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被爸爸从外婆那里“抢”回来的。
当时妈妈在纽约读书时生下我,爸爸在台湾牢里。爸爸觉得,妈妈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纽约,还要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带着一个小孩子,十分不方便。他希望妈妈能够再找一个男人结婚,但不希望我跟别的男人一起生活。于是,一次我的外婆带我去公园时,我的叔叔趁外婆上厕所时把我抱走了。
从那时起,我和奶奶相依为命,而爸爸承担了抚养我的责任。奶奶有时会带我到狱中探望他。我那时不理解,为什么要经过一个透明窗子和电话筒跟他讲话。后来,他在信上解释给我,为什么他跟其他的爸爸不一样。
监狱规定每周能写两封信。爸爸有很多朋友和事情需要联络,但他每星期一定会写一封给我,还要求我一定要用中文给他回信。他信里主要是给我讲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教给我一些英文单词,有时还会夹上他从书上裁下来的有意思的图画。因此,我记忆中的牢里的爸爸,是个温柔、细心而耐心的慈父。
老爸出狱时我14岁,是个活泼可爱、被奶奶宠坏的小姑娘。之前由于爸爸坚持要我去读美国学校,所以我也是一副美国做派。爸爸出狱后开始逼着我读唐诗三百首,还像所有中国父母一样,逼我去学钢琴、小提琴。当时我也很叛逆,对于这个突然出现在生活中的霸道爸爸,难以接受,也不想他干涉我的生活,所以常常跑出去跳舞、找朋友玩儿。终于,有一次,我跑出去玩儿,回家后发现他正在门口等我,抄起一把剪刀把我的头发剪掉了。那之后我们就彻底吵翻了。老爸就说:你去美国读书吧。
从那之后,我开始了一个人的独立生活。老爸出狱后这段时间,也是我们父女唯一共同生活过的时间,大概只有二十天。现在回想,其实是他对我的期望太高了,因而对我的要求也高,在他坐牢的“精神后遗症”的高压下,我反而会极度反弹。
去美国读书后,我们之间的关系缓和了。老爸没给我换过尿布、喂过奶,他表达父爱的方式就是“guiltmoney”(亏欠费)。他负担我的房子,三所美国私立大学的费用,供我读博士,还给我买跑车,这些都不便宜。他也以我为傲。他在电视节目里说过“我女儿从这么一个温和的小姑娘,到现在变成这样厉害的一位博士”,还说我比他厉害,“在她这一代的女孩子中,她简直就算得上是个超人”。
我和老爸后来成了朋友,并把这种关系维持了五十几年。老爸再婚后,我也没有去打扰他的新家庭。说实话,有了我和他共同生活的那段记忆,我觉得能和他共同生活二十几年的人都蛮伟大的。
但我们每周都会通电话,或者发传真。上学时,是我问他要学费、生活费,后来,尤其是我决定到北京生活后,主要是交流一些感想。我独立生活后,爸爸依然会每个月给我零用钱,五十几年,从未间断。当然都是些小钱,我会用这笔钱帮他去买些做节目需要的书,许多照片中他穿的那件红色夹克,还有他的领带,都是我买的。
许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是母老虎,但其实我和爸爸都是刀子嘴豆腐心,有直言不讳的真性情和一剑封喉的侠义性格。我们又不太一样,爸爸说我是“七岁半”,意思是我太简单,像在鱼缸里的小金鱼,什么都看得真真切切;而他是个可爱的“皇上”,喜欢搞黑色幽默。用老爸的话说,我们不是恶霸,我们是善霸。
所谓“善霸”,就是面对不正确、不公平的现象,绝不妥协。小时候,他就多次告诉我,不要相信老子的“以德报怨”,而相信孔子的“以直报怨”。老爸最初找到的对待社会疮症的办法是——口诛笔伐。
他的离去,使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和老朋友。他此生过得很精彩,是一个传奇,我为他感到高兴。当然,老爸也有很多缺点以及不为人知的一面。有朝一日,我可能会写一本书,叫《李敖不为人知的秘密》,让大家看到,一个伟人在他光彩的背后,也有平庸甚至逃避的一面。比如,我出生在美国,回台湾后,由于老爸不喜欢台湾,所以坚决不给我办台湾户口。他任性地把他的喜好强加到我身上,导致我现在想拿回台湾身份很麻烦。
