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理类专业作为培养能够分析与解决企业管理中各种具体问题的专业,势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重要的支撑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本文对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 管理类专业 教学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6-01
一、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缺乏
在经历了高校大跃进、大规模的扩招、扩建之后,各个高等学校的规模、学生数量较之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与学生数量突飞猛进相比较,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的建设却严重滞后,很多高校出现了几百个学生同时上课、几十个人一起做实验、学生上自习找不到座位等场面。师生比有的地方也已经达到了空前的1:20、1:30,甚至1:40,超过或者远远超过了合理的师生比例。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在现实的教学中,出现多门课程一个老师承担的现象,每学期都能看到同一位老师给自己上课,甚至一个学期一个老师独自承担两门甚至三门课程的现象,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局面使自己出现了审美疲劳。长时间这样的上课,学生也很难能够接触到不同风格的老师上课,不利于学生开拓眼界,使学生受到不同的熏陶。
1.2教学方式落后
在调查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的角色的选择中,都选择了指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选择了管理者、控制者角色。在对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中,绝大多数都是选择“老师的帮助下自己解决”。这说明,现在的学生对于以前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厌倦。调查中学生也反映希望教师能够采取“生问师答”、“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取代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但在现实中,学生反映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还是老师讲的太多、学生被动倾听,由于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老师一味的灌输,师生之间难以取得良好的配合,互动过少,课堂气氛不活跃。再者就是,教学中还是偏理论,轻实践。往往理论知识占用较多的课时,而到了实践环节就草草结束,不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如何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对策
2.1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之所以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不够精彩,实习、实训、实践课时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在的高校教师过于繁忙,整天忙于各种琐碎的事务,无力研究教学方法。由于高等学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师生比例失调,教师严重不足。这就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现在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即担任任课教师又兼任班级辅导员,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很大。作为高校教师,除了教书以外,还得做相应的科研工作。再者就是现在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思想也千差万别,管理学生也会占用教师的大量时间,这些工作量往往已经压的教师喘不过气来,何谈改革教学方式,研究先进的教学模式。因为高等学校大多都是在原来的专科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现有的专业或刚刚获批的新专业应该如何去操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往往每年都更新一次培养方案,重新制定新的培养计划,这也造成了教师担任课程不能固定下来,往往每年都有新的课程担任,致使备课工作量加大。
除此之外,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每年都有一些各种各样的考核表格填写,也占用很大的时间。所有这些都限制了教师的时间。所以,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教师提供便利。首先,精简管理机构,减轻一系列的教师考评环节,设立专门的教师考评机构为教师提供服务,节省教师的时间使其专心致力于教学。其次,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为每一位老师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为教师的办公、科研创造良好的支撑平台。再者,实施办公自动化,压缩会议时间与会议数量,尽可能通过网络来完成信息的传递交流。最后,打通各专业的教学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一门课程组织各专业学生集中上课,减轻教师工作量。
2.2强化师生的实践平台
强化实践导向,必须给师生建立良好的实践平台,以保证师生都能够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提升实践能力。强化实践,应该从各个方面齐头并进。首先,要强化校内的实训室建设,针对每一个专业分别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中心,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充实教学资源。硬件软件的选择要与专业的教学内容安排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协调,注重模拟仿真与实践的统一。
其次,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选择优质的企业来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并深化合作层次,让学生定期到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实习学生与正式员工一样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也相应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回报。为了配合企业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学校也安排相应的老师带队,与学生一样在企业进行锻炼,企业也安排带队老师一个合理的工作岗位,使老师也能充分了解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引进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同时选拔优秀的一线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活动,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2.3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采取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当师生之间建立起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时,学生才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到各种话题的讨论中。对于回答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或内向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多多鼓励其发言,而不能采取批评的方式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开辟新的教学渠道,比如通过电子邮箱、聊天工具、博文等方式及时有效地与学生保持沟通。
在教师方面,学校也要营造一个关注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访谈,倾听教师的心声,及时解决教师存在的问题。学校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以及积极帮助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工作,促使教师能够获取事业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红云,黄海燕,刘炳辉.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J]. 人力资源管理,2010,06:233-234.
[2]姜长宝. 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8:181-182.
