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认识?请以“我的家风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角度分析]
角度一: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件事叙述家风的重要性,从而突出良好的家风对自己良好品格形成的影响。
写作技巧:这个角度的素材相对而言比较好选,但要避免记流水账,不能单纯地叙述事情,一定要叙议结合,要能体现家风对自己价值观念塑造的重要性。
角度二:从家风的重要性切入,从而辩证阐释“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写作技巧:选择这个角度切入的时候要平衡好“小家”与“大家”的关系,要点出家风的传承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贡献,小家风成就大家风。结尾应有呼告的话语,用以升华文章的主旨。
角度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以家庭这一小环境为切入口,以小见大,叙写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人、塑造人。
写作技巧:好家风是要培育、传承的,更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弘扬的。家庭这一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而引出大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上升到时代的高度来谈。
[作文素材]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地,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马伯庸
环境中的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加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法国]罗兰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
[作文示例]
家风代代桌上传
刘雨彤
在我们家,吃饭是一件极富仪式感的事。(开篇点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照例是由最小的孩子摆碗筷,大一点的孩子端菜。所以即便是我那才满5岁的弟弟,也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摆碗筷的任务。一开始他还很不情愿,过几个月后就俨然成了熟练工,完美地“继承”我的衣钵。当然端菜就成了我的活了。忙了一天的父母就坐在桌边,看我们两个孩子张罗。等到全家都在桌上坐定,才是开饭的时间。如果谁提前动了筷子,是要罚洗碗的。另外还有很多琐碎的规矩,比如吃饭不能出声,碗里不能留剩饭,等等。(直接点出家里吃饭时的规矩,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家风具体是什么,简洁明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我们家的饭桌,一直都是一个暗红色的木桌子。方形桌子角已经磨得呈圆弧了。搬过两次家,这张桌子却一直如影随形。时光已经为它刻上了斑驳的痕迹,重新刷上了漆,也改变不了它的衰老。轻轻一推,隐约有吱呀声。曾问爸爸为什么一直带着这张桌子,爸爸掩口而笑,后来问得急了,才说这桌子是爷爷送给我们的传家宝。爸爸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流出柔情,好像陷入深深的回忆。(以一张桌子展开对过去的回忆,以小点切入,这点值得借鉴)
爷爷幼年丧母,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在老家相依为命。一边在生产队里种地,挣工分,一边忙里偷闲学认点字儿。爷爷告诉我,他像我这么大就去做河工了,肩膀因此拉伤了,到现在抬胳膊时还隐隐作痛。爷爷讲到这时脸上挂着笑,淡淡的一抹笑。语调平静,仿佛不是发生在他身上似的。(用动作、神态描写等刻画爷爷形象,显得亲切,如见其人)
后来爷爷到了县城读书,再后来做了一名医生。一开始工资只够吃饭,不过对于来自农村的爷爷来说,这也是莫大的幸福。时代,在爷爷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那时爷爷家最值钱的,就是一张很大的木桌子。贫穷从未击垮过他,即使是简陋的饭菜,他也能吃得有滋有味。我一直喜欢吃爷爷做的饭,他总能让食材碰撞出美味。他经常摸着我的头,极为郑重地告诉我:把饭做好,把饭吃好,才是对食物最大的尊重。尊重食物,恐怕只有爷爷这代人才会说出的。爷爷定下了许多饭桌上的规矩,尤其不许我们挑食。正是爷爷告诉我,纵然是淡淡的白米饭,也能品出淡淡的甜味儿。(提到尊重食物是关键,点出家风形成的来源,再次点题)
