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检季面对五花八门错综复杂的体检项目和体检报告,妹纸们难免有点云里雾里,不禁疑窦丛生,甚至被吓得花容失色:雾霾那么大要不要做个肺癌筛查?甲状腺结节是神马鬼?被查出心脏早搏就是心脏病么?打过乙肝疫苗为啥还显示抗体不足?……本期《特别企划》,邀请资深专家针对亲们比较困惑的健康问题,以专业、客观的视角尽可能给大家一个科学、医学的解答,让大家明明白白体检,健健康康happy。
侯爱洁(http://houaijie.haodf.com/),辽宁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参与制定了中国《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治疗指南》,此《指南》为目前我国该领域所遵循的治疗指南。
谭强(http://tanqiangdr.haodf.com/),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外科部副主任医师。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癌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局级以上相关课题9项,发表相关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6篇,获得相关专利4项。擅长胸外科微创手术,肿瘤免疫治疗等。
李晓波(http://lxbdr.haodf.com/),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善于处理肝病科、消化内科各种疑难病症,特别是对肝硬化的综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及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相关肝损伤、胃肠内分泌肿瘤、消化系手术后并发症以及消化心理性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地。
宋利格(http://ligesong.haodf.com/),上海市同济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临床和科研工作主要针对内分泌科疾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理、成骨细胞的内分泌作用开展。擅长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尤其是骨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王曙(http://shuwang999.haodf.com/),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委员,医师协会甲状腺学组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成员,亚太地区甲状腺学会(AOTA)会员。
张征(http://jessicazhang0621.haodf.com/),上海红房子医院乳腺外科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协会肿瘤微创专业组会员,IBCLC(国际泌乳顾问)。擅长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与治疗、女性自备孕期至哺乳结束全程健康管理、年轻女性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及乳腺癌综合及个体化治疗。热爱医学科普,创办了“花房闺蜜”纯公益微信公众平台。
乳晕周围出现小疙瘩——没关系是腺体啊!
很多人发现乳晕周围出现一圈环状的深色或白色突起物,虽然不痛不痒但影响美观,那这种突起物是不是病呢?当然不是。它们叫作“乳晕腺”,也被称为“蒙哥马利腺”。首先它们的存在是正常的;其次它们还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产生一种润滑液,从而使乳头保持柔软,特别是对于孕产妇,乳晕腺会产生一些有气味儿的分泌物,有利于宝宝找到乳头并吮吸妈妈的乳汁。这圈突起物在每个人身上的分布密度、颜色深浅不尽相同,大多数人在怀孕期间,乳晕腺会增多,颜色也会加深,这是乳腺在为将来的哺乳做准备工作呢。
咪咪头反复瘙痒——可能是湿疹
有些患者两侧的乳头反复出现瘙痒,有时还会流黄色液体、反复结痂,乳头表面像是覆盖了一层黄色的“皮”。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湿疹造成的,虽然发生在乳头上,但它其实是一种皮肤病变,建议到皮肤科就诊。这类患者往往还合并有脚癣或其他地方的真菌感染。当然,有一种乳腺癌(paget’s病)与湿疹症状相似,但往往只有单侧乳头会有症状,如果不能鉴别还是去医院检查下。
咪咪大小不一不是判定乳腺癌的唯一标准
乳房不对称和乳腺癌,它俩的关系没那么密切,乳房不对称不一定就是乳腺癌,反之,乳腺癌也不一定会造成乳房不对称。虽说人体上成对儿的器官我们叫它对称器官,但其实不可能达到百分百完全对称,我们的双眼、双手、双脚的尺寸不完全一致,乳房也存在发育的差异,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乳腺发育程度会有不同,这种生理性的大小差异完全正常。同时,还有一部分人由于两侧乳腺增生程度不一(比如说一侧乳腺增生得厉害,另一侧没咋增生),也会造成外观大小差异,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乳腺癌造成的乳腺大小不一,一般是因为乳腺癌晚期,乳房里的肿块较大甚至溃烂,才让两侧乳房看起来不一样大,而有些早期乳腺癌患者,肿块直径大小仅有几厘米或几毫米,完全不足以引起外观上的差异。因此,乳房大小不一绝不是判定乳腺癌的唯一标准。
乳头溢液——清亮透明的就不用太担心
乳腺癌出现溢液的比例是很小的,即使出现也是以血性溢液为主,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血性的溢液就不用太慌张。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乳腺导管的炎症才会导致咪咪头冒水儿,这种清亮透明溢液是良性症状。那些产后多年仍然有乳汁分泌的人,就更不用担心了。除了有些人是因为脑垂体瘤或长期用药引起的溢乳,确实还有很多人会在产后5~10年内仍有少量乳汁分泌,特别是在沐浴后,乳腺导管受热扩张,之前淤积在导管深部的奶汁就会溢出,这都属于正常情况。
