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临床及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旨在为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严重影响,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患者4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光照疗法治疗、肝酶诱导剂和肠道益生菌制剂配方喂养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保暖护理、灌肠护理、运动语言训练、抚触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黄疸消退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值为105.12、黄疸消退时间为8.31 d、治疗有效率为91.3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早期监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快速消除黄疸同时提高对脑损伤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临床监护;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
目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出生一周内血清胆红素浓度增多导致皮肤、巩膜出现黄染,严重时造成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1]。本研究通过探讨通过监护和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新生儿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患者4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3例患者,研究组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为2-10天,平均年龄为(5±0.12)天,对照组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为2-14天,平均年龄为(6.02±0.10)天,所有患者均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浆胆红素水平测定,胆红素水平为181.1-279.8 μmol/L,平均胆红素水平为(211.7±29.3) μmol/L,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肌张力改变、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异常姿势、不同程度中枢性运动功能落后、智力落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临床监护,对新生儿进行家庭监测、高危新生儿筛查,医护人员要将脑损伤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表现及时告知家属,使家属加强观察和监测,新生儿满月后应进行门诊筛查[2]。两组患者均给予光照疗法治疗肝酶诱导剂和肠道益生菌制剂配方喂养,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出生时应立即断脐并给予充足的喂养,保证营养的供给,研究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保暖护理:患儿放于保暖箱内,并根据患儿皮肤体温自动进行温度的调节,并用无色薄膜覆盖患儿,减少患儿皮肤表面水分流失[3]。灌肠护理:经常应用灌肠治疗给胎儿排便,由于婴儿身体特殊性因此在灌肠时要给予护理,选用温盐水并轻柔的动作将肛管插入约3 cm,保留5 min后可排出,并对患儿腹部进行轻柔的按摩[4]。运动语言训练:由专业人员应用Voita诱导疗法、智力训练,并结合头针、按摩护理等使受损脑部的运动和语言功能进行锻炼。抚触护理:医护人员将双手洗干净并适当涂擦润肤油,温暖双手后用指腹或掌心动作轻柔的进行抚触,可从头部开始对患儿全身进行按摩[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黄疸消退时间、治疗有效率。
疗效判定:显效:患儿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运动发育恢复正常,无姿势异常,肌张力恢复正常;有效: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运动发育能力有所提高,患儿智龄有所提高,姿势反射好转,肌张力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运动、智力发育均无改善。
数据统计: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值为105.12、黄疸消退时间为8.31 d,治疗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分别为144.13、12.93 d,治疗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65.2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护理效率比较
组别 血清胆红素(μmol/L) 黄疸消退时间(d) 治疗有效率(n/%)
研究组
对照组
P值 105.12±1.20
144.13±1.42
P<0.05 8.31±0.11
12.93±0.12
P<0.05 23/91.30
15/65.22
P<0.05
3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胆红素增加可导致对星形胶质细胞造成严重伤害,同时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引起新生儿运动能力、智力不同程度障礙,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及时的早期监护、治疗和护理避免新生儿受损同时结合运动智力训练等科学的护理方式对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患者早期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6]。本研究通过对比早期临床监护和综合护理与一般护理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快速恢复正常、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缩短且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早期监护和护理能改善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恢复,对患儿和家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并尽早的接受系统的治疗和优质的综合护理,避免引起新生儿脑损伤,同时对于已经发生脑损伤的患儿可以提高预后效果,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素兰, 何少玲, 张春丽, 等. 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6): 226-228.
[2] 梅晓芳, 姚凌毅, 那卓华.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为神经测定的动态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 10(16): 57-58.
[3] 穆凤霞, 刘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0例病因分析与防护措施[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5(6): 226-228.
[4] 张亚京, 陈欣, 王鑫.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神经行为变化临床观察[J]. 小儿急救医学, 2008, 12(6): 449-450.
[5] 王新华, 冯云云, 郭鹏. 高胆红素血症对小儿智能影响及早期干预[J]. 中国优生优育,2000, 11(4): 185-186.
