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背后有大师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i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苦禅年轻时投师于齐白石,生活无着,靠拉洋车求温饱。某日拉车到王府井大街,路过一家书画店,恰遇齐白石从店里出来,李苦禅拉车想躲开,却被齐白石喊住:“苦禅,还不过来,送我回家。”李苦禅心急慌忙,说:“我,这,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正色道:“丢谁的脸?谁不知我是鲁班门下出身?靠劳动吃饭不丢脸。”他叫李苦禅把租来的洋车退掉,让他搬到自己家,腾一间厢房给他住,并挑出他的几幅画,亲笔题款,送去画店。画上有了大师的墨宝,熠熠生辉,被争抢一空。李苦禅脱离困境,从此一心一意学画,尽得老师的艺术精髓。
  而齐白石初来北京时,也困顿不堪。租不起房子,住在法源寺,画价低得可怜。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他说:“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受美术大家陈师曾鼓舞,他“衰年变法”,历经十载,自成一格,画风全新,但他却仍被孤立于北京画坛之外。守旧的画家讥诮他的画为“野狐之禅”、“俗气熏人”,虽然佳作迭出,却很难出手。
  杰出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1929年来到北京,就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一眼就看出了齐画的艺术价值:格调清新,妙法自然。在画展上,率先把“徐悲鸿定”的字条挂在齐白石画下。此后,他为齐白石编画集、写序,送到上海出版,又聘请他为教授,并每日派马车去接。车轮碾过胡同的石板路,蹄声得得,惊醒了京城的清梦。
  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他高调地将齐白石推上了艺术的高台。齐白石在给徐悲鸿的一首诗中,感激地说:“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独倾瞻徐君。”在给他的一封信里更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感念之深,发自肺腑。
  不独齐白石,傅抱石也深深得益于徐悲鸿。当青年傅抱石彷徨于生计和艺术的十字街头时,徐悲鸿决然把他拉向艺术之途,极力肯定他的画作,坚定他的艺术人生,并资助他东渡日本留学。傅抱石学成归国,与齐白石齐名,“南北二石”在中国画界交相辉映。
  那么,谁又是徐悲鸿背后的大师呢?徐悲鸿早年客居上海,地产大王哈同征集仓颉的画像,为了生计,徐悲鸿精心画了一幅应征。哈同请康有为鉴定,康看过后,为之激赏。康有为学养深厚,维新失败后,专心治学,后游历欧洲,学贯中西,为一代国学宗师。他不惟文理经史,书画亦是大家,学子仰慕。
  很快,徐悲鸿与康有为建立了师生关系,成了康有为的“入室弟子”,住在辛家花园康宅。康有为拿出自己的珍藏:古今善本图书、绘画、金石、碑帖、雕刻,供徐观览,并一一讲解。在老师的指点下,徐悲鸿造诣日深。
  康有为常在花荫下喝茶,手捋胡须,观看爱徒屋内用功。纳徐悲鸿为弟子,是他晚年最为得意之事。此后。他又动用京师人脉,辗转促成徐悲鸿公费留学法国。
  需要指出的是,康有为是最早提出“美术革命”的人,他改革中国画的思想对徐悲鸿影响甚深。徐悲鸿美术观念的形成,并最终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康有为的作用绝不可低估。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除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外,站在背后鼎力支撑他们的大师功不可没。
其他文献
正斯大林:戏评笔误斯大林曾在高尔基的《姑娘与死神》的最后一页留下轰动一时的批示:"这本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了死亡。约·斯大林。"当时凡是
有一位画家说:“齐白石的画为什么画得那么好?而且年纪越大画得越好?因为他越到晚年,对生活就越依恋,也越爱惜身边的一切。他晚年的画,既有像是第一次看到红色辣椒的感觉,又有像是最后再看一眼的不舍之情。”  这样的描述,深动我心。  仿佛有点明白,那些红辣椒、大白菜、小鱼、小虾,本也平平常常,经常面目无光,但为什么在大师的画作里,可以变得令人迷恋,价值连城?因为,大师笔下画的不只是万物的表象,他与世间万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极大影响。房价作为房地产的内在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变化对房地产的影响是深远的。房价的高低与政府财政、公民生活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