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讨论已久的“2.5天休假”终于从纸面走进现实了。4月1日起,山西晋中、江西吉安率先开启“每周2.5天休假模式”,这两个地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每周40小时工作总时长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平时的加班、调休、调剂带薪年假等方式,一个月可以有两次周五下午调休安排。
每到节假日,拥挤只是一个表象而已。近两年,围绕现行休假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调整的呼声渐涨。
“五一”“十一”假期,对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广大民众而言,能够利用假期调整一下无疑是最好的“福利”。然而,当假期真来临时,许多人却难免纠结一番——不出门,呆在家里觉得有些“亏”;出去吧,拥堵等问题却弄得满身疲惫。近年来,每逢大小长假,现行休假制度总会成为民众吐槽的焦点。
纠结的“黄金周”
“五一”假期,不少人对自己的假期生活也有了不同的安排,只是春光虽好,面对拼凑而来的3天小长假,许多人会不自觉怀念起过往的“五一”黄金周。
以“黄金周”制度为代表的节假日制度安排,在过去10多年间,对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发展旅游、拉动内需等作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然而,黄金周期间交通拥堵、景区人满为患的乱象,引发公众的广泛非议和质疑。
为此,2013年年底,全国假日办就休假制度在网上公开征集意见,对2014年的5个3天小长假进行了微调,最终形成了现行的长假模式:春节、国庆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节假日逢周三时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逢周二、周四时,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长假;逢周六、周日时周一补休。
相较于之前的休假制度,2013年这一次假期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五一”黄金周长假,并增加了其他节日的假期。但对于这次调整,舆论争议比较大。一些学者认为,除了春节,“五一”“十一”是休假制度的核心,调整之后,变相将民众的出行压力一股脑压到了“十一”黄金周,无疑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就在调整后的2014年第一个“五一”小长假,媒体报道了这样的景象:故宫爆满、长城爆满、鼓浪屿成了人海、西湖景区人山人海,铁路客运创历史新高、高速公路多处爆堵等,似乎没有哪个地方不拥挤。而到了“十一”黄金周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民众的呼声、舆论的质疑,有关部门当年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对2015年休假方案的意见,尽管讨论热烈,但出台的2015休假方案,与2014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全国集中统一的节假日放假安排,已经无法通过微量调整形成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民盟中央在一份提案中如此强调。
问题不止是“拥堵”
拥堵不堪,“黄金周”变“黄金粥”,这是许多人对假期出行最深刻的印象。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前些年“十一”黄金周的一次黄山之行令他“刻骨铭心”。因为当时游客超过了景区负荷,他和他的家人不得不随着其他游客步行下山,到达山下已接近凌晨。“这次旅游经历之后,我假期就很少出远门了,宁愿呆在家里,或者陪家人逛逛商场,偶尔来次郊游。”
实际上,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人都有过与这位市民相似的经历。然而,拥挤只是一个表象而已。近两年,围绕现行休假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调整的呼声渐涨。
去年全国“两会”,全国工商联以团体提案的形式,提交了《关于改进“中国式休假”制度的提案》,认为现行休假制度中普遍存在的“挪假”导致混乱工作模式。以2013年最为典型,2013年7个法定假日共休息29天,但紧接着的7个周日都要上班。而2013年的中秋、国庆两个节日更被称为“史上最乱假期”:自9月16日开始,上3天休3天,上6天休1天,上2天休7天,上5天休1天。
除此之外,由拥堵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以高速公路对小客车免费通行的第一个节日——2012年“十一”黄金周为例,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是5年前“十一”黄金周全国交通事故数的近19倍。与此同时,黄金周期间许多景区也因超负荷运转而导致治安事件频发。
民盟中央的调研表明,现行休假制度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我国法定节假日既有农历也有公历,有时放假时间会很接近,容易出现“上2天休1天又上2天又休1天”的零乱局面,整合休假的需求强烈。二是总体上法定节假日个数、休假天数较少。三是带薪休假呈现门槛条件高、基点数量低、年均增长少的特点。