每年春节,一大家子就围坐在那张饱经风霜的大木桌子旁吃饭。爷爷宁肯自己忙活几天,也不愿意去下馆子。后来爸爸结了婚,爷爷只送他一张小点的漆成红色的木桌子。这也成为我们这个小家最珍贵的物质财富。就连我那幼稚的弟弟,也懂得认真吃饭。现在,无论我们家里人有多忙,都必须在这桌子上吃饭,恪守着爷爷定下的种种规矩。(从回忆中回到现实,指出木桌子是家风传承的标志)
这张桌子上,流传的不就是最朴实的家风吗?勤俭节约,热爱生活,尊敬长辈,家庭和睦。爷爷教我们尊重食物,其实也是教我们尊重他人的劳动。(直接点明家风的内容,再次点题)
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我们家的饭桌,就是我们心灵栖息的地方。我将谨记爷爷的谆谆教诲,而且不论如何,都会好好吃饭。(引用名句,强调了饭桌的重要,同时也强调了家风的重要)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那张岁月中斑驳了的木桌子,依然在记忆的一角,低声诉说着我们家风的故事。(结尾点题,再次强调饭桌的重要性,其实就是强调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点评]
本文以家中暗红色的木饭桌为线索,叙写了家风形成的来龙去脉,强调了一家人在桌子上吃饭,恪守爷爷定下的种种规矩,这其实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以此来表达一家人应谨记“勤俭节约,热爱生活,尊敬长辈,家庭和睦”的家风。内容充实,主题厚重。
本文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家风形成的来源,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让结构富有变化,显得跌宕有致。
我的家风故事
马鑫晨
小时候我问过奶奶一个问题:什么是家风?奶奶说:家风是一家人祖上传下来的优秀品质。虽说你祖上靠种地生活,但家风也是有的,比如孝顺、坚持、知耻,等等。(开篇点题,引出家风内容)
孝顺,家风流传之根
“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占了很大分量。自我记事以来,父母就一直教导我要孝敬长辈。而他们更是身体力行。记得那年端午节,我家小麦熟了,颗粒饱满,十分喜人。奶奶不顾家人的反对,独自回老家,张罗着收麦子。然而没过几天,母亲就接到一个电话,然后就火急火燎地拉着父亲回老家了。原来奶奶干活时闪到了腰,爸爸车子开得飞快,平时两个半小时的路程,不到两个小时就到家了。回来时已是晚上7:00。父母从家里拿钱后,又心急如焚地将奶奶送到医院。我在家里等到夜里12:00也没人回来,第二天早晨5:40左右,“闺女,起床,上学了。”母亲的声音准时将我从梦中拉起来。我发现母亲的脸上满是焦急,眼圈也是黑的,眼睛里的血丝像蜘蛛网一样分布着。“妈,今天是个周末啊。”“哎呀,看我这记性。算了,你继续睡吧,我去给你奶奶送鸡汤去。”不过一刻钟,母亲便走了。下午父母带我去医院看奶奶。在病房里我看到奶奶慈祥的笑容,我们也都笑了。(叙写父母身体力行孝敬奶奶的事例,点明“孝顺”是家风之根)
有风吹过,吹响了众人的心弦。我知道,那是我们家的家风——孝顺之风。(总结,点题)
坚持,家风成长之干
我家祖上几代都是农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便形成了我们家做事坚持不懈的家风。然而由于社会的进步,尽管长辈不停地教导我,滴水穿石呀,绳锯木断呀,但我并不真的知道什么是坚持。直到我初学自行车时,我才真正理解坚持不懈的真谛。那时我才七岁,第一次上车子就摔个嘴啃泥,暂时失败激起了我的斗志。然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斗志渐渐磨平了,我也就想放弃了。正当我要推着车子回家时,想起了父亲的话,想起了我们家的口头禅“坚持就是胜利”,又想起我为学自行车流下的汗受过的伤。不能就这样放弃,于是我迈出的脚步收回了。我咬咬牙跺跺脚,跟它拼了。然后带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继续练习骑自行车。(七岁学骑自行车的经历,很好地表明了重在坚持的道理)
我再次接受赤日和大地的考验。最终,我征服了自行车,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自那时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正含义,我懂得了家风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坚持就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拼命精神。(议论抒情,点明“坚持”是一种家风精神)