[3]崔树银,朱玉知.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2,29:91-93.
【关键词】高等学校 管理类专业 教学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6-01
一、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缺乏
在经历了高校大跃进、大规模的扩招、扩建之后,各个高等学校的规模、学生数量较之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与学生数量突飞猛进相比较,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的建设却严重滞后,很多高校出现了几百个学生同时上课、几十个人一起做实验、学生上自习找不到座位等场面。师生比有的地方也已经达到了空前的1:20、1:30,甚至1:40,超过或者远远超过了合理的师生比例。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在现实的教学中,出现多门课程一个老师承担的现象,每学期都能看到同一位老师给自己上课,甚至一个学期一个老师独自承担两门甚至三门课程的现象,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局面使自己出现了审美疲劳。长时间这样的上课,学生也很难能够接触到不同风格的老师上课,不利于学生开拓眼界,使学生受到不同的熏陶。
1.2教学方式落后
在调查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的角色的选择中,都选择了指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选择了管理者、控制者角色。在对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中,绝大多数都是选择“老师的帮助下自己解决”。这说明,现在的学生对于以前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厌倦。调查中学生也反映希望教师能够采取“生问师答”、“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取代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但在现实中,学生反映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还是老师讲的太多、学生被动倾听,由于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老师一味的灌输,师生之间难以取得良好的配合,互动过少,课堂气氛不活跃。再者就是,教学中还是偏理论,轻实践。往往理论知识占用较多的课时,而到了实践环节就草草结束,不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如何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对策
2.1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之所以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不够精彩,实习、实训、实践课时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在的高校教师过于繁忙,整天忙于各种琐碎的事务,无力研究教学方法。由于高等学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师生比例失调,教师严重不足。这就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现在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即担任任课教师又兼任班级辅导员,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很大。作为高校教师,除了教书以外,还得做相应的科研工作。再者就是现在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思想也千差万别,管理学生也会占用教师的大量时间,这些工作量往往已经压的教师喘不过气来,何谈改革教学方式,研究先进的教学模式。因为高等学校大多都是在原来的专科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现有的专业或刚刚获批的新专业应该如何去操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往往每年都更新一次培养方案,重新制定新的培养计划,这也造成了教师担任课程不能固定下来,往往每年都有新的课程担任,致使备课工作量加大。
除此之外,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每年都有一些各种各样的考核表格填写,也占用很大的时间。所有这些都限制了教师的时间。所以,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教师提供便利。首先,精简管理机构,减轻一系列的教师考评环节,设立专门的教师考评机构为教师提供服务,节省教师的时间使其专心致力于教学。其次,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为每一位老师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为教师的办公、科研创造良好的支撑平台。再者,实施办公自动化,压缩会议时间与会议数量,尽可能通过网络来完成信息的传递交流。最后,打通各专业的教学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一门课程组织各专业学生集中上课,减轻教师工作量。
2.2强化师生的实践平台
强化实践导向,必须给师生建立良好的实践平台,以保证师生都能够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提升实践能力。强化实践,应该从各个方面齐头并进。首先,要强化校内的实训室建设,针对每一个专业分别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中心,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充实教学资源。硬件软件的选择要与专业的教学内容安排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协调,注重模拟仿真与实践的统一。
其次,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选择优质的企业来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并深化合作层次,让学生定期到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实习学生与正式员工一样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也相应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回报。为了配合企业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学校也安排相应的老师带队,与学生一样在企业进行锻炼,企业也安排带队老师一个合理的工作岗位,使老师也能充分了解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引进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同时选拔优秀的一线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活动,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2.3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采取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当师生之间建立起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时,学生才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到各种话题的讨论中。对于回答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或内向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多多鼓励其发言,而不能采取批评的方式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开辟新的教学渠道,比如通过电子邮箱、聊天工具、博文等方式及时有效地与学生保持沟通。
在教师方面,学校也要营造一个关注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访谈,倾听教师的心声,及时解决教师存在的问题。学校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以及积极帮助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工作,促使教师能够获取事业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红云,黄海燕,刘炳辉.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J]. 人力资源管理,2010,06:233-234.
[2]姜长宝. 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8:181-182.
[3]崔树银,朱玉知.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2,2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