对于现行休假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学者认为,本质上是民众休假需求与假日供应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变的制度设计与多变的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休假制度予以完善。
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常委吴鸿建议,适当延长春节假期、恢复“五一”长假。“对中国人来讲,没有哪个日子、哪个节日比春节更重要。然而就有许多人无法在春节与家人团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假期实在太短。春节假期短,加上机票、车票一票难求,交通拥挤,如果工作地与老家路途遥远,掐头去尾,路上长途跋涉两三天,真正和家人、亲友团聚过年的时间也就两三天。建议春节由现在的3天假期延长到5天,再恢复‘五一’长假,以分散全国各地民众集中出行、旅游和返乡难题。”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志刚也赞同这样的观点,但在他看来,延长假期只是权宜之计,治本之策还在于真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对于带薪休假制度落实难的现状,苏志刚建议,应从法治层面下功夫,“将带薪休假作为法定权利,必须有刚性支撑,依法强制执行。任何剥夺职工带薪休年假的行为都是公然违法,应该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予以处罚”。
民盟中央也建议将完善和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作为战略方向,逐步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定节假日与带薪休假时间的增长机制。“从法定节假日来看,我国的增长空间有限。但从带薪休假的发展水平来看,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因此,重心可放在增加带薪休假的时间上。”
事实上,对于现行休假制度存在的“拥堵”等问题,主管部门也寄希望于全国范围内带薪休假的实行,以此来缓解节假日溶度的问题。但在全国政协委员张明森看来,这种“希望”是不现实的,而“采用全国分大区错峰休假的模式是解决或缓解拥堵这一问题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之所以如此坚持,张明森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从气候看,“五一”“十一”这两个假日是大家出行意愿最大的时间,不管有多少假期,对于携一家老小出行来讲,这两个假期是最适宜的。二是目前中国人的出游,大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出游,就得需要夫妻、父母、子女同时放假的时机。即使实行带薪休假,丈夫、妻子、父母,各有各的事业,各有各的单位,不见得能够凑到一起休假,尤其是家里有上学的孩子,更难以凑到一起。[ ]
每到节假日,拥挤只是一个表象而已。近两年,围绕现行休假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调整的呼声渐涨。
“五一”“十一”假期,对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广大民众而言,能够利用假期调整一下无疑是最好的“福利”。然而,当假期真来临时,许多人却难免纠结一番——不出门,呆在家里觉得有些“亏”;出去吧,拥堵等问题却弄得满身疲惫。近年来,每逢大小长假,现行休假制度总会成为民众吐槽的焦点。
纠结的“黄金周”
“五一”假期,不少人对自己的假期生活也有了不同的安排,只是春光虽好,面对拼凑而来的3天小长假,许多人会不自觉怀念起过往的“五一”黄金周。
以“黄金周”制度为代表的节假日制度安排,在过去10多年间,对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发展旅游、拉动内需等作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然而,黄金周期间交通拥堵、景区人满为患的乱象,引发公众的广泛非议和质疑。
为此,2013年年底,全国假日办就休假制度在网上公开征集意见,对2014年的5个3天小长假进行了微调,最终形成了现行的长假模式:春节、国庆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节假日逢周三时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逢周二、周四时,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长假;逢周六、周日时周一补休。
相较于之前的休假制度,2013年这一次假期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五一”黄金周长假,并增加了其他节日的假期。但对于这次调整,舆论争议比较大。一些学者认为,除了春节,“五一”“十一”是休假制度的核心,调整之后,变相将民众的出行压力一股脑压到了“十一”黄金周,无疑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就在调整后的2014年第一个“五一”小长假,媒体报道了这样的景象:故宫爆满、长城爆满、鼓浪屿成了人海、西湖景区人山人海,铁路客运创历史新高、高速公路多处爆堵等,似乎没有哪个地方不拥挤。而到了“十一”黄金周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民众的呼声、舆论的质疑,有关部门当年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对2015年休假方案的意见,尽管讨论热烈,但出台的2015休假方案,与2014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全国集中统一的节假日放假安排,已经无法通过微量调整形成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民盟中央在一份提案中如此强调。
