尽管我讲解了写作要点和方法,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课外活动太少了,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出外参观和旅游的机会就更少了。孩子们面面相觑,无从下笔。我忽然想到,何不即兴玩几个小游戏呢?前不久热播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孩子们都喜欢,里面的游戏《萝卜蹲》简单好玩,想法一说,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异常,不过,他们是要带着任务去玩的:记住游戏规则;观察同学们的表现;轮到自己玩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感受等等。游戏玩完后,孩子们顿时来了灵感,作文一气呵成,孩子们说:老师,我有好多的内容要写呢!可以说,这次的作文是最成功的一次,分数也都很高。自此,孩子们经常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再写作文呢!
二、创设情境,深挖题目内涵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做好记录,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据情境创设,深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清楚作文的思路,扣住作文的重点,为作文的“航行”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三、积累素材,拓展知识空间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地搜集素材。
重视生活实践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的引线打开,使学生举一反三,去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广开阅读门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读书能积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时机,布置名篇阅读。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加强练习训练,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表现形式、手法,并应用于作文中来。
四、作文评价要善用良性激励评价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教师适当的激励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让一些中等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还可以激发上等生的竞争意识。
五、感受成功,增加作文动力
学生作文完成,需要鼓励和帮助。“善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展示作品的机会。
充分利用好校内公共平面媒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墙报、校园内的黑板报和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使学生在墙报上能读到自己的作品,在广播站能里听到自己的作品,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去年冬天,下雪后,我带着孩子们到外边堆雪人,打雪仗,并拍了照片,孩子们写出作文后,我选了优秀的作文,进行了编辑,配了他们的照片,打印出来后展示在了楼道的展示板上,这个效果可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被展览的学生有着明显的成就感。这块展板吸引了很多的孩子。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情趣引导,焕发写作灵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文。激发兴趣和爱好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关键。因此作文教学离不开良好的情趣参与,否则,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情动于衷而成于言。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作文中人物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设身处地得去体会、去感受、去写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在习作指导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利用电教媒体、小品表演、游戏等),利用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共鸣,并创造条件,营造情感倾吐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厌烦心理,真正地喜欢作文,这也为学生自由表达,真实写作打开通道。
例如:前些时日,我们的作文任务是写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或者游戏,尽管我讲解了写作要点和方法,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课外活动太少了,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出外参观和旅游的机会就更少了。孩子们面面相觑,无从下笔。我忽然想到,何不即兴玩几个小游戏呢?前不久热播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孩子们都喜欢,里面的游戏《萝卜蹲》简单好玩,想法一说,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异常,不过,他们是要带着任务去玩的:记住游戏规则;观察同学们的表现;轮到自己玩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感受等等。游戏玩完后,孩子们顿时来了灵感,作文一气呵成,孩子们说:老师,我有好多的内容要写呢!可以说,这次的作文是最成功的一次,分数也都很高。自此,孩子们经常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再写作文呢!
二、创设情境,深挖题目内涵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做好记录,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据情境创设,深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清楚作文的思路,扣住作文的重点,为作文的“航行”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三、积累素材,拓展知识空间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地搜集素材。
重视生活实践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的引线打开,使学生举一反三,去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广开阅读门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读书能积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时机,布置名篇阅读。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加强练习训练,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表现形式、手法,并应用于作文中来。
四、作文评价要善用良性激励评价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教师适当的激励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让一些中等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还可以激发上等生的竞争意识。
五、感受成功,增加作文动力
学生作文完成,需要鼓励和帮助。“善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展示作品的机会。
充分利用好校内公共平面媒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墙报、校园内的黑板报和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使学生在墙报上能读到自己的作品,在广播站能里听到自己的作品,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去年冬天,下雪后,我带着孩子们到外边堆雪人,打雪仗,并拍了照片,孩子们写出作文后,我选了优秀的作文,进行了编辑,配了他们的照片,打印出来后展示在了楼道的展示板上,这个效果可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被展览的学生有着明显的成就感。这块展板吸引了很多的孩子。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