知耻,家风绽放之花
书上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奶奶常说,人要脸树要皮。人生在世要知廉耻,懂荣辱。虽然祖上没能留下大富大贵,但“知耻”这一财富传下来也就足够了。(引用书上名句和奶奶的话,引出“知耻”这一家风)
曾经,上小学时,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天下大雪,整个世界都银装素裹。我们便约定第二天上午去公园玩,而第二天天气恶劣,风雪交加,我躲在床上不想出去。于是我放了朋友的“鸽子”。當天下午,父亲知道了,把我叫到一旁说:“你的朋友因为等你而感冒了,你却好好的,可真是幸运啊。有个成语叫‘食言而肥’,你去查查是啥意思。”我听出了父亲的言外之意,脸一下子红了,为自己的失信而感到耻辱。直到晚上睡觉时,脑海中还一直浮现着耻辱两个字,真可谓寝食难安。第二天刚吃过早饭,我就去找朋友,并向他道歉。(因天气恶劣而失信,可谓“耻”;主动道歉可谓“知耻”。场景设置合理,叙述流畅)
我终于明白“知耻”的深层含义。而家风知耻是指不做可耻的事。如果做了,那就立即改正,并以此为戒。(强调“知耻”的重要性,并要知耻而改)
作为亿万中国家庭中普通的一家,我的家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我的家风故事,让我理解做人的道理,并因此受益无穷。(再次点题,强调家风给自己的影响)
[点评]
本文精心选取三个关于家风的故事:父母身体力行孝敬奶奶,自己七岁学骑自行车,与朋友约定玩耍而失信。三个故事富有生活气息,亲切有味,且分别照应家风中孝顺、坚持、知耻三个关键词。全文构思精巧,不蔓不枝,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另外,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易于进入“我”这个角色,从而能更具体地体会“我”的心情,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更生动形象。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认识?请以“我的家风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角度分析]
角度一: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件事叙述家风的重要性,从而突出良好的家风对自己良好品格形成的影响。
写作技巧:这个角度的素材相对而言比较好选,但要避免记流水账,不能单纯地叙述事情,一定要叙议结合,要能体现家风对自己价值观念塑造的重要性。
角度二:从家风的重要性切入,从而辩证阐释“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写作技巧:选择这个角度切入的时候要平衡好“小家”与“大家”的关系,要点出家风的传承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贡献,小家风成就大家风。结尾应有呼告的话语,用以升华文章的主旨。
角度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以家庭这一小环境为切入口,以小见大,叙写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人、塑造人。
写作技巧:好家风是要培育、传承的,更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弘扬的。家庭这一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而引出大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上升到时代的高度来谈。
[作文素材]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地,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马伯庸
环境中的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加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法国]罗兰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
[作文示例]
家风代代桌上传
