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喀斯特地区坡面种植措施对土壤水分及产流产沙的影响

来源 :水土保持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黔中喀斯特地区坡面种植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为黔中地区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龙里羊鸡冲水土保持监测站径流小区2014—2018年野外定位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分析并探讨了黔中喀斯特地区降雨及不同种植措施对土壤水分、坡面产流及产沙特征的影响。[结果]①不同种植措施土壤含水率大小顺序为:杨梅>桃树>树莓>杨树>梨树>杨树+墨西哥柏>草地>墨西哥柏>玉米(等高耕作),土壤含水率与降雨量呈显著
其他文献
摘 要:为解决高温与重载作用下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易产生车辙病害等问题,了解再生混合料分别作为下面层与上基层路面时的动力响应,设计一种高抗剪密实型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F-B),结合区域气候特点以及黏弹性理论,通过有限单元法获得了不同结构层的温度场与移动轴载下的应变变化,并与常规级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路面温度场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可通过改进级配的方式提高材料的抗剪切性能;卸载后路面存在约10%的
摘 要:為筛选林木抗性基因,培育高抗转基因林木,以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 × P. alba var.pyramidlis)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1 560 bp的PdPapGH12(Potri.004G109200.1)基因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519个氨基酸,该蛋白属于亲水性酸性蛋白。依据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推测其在胞内发挥水解的作用。蛋白结构分
摘 要:为探寻驾驶人视认交通标志效率,本文构建景区道路标志视认效率评价体系,设计实地视线追踪实验,采集驾驶人在景区道路对交通标志的视认数据;参照数据变化规律及指标特性确定各项眼动特征数据的最优值和临界值,建立交通标志视认效率评价指标集;采用基因选择算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度排序,确定各评价指标对评价体系的影响程度;利用功效系数法对指标进行标定,并建立视认效率评价体系。应用评价体系对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目的]明确机械沙障铺设对风沙区地表可蚀性特征的影响,为防沙工程中沙障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库布齐沙漠北缘迎风坡不同年限铺设的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沙袋沙障、沙柳沙障和芦苇沙障不同坡位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地表0—2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粒径组成和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①沙障铺设后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其中2 m×2 m沙柳沙障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效果最好,且迎风坡上部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少。②沙障铺设使得障格内黏粒、粉粒和细砂含量增加,随设障年限的增加其呈增加趋势;土壤0—2
摘 要:针对森林消防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数据融合的森林消防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诊断模型由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简称为 BP)的数据融合方法、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简称为PNN)的分类方法和基于DS(Dempster/Shafer,简称为DS)证据理论的决策融合方法组成。首先,
[目的]研究免耕背景下土壤容重和秸秆覆盖对东北黑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为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改良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模拟传统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的土壤容重(1.2,1.3 g/cm3),结合不同秸秆覆盖量(0,328,656,984 g/m 2)开展人工降雨试验,对比不同方式下黑土的初始产流时间、产流速率、径流量以及土壤流失量。[结果]①土壤容重的增加显著缩短了初始产流时间并增加了水土流失量。同一秸秆覆盖量条件下,与容重为1.2 g/cm3时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