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幼儿园越办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有大部分家长不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用孩子写字多、识字广来选择上哪家幼儿园。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招揽生源,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一味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教幼儿写字、识字、背诗、算题等,让幼儿的童年在枯燥乏味、超负荷的课堂中度过,剥夺了他们游戏的权利。
笔者认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幼儿感到疲劳和厌烦。而在游戏时,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使骨骼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游戏场所,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应该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因为只有当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水平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才会对物品进行假想,展开模仿与想象,这样就使材料的游戏意义大于材料本身的意义。唐北幼儿园也存在“重课堂教学,轻游戏”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象,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 转变家长观念,达成家园共识
要想改变这种轻游戏的状况,首先要把家长的观念转变过来,因为有很多家长用孩子写字多、识字广来衡量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因此,笔者经常组织家长来园听《游戏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专题讲座。园内前后大厅的“家园专栏”经常登载《游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关系》《还给幼儿游戏的童年》等,并把“家园专栏”内容打印发给每位家长阅读。同时随机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们的游戏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生理需求。通过观看孩子们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家长懂得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无拘无束,舒适、愉悦、轻松无压力地学到各种知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2 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幼儿的基本活动
有不少教师不懂得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认为开展游戏活动麻烦,琐事多,还要做大量的游戏材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并重点学习、讨论《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幼儿的基本活动。所谓幼儿的基本活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吃饭、睡觉等)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另一方面是指对活动主体(幼儿)的生活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在幼儿生活中,游戏正是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
3 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成长的。因此,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将各科教学活动渗透到游戏中去。一方面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另一方面注意心理环境的创设,注意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鼓励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
4 注意游戏的指导和提高针对性
开展游戏的目的是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关心指导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游戏关键在于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使游戏生动、活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办代替。注意研究各种游戏的特点、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游戏前,注意分析幼儿发展现状、游戏的目标和形式,注意因材施教、随机开展游戏,提高针对性。同时积极开展智力游戏、结构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笔者认为认真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不仅可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还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重大的作用。同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多种知识,让幼儿感受到从课堂上的“要我学”变游戏中的“我要学,我要玩”,从而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促进幼儿智力、社会性、道德情感的发展。
游戏的过程不是放任自流的过程,也不是坐等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应随幼儿游戏中不同的进展情况,成为他们的玩伴、支持者、引导者等适合于当时情景的不同角色。教师应该适时干预幼儿的游戏,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援助,既可以是物质上的支持,让水平相差不多的幼儿重组游戏玩伴,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去,担任游戏中的“配角”,用语言等形式协调、平衡幼儿之间的差异,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游戏。总之,教师既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也要观察幼儿之间的差异,特别要关注弱势幼儿,让他们也能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在游戏中成长起来。
总之,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视角,深入幼儿的游戏之中,了解幼儿的需要,协调幼儿之间的矛盾,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唐北幼儿园)
笔者认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幼儿感到疲劳和厌烦。而在游戏时,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使骨骼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游戏场所,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应该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因为只有当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水平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才会对物品进行假想,展开模仿与想象,这样就使材料的游戏意义大于材料本身的意义。唐北幼儿园也存在“重课堂教学,轻游戏”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象,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 转变家长观念,达成家园共识
要想改变这种轻游戏的状况,首先要把家长的观念转变过来,因为有很多家长用孩子写字多、识字广来衡量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因此,笔者经常组织家长来园听《游戏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专题讲座。园内前后大厅的“家园专栏”经常登载《游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关系》《还给幼儿游戏的童年》等,并把“家园专栏”内容打印发给每位家长阅读。同时随机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们的游戏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生理需求。通过观看孩子们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家长懂得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无拘无束,舒适、愉悦、轻松无压力地学到各种知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2 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幼儿的基本活动
有不少教师不懂得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认为开展游戏活动麻烦,琐事多,还要做大量的游戏材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并重点学习、讨论《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幼儿的基本活动。所谓幼儿的基本活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吃饭、睡觉等)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另一方面是指对活动主体(幼儿)的生活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在幼儿生活中,游戏正是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
3 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成长的。因此,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将各科教学活动渗透到游戏中去。一方面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另一方面注意心理环境的创设,注意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鼓励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
4 注意游戏的指导和提高针对性
开展游戏的目的是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关心指导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游戏关键在于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使游戏生动、活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办代替。注意研究各种游戏的特点、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游戏前,注意分析幼儿发展现状、游戏的目标和形式,注意因材施教、随机开展游戏,提高针对性。同时积极开展智力游戏、结构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笔者认为认真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不仅可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还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重大的作用。同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多种知识,让幼儿感受到从课堂上的“要我学”变游戏中的“我要学,我要玩”,从而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促进幼儿智力、社会性、道德情感的发展。
游戏的过程不是放任自流的过程,也不是坐等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应随幼儿游戏中不同的进展情况,成为他们的玩伴、支持者、引导者等适合于当时情景的不同角色。教师应该适时干预幼儿的游戏,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援助,既可以是物质上的支持,让水平相差不多的幼儿重组游戏玩伴,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去,担任游戏中的“配角”,用语言等形式协调、平衡幼儿之间的差异,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游戏。总之,教师既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也要观察幼儿之间的差异,特别要关注弱势幼儿,让他们也能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在游戏中成长起来。
总之,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视角,深入幼儿的游戏之中,了解幼儿的需要,协调幼儿之间的矛盾,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唐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