2014年,我租住的北京莱蒙湖别墅14处漏水,泡坏了我和老爸的许多古董。我起诉了房东。但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官方微博发了一个帖子,标题写成《我院受理李敖女儿为被执行人的仲裁裁决案件》。老爸为此大发怒气,因为这件事和他完全无关,却要扯上他。为了弥补,我立刻在新浪和腾讯开了微博,澄清此事,又投诉三中院对诉讼双方的个人信息差别对待。他们后来道了歉,在此后的报道中删去了爸爸的名字。但我和老爸还是吵了此生最严重的一次架。他的余生没有和我再说过话。这是我最遗憾的事。
他离世后,每天都有他的粉丝在我的微博和脸书上留言。这些留言让我很感动。老爸知道有如此多的人怀念他,也会感动的,因为他的本性是那样一个多情、温柔而情感细腻的人。
我觉得,坐牢太久,对爸爸后来的性格和为人处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是心理阴影。斗争成了他的一种人格,一旦有人批评他,他便会立即产生极端的反抗。这可能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自我保护,毕竟他年轻时曾受到过那样的重创,出狱后,也没有经历过心理疏解和治疗。这种影响他本人可能意识不到,但我会看到,他会把很多仇恨记在心里,二三十年也不会丢下,甚至变成了“怀念”,这是很不妥当的,对他自己更是一种持續的伤害。好在,这些伤害都不会继续了。
我也像爸爸帮助爷爷出版遗作一样,帮助老爸完成《李敖大全集》英文版的出版。他的《北京法源寺》曾拿到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但台湾局面太小,局限了他的才华。我会请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和校友帮忙翻译,希望他的作品能在国际上继续发光。
(林冬冬摘自《读书文摘·经典》2018年第12期)
【素材分析】李敖的狂傲众所周知,然而在女儿李文印象中,他却不失为一个“慈爸”。特别是在坐牢的“精神后遗症”影响下,能有这样的姿态已属不易。李敖就是李敖,霸气不羁,又践行着孔子的“以直报怨”,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在普通的生活中展现了一位多面性情的父亲,不经意间也传递着“家国情怀”的学者的站立姿态。身教无言,父爱如山,理解万岁。
【适用话题】父爱 离别 理解亲情
(特约教师 邵长城)
当时妈妈在纽约读书时生下我,爸爸在台湾牢里。爸爸觉得,妈妈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纽约,还要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带着一个小孩子,十分不方便。他希望妈妈能够再找一个男人结婚,但不希望我跟别的男人一起生活。于是,一次我的外婆带我去公园时,我的叔叔趁外婆上厕所时把我抱走了。
从那时起,我和奶奶相依为命,而爸爸承担了抚养我的责任。奶奶有时会带我到狱中探望他。我那时不理解,为什么要经过一个透明窗子和电话筒跟他讲话。后来,他在信上解释给我,为什么他跟其他的爸爸不一样。
监狱规定每周能写两封信。爸爸有很多朋友和事情需要联络,但他每星期一定会写一封给我,还要求我一定要用中文给他回信。他信里主要是给我讲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教给我一些英文单词,有时还会夹上他从书上裁下来的有意思的图画。因此,我记忆中的牢里的爸爸,是个温柔、细心而耐心的慈父。
老爸出狱时我14岁,是个活泼可爱、被奶奶宠坏的小姑娘。之前由于爸爸坚持要我去读美国学校,所以我也是一副美国做派。爸爸出狱后开始逼着我读唐诗三百首,还像所有中国父母一样,逼我去学钢琴、小提琴。当时我也很叛逆,对于这个突然出现在生活中的霸道爸爸,难以接受,也不想他干涉我的生活,所以常常跑出去跳舞、找朋友玩儿。终于,有一次,我跑出去玩儿,回家后发现他正在门口等我,抄起一把剪刀把我的头发剪掉了。那之后我们就彻底吵翻了。老爸就说:你去美国读书吧。
从那之后,我开始了一个人的独立生活。老爸出狱后这段时间,也是我们父女唯一共同生活过的时间,大概只有二十天。现在回想,其实是他对我的期望太高了,因而对我的要求也高,在他坐牢的“精神后遗症”的高压下,我反而会极度反弹。
去美国读书后,我们之间的关系缓和了。老爸没给我换过尿布、喂过奶,他表达父爱的方式就是“guiltmoney”(亏欠费)。他负担我的房子,三所美国私立大学的费用,供我读博士,还给我买跑车,这些都不便宜。他也以我为傲。他在电视节目里说过“我女儿从这么一个温和的小姑娘,到现在变成这样厉害的一位博士”,还说我比他厉害,“在她这一代的女孩子中,她简直就算得上是个超人”。