刘雨彤
在我们家,吃饭是一件极富仪式感的事。(开篇点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照例是由最小的孩子摆碗筷,大一点的孩子端菜。所以即便是我那才满5岁的弟弟,也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摆碗筷的任务。一开始他还很不情愿,过几个月后就俨然成了熟练工,完美地“继承”我的衣钵。当然端菜就成了我的活了。忙了一天的父母就坐在桌边,看我们两个孩子张罗。等到全家都在桌上坐定,才是开饭的时间。如果谁提前动了筷子,是要罚洗碗的。另外还有很多琐碎的规矩,比如吃饭不能出声,碗里不能留剩饭,等等。(直接点出家里吃饭时的规矩,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家风具体是什么,简洁明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我们家的饭桌,一直都是一个暗红色的木桌子。方形桌子角已经磨得呈圆弧了。搬过两次家,这张桌子却一直如影随形。时光已经为它刻上了斑驳的痕迹,重新刷上了漆,也改变不了它的衰老。轻轻一推,隐约有吱呀声。曾问爸爸为什么一直带着这张桌子,爸爸掩口而笑,后来问得急了,才说这桌子是爷爷送给我们的传家宝。爸爸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流出柔情,好像陷入深深的回忆。(以一张桌子展开对过去的回忆,以小点切入,这点值得借鉴)
爷爷幼年丧母,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在老家相依为命。一边在生产队里种地,挣工分,一边忙里偷闲学认点字儿。爷爷告诉我,他像我这么大就去做河工了,肩膀因此拉伤了,到现在抬胳膊时还隐隐作痛。爷爷讲到这时脸上挂着笑,淡淡的一抹笑。语调平静,仿佛不是发生在他身上似的。(用动作、神态描写等刻画爷爷形象,显得亲切,如见其人)
后来爷爷到了县城读书,再后来做了一名医生。一开始工资只够吃饭,不过对于来自农村的爷爷来说,这也是莫大的幸福。时代,在爷爷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那时爷爷家最值钱的,就是一张很大的木桌子。贫穷从未击垮过他,即使是简陋的饭菜,他也能吃得有滋有味。我一直喜欢吃爷爷做的饭,他总能让食材碰撞出美味。他经常摸着我的头,极为郑重地告诉我:把饭做好,把饭吃好,才是对食物最大的尊重。尊重食物,恐怕只有爷爷这代人才会说出的。爷爷定下了许多饭桌上的规矩,尤其不许我们挑食。正是爷爷告诉我,纵然是淡淡的白米饭,也能品出淡淡的甜味儿。(提到尊重食物是关键,点出家风形成的来源,再次点题)
每年春节,一大家子就围坐在那张饱经风霜的大木桌子旁吃饭。爷爷宁肯自己忙活几天,也不愿意去下馆子。后来爸爸结了婚,爷爷只送他一张小点的漆成红色的木桌子。这也成为我们这个小家最珍贵的物质财富。就连我那幼稚的弟弟,也懂得认真吃饭。现在,无论我们家里人有多忙,都必须在这桌子上吃饭,恪守着爷爷定下的种种规矩。(从回忆中回到现实,指出木桌子是家风传承的标志)
这张桌子上,流传的不就是最朴实的家风吗?勤俭节约,热爱生活,尊敬长辈,家庭和睦。爷爷教我们尊重食物,其实也是教我们尊重他人的劳动。(直接点明家风的内容,再次点题)
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我们家的饭桌,就是我们心灵栖息的地方。我将谨记爷爷的谆谆教诲,而且不论如何,都会好好吃饭。(引用名句,强调了饭桌的重要,同时也强调了家风的重要)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那张岁月中斑驳了的木桌子,依然在记忆的一角,低声诉说着我们家风的故事。(结尾点题,再次强调饭桌的重要性,其实就是强调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点评]
本文以家中暗红色的木饭桌为线索,叙写了家风形成的来龙去脉,强调了一家人在桌子上吃饭,恪守爷爷定下的种种规矩,这其实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以此来表达一家人应谨记“勤俭节约,热爱生活,尊敬长辈,家庭和睦”的家风。内容充实,主题厚重。
本文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家风形成的来源,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让结构富有变化,显得跌宕有致。
我的家风故事
马鑫晨
小时候我问过奶奶一个问题:什么是家风?奶奶说:家风是一家人祖上传下来的优秀品质。虽说你祖上靠种地生活,但家风也是有的,比如孝顺、坚持、知耻,等等。(开篇点题,引出家风内容)
孝顺,家风流传之根
