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开埠以来,青岛的城市发展史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从渔港时期无名的小街村巷,到今天超过1278条有名的大道通衢,青岛的街道一如这座城市的岁月发展,充满了曲折变迁,也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故事……由于经历过两国的相继殖民统治,青岛老城的许多街道从命名至今,都曾有过至少两次,甚至更多次的名称更迭。但是,却没有一条街道像我们所要讲述的崂山路这样,历经百余年,被命名了三次,而且皆为位置不同的街道。这在国内大概算是罕见少有的个例。
崂山街:昙花一现(1902-1914)
《胶澳租借条约》签订之后,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推出和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展开,不过几年的时间,青岛就从之前默默无闻的渔港小镇一跃成为了中国沿海最富发展活力的口岸城市。德国总督府也陆续对一些已建成、在建或规划中的道路进行命名,在大鲍岛的中国街区,棋盘式的道路采用了青岛附近各地区,以及北方主要省份或城市来命名(如四方街、胶州街、即墨街、山东街、直隶街等),青岛东北面的崂山也被列入命名街道的序列。
从德占时期的地图上看,崂山街(Lauschan Str.)被命名是在1902年之后,这条长度约为1华里的街道,位于青岛区与大鲍岛区的界限区域。它西南起阿尔贝特大街(今安徽路)与柏林大街(今曲阜路)、霍恩洛厄街(今德县路)交汇的路口,向东北方向延伸,中间与平度街(今平度路)、芝罘街(今芝罘路)汇合,再穿越与黄岛街(今黄岛路)相交的路口后,又折向偏北方向,止于济宁街(今济宁路)。
当时的崂山街并没有太多的建筑,除了临近德县路的几座单体别墅,靠近济宁路、黄县路的区段还多是标价待售的空地。在仅有的几座建筑里,最有名的大概就是1907年开业的福柏医院了。医院主要面向在青岛的欧美人士,为他们提供高档的医疗服务。许多在东南亚、日本、西伯利亚的欧美人士都千里迢迢慕名来到该院就诊或疗养。
1914年11月,在经过两个半月的围困与激战之后,日本占领青岛。11月20日,日本守备军司令部就迫不及待地颁布法令,废除了青岛所有的德文街道名称,并更改为日文。从1915月2月日本陆军经理部印制的地图上看,此时的崂山街已被合并于大村町(今安徽路)。从命名到消失,第一条崂山街(路)仅仅存在了十余年的时间。
旧崂(劳)山路:偏僻一隅(1923-1997)
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主权。1923年初,胶澳政府将使用了8年之久的日文路废除,并以山东省内各地地名或各省重新命名,崂山路在消失了9年之后,再次出现在重新出版的地图上。根据《民国十二年胶澳商埠警察厅管辖区域新旧路名对照表》,位于台东镇青海路与峄县路之间一条无名小路被命名为崂(劳)山路,同时被命名的还有嘉禾路、兴隆路、康宁路、奉化路(今杭州路)、武林路(今杭州路)等十余条街道。
从1919年的地图上看,这条当时还没有名字的道路实际上在日本第一占领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大致为东南一西北走向,东南起有乐町(今峄县路),向西北方向依次穿过老松町(今寿光路)、千岁町(今曹县路)、弥生町(今华阳路)等几个路口,止于品川町(青海路)铁路线旁。日本占领青岛后,因循了德国时期的规划蓝图,将台东镇以西,小鲍岛以东的地带用于发展轻工业,并将该区域命名为“工场指定地”。因此,旧崂山路的两侧多为日本商人投资设立的小型企业,如日本金属工所、青岛骨粉制造所、青岛制罐会社等,但其中也不乏当时有名的企业,如山东火柴工厂、东和油坊等。
由于区域功能的限制也注定了这条崂山路的鲜为人知,旧崂山路在很长的时间当中除了工厂企业,甚至连一户居民都没有。记得上世纪90年代,曾有新闻报道载,有外地游客慕名寻找崂山路,却发现这条当时已经沉寂了80余年的小街,与那座驰名海内外的道教名山相去甚远,遂发出呼吁,希望政府能让崂山路名正言归……
新崂山路:名正言归(1997至今)
自上世纪80年代崂山撤县设区以来,20余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让这个曾经只能靠海吃饭的区域焕发出新的活力,崂山区日新月异的改变也让将崂山路回到崂山区的呼声重新进入了政府的决策之中。1997年5月4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对我市市区部分道路更名、延长、注销和新建道路命名的通告》,将原湛流干路东段与流清河向东至垭口处区段的道路命名为崂山路。新的崂山路西起崂山高科技工业园与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分界线接香港东路,向东经流清河至崂山垭口止,全长22公里,路宽26米。新的崂山路可谓名正言归,除了位于崂山区,直接通入风景区,还是游客前往崂山南线参观游览的必经之路。
