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华和他的“桃花源”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著名的农业考古专家、中国茶文化研究大师,他曾经多次进京给中央领导讲课,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4年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任上退下来后,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在婺源县上晓起村创“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建“上晓起新农村合作社”;修桥补路,耕田插秧,忙得不亦乐乎。几年时间里,他共投入80多万元,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了一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他要把上晓起村建造成理想中的“桃花源”。近日,记者在风光旖旎的青山湖畔,采访了这位祖籍福建、扎根江西红土地的老人??陈文华先生。陈老瘦高身材,乌黑的头发,戴一副淡褐色的眼镜,红衬衫,白西裤,一点也看不出已是74岁高龄的老人。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热情健谈,平易近人,这是记者对陈老的第一印象。
  
  一
  
  2004年,退休后的陈文华远离了官场的繁缛与应酬,一身轻松自在。这年他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又一次来到婺源。在上晓起村,陈文华无意间走进了一个破旧的茶厂,一套完全用水力带动的捻茶机使他的眼睛为之一亮:这不是在元代农书中记载的制茶机具吗?见到这套活文物,陈文华激动不已。这可是无价之宝啊,废置在这里真是太可惜了。陈文华一边叹息着一边走出茶厂。走不多远,他留恋地回头一望。这一望,使他和上晓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坝上流下,两棵遮天蔽日的古樟树斜卧在水面上,古老的水车悠然地转动着,青翠碧绿的茶园,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历经沧桑的运茶古道……这里的景色太美了。”说起上晓起的景色,陈老赞不绝口。于是,陈文华决定自己承包这个茶厂,当即以每年1万元的价格和村里签下承包合同。
  上晓起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村民自唐至今一直以种茶为生,山前屋后到处都是茶树,是典型的传统茶村。陈文华深知上晓起积淀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加上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有着别处不可比拟的特色,简直就是茶文化的活化石。他决定把上晓起打造成“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他遵循“整旧如旧”的理念,把原来破旧不堪的茶厂改造成“传统生态茶作坊”;在古樟下、溪流旁开设“天然茶吧”;投资近30万元创办茶客栈;收集整理史料,建立“科普画廊”和“茶画展览馆”;举办茶文化研讨会……陈文华把上晓起的茶文化搞得风生水起。许多院校把上晓起作为茶文化的教学基地。专家学者来了,文化名流来了,摄影家、画家来了。陈文华的“立体茶文化”构想在上晓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
  