问题不止是“拥堵”
拥堵不堪,“黄金周”变“黄金粥”,这是许多人对假期出行最深刻的印象。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前些年“十一”黄金周的一次黄山之行令他“刻骨铭心”。因为当时游客超过了景区负荷,他和他的家人不得不随着其他游客步行下山,到达山下已接近凌晨。“这次旅游经历之后,我假期就很少出远门了,宁愿呆在家里,或者陪家人逛逛商场,偶尔来次郊游。”
实际上,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人都有过与这位市民相似的经历。然而,拥挤只是一个表象而已。近两年,围绕现行休假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调整的呼声渐涨。
去年全国“两会”,全国工商联以团体提案的形式,提交了《关于改进“中国式休假”制度的提案》,认为现行休假制度中普遍存在的“挪假”导致混乱工作模式。以2013年最为典型,2013年7个法定假日共休息29天,但紧接着的7个周日都要上班。而2013年的中秋、国庆两个节日更被称为“史上最乱假期”:自9月16日开始,上3天休3天,上6天休1天,上2天休7天,上5天休1天。
除此之外,由拥堵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以高速公路对小客车免费通行的第一个节日——2012年“十一”黄金周为例,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是5年前“十一”黄金周全国交通事故数的近19倍。与此同时,黄金周期间许多景区也因超负荷运转而导致治安事件频发。
民盟中央的调研表明,现行休假制度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我国法定节假日既有农历也有公历,有时放假时间会很接近,容易出现“上2天休1天又上2天又休1天”的零乱局面,整合休假的需求强烈。二是总体上法定节假日个数、休假天数较少。三是带薪休假呈现门槛条件高、基点数量低、年均增长少的特点。
对于现行休假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学者认为,本质上是民众休假需求与假日供应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变的制度设计与多变的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休假制度予以完善。
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常委吴鸿建议,适当延长春节假期、恢复“五一”长假。“对中国人来讲,没有哪个日子、哪个节日比春节更重要。然而就有许多人无法在春节与家人团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假期实在太短。春节假期短,加上机票、车票一票难求,交通拥挤,如果工作地与老家路途遥远,掐头去尾,路上长途跋涉两三天,真正和家人、亲友团聚过年的时间也就两三天。建议春节由现在的3天假期延长到5天,再恢复‘五一’长假,以分散全国各地民众集中出行、旅游和返乡难题。”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志刚也赞同这样的观点,但在他看来,延长假期只是权宜之计,治本之策还在于真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对于带薪休假制度落实难的现状,苏志刚建议,应从法治层面下功夫,“将带薪休假作为法定权利,必须有刚性支撑,依法强制执行。任何剥夺职工带薪休年假的行为都是公然违法,应该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予以处罚”。
民盟中央也建议将完善和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作为战略方向,逐步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定节假日与带薪休假时间的增长机制。“从法定节假日来看,我国的增长空间有限。但从带薪休假的发展水平来看,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因此,重心可放在增加带薪休假的时间上。”
事实上,对于现行休假制度存在的“拥堵”等问题,主管部门也寄希望于全国范围内带薪休假的实行,以此来缓解节假日溶度的问题。但在全国政协委员张明森看来,这种“希望”是不现实的,而“采用全国分大区错峰休假的模式是解决或缓解拥堵这一问题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之所以如此坚持,张明森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从气候看,“五一”“十一”这两个假日是大家出行意愿最大的时间,不管有多少假期,对于携一家老小出行来讲,这两个假期是最适宜的。二是目前中国人的出游,大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出游,就得需要夫妻、父母、子女同时放假的时机。即使实行带薪休假,丈夫、妻子、父母,各有各的事业,各有各的单位,不见得能够凑到一起休假,尤其是家里有上学的孩子,更难以凑到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