早搏由心脏病引起
如果用动态心电图对正常人做24小时的连续观察,记录到早搏的人数可能会达到70%~80%。早搏虽是心脏不规则的跳动,但并非皆由疾病造成。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
早搏越多,危险性越大 早搏的危险性是由原发病的严重性即早搏是否有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的趋势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早搏的次数或症状而定。多数早搏患者并无不适症状,一般仅仅感到心荡了一下,或有一次心跳跳得很重,或心脏扭动一下。只有频繁的早搏才可能使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很多早搏特别频繁的人有时也可以没有任何不适,比如在升学体检时发现很多学生的心电图中有早搏现象,但这些学生仍然活蹦乱跳,丝毫没有异样。
有早搏就必须吃药
发现早搏后,一般很难自行判断性质,应去医院检查有无隐藏的心脏疾患。医生会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有冠心病家族史和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者,还要做运动试验。如上述各项检查均属正常,就不需要治疗;如果主要是精神紧张、忧虑或长期失眠导致的早搏,应充分解除顾虑,适当使用镇静药,这会有利于早搏的消除。
爱“心”贴
1.对于找不到病因的频发早搏,可能很早以前就已发生,许多人也已经习惯,若经医生评价是良性早搏,可以不必治疗。偶发性早搏,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不大,尤其不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早搏,一般不必治疗。
2.频发性早搏,尤其在心脏病基础上的,可能演变为严重心律紊乱,或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应注意治疗。
3.着重对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的调整,如少喝浓茶、咖啡,不要吸烟、饮酒,不要过度熬夜,早睡早起,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4.保持情绪稳定对预防功能性早搏非常重要,因为临床发现,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诱因。
近几年,各种针对雾霾和肺癌关系的新闻层出不穷,什么北京肺癌发病率10年上升四成;女性肺癌发病率33年持续上升;肺癌一跃超过乳腺癌成为女性高发第一大癌;我国的肺癌患者人数占了全球肺癌患者的1/3还多……那么肺癌和雾霾的关系已经明确了吗?肺癌是否能和宫颈癌一样进行早期筛查?请看——
雾霾和肺癌的关系昭然若揭
虽然目前,我们对雾霾和肺癌的关系尚未明确,但我们的肺泡极其脆弱,表面仅仅一层细胞,真的可以用娇嫩柔弱来形容。PM2.5进入肺泡后,可直接损伤肺泡壁,导致局部炎症。炎症出现,人体细胞就会启动分化修复功能。细胞在上百亿次严格的复制和分化过程中,有一点误差就可能出现一个“异类”——它也许就是肺癌的始作俑者。也有研究表明,炎症和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从某种角度可以看作是没有愈合的炎症。如此推断下来,我们可以说:雾霾导致肺泡局部的炎症,增加了肺癌发生的风险!
所有人都要做肺癌筛查?NO!
有调查显示,即便是在高危人群中做肺癌筛查,肺部结节的检出率是24.2%,但最后证实,这些结节中96.4%都跟肺癌没什么关系(医学上称为假阳性)。在普通人群的筛查中,假阳性率将更高。而被筛查出来的疑似患者,需要观察2~3年才会最终得出答案,不仅给患者及家庭造成极大的恐慌,更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另外,虽然筛查用的低剂量螺旋CT放射量已经比较低,但并不是说完全没有辐射,如果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平白受此辐射是没有必要的。
长期接触香烟、雾霾、油烟的人,要筛查!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所以以下内容只是大夫个人就国内目前的状况结合美国指南内容,推断出的该做肺癌筛查的人群。
强制性筛查人群
年龄55~74岁
吸烟史>;30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和吸烟年限相乘,如:一天一包吸烟30年,或一天2包15年)
戒烟<;15年
建议筛查人群(高危人群):
年龄>;40岁(包含下列任一高危因素)
吸烟≥20包年
有二手烟接触史
有肺癌家族史
本人有其他肿瘤病史
患有肺纤维化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长期在雾霾严重的城市从事户外运动
长期接触油烟
建议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
筛查肺癌最好的方法,看这里!
低剂量螺旋CT能有效检出小于1厘米的肺部小结节,比较适合肺癌的早期筛查。也许有人会问拍X光片可不可以?答案是——不可以。
有研究证明,同时用低剂量螺旋CT和X光片筛查53454名年龄介于55~74岁的居民,CT检出率是24.2%,就是说将近1/4的所谓正常人发现肺部有结节,而X光片检出率仅为7%。而且通过与CT对比发现,X光片检出问题的人群当中,有将近20%左右最后证实与肺癌无关。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剂量是常规CT的1/4,对于肺癌高危人群来说,发生肺癌的风险,跟这点辐射的风险相比,要大得多。
抽血查肿瘤标志物,探索中!
很多人听说过肿瘤标志物,这个标志物就是肿瘤的代谢产物,它们被释放进血液,我们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推断出肿瘤是否存在。但很遗憾,目前还没有发现哪类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地进行肺癌筛查。
基因预测肺癌,待研究!
在肺癌领域,学术界并没有认可基因预测癌症这个事儿,它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都有待研究。在我国,痰检肺癌相关基因突变,正在进行中,希望能早日依据大数据,建立中国肺癌高危人群标准。
LOVE给你的健康提醒:
健康体检≠防癌体检!