我和老爸后来成了朋友,并把这种关系维持了五十几年。老爸再婚后,我也没有去打扰他的新家庭。说实话,有了我和他共同生活的那段记忆,我觉得能和他共同生活二十几年的人都蛮伟大的。
但我们每周都会通电话,或者发传真。上学时,是我问他要学费、生活费,后来,尤其是我决定到北京生活后,主要是交流一些感想。我独立生活后,爸爸依然会每个月给我零用钱,五十几年,从未间断。当然都是些小钱,我会用这笔钱帮他去买些做节目需要的书,许多照片中他穿的那件红色夹克,还有他的领带,都是我买的。
许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是母老虎,但其实我和爸爸都是刀子嘴豆腐心,有直言不讳的真性情和一剑封喉的侠义性格。我们又不太一样,爸爸说我是“七岁半”,意思是我太简单,像在鱼缸里的小金鱼,什么都看得真真切切;而他是个可爱的“皇上”,喜欢搞黑色幽默。用老爸的话说,我们不是恶霸,我们是善霸。
所谓“善霸”,就是面对不正确、不公平的现象,绝不妥协。小时候,他就多次告诉我,不要相信老子的“以德报怨”,而相信孔子的“以直报怨”。老爸最初找到的对待社会疮症的办法是——口诛笔伐。
他的离去,使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和老朋友。他此生过得很精彩,是一个传奇,我为他感到高兴。当然,老爸也有很多缺点以及不为人知的一面。有朝一日,我可能会写一本书,叫《李敖不为人知的秘密》,让大家看到,一个伟人在他光彩的背后,也有平庸甚至逃避的一面。比如,我出生在美国,回台湾后,由于老爸不喜欢台湾,所以坚决不给我办台湾户口。他任性地把他的喜好强加到我身上,导致我现在想拿回台湾身份很麻烦。
2014年,我租住的北京莱蒙湖别墅14处漏水,泡坏了我和老爸的许多古董。我起诉了房东。但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官方微博发了一个帖子,标题写成《我院受理李敖女儿为被执行人的仲裁裁决案件》。老爸为此大发怒气,因为这件事和他完全无关,却要扯上他。为了弥补,我立刻在新浪和腾讯开了微博,澄清此事,又投诉三中院对诉讼双方的个人信息差别对待。他们后来道了歉,在此后的报道中删去了爸爸的名字。但我和老爸还是吵了此生最严重的一次架。他的余生没有和我再说过话。这是我最遗憾的事。
他离世后,每天都有他的粉丝在我的微博和脸书上留言。这些留言让我很感动。老爸知道有如此多的人怀念他,也会感动的,因为他的本性是那样一个多情、温柔而情感细腻的人。
我觉得,坐牢太久,对爸爸后来的性格和为人处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是心理阴影。斗争成了他的一种人格,一旦有人批评他,他便会立即产生极端的反抗。这可能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自我保护,毕竟他年轻时曾受到过那样的重创,出狱后,也没有经历过心理疏解和治疗。这种影响他本人可能意识不到,但我会看到,他会把很多仇恨记在心里,二三十年也不会丢下,甚至变成了“怀念”,这是很不妥当的,对他自己更是一种持續的伤害。好在,这些伤害都不会继续了。
我也像爸爸帮助爷爷出版遗作一样,帮助老爸完成《李敖大全集》英文版的出版。他的《北京法源寺》曾拿到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但台湾局面太小,局限了他的才华。我会请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和校友帮忙翻译,希望他的作品能在国际上继续发光。
(林冬冬摘自《读书文摘·经典》2018年第12期)
【素材分析】李敖的狂傲众所周知,然而在女儿李文印象中,他却不失为一个“慈爸”。特别是在坐牢的“精神后遗症”影响下,能有这样的姿态已属不易。李敖就是李敖,霸气不羁,又践行着孔子的“以直报怨”,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在普通的生活中展现了一位多面性情的父亲,不经意间也传递着“家国情怀”的学者的站立姿态。身教无言,父爱如山,理解万岁。
【适用话题】父爱 离别 理解亲情
(特约教师 邵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