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对比实时低剂量CT定位引导穿刺和B超引导穿刺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2月—2020年12月7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
【机 构】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广西 南宁 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广西 南宁 5300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实时低剂量CT定位引导穿刺和B超引导穿刺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2月—2020年12月7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术前送CT室行实时低剂量CT定位引导穿刺建立经皮肾操作工作通道后送手术室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对照组为同一术者采用B超定位引导下穿刺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分别收集两组目标肾盏穿刺成功率、手术碎石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期结石清除率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目标肾盏穿刺成功率、一期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手术碎石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低剂量CT定位引导穿刺,可为经皮肾镜碎石术操作工作通道的建立提供更精准的定位,提高目标肾盏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碎石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鹿角形肾结石经皮肾镜一期结石清除率,同时由于采用比常规剂量更低的低剂量CT平扫引导定位穿刺,能够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抗生素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所有纳入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临床常用抗生素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药物种类、累及系统,并制定合理用药措施。结果:50例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占比较高,为40.00%;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中占比较高的为皮肤及其附件,为36.00%,其次分别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各占比30.00%、20
目的观察高血糖因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mRNA N6甲基腺苷(m6A)的动态调节,并分析其可能发生机制。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收治的60例T2DM患者和体检的65例与T2DM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红细胞裂解液处理后,分离收集白细胞,进一步提取RNA。首先选取了9例空腹血糖正常、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患者,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法(LC-ESIMS)检测患者血样中RNA的m6A含量;同
目的核受体亚家族4A组成员1(NR4A1;又称Nur77/TR3/NGFIB)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表达为调节多个靶基因表达的早期反应基因。它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和患者生存,但尚不清楚NR4A1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表达水平、预后结果、免疫浸润关联等。方法使用TCGA和GEO数据库对NR4A1进行泛癌分析,从基因表达、生存状态、基因改变、蛋白磷酸化、免疫浸润以及相关的细胞途径等方面探讨NR4A1在不同肿瘤发生和临床预后中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NR4A1在大多数肿瘤中低表达,并且与癌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肺腺癌
在疼痛信息传递及调控过程中,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是MAPK联级效应.而细胞内信号分子参与了伤害性感受信号从细胞外向胞核内转导信息的全部过程.静息状态下MAPK主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