很多人都会纳闷为什么年年体检还得癌,最最最悲催的是等到出现了相关症状再去医院基本上已经是——癌症晚期啦!!Why?LOVE在查阅了很多资料并请教了相关专家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供亲们参考——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只有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能在无症状的情况下,通过常规健康体检被发现。 通常,人体肿瘤从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演变成一个直径0.5厘米~1厘米左右的实体瘤,大概需要8~10年,在这个过程中,常规体检因癌症筛查项目少、检测手段受限等原因,难以检测出来。
防癌体检是一种更有针对性的专业体检,亲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酌情加一个“防癌体检”。为什么是“酌情”?因为防癌体检并非越贵越好越全面(比如把所有种类的癌症全部筛查一遍)越好,毕竟有些癌症筛查不仅费用昂贵还会很痛苦甚至有副作用。所以,去正规的医院请医生根据你的年龄、性别、职业、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定制一个专门的“防癌体检”吧。
任何体检都不是全覆盖的更不是万能的。而觉得做了防癌筛查就没有必要做常规体检了那更是大错特错,请大家客观、科学、理智地看待常规体检和防癌体检。
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是人类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基因,装到酿酒酵母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内制备出来的(不会叫你醉酒和得鼠疫的),神奇吧? 乙肝疫苗召唤出的“抗体”都孔武有力,不但能抵抗所有已知类型的乙肝病毒,而且能持久作战。没错,它就是披有乙肝病毒的“伪装者”(表面结构特征),被注射进人体内后,诱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抗体(抗-HBs)。这些保护抗体会分散在人的体液中进行巡逻,一旦发现乙肝病毒入侵,就会发起进攻将其清除,也就使人体对乙肝病毒有了免疫力!可是,大家对其还是很缺乏了解,那么,来看比较详细的介绍——
抗体!叫你三声你敢答应吗?
乙肝疫苗相当于召集“抗体”的集结号。但因为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反应速度不一样,疫苗经常不能一次召集出强有力的“抗体”部队,这也是为什么亲们要在第0、1、6个月共打三针疫苗的原因。经过三次“集结号”的召唤,95%的人都会产生足量抗体。孩子和成人都要按照这样的规则注射,只是注射的剂量不同而已。
召唤三次后的6~12个月抗体兵力最足
召唤三次后的1~2个月,抗体就可以检测出来了。但一般是6~12个月抗体大军的兵力(浓度)才会达到最高峰,以后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降低。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抗体部队有没有准备就绪,病毒进攻的时候能不能挡得住,去医院检查是最合适哒。
有了“抗体”就万无一失了吗?
NO!NO!NO!如果你的“抗体”兵力不足,面对大规模乙肝病毒进攻时,你还是可能被感染。那么做点儿什么检查才能了解抗体的作战能力呢?那就是血清乙肝抗体滴度检查。“滴度”简单点说就是抗体的浓度,现在大医院都有定量的检查方法了,想抵御乙肝病毒,抗体最低滴度要达到10国际单位/升,就是每升血液中至少含有10个单位的乙肝抗体。如果经过检测,你的抗体滴度≤10国际单位/升,就说明你的“抗体”需要加强。
兵力超过100,能持久作战十多年
有人会问了,我的抗体前几年是有的,结果最近检查消失了!是怎么回事?其实啊,乙肝抗体属于一种记忆细胞,时间长了可能会失忆!如果你的“抗体”兵强马壮,轻轻一召唤,抗体浓度(滴度)就超过100国际单位/升,那这些容易被召唤的“抗体”记性也会比较好,作战持久性可维持十多年,一般新生宝宝的抗体可以持续12年。
兵力少于100,只能作战3~5年
如果召唤出的“抗体”兵力少于100国际单位/升,作战年限一般只能维持3~5年。另外如果经常有乙肝病毒入侵(如长时间与乙肝携带者或乙肝患者接触),抗体也会被大量消耗的。
注射疫苗3年以后,每年定期“阅兵”
在注射疫苗3年以后,每年定期复检乙肝抗体的兵力(滴度),如果发现已降至10国际单位/升及以下,就要及时再次接种疫苗,以召唤出新的“抗体”部队。
召唤了三次,抗体都没出来咋回事?
原因很复杂,可能有以下几种:
疫苗的问题:厂家工艺出问题、储藏运输出问题、闲置时间太长等,都可能影响疫苗的性能发挥;或者疫苗剂量不足,也不足以唤醒那些懒洋洋的抗体。
你的免疫系统反应迟钝:有可能是被唤醒的抗体数量太少,木有检测到;或你的抗体患有“少年痴呆”,没等你检测就已经失忆了。
你已被乙肝病毒入侵:你已被病毒入侵,只是入侵的病毒量很少,普通检查查不出来。此时医生可能会推荐用一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来明确你是不是已经被感染了。如果已经被病毒入侵,再派疫苗出去也于事无补了。
其他还有接种部位、接种方案以及遗传因素等等,就不赘述了,大家应该更关心抗体不听召唤或者抗体兵力不足怎么办吧?请往下看——
抗体兵力不足,需加剂量、加次数,执着召唤“抗体”:
1. 先检查排除你是不是已经被乙肝病毒入侵;
2. 如果是疫苗的问题,这个最好解决啦,到正规医疗机构重新注射合格产品就行了;
3. 免疫系统反应迟缓的,可以增加剂量和针数,特别的人可以请免疫调节剂来帮忙。再多打1~3针,并且适当增加剂量。可采用0、1、2、12个月的注射程序。
三针没打全的,要不要从头再来?