[6] 陈宝昌, 马亚范, 刘桂玲, 等. 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7 d内血清总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7, 10(5): 9-11.
【关键词】临床监护;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
目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出生一周内血清胆红素浓度增多导致皮肤、巩膜出现黄染,严重时造成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1]。本研究通过探讨通过监护和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新生儿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患者4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3例患者,研究组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为2-10天,平均年龄为(5±0.12)天,对照组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为2-14天,平均年龄为(6.02±0.10)天,所有患者均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浆胆红素水平测定,胆红素水平为181.1-279.8 μmol/L,平均胆红素水平为(211.7±29.3) μmol/L,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肌张力改变、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异常姿势、不同程度中枢性运动功能落后、智力落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临床监护,对新生儿进行家庭监测、高危新生儿筛查,医护人员要将脑损伤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表现及时告知家属,使家属加强观察和监测,新生儿满月后应进行门诊筛查[2]。两组患者均给予光照疗法治疗肝酶诱导剂和肠道益生菌制剂配方喂养,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出生时应立即断脐并给予充足的喂养,保证营养的供给,研究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保暖护理:患儿放于保暖箱内,并根据患儿皮肤体温自动进行温度的调节,并用无色薄膜覆盖患儿,减少患儿皮肤表面水分流失[3]。灌肠护理:经常应用灌肠治疗给胎儿排便,由于婴儿身体特殊性因此在灌肠时要给予护理,选用温盐水并轻柔的动作将肛管插入约3 cm,保留5 min后可排出,并对患儿腹部进行轻柔的按摩[4]。运动语言训练:由专业人员应用Voita诱导疗法、智力训练,并结合头针、按摩护理等使受损脑部的运动和语言功能进行锻炼。抚触护理:医护人员将双手洗干净并适当涂擦润肤油,温暖双手后用指腹或掌心动作轻柔的进行抚触,可从头部开始对患儿全身进行按摩[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黄疸消退时间、治疗有效率。
疗效判定:显效:患儿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运动发育恢复正常,无姿势异常,肌张力恢复正常;有效: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运动发育能力有所提高,患儿智龄有所提高,姿势反射好转,肌张力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运动、智力发育均无改善。
数据统计: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值为105.12、黄疸消退时间为8.31 d,治疗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分别为144.13、12.93 d,治疗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65.2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护理效率比较
组别 血清胆红素(μmol/L) 黄疸消退时间(d) 治疗有效率(n/%)
研究组
对照组
P值 105.12±1.20
144.13±1.42
P<0.05 8.31±0.11
12.93±0.12
P<0.05 23/91.30
15/65.22
P<0.05
3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胆红素增加可导致对星形胶质细胞造成严重伤害,同时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引起新生儿运动能力、智力不同程度障礙,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及时的早期监护、治疗和护理避免新生儿受损同时结合运动智力训练等科学的护理方式对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患者早期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6]。本研究通过对比早期临床监护和综合护理与一般护理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快速恢复正常、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缩短且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早期监护和护理能改善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恢复,对患儿和家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并尽早的接受系统的治疗和优质的综合护理,避免引起新生儿脑损伤,同时对于已经发生脑损伤的患儿可以提高预后效果,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素兰, 何少玲, 张春丽, 等. 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6): 226-228.
[2] 梅晓芳, 姚凌毅, 那卓华.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为神经测定的动态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 10(16): 57-58.
[3] 穆凤霞, 刘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0例病因分析与防护措施[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5(6): 226-228.
[4] 张亚京, 陈欣, 王鑫.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神经行为变化临床观察[J]. 小儿急救医学, 2008, 12(6): 449-450.
[5] 王新华, 冯云云, 郭鹏. 高胆红素血症对小儿智能影响及早期干预[J]. 中国优生优育,2000, 11(4): 185-186.
[6] 陈宝昌, 马亚范, 刘桂玲, 等. 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7 d内血清总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7, 10(5):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