“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占了很大分量。自我记事以来,父母就一直教导我要孝敬长辈。而他们更是身体力行。记得那年端午节,我家小麦熟了,颗粒饱满,十分喜人。奶奶不顾家人的反对,独自回老家,张罗着收麦子。然而没过几天,母亲就接到一个电话,然后就火急火燎地拉着父亲回老家了。原来奶奶干活时闪到了腰,爸爸车子开得飞快,平时两个半小时的路程,不到两个小时就到家了。回来时已是晚上7:00。父母从家里拿钱后,又心急如焚地将奶奶送到医院。我在家里等到夜里12:00也没人回来,第二天早晨5:40左右,“闺女,起床,上学了。”母亲的声音准时将我从梦中拉起来。我发现母亲的脸上满是焦急,眼圈也是黑的,眼睛里的血丝像蜘蛛网一样分布着。“妈,今天是个周末啊。”“哎呀,看我这记性。算了,你继续睡吧,我去给你奶奶送鸡汤去。”不过一刻钟,母亲便走了。下午父母带我去医院看奶奶。在病房里我看到奶奶慈祥的笑容,我们也都笑了。(叙写父母身体力行孝敬奶奶的事例,点明“孝顺”是家风之根)
有风吹过,吹响了众人的心弦。我知道,那是我们家的家风——孝顺之风。(总结,点题)
坚持,家风成长之干
我家祖上几代都是农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便形成了我们家做事坚持不懈的家风。然而由于社会的进步,尽管长辈不停地教导我,滴水穿石呀,绳锯木断呀,但我并不真的知道什么是坚持。直到我初学自行车时,我才真正理解坚持不懈的真谛。那时我才七岁,第一次上车子就摔个嘴啃泥,暂时失败激起了我的斗志。然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斗志渐渐磨平了,我也就想放弃了。正当我要推着车子回家时,想起了父亲的话,想起了我们家的口头禅“坚持就是胜利”,又想起我为学自行车流下的汗受过的伤。不能就这样放弃,于是我迈出的脚步收回了。我咬咬牙跺跺脚,跟它拼了。然后带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继续练习骑自行车。(七岁学骑自行车的经历,很好地表明了重在坚持的道理)
我再次接受赤日和大地的考验。最终,我征服了自行车,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自那时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正含义,我懂得了家风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坚持就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拼命精神。(议论抒情,点明“坚持”是一种家风精神)
知耻,家风绽放之花
书上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奶奶常说,人要脸树要皮。人生在世要知廉耻,懂荣辱。虽然祖上没能留下大富大贵,但“知耻”这一财富传下来也就足够了。(引用书上名句和奶奶的话,引出“知耻”这一家风)
曾经,上小学时,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天下大雪,整个世界都银装素裹。我们便约定第二天上午去公园玩,而第二天天气恶劣,风雪交加,我躲在床上不想出去。于是我放了朋友的“鸽子”。當天下午,父亲知道了,把我叫到一旁说:“你的朋友因为等你而感冒了,你却好好的,可真是幸运啊。有个成语叫‘食言而肥’,你去查查是啥意思。”我听出了父亲的言外之意,脸一下子红了,为自己的失信而感到耻辱。直到晚上睡觉时,脑海中还一直浮现着耻辱两个字,真可谓寝食难安。第二天刚吃过早饭,我就去找朋友,并向他道歉。(因天气恶劣而失信,可谓“耻”;主动道歉可谓“知耻”。场景设置合理,叙述流畅)
我终于明白“知耻”的深层含义。而家风知耻是指不做可耻的事。如果做了,那就立即改正,并以此为戒。(强调“知耻”的重要性,并要知耻而改)
作为亿万中国家庭中普通的一家,我的家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我的家风故事,让我理解做人的道理,并因此受益无穷。(再次点题,强调家风给自己的影响)
[点评]
本文精心选取三个关于家风的故事:父母身体力行孝敬奶奶,自己七岁学骑自行车,与朋友约定玩耍而失信。三个故事富有生活气息,亲切有味,且分别照应家风中孝顺、坚持、知耻三个关键词。全文构思精巧,不蔓不枝,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另外,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易于进入“我”这个角色,从而能更具体地体会“我”的心情,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更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