一般来说,每次打针的间隔比规定的晚1~2个月,对召唤效果的影响是不大的,不用从头再来一回(再打三针)。当然,如果你漏打的时间很长了,可以先去医院检测一下血液中的“抗体滴度”,如果发现已经有抗体了,而且兵强马壮(滴度高),就可以不再接种;如果抗体势单力薄(滴度低),则可以再接种1次;如果直接就没有抗体,则重新接种2~3次。
安利贴:
打乙肝疫苗前要知道的那些事
1. 打疫苗前,你最好先查下乙肝两对半或滴度,确定自己没有被乙肝病毒入侵,免得做无用功; 2. 如果你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或患有严重性腹泻、血液病等疾病,要延后注射,否则接种疫苗可能会使你出现更多不舒服的症状;
3. 少数人打针的部位会红肿、疼痛、有硬结,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出皮疹等,别担心,一般1~3天就会不治而愈;
4. 乙肝疫苗与大多数兄弟疫苗,如白百破、卡介苗、乙脑疫苗等关系融洽,各干各的活儿互相之间不会干扰,但与麻疹疫苗同时出征时,有可能降低麻疹疫苗的工作效率,所以乙肝疫苗与麻疹疫苗最好不要同时注射;
5. 保持注射针眼周围的清洁,免得细菌进入皮肤引起感染,最好当天内不要接触水;
6. 刚注射完不要急着离开医院,休息半小时再离开,如果你的身体不适应疫苗,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医生可以及时处理。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是这几年都市人群在体检中频繁出现的字眼,要命的是,很多缺乏基本常识的人会因此觉得自己惹上了麻烦,担心是甲亢或是甲减,甚至还想到了“甲状腺癌”。于是战战兢兢,寝食难安。本次整理出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典型问题,科普一下甲状腺的事儿。
神马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内的肿块统称“甲状腺结节”,是囊肿、炎性团块、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甲状腺肿块的一种形态描述,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病症。触诊能发现的结节约3%~7%,超声检查可以发现20%~76%,女性比男性多见(比例大约是4:1)。
体检查出甲状腺肿大咋整?
首先应该做一个甲状腺超声检查,明确甲状腺是否真的肿大(该检查可验证体检时医生手触的结果),同时还能判断甲状腺是弥漫性肿大还是有甲状腺结节。
其次,抽血查甲状腺功能和相关抗体,可明确患者目前是否已经患有甲亢或甲减,还可帮助鉴别具体是哪种甲状腺疾病。
如果上述检查有异常,医生难以作出诊断时,可能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检查确症。
甲状腺结节有啥表现?
甲状腺结节有良性、恶性之分,但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有的良性结节生长较快,有些像恶性肿瘤;而有的恶性结节生长缓慢,又类似良性肿瘤。因此,要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不能单凭体检或超声检查,还需要结合病史、化验检查,甚至病理检查才能判断。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恶性仅占5%。即使是恶性甲状腺结节,其破坏性也比肺癌等小得多。所以一旦发现有结节,不必恐慌。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会导致肿瘤扩散吗?
不会。细针穿刺采取抽吸取材的方法,吸取的组织在针芯中,不会漏出污染其他组织,所以也就没有肿瘤扩散的可能。此外,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运用至今,未见导致肿瘤扩散的报道,大家不用担心。此方法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安全经济,诊断迅速,一般半小时即可作出诊断,是术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金标准,也是多种甲状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冷结节”就是甲状腺癌吗?
“冷结节”并不是恶性肿瘤的同义语。“冷”仅仅意味着摄碘能力明显降低。导致结节摄碘能力降低的原因很多,如甲状腺囊肿的结节中充满囊液、腺上皮细胞极少等;ECT之前的准备工作也会影响到检查结果;检查前两个月内吃过海带、海蜇、紫菜、苔条等,使用过碘酒、服用过优甲乐、甲状腺片等药物;两周内吃过海蟹、贝壳类食物,一周内吃过海鱼、海虾、海蜒等,都会影响同位素碘的吸收,从而导致结果为“冷结节”。据统计,在所有“冷结节”中,大约只有8%最后被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90%以上的“冷结节”都是良性的,因此大可不必见“冷”色变。
甲亢会让你兴奋让你脾气坏?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会有饭量增大、大便次数增多、体重下降、自觉躁热且易出汗等表现,同时由于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还会出现脾气变坏、易激怒(一点小事儿就炸了)等表现。除上述这些典型的症状外,还有心跳变快、心律紊乱(如房颤)等表现。更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老年人甲亢的表现不明显,有些甚至出现表情和反应淡漠,称为“淡漠型甲亢”。总之,疾病的表现总是千变万化,个体差异也很大,在感觉到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甲减会让你没脾气让你冷漠?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患者的表现和上面所说的甲亢相反,会不想吃饭、便秘、体重增加、自己觉得自己很怕冷等等,同时语速变慢、反应迟钝,成了没脾气的人。
LOVE给你的健康备注:
体检套餐不选贵的只选对的。如果实在不知道怎样取舍,可以去正规医院详细跟医生叙述你的情况,请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一份体检项目表。
至少在体检前一周,请详细阅读体检表上的注意事项并尽量严格遵守,否则很容易引起体检结果的误差,让你平白地虚惊一场实在不划算。
不要道听途说,更不要盲目问“度娘”,否则要么是贻误病情,要么是“恐癌”,给自己背上了极重的思想包袱,那就得不偿失咯。
若体检时查出问题,需要去医院再就医,请在就医前草拟一份就医稿,比如你现在的状况是怎样的,你有哪些疑问,你有哪些担心,治疗时需要怎样配合等等。很多人抱怨说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被医生两分钟就打发了,其实亲们没有意识到如果你的问题是无效的即使给你两小时,你还是在跟自己兜圈子,反反复复就那几句话:怎会这样呢?怎会这样呢?……所以,不妨把你的疑问全面地列出来,然后认真听医生分析。哦,对了,医生最反感那类人就是医生说什么,他们都会说:“我在网上查了,可是……”“可是我听别人说……”
一旦查出疾病,不用慌张,因为疾病也是我们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可以说所有人都是带病生存。
侯爱洁(http://houaijie.haodf.com/),辽宁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参与制定了中国《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治疗指南》,此《指南》为目前我国该领域所遵循的治疗指南。
谭强(http://tanqiangdr.haodf.com/),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外科部副主任医师。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癌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局级以上相关课题9项,发表相关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6篇,获得相关专利4项。擅长胸外科微创手术,肿瘤免疫治疗等。
李晓波(http://lxbdr.haodf.com/),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善于处理肝病科、消化内科各种疑难病症,特别是对肝硬化的综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及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相关肝损伤、胃肠内分泌肿瘤、消化系手术后并发症以及消化心理性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地。
宋利格(http://ligesong.haodf.com/),上海市同济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临床和科研工作主要针对内分泌科疾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理、成骨细胞的内分泌作用开展。擅长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尤其是骨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王曙(http://shuwang999.haodf.com/),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委员,医师协会甲状腺学组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成员,亚太地区甲状腺学会(AOTA)会员。
张征(http://jessicazhang0621.haodf.com/),上海红房子医院乳腺外科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协会肿瘤微创专业组会员,IBCLC(国际泌乳顾问)。擅长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与治疗、女性自备孕期至哺乳结束全程健康管理、年轻女性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及乳腺癌综合及个体化治疗。热爱医学科普,创办了“花房闺蜜”纯公益微信公众平台。
这4个不是乳癌信号,别吓唬自己啦!
