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思维是学生学习及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之一,对学生综合素养及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语文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文章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入手,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达到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策略;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29-0035-02
引 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人才。因此,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十分有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从中得出创新性结论,进而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及完善。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枯燥,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与更新,然后积极引入更多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及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其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通常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重点,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则较低。机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还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通常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与价值,以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开展教学,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力,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调整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认知行为往往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认知能力,转变其教学理念,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让学生在主动发现、思考、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与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固化的思维认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生动的教学情境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灵活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加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与思索,从而为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文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性格的了解,同时在学生揣摩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表演的过程中锻炼其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学生表演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片段,通过直观、精彩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将自己的表现和视频进行对比,分析异同点,同时让学生阐述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如贾母、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等。阅读、角色扮演、观看视频、对比表演等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还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发散思维、联想等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创新并非天马行空,而是需要学生在对问题、知识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而进行。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使其在探索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在不同认知的碰撞下更好地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渐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手段,结合具体学习内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交流讨论,为学生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讨论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为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讲解本小组梳理的文章大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与纠正,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其次,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继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诸葛亮的生平事迹等资料,同时对诸葛亮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进而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学习小组结合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当前的社会实际,从现代角度,以全新的视角分析如何帮助诸葛亮改变当时的被动局面。这样从课本到现代生活的过渡,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在探讨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合理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合理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提问学生,如“大家觉得愚公的行为是不是正确呢?”“为什么要发动这么多人来移一座山,而不是用其他更方便的方式呢?”教师提出这些具有一定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而不只是简单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含义,进而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逐渐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必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认知、教学理念进行革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课堂教学形式及内容进行丰富,通过多种途径及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田敏.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113.
陈真海.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128-129.
卢燕飞.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 2019(03):671.
作者简介:严小军(1974.10-),男,福建泉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策略;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29-0035-02
引 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人才。因此,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十分有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从中得出创新性结论,进而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及完善。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枯燥,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与更新,然后积极引入更多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及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其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通常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重点,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则较低。机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还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通常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与价值,以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开展教学,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力,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调整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认知行为往往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认知能力,转变其教学理念,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让学生在主动发现、思考、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与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固化的思维认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生动的教学情境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灵活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加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与思索,从而为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文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性格的了解,同时在学生揣摩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表演的过程中锻炼其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学生表演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片段,通过直观、精彩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将自己的表现和视频进行对比,分析异同点,同时让学生阐述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如贾母、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等。阅读、角色扮演、观看视频、对比表演等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还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发散思维、联想等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创新并非天马行空,而是需要学生在对问题、知识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而进行。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使其在探索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在不同认知的碰撞下更好地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渐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手段,结合具体学习内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交流讨论,为学生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讨论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为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讲解本小组梳理的文章大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与纠正,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其次,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继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诸葛亮的生平事迹等资料,同时对诸葛亮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进而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学习小组结合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当前的社会实际,从现代角度,以全新的视角分析如何帮助诸葛亮改变当时的被动局面。这样从课本到现代生活的过渡,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在探讨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合理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合理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提问学生,如“大家觉得愚公的行为是不是正确呢?”“为什么要发动这么多人来移一座山,而不是用其他更方便的方式呢?”教师提出这些具有一定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而不只是简单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含义,进而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逐渐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必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认知、教学理念进行革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课堂教学形式及内容进行丰富,通过多种途径及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田敏.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113.
陈真海.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128-129.
卢燕飞.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 2019(03):671.
作者简介:严小军(1974.10-),男,福建泉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