  上晓起人多地少,全村92户人家,人均不足半亩地。农民辛辛苦苦在田里劳作一年,收入少得可怜。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茶叶很难卖出去。大部分青壮劳力选择了外出打工,大片田地抛荒。有着8年的野外考古、3年农村下放生活经历的农业专家陈文华,对“三农”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怀有深深的同情和敬意。目睹上晓起的村民们守着这么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却忍受着贫穷与落后,陈文华心情十分沉重。“只有中国的农民幸福了,中国人民才真正幸福了”,陈文华说。如何使上晓起的村民们富裕起来,成了他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2006年10月,陈文华按乡下办大事的习俗,摆了6桌酒席,宴请村民,商议成立“上晓起新农村合作社”。陈文华和村民商定: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为维护社员的利益,保证每亩地每年至少有300公斤稻谷的收入,年终如有盈利,再按土地面积分红。土地入股后,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社员参加劳动另行给予报酬。合作社成立当天,就有30户村民加入,后来大部分村民都加入进来。
  对陈文华此举,村民们开始大都感到不解,因为大家知道这肯定是亏钱的买卖。有人说,陈教授一定是个傻瓜;有人说,中央一定给了陈教授一大笔钱。村民们说什么也不相信这个傻教授花的是自己的养老钱。陈文华对此一笑置之。其实陈文华并不富裕,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金,加上稿酬和讲课费,平时生活十分节俭。陈文华早已功成名就,政界、商界、学界都以请得到他为荣。他退休后完全可以云游四海,过着悠闲的日子。但他却在古稀之年放弃了城里舒适的生活,跑到偏僻的山村来。几年来,陈文华在上晓起共投入了80多万元,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陈文华不是一个坐在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授,他是一个习惯了田野作业,习惯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者。他要在“微霞尚满天”的晚年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案例实践,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圆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桃花源”之梦。
  陈文华带领村民搞水稻直播、稻田养鸭;调整生产结构,种油菜、种荷花、种菊花。如今的上晓起,花木有人修,道路有人扫,河道有人清。昔日抛荒的土地又呈现出勃勃生机。“每年上晓起的油菜花海和梯田稻浪在互联网上都是惊艳一片。”陈老不无自豪地说。随着上晓起名气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上晓起旅游。村民们效仿陈文华,也纷纷开起了客栈,卖起了特产。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又回到了家乡,因为在家赚的钱不比在外赚得少。
  做学问,陈文华是农业考古和茶文化的权威;做老板,他却是很不称职。他办企业想到的只是为村民谋利益,自己赚多少钱,他从不放在心上。合作社的田里要除草,参加除草的每天另开工资。结果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跟着来了,因为傻教授的钱好赚。有人告诉陈文华,这些人根本干不了多少活。陈文华笑着说,大热的天,老人们到田里来也不容易,工钱照付。住他的茶客栈,富裕的旅客就多付点,贫寒者就少付点,甚至免单。客栈前些年都是亏损,随着游客的增多,现在终于扭亏为盈。年终结账盈利三四千元,陈文华非常高兴,立即把盈利的钱全部当奖金发给了几个服务员。这哪里是在办企业,简直就是在搞慈善。几年来,陈文华没有从上晓起带走一分钱。村民们对这位“傻教授”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他亏的钱都亏到我们口袋里了,他不是傻教授,他是真正的‘三个代表’……”现在村民是这样评价陈文华的。
  