乳晕周围出现小疙瘩——没关系是腺体啊!
很多人发现乳晕周围出现一圈环状的深色或白色突起物,虽然不痛不痒但影响美观,那这种突起物是不是病呢?当然不是。它们叫作“乳晕腺”,也被称为“蒙哥马利腺”。首先它们的存在是正常的;其次它们还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产生一种润滑液,从而使乳头保持柔软,特别是对于孕产妇,乳晕腺会产生一些有气味儿的分泌物,有利于宝宝找到乳头并吮吸妈妈的乳汁。这圈突起物在每个人身上的分布密度、颜色深浅不尽相同,大多数人在怀孕期间,乳晕腺会增多,颜色也会加深,这是乳腺在为将来的哺乳做准备工作呢。
咪咪头反复瘙痒——可能是湿疹
有些患者两侧的乳头反复出现瘙痒,有时还会流黄色液体、反复结痂,乳头表面像是覆盖了一层黄色的“皮”。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湿疹造成的,虽然发生在乳头上,但它其实是一种皮肤病变,建议到皮肤科就诊。这类患者往往还合并有脚癣或其他地方的真菌感染。当然,有一种乳腺癌(paget’s病)与湿疹症状相似,但往往只有单侧乳头会有症状,如果不能鉴别还是去医院检查下。
咪咪大小不一不是判定乳腺癌的唯一标准
乳房不对称和乳腺癌,它俩的关系没那么密切,乳房不对称不一定就是乳腺癌,反之,乳腺癌也不一定会造成乳房不对称。虽说人体上成对儿的器官我们叫它对称器官,但其实不可能达到百分百完全对称,我们的双眼、双手、双脚的尺寸不完全一致,乳房也存在发育的差异,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乳腺发育程度会有不同,这种生理性的大小差异完全正常。同时,还有一部分人由于两侧乳腺增生程度不一(比如说一侧乳腺增生得厉害,另一侧没咋增生),也会造成外观大小差异,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乳腺癌造成的乳腺大小不一,一般是因为乳腺癌晚期,乳房里的肿块较大甚至溃烂,才让两侧乳房看起来不一样大,而有些早期乳腺癌患者,肿块直径大小仅有几厘米或几毫米,完全不足以引起外观上的差异。因此,乳房大小不一绝不是判定乳腺癌的唯一标准。
乳头溢液——清亮透明的就不用太担心
乳腺癌出现溢液的比例是很小的,即使出现也是以血性溢液为主,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血性的溢液就不用太慌张。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乳腺导管的炎症才会导致咪咪头冒水儿,这种清亮透明溢液是良性症状。那些产后多年仍然有乳汁分泌的人,就更不用担心了。除了有些人是因为脑垂体瘤或长期用药引起的溢乳,确实还有很多人会在产后5~10年内仍有少量乳汁分泌,特别是在沐浴后,乳腺导管受热扩张,之前淤积在导管深部的奶汁就会溢出,这都属于正常情况。
体检查出早搏,就是得了心脏病?
早搏由心脏病引起
如果用动态心电图对正常人做24小时的连续观察,记录到早搏的人数可能会达到70%~80%。早搏虽是心脏不规则的跳动,但并非皆由疾病造成。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
早搏越多,危险性越大 早搏的危险性是由原发病的严重性即早搏是否有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的趋势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早搏的次数或症状而定。多数早搏患者并无不适症状,一般仅仅感到心荡了一下,或有一次心跳跳得很重,或心脏扭动一下。只有频繁的早搏才可能使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很多早搏特别频繁的人有时也可以没有任何不适,比如在升学体检时发现很多学生的心电图中有早搏现象,但这些学生仍然活蹦乱跳,丝毫没有异样。
有早搏就必须吃药
发现早搏后,一般很难自行判断性质,应去医院检查有无隐藏的心脏疾患。医生会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有冠心病家族史和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者,还要做运动试验。如上述各项检查均属正常,就不需要治疗;如果主要是精神紧张、忧虑或长期失眠导致的早搏,应充分解除顾虑,适当使用镇静药,这会有利于早搏的消除。
爱“心”贴
1.对于找不到病因的频发早搏,可能很早以前就已发生,许多人也已经习惯,若经医生评价是良性早搏,可以不必治疗。偶发性早搏,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不大,尤其不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早搏,一般不必治疗。
2.频发性早搏,尤其在心脏病基础上的,可能演变为严重心律紊乱,或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应注意治疗。
3.着重对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的调整,如少喝浓茶、咖啡,不要吸烟、饮酒,不要过度熬夜,早睡早起,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4.保持情绪稳定对预防功能性早搏非常重要,因为临床发现,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诱因。
雾霾那么大要不要做个肺癌筛查?
