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鼠(Squirrel)是一种常见的野生动物,原产地是我国的东北、西北部以及欧洲地区。一般体型细小,以草食性为主,食物主要是种子和果仁,部分种类以蔬菜、昆虫为食。
身手矫健 机敏警觉
众所周知,啮齿类动物中大部分都是身手矫健、灵活机敏的。而作为啮齿类大家族中一员的松鼠,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凡见过松鼠的人都会对它们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上树动作飞快,在树枝间跳跃,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机警地张望着四周。究其原因,还是松鼠的生活环境使然。
松鼠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树上,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攀爬能力极强。前肢短、长有四趾,后肢长、长有五趾,前后肢都很发达,并且脚爪都很锋利。在爬树时,前爪紧紧勾住树皮,后腿用力蹬踏,动作连贯自然,一气呵成,在树栖动物中上树速度是数一数二的。
当然,上树只是松鼠的基本生存技能。在躲避天敌、获取高处的食物时,光有强健的肢体是不足以应付复杂的丛林环境的。这时,松鼠的尾巴就派上大用场了。松鼠拥有一条与身体长度相差无几的尾巴,平均长度可达14厘米~21厘米,呈圆棒形,其上长有细密的长毛。在穿行于树枝中、跳跃在树木间的时候,这条尾巴就像走钢丝人手中的平衡棒一样,维持自己身体的平衡,并起到舵的作用,控制自己的行进方向。自然界中利用自己的尾巴来保持平衡的动物还有很多,比如猴子、猎豹、花豹、蜥蜴以及各种长尾鸟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基本生存法则。生活在丛林中的松鼠,无时无刻在提防着自己的敌人。苍鹰、猫头鹰、蛇、猫、猞猁、松貂都是松鼠的天敌,尤以松貂为甚。松貂是一种食肉动物,视觉非常敏锐,爬树技能也是相当精湛。如果松鼠不幸被松貂发现,就会爬到最高的树枝上。这时体重的优势就变得非常明显了,松貂由于体重较大而无法继续追踪松鼠,松鼠即可借此优势逃离松貂的猎杀。
在残酷的生存竞赛中,事前发现总是比事后逃脱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效。为了及早发现潜伏或来袭的掠食者,松鼠进化出了优异的视力和敏锐的听觉,可以发现远处的风吹草动。冬季松鼠的耳朵里还会长出很长的毛簇,用来保护内耳、维持听觉。
松鼠是群居动物,因此免不了打打闹闹。在没有潜在威胁的时候,松鼠们就会开始悠闲而嬉闹的生活:几只松鼠在树枝间来回跳跃,从树底窜到树巅,却只是为了一颗饱满的坚果;在一棵树杈上扭打在一起,叫声大作,时而有被踢下树的松鼠,但旋即又上树回到扭打的队伍中来。松鼠生性活泼好动,这种“打群架”的行为是经常上演的,不管是真正的纷争还是茶余饭后的嬉戏,都是大自然中的精彩一幕。
在坚果成长与成熟的夏秋季节,松鼠们会把采摘下来的坚果藏觅在自己巢穴附近的丛林落叶下、泥土中,待到冬季时带回巢穴中食用。贮藏食物,本不是松鼠的“专利”,其他许多动物也有类似的行为。但是松鼠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它们不仅会把食物贮藏起来,还几乎会将每个贮藏有食物的地点牢记在心,确保冬季食物紧缺时能有足够的获取来源。同时,松鼠还能用它们敏锐的嗅觉判断出一颗坚果里是否有果仁、果仁是否质量良好。冬季来临、白雪皑皑之时,松鼠凭借着它们的嗅觉和记忆力能轻易找到藏觅食物的地点,准确性很高,令人称奇。
温顺近人 惹人喜爱
生活在公园中的松鼠,虽然还是处于野生状态,但其生活习性已经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北京颐和园,松鼠就与人非常亲近。每年春夏季节是颐和园旅游旺季,游人如织,松鼠们自然也迎来了吃大餐的日子。颐和园的大小松树和假山是松鼠们的家,每天都能看到游人手捧坚果喂食成群的松鼠。2010年春夏之交我就在此处喂过松鼠,对松鼠的机灵、可爱很有感触。
扔一把花生到假山下,不多时就有几只松鼠从缝隙里探出头来,张望一番,然后快速跑下来将花生叼走。个别胆大的松鼠还会跑到面前来取食,两只小爪子紧紧抱住游人手指捏住的花生仁,松手时,它还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直愣愣地瞅着游人,令人捧腹大笑。松鼠吃相也很惹人怜爱,前爪抱着果仁,半伏着身子,小嘴飞快地啃食,脑袋随着啃食不停地抖动,大门牙清晰可见。怪不得最近网友一致推举松鼠为“治愈系萌物”的最佳代表!