  三
  
  “文化兴农”是陈老说得最多的话题。“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孩子丢给老人看管。老人们没文化,只能管孩子的温饱,根本谈不上教育。城里的孩子还没出生就进行胎教,以后又是上幼儿园,又是上各种兴趣班。农村孩子在上小学前的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而这一阶段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期。农村孩子上小学前,就比城里的孩子差了一大截。”陈老深有感触地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城乡应该是没有区别的。”于是,他到上晓起不久就开始创办“茶文化村双语幼儿园”。他从省城请来专业的幼儿教师,购买教学、游戏设施,还特地买了一辆昌河面包车接送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少,收费低廉,肯定是要亏本的。“这是‘根的事业’, 虽然没有经济收益,但是值得去做。”陈老说。“最近,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乡里的文艺比赛中获得了特等奖。”说起幼儿园的孩子们,陈老一脸的自豪。
  说到今后的打算,陈老说,农村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平时农民们大都是蹲在村口聊天、晒太阳。我准备筹集几万元办一个农民文化宫。买一些书籍、报刊,再买个大彩电,配上影碟机、卡拉OK机。村民们可以在文化宫看书、读报,也可以唱唱歌……
  陈老说,虽然从行政职务上退了休,但是学术活动依然很多,自己还主编着每期近60万字的学术期刊《农业考古》。望着这位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江西这块红土地,古稀之年依然壮心不已的老人,记者心中充满了敬意。“欢迎你到上晓起做客!”采访结束时,陈老发出了盛情邀请。
  责编/晓辉
其他文献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Hp列为与胃癌有关的病原菌,属于Ⅰ类致癌因子。   Hp是一种专性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外呈螺旋形状弯曲,故名“幽门螺杆菌”。人的胃幽门是它寄居生活的大本营。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在30~80%之间。人一旦感染幽门螺旋菌后,机体则难以自身清除,往往造成终身感染,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幽门螺杆菌与哪些疾病相
期刊
题记——在我国西部,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漫山遍野会开满各种各样的花朵,它们绚丽多姿,绚烂芬芳,把那块广袤而贫瘠的土地打扮得分外妖娆。西部百姓把那些最美丽、最鲜艳、最芳香的花儿统称为“格桑花”,它被藏族乡亲视为爱与吉祥的象征。高原上,有一些贫困却很快乐的孩子,他们在一群义工的关爱下享受着平等教育权,正如一朵朵灿烂圣洁的格桑花,傲立在祖国美丽的大西北……   2008年11月1日,苏州一家西餐厅举行了
期刊
有大量资料证明,幽门螺杆菌(HP)为慢性胃炎的病原菌。①慢性胃炎患者Hp的检出率可达50%~80%,而正常胃黏膜很少检出Hp,慢性活动性胃炎者更高。②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血清中抗Hp抗体明显升高,并可在其胃液中检出抗Hp免疫球蛋白。③胃黏膜上Hp的数量与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成正比,Hp的感染的量与胃炎严重程度、活动性和胃上皮损伤及其程度呈明显正相关,Hp粘附较多的部位,上皮细胞变性,细胞
期刊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细菌的直接检查、尿毒酶活性测定、免疫学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   (1)细菌的直接检查:是指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黏膜(多为胃窦黏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Hp。其中胃黏膜细菌培养是诊断Hp最可靠的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同时又能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药物。   (2)尿毒酶检查:因为Hp是人胃内唯一能够产生大量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栏目,是老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2008年2月29日,我体检发现胆结石、无胆汁、心房颤动,心情有些紧张,便于3月3日写信给《老友》“专家门诊”求医,3月14日就收到王崇文主任医师的复信。他在信中明确指出患有慢性胆囊炎,可以非手术治疗,使我的心情舒缓下来。按照王崇文主任医师的建议,我每天坚持服用“胆乐”胶囊和多酶片,三个月后上腹胀痛和嗳气等症状逐渐消失。此后我遵
期刊
读了今年第二期《老友》杂志“养生保健”专栏中《“长寿村”的长寿秘诀》一文,大家深受教育和启发。在当今太平盛世的好年月,哪个老年人不想健康长寿多活几年?但是怎样才能健康长寿,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文章介绍了龙南县安基山林洞村老人们的长寿秘诀,并以长寿老人的切身体会,总结出“四大丸”,长寿道理好记好懂又好学,对老年人具有指导意义。我镇的老干部都一致称赞这篇文章好,感谢该文的作者、编辑为老年人提供了长寿的诀
期刊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和《解放军报》文化部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书画美术作品展,2005年8月15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隆重展出,著名军旅书法篆刻家周文波创作参展的巨幅长卷《卢沟桥全狮图》特别引人注目,令许多观众叹为观止。   周文波用十几年的心血将卢沟桥上485个狮子镌刻成石印,每个狮子石印再配上一方篆刻,创作了111米的巨幅长卷《卢沟桥全狮
期刊
在人们的记忆里,唐山是一个与地震联系在一起的符号。但在我,1976年最深的印记不是灾难而是一支漂亮的花铅笔。铅笔上有一朵粉红的花蕾,散发着诱人的清香,那东西叫橡皮。在这以前,我不知道铅笔可以这样美丽,我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可以修改书写错误的东西。   可我有了这样的一支笔。   那天我和小伙伴一起疯狂地跳“口袋儿”。有人远远地向我招手,我跑过去。他把一枚毛主席纪念章给我别在胸前,然后从包里掏出了这支
期刊
共和国成立时,我11岁,是一个农村小学生。共和国成立2周年,我在小学提早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那时候,我个头瘦小,但也和那些“老团员”一起,积极参加农村的土改和减租减息的宣传活动,对农民进行业余教育,教他们识字,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道理。   共和国一天天繁荣昌盛,我也一天天进步成长。1954年我考入焦作煤矿学校。共和国成立7周年时,我已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专时我学的是“煤层地下开采专
期刊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我所在的师奉命进驻北平,当时我在师文工团军乐队打大鼓。记得8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上级通知我师军乐队参加开国大典的演奏。全队听到这一喜讯后,个个欢呼雀跃,都为能参加开国大典演奏而欢欣鼓舞。   受领任务后的第二天,我们军乐队到建国筹备处报到,住进北平市黄寺附近的一座旧军营内。先后报到的还有其他部队、部门的军乐队,一起组建了有200多人的开国大典军乐团,由华北军区军乐队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