近几年,各种针对雾霾和肺癌关系的新闻层出不穷,什么北京肺癌发病率10年上升四成;女性肺癌发病率33年持续上升;肺癌一跃超过乳腺癌成为女性高发第一大癌;我国的肺癌患者人数占了全球肺癌患者的1/3还多……那么肺癌和雾霾的关系已经明确了吗?肺癌是否能和宫颈癌一样进行早期筛查?请看——
雾霾和肺癌的关系昭然若揭
虽然目前,我们对雾霾和肺癌的关系尚未明确,但我们的肺泡极其脆弱,表面仅仅一层细胞,真的可以用娇嫩柔弱来形容。PM2.5进入肺泡后,可直接损伤肺泡壁,导致局部炎症。炎症出现,人体细胞就会启动分化修复功能。细胞在上百亿次严格的复制和分化过程中,有一点误差就可能出现一个“异类”——它也许就是肺癌的始作俑者。也有研究表明,炎症和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从某种角度可以看作是没有愈合的炎症。如此推断下来,我们可以说:雾霾导致肺泡局部的炎症,增加了肺癌发生的风险!
所有人都要做肺癌筛查?NO!
有调查显示,即便是在高危人群中做肺癌筛查,肺部结节的检出率是24.2%,但最后证实,这些结节中96.4%都跟肺癌没什么关系(医学上称为假阳性)。在普通人群的筛查中,假阳性率将更高。而被筛查出来的疑似患者,需要观察2~3年才会最终得出答案,不仅给患者及家庭造成极大的恐慌,更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另外,虽然筛查用的低剂量螺旋CT放射量已经比较低,但并不是说完全没有辐射,如果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平白受此辐射是没有必要的。
长期接触香烟、雾霾、油烟的人,要筛查!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所以以下内容只是大夫个人就国内目前的状况结合美国指南内容,推断出的该做肺癌筛查的人群。
强制性筛查人群
年龄55~74岁
吸烟史>;30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和吸烟年限相乘,如:一天一包吸烟30年,或一天2包15年)
戒烟<;15年
建议筛查人群(高危人群):
年龄>;40岁(包含下列任一高危因素)
吸烟≥20包年
有二手烟接触史
有肺癌家族史
本人有其他肿瘤病史
患有肺纤维化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长期在雾霾严重的城市从事户外运动
长期接触油烟
建议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
筛查肺癌最好的方法,看这里!
低剂量螺旋CT能有效检出小于1厘米的肺部小结节,比较适合肺癌的早期筛查。也许有人会问拍X光片可不可以?答案是——不可以。
有研究证明,同时用低剂量螺旋CT和X光片筛查53454名年龄介于55~74岁的居民,CT检出率是24.2%,就是说将近1/4的所谓正常人发现肺部有结节,而X光片检出率仅为7%。而且通过与CT对比发现,X光片检出问题的人群当中,有将近20%左右最后证实与肺癌无关。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剂量是常规CT的1/4,对于肺癌高危人群来说,发生肺癌的风险,跟这点辐射的风险相比,要大得多。
抽血查肿瘤标志物,探索中!
很多人听说过肿瘤标志物,这个标志物就是肿瘤的代谢产物,它们被释放进血液,我们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推断出肿瘤是否存在。但很遗憾,目前还没有发现哪类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地进行肺癌筛查。
基因预测肺癌,待研究!
在肺癌领域,学术界并没有认可基因预测癌症这个事儿,它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都有待研究。在我国,痰检肺癌相关基因突变,正在进行中,希望能早日依据大数据,建立中国肺癌高危人群标准。
LOVE给你的健康提醒:
健康体检≠防癌体检!
很多人都会纳闷为什么年年体检还得癌,最最最悲催的是等到出现了相关症状再去医院基本上已经是——癌症晚期啦!!Why?LOVE在查阅了很多资料并请教了相关专家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供亲们参考——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只有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能在无症状的情况下,通过常规健康体检被发现。 通常,人体肿瘤从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演变成一个直径0.5厘米~1厘米左右的实体瘤,大概需要8~10年,在这个过程中,常规体检因癌症筛查项目少、检测手段受限等原因,难以检测出来。
防癌体检是一种更有针对性的专业体检,亲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酌情加一个“防癌体检”。为什么是“酌情”?因为防癌体检并非越贵越好越全面(比如把所有种类的癌症全部筛查一遍)越好,毕竟有些癌症筛查不仅费用昂贵还会很痛苦甚至有副作用。所以,去正规的医院请医生根据你的年龄、性别、职业、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定制一个专门的“防癌体检”吧。
任何体检都不是全覆盖的更不是万能的。而觉得做了防癌筛查就没有必要做常规体检了那更是大错特错,请大家客观、科学、理智地看待常规体检和防癌体检。
打了乙肝疫苗就万无一失了么?