担忧与反思
近年来不断有松鼠危害坚果种植业与经济林种植业的报道,防范、灭杀松鼠的行动屡见不鲜。表面上看,松鼠确实对人类的经济生产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究其根本,我们就不难看出,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的加剧共同导致了城郊松鼠栖息地被严重破坏,进而导致松鼠们不得不向人类聚居地扩散的结果。
另外,经济林种植业使得大自然原本的生态多样性被严重削弱,松鼠们赖以为家的树木、赖以为生的食物资源被消耗殆尽,类似破坏经济林树木树皮、侵犯人类经济作物的事情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在这个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与动物的关系日趋紧张。尽管我们大力倡导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但事实上动物们还是受到来自人类社会的各种威胁。从松鼠近年来的遭遇,可见一斑。动物保护,任重而道远。人类是生物链的顶端,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但愿在未来,我们能一直看到松鼠矫健的身姿,与松鼠和谐共生、友好相待的温情时刻。
身手矫健 机敏警觉
众所周知,啮齿类动物中大部分都是身手矫健、灵活机敏的。而作为啮齿类大家族中一员的松鼠,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凡见过松鼠的人都会对它们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上树动作飞快,在树枝间跳跃,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机警地张望着四周。究其原因,还是松鼠的生活环境使然。
松鼠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树上,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攀爬能力极强。前肢短、长有四趾,后肢长、长有五趾,前后肢都很发达,并且脚爪都很锋利。在爬树时,前爪紧紧勾住树皮,后腿用力蹬踏,动作连贯自然,一气呵成,在树栖动物中上树速度是数一数二的。
当然,上树只是松鼠的基本生存技能。在躲避天敌、获取高处的食物时,光有强健的肢体是不足以应付复杂的丛林环境的。这时,松鼠的尾巴就派上大用场了。松鼠拥有一条与身体长度相差无几的尾巴,平均长度可达14厘米~21厘米,呈圆棒形,其上长有细密的长毛。在穿行于树枝中、跳跃在树木间的时候,这条尾巴就像走钢丝人手中的平衡棒一样,维持自己身体的平衡,并起到舵的作用,控制自己的行进方向。自然界中利用自己的尾巴来保持平衡的动物还有很多,比如猴子、猎豹、花豹、蜥蜴以及各种长尾鸟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基本生存法则。生活在丛林中的松鼠,无时无刻在提防着自己的敌人。苍鹰、猫头鹰、蛇、猫、猞猁、松貂都是松鼠的天敌,尤以松貂为甚。松貂是一种食肉动物,视觉非常敏锐,爬树技能也是相当精湛。如果松鼠不幸被松貂发现,就会爬到最高的树枝上。这时体重的优势就变得非常明显了,松貂由于体重较大而无法继续追踪松鼠,松鼠即可借此优势逃离松貂的猎杀。
在残酷的生存竞赛中,事前发现总是比事后逃脱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效。为了及早发现潜伏或来袭的掠食者,松鼠进化出了优异的视力和敏锐的听觉,可以发现远处的风吹草动。冬季松鼠的耳朵里还会长出很长的毛簇,用来保护内耳、维持听觉。
松鼠是群居动物,因此免不了打打闹闹。在没有潜在威胁的时候,松鼠们就会开始悠闲而嬉闹的生活:几只松鼠在树枝间来回跳跃,从树底窜到树巅,却只是为了一颗饱满的坚果;在一棵树杈上扭打在一起,叫声大作,时而有被踢下树的松鼠,但旋即又上树回到扭打的队伍中来。松鼠生性活泼好动,这种“打群架”的行为是经常上演的,不管是真正的纷争还是茶余饭后的嬉戏,都是大自然中的精彩一幕。
在坚果成长与成熟的夏秋季节,松鼠们会把采摘下来的坚果藏觅在自己巢穴附近的丛林落叶下、泥土中,待到冬季时带回巢穴中食用。贮藏食物,本不是松鼠的“专利”,其他许多动物也有类似的行为。但是松鼠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它们不仅会把食物贮藏起来,还几乎会将每个贮藏有食物的地点牢记在心,确保冬季食物紧缺时能有足够的获取来源。同时,松鼠还能用它们敏锐的嗅觉判断出一颗坚果里是否有果仁、果仁是否质量良好。冬季来临、白雪皑皑之时,松鼠凭借着它们的嗅觉和记忆力能轻易找到藏觅食物的地点,准确性很高,令人称奇。
温顺近人 惹人喜爱
生活在公园中的松鼠,虽然还是处于野生状态,但其生活习性已经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北京颐和园,松鼠就与人非常亲近。每年春夏季节是颐和园旅游旺季,游人如织,松鼠们自然也迎来了吃大餐的日子。颐和园的大小松树和假山是松鼠们的家,每天都能看到游人手捧坚果喂食成群的松鼠。2010年春夏之交我就在此处喂过松鼠,对松鼠的机灵、可爱很有感触。
扔一把花生到假山下,不多时就有几只松鼠从缝隙里探出头来,张望一番,然后快速跑下来将花生叼走。个别胆大的松鼠还会跑到面前来取食,两只小爪子紧紧抱住游人手指捏住的花生仁,松手时,它还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直愣愣地瞅着游人,令人捧腹大笑。松鼠吃相也很惹人怜爱,前爪抱着果仁,半伏着身子,小嘴飞快地啃食,脑袋随着啃食不停地抖动,大门牙清晰可见。怪不得最近网友一致推举松鼠为“治愈系萌物”的最佳代表!
担忧与反思
近年来不断有松鼠危害坚果种植业与经济林种植业的报道,防范、灭杀松鼠的行动屡见不鲜。表面上看,松鼠确实对人类的经济生产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究其根本,我们就不难看出,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的加剧共同导致了城郊松鼠栖息地被严重破坏,进而导致松鼠们不得不向人类聚居地扩散的结果。
另外,经济林种植业使得大自然原本的生态多样性被严重削弱,松鼠们赖以为家的树木、赖以为生的食物资源被消耗殆尽,类似破坏经济林树木树皮、侵犯人类经济作物的事情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在这个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与动物的关系日趋紧张。尽管我们大力倡导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但事实上动物们还是受到来自人类社会的各种威胁。从松鼠近年来的遭遇,可见一斑。动物保护,任重而道远。人类是生物链的顶端,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但愿在未来,我们能一直看到松鼠矫健的身姿,与松鼠和谐共生、友好相待的温情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