崂山街:昙花一现(1902-1914)
《胶澳租借条约》签订之后,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推出和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展开,不过几年的时间,青岛就从之前默默无闻的渔港小镇一跃成为了中国沿海最富发展活力的口岸城市。德国总督府也陆续对一些已建成、在建或规划中的道路进行命名,在大鲍岛的中国街区,棋盘式的道路采用了青岛附近各地区,以及北方主要省份或城市来命名(如四方街、胶州街、即墨街、山东街、直隶街等),青岛东北面的崂山也被列入命名街道的序列。
从德占时期的地图上看,崂山街(Lauschan Str.)被命名是在1902年之后,这条长度约为1华里的街道,位于青岛区与大鲍岛区的界限区域。它西南起阿尔贝特大街(今安徽路)与柏林大街(今曲阜路)、霍恩洛厄街(今德县路)交汇的路口,向东北方向延伸,中间与平度街(今平度路)、芝罘街(今芝罘路)汇合,再穿越与黄岛街(今黄岛路)相交的路口后,又折向偏北方向,止于济宁街(今济宁路)。
当时的崂山街并没有太多的建筑,除了临近德县路的几座单体别墅,靠近济宁路、黄县路的区段还多是标价待售的空地。在仅有的几座建筑里,最有名的大概就是1907年开业的福柏医院了。医院主要面向在青岛的欧美人士,为他们提供高档的医疗服务。许多在东南亚、日本、西伯利亚的欧美人士都千里迢迢慕名来到该院就诊或疗养。
1914年11月,在经过两个半月的围困与激战之后,日本占领青岛。11月20日,日本守备军司令部就迫不及待地颁布法令,废除了青岛所有的德文街道名称,并更改为日文。从1915月2月日本陆军经理部印制的地图上看,此时的崂山街已被合并于大村町(今安徽路)。从命名到消失,第一条崂山街(路)仅仅存在了十余年的时间。
旧崂(劳)山路:偏僻一隅(1923-1997)
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主权。1923年初,胶澳政府将使用了8年之久的日文路废除,并以山东省内各地地名或各省重新命名,崂山路在消失了9年之后,再次出现在重新出版的地图上。根据《民国十二年胶澳商埠警察厅管辖区域新旧路名对照表》,位于台东镇青海路与峄县路之间一条无名小路被命名为崂(劳)山路,同时被命名的还有嘉禾路、兴隆路、康宁路、奉化路(今杭州路)、武林路(今杭州路)等十余条街道。
从1919年的地图上看,这条当时还没有名字的道路实际上在日本第一占领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大致为东南一西北走向,东南起有乐町(今峄县路),向西北方向依次穿过老松町(今寿光路)、千岁町(今曹县路)、弥生町(今华阳路)等几个路口,止于品川町(青海路)铁路线旁。日本占领青岛后,因循了德国时期的规划蓝图,将台东镇以西,小鲍岛以东的地带用于发展轻工业,并将该区域命名为“工场指定地”。因此,旧崂山路的两侧多为日本商人投资设立的小型企业,如日本金属工所、青岛骨粉制造所、青岛制罐会社等,但其中也不乏当时有名的企业,如山东火柴工厂、东和油坊等。
由于区域功能的限制也注定了这条崂山路的鲜为人知,旧崂山路在很长的时间当中除了工厂企业,甚至连一户居民都没有。记得上世纪90年代,曾有新闻报道载,有外地游客慕名寻找崂山路,却发现这条当时已经沉寂了80余年的小街,与那座驰名海内外的道教名山相去甚远,遂发出呼吁,希望政府能让崂山路名正言归……
新崂山路:名正言归(1997至今)
自上世纪80年代崂山撤县设区以来,20余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让这个曾经只能靠海吃饭的区域焕发出新的活力,崂山区日新月异的改变也让将崂山路回到崂山区的呼声重新进入了政府的决策之中。1997年5月4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对我市市区部分道路更名、延长、注销和新建道路命名的通告》,将原湛流干路东段与流清河向东至垭口处区段的道路命名为崂山路。新的崂山路西起崂山高科技工业园与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分界线接香港东路,向东经流清河至崂山垭口止,全长22公里,路宽26米。新的崂山路可谓名正言归,除了位于崂山区,直接通入风景区,还是游客前往崂山南线参观游览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