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是人类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基因,装到酿酒酵母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内制备出来的(不会叫你醉酒和得鼠疫的),神奇吧? 乙肝疫苗召唤出的“抗体”都孔武有力,不但能抵抗所有已知类型的乙肝病毒,而且能持久作战。没错,它就是披有乙肝病毒的“伪装者”(表面结构特征),被注射进人体内后,诱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抗体(抗-HBs)。这些保护抗体会分散在人的体液中进行巡逻,一旦发现乙肝病毒入侵,就会发起进攻将其清除,也就使人体对乙肝病毒有了免疫力!可是,大家对其还是很缺乏了解,那么,来看比较详细的介绍——
抗体!叫你三声你敢答应吗?
乙肝疫苗相当于召集“抗体”的集结号。但因为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反应速度不一样,疫苗经常不能一次召集出强有力的“抗体”部队,这也是为什么亲们要在第0、1、6个月共打三针疫苗的原因。经过三次“集结号”的召唤,95%的人都会产生足量抗体。孩子和成人都要按照这样的规则注射,只是注射的剂量不同而已。
召唤三次后的6~12个月抗体兵力最足
召唤三次后的1~2个月,抗体就可以检测出来了。但一般是6~12个月抗体大军的兵力(浓度)才会达到最高峰,以后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降低。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抗体部队有没有准备就绪,病毒进攻的时候能不能挡得住,去医院检查是最合适哒。
有了“抗体”就万无一失了吗?
NO!NO!NO!如果你的“抗体”兵力不足,面对大规模乙肝病毒进攻时,你还是可能被感染。那么做点儿什么检查才能了解抗体的作战能力呢?那就是血清乙肝抗体滴度检查。“滴度”简单点说就是抗体的浓度,现在大医院都有定量的检查方法了,想抵御乙肝病毒,抗体最低滴度要达到10国际单位/升,就是每升血液中至少含有10个单位的乙肝抗体。如果经过检测,你的抗体滴度≤10国际单位/升,就说明你的“抗体”需要加强。
兵力超过100,能持久作战十多年
有人会问了,我的抗体前几年是有的,结果最近检查消失了!是怎么回事?其实啊,乙肝抗体属于一种记忆细胞,时间长了可能会失忆!如果你的“抗体”兵强马壮,轻轻一召唤,抗体浓度(滴度)就超过100国际单位/升,那这些容易被召唤的“抗体”记性也会比较好,作战持久性可维持十多年,一般新生宝宝的抗体可以持续12年。
兵力少于100,只能作战3~5年
如果召唤出的“抗体”兵力少于100国际单位/升,作战年限一般只能维持3~5年。另外如果经常有乙肝病毒入侵(如长时间与乙肝携带者或乙肝患者接触),抗体也会被大量消耗的。
注射疫苗3年以后,每年定期“阅兵”
在注射疫苗3年以后,每年定期复检乙肝抗体的兵力(滴度),如果发现已降至10国际单位/升及以下,就要及时再次接种疫苗,以召唤出新的“抗体”部队。
召唤了三次,抗体都没出来咋回事?
原因很复杂,可能有以下几种:
疫苗的问题:厂家工艺出问题、储藏运输出问题、闲置时间太长等,都可能影响疫苗的性能发挥;或者疫苗剂量不足,也不足以唤醒那些懒洋洋的抗体。
你的免疫系统反应迟钝:有可能是被唤醒的抗体数量太少,木有检测到;或你的抗体患有“少年痴呆”,没等你检测就已经失忆了。
你已被乙肝病毒入侵:你已被病毒入侵,只是入侵的病毒量很少,普通检查查不出来。此时医生可能会推荐用一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来明确你是不是已经被感染了。如果已经被病毒入侵,再派疫苗出去也于事无补了。
其他还有接种部位、接种方案以及遗传因素等等,就不赘述了,大家应该更关心抗体不听召唤或者抗体兵力不足怎么办吧?请往下看——
抗体兵力不足,需加剂量、加次数,执着召唤“抗体”:
1. 先检查排除你是不是已经被乙肝病毒入侵;
2. 如果是疫苗的问题,这个最好解决啦,到正规医疗机构重新注射合格产品就行了;
3. 免疫系统反应迟缓的,可以增加剂量和针数,特别的人可以请免疫调节剂来帮忙。再多打1~3针,并且适当增加剂量。可采用0、1、2、12个月的注射程序。
三针没打全的,要不要从头再来?
