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些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无疑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打破以往教育教学常规,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取代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陈规陋习,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有效的阅读技巧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技巧和方法的引导。比如,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初读文章,即理清文章结构,弄清楚生字词,这样读起来就不会有障碍;其次,复读,带着问题阅读,将需要解答的问题在文章中做好标记,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再次,对文章进行精读,即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反复推敲,结合文章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自我感悟,读完一篇文章后,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自我认知和反思,进而达到思想的升华,并且掌握阅读及写作技巧。
二、广泛阅读,表象积累
通过诵读领悟古诗文的丰富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并建立新形象的过程,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阅读面的宽窄决定表象的多寡。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开阔、深刻。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丰富诸如名言警句、精彩描写等各类表象,使之成为成功想象的基础。如学生学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来江水绿如蓝”;“斜晖脉脉水悠悠”;“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等,就要求学生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情感和景物,并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诗人正是凭各种表象的特点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没有各类表象的丰富储备,借以生发精妙的想象,就无法孕育生动的文句、感人的形象,由此学生认识到阅读中的表象积累之于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三、善留空白,延伸扩展深化课堂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之地,把每节课上成问题课,即把课堂作为酵母,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自己尝试、自己合作、自己探究中发现问题。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了。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的新空间,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历史的、前沿的、人文的、科学的、世界的、乡土的,都要糅合到课堂教学中。应通过交流展示等形式把课外阅读转化为可控的高效课内阅读。大量阅读使学生获得大容量的“库存”,必能启发心智,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培养文字的敏感性。
四、运用艺术思维方式解读文学文本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它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利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描绘的,教师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发学生欣赏玩味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靠学生自己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能有效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理解。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思维,不迷信、不盲从的批判和探索精神才是科学的精髓。这是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关键。
五、评价标准多元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观念,只提出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逐步出现,这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优化改革语文教学是迎合新课改要求,促使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特别应试教育模式下,阅读教学被架空,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立足新课改指导内容,针对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等,均是阅读教学摆脱当前尴尬困境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吕永杰.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吉林教育,2010,28:28.
[2]黄淑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探索[J].语文学刊,2011,10:94 101.
[3]邹海婷.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对策探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8:168.
[4]万昌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析[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1:47-48.
[5]曹国庆.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0,10:41-4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无疑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打破以往教育教学常规,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取代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陈规陋习,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有效的阅读技巧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技巧和方法的引导。比如,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初读文章,即理清文章结构,弄清楚生字词,这样读起来就不会有障碍;其次,复读,带着问题阅读,将需要解答的问题在文章中做好标记,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再次,对文章进行精读,即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反复推敲,结合文章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自我感悟,读完一篇文章后,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自我认知和反思,进而达到思想的升华,并且掌握阅读及写作技巧。
二、广泛阅读,表象积累
通过诵读领悟古诗文的丰富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并建立新形象的过程,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阅读面的宽窄决定表象的多寡。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开阔、深刻。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丰富诸如名言警句、精彩描写等各类表象,使之成为成功想象的基础。如学生学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来江水绿如蓝”;“斜晖脉脉水悠悠”;“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等,就要求学生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情感和景物,并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诗人正是凭各种表象的特点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没有各类表象的丰富储备,借以生发精妙的想象,就无法孕育生动的文句、感人的形象,由此学生认识到阅读中的表象积累之于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三、善留空白,延伸扩展深化课堂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之地,把每节课上成问题课,即把课堂作为酵母,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自己尝试、自己合作、自己探究中发现问题。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了。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的新空间,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历史的、前沿的、人文的、科学的、世界的、乡土的,都要糅合到课堂教学中。应通过交流展示等形式把课外阅读转化为可控的高效课内阅读。大量阅读使学生获得大容量的“库存”,必能启发心智,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培养文字的敏感性。
四、运用艺术思维方式解读文学文本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它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利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描绘的,教师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发学生欣赏玩味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靠学生自己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能有效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理解。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思维,不迷信、不盲从的批判和探索精神才是科学的精髓。这是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关键。
五、评价标准多元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观念,只提出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逐步出现,这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优化改革语文教学是迎合新课改要求,促使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特别应试教育模式下,阅读教学被架空,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立足新课改指导内容,针对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等,均是阅读教学摆脱当前尴尬困境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吕永杰.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吉林教育,2010,28:28.
[2]黄淑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探索[J].语文学刊,2011,10:94 101.
[3]邹海婷.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对策探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8:168.
[4]万昌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析[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1:47-48.
[5]曹国庆.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0,1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