一般来说,每次打针的间隔比规定的晚1~2个月,对召唤效果的影响是不大的,不用从头再来一回(再打三针)。当然,如果你漏打的时间很长了,可以先去医院检测一下血液中的“抗体滴度”,如果发现已经有抗体了,而且兵强马壮(滴度高),就可以不再接种;如果抗体势单力薄(滴度低),则可以再接种1次;如果直接就没有抗体,则重新接种2~3次。
安利贴:
打乙肝疫苗前要知道的那些事
1. 打疫苗前,你最好先查下乙肝两对半或滴度,确定自己没有被乙肝病毒入侵,免得做无用功; 2. 如果你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或患有严重性腹泻、血液病等疾病,要延后注射,否则接种疫苗可能会使你出现更多不舒服的症状;
3. 少数人打针的部位会红肿、疼痛、有硬结,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出皮疹等,别担心,一般1~3天就会不治而愈;
4. 乙肝疫苗与大多数兄弟疫苗,如白百破、卡介苗、乙脑疫苗等关系融洽,各干各的活儿互相之间不会干扰,但与麻疹疫苗同时出征时,有可能降低麻疹疫苗的工作效率,所以乙肝疫苗与麻疹疫苗最好不要同时注射;
5. 保持注射针眼周围的清洁,免得细菌进入皮肤引起感染,最好当天内不要接触水;
6. 刚注射完不要急着离开医院,休息半小时再离开,如果你的身体不适应疫苗,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医生可以及时处理。
7个问题科普甲状腺是神马鬼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是这几年都市人群在体检中频繁出现的字眼,要命的是,很多缺乏基本常识的人会因此觉得自己惹上了麻烦,担心是甲亢或是甲减,甚至还想到了“甲状腺癌”。于是战战兢兢,寝食难安。本次整理出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典型问题,科普一下甲状腺的事儿。
神马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内的肿块统称“甲状腺结节”,是囊肿、炎性团块、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甲状腺肿块的一种形态描述,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病症。触诊能发现的结节约3%~7%,超声检查可以发现20%~76%,女性比男性多见(比例大约是4:1)。
体检查出甲状腺肿大咋整?
首先应该做一个甲状腺超声检查,明确甲状腺是否真的肿大(该检查可验证体检时医生手触的结果),同时还能判断甲状腺是弥漫性肿大还是有甲状腺结节。
其次,抽血查甲状腺功能和相关抗体,可明确患者目前是否已经患有甲亢或甲减,还可帮助鉴别具体是哪种甲状腺疾病。
如果上述检查有异常,医生难以作出诊断时,可能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检查确症。
甲状腺结节有啥表现?
甲状腺结节有良性、恶性之分,但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有的良性结节生长较快,有些像恶性肿瘤;而有的恶性结节生长缓慢,又类似良性肿瘤。因此,要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不能单凭体检或超声检查,还需要结合病史、化验检查,甚至病理检查才能判断。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恶性仅占5%。即使是恶性甲状腺结节,其破坏性也比肺癌等小得多。所以一旦发现有结节,不必恐慌。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会导致肿瘤扩散吗?
不会。细针穿刺采取抽吸取材的方法,吸取的组织在针芯中,不会漏出污染其他组织,所以也就没有肿瘤扩散的可能。此外,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运用至今,未见导致肿瘤扩散的报道,大家不用担心。此方法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安全经济,诊断迅速,一般半小时即可作出诊断,是术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金标准,也是多种甲状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冷结节”就是甲状腺癌吗?
“冷结节”并不是恶性肿瘤的同义语。“冷”仅仅意味着摄碘能力明显降低。导致结节摄碘能力降低的原因很多,如甲状腺囊肿的结节中充满囊液、腺上皮细胞极少等;ECT之前的准备工作也会影响到检查结果;检查前两个月内吃过海带、海蜇、紫菜、苔条等,使用过碘酒、服用过优甲乐、甲状腺片等药物;两周内吃过海蟹、贝壳类食物,一周内吃过海鱼、海虾、海蜒等,都会影响同位素碘的吸收,从而导致结果为“冷结节”。据统计,在所有“冷结节”中,大约只有8%最后被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90%以上的“冷结节”都是良性的,因此大可不必见“冷”色变。
甲亢会让你兴奋让你脾气坏?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会有饭量增大、大便次数增多、体重下降、自觉躁热且易出汗等表现,同时由于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还会出现脾气变坏、易激怒(一点小事儿就炸了)等表现。除上述这些典型的症状外,还有心跳变快、心律紊乱(如房颤)等表现。更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老年人甲亢的表现不明显,有些甚至出现表情和反应淡漠,称为“淡漠型甲亢”。总之,疾病的表现总是千变万化,个体差异也很大,在感觉到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甲减会让你没脾气让你冷漠?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患者的表现和上面所说的甲亢相反,会不想吃饭、便秘、体重增加、自己觉得自己很怕冷等等,同时语速变慢、反应迟钝,成了没脾气的人。
LOVE给你的健康备注:
体检套餐不选贵的只选对的。如果实在不知道怎样取舍,可以去正规医院详细跟医生叙述你的情况,请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一份体检项目表。
至少在体检前一周,请详细阅读体检表上的注意事项并尽量严格遵守,否则很容易引起体检结果的误差,让你平白地虚惊一场实在不划算。
不要道听途说,更不要盲目问“度娘”,否则要么是贻误病情,要么是“恐癌”,给自己背上了极重的思想包袱,那就得不偿失咯。
若体检时查出问题,需要去医院再就医,请在就医前草拟一份就医稿,比如你现在的状况是怎样的,你有哪些疑问,你有哪些担心,治疗时需要怎样配合等等。很多人抱怨说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被医生两分钟就打发了,其实亲们没有意识到如果你的问题是无效的即使给你两小时,你还是在跟自己兜圈子,反反复复就那几句话:怎会这样呢?怎会这样呢?……所以,不妨把你的疑问全面地列出来,然后认真听医生分析。哦,对了,医生最反感那类人就是医生说什么,他们都会说:“我在网上查了,可是……”“可是我听别人说……”
一旦查出疾病,不用慌张,因为疾病也是我们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可以说所有人都是带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