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分析了教师如何将英语影视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运用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最大效力地发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从而突破学生英语口头表达的瓶颈,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 建构主义;英语影视;英语听说
1、引言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
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同时,随着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改革的推进,更是将听说技能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多以高考为目标,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时也多以高考听力题型为导向,这样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非常欠缺。另外,大学英语听说课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材和授课方式缺乏创新。以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例,通常听说课依附于综合英语课,每周1课时,多数使用固定听说教材,有些学校直接将听说内容改为四级听力训练,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安排使学生对听说课缺乏兴趣,实际的听说水平提高较慢。
多模态听说教学模式能较大程度上突破传统课堂诸多局限,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把静态的资源,包括服饰、发型、脸型等和动态的资源,包括语言声音、表情、动作、姿势、目视等纳入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全方位、多感官的充盈体验,引起多层次联想,从而增强大脑记忆,提高听说能力。它也能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信息资源,突破纸质教材的约束,英文影视素材,使听说教学更生动直观,更具有互动性,它给与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与运作空间,强化学生自主习得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进程的热情,全面提升他们的语言听说能力。
因此,多模态影视英语互动学习从输入到产出之间的模态搭配与学习效果都是值得探讨研究的。
2、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之下,将英语影视运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在非外语的大环境中营造一种外语氛围,使语言学习成为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地道的语言,同时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和思维方式,最终达到摆脱母语的束缚,增强活学活用的外语交际能
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在其理论基础之上,许多专家学者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强调真实情景的必要性。认为学习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性交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重组原有知识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及学生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并完成意义建构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由其它器官获取的信息占6%。显然,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取得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有关资料也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同时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影视教学综合了图、文、声、像等现代信息技术,并和计算机程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超文本、超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一并显示,不仅非常有利对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多种感官接受同一事物、信息的刺激,该事物、信息留下的印象更深、更全面,更易被理解和记忆。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官同时接触某一信息,其理解、记忆的效果远比单一感官刺激好得多。通过影视英语进行视听说训练正好是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动觉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多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尽管国内不少人提出了把英语电影作为英语教学素材提高大学生听说能力的做法,但是大多数论述所提及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且往往是把一整部电影作为对象,学生往往被电影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语言文化和语言技能方面的学习,故收效甚微。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本研究欲将电影中的某些适合学习和模仿的片段剪辑下来。按不同主题加以分类,形成主题鲜明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接触典型的英语交际活动,了解英语文化并加以模仿练习,增进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由于不必在课堂上播放整部电影,本研究所倡导的通过影视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新方法,既节约了时闽,又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片段中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又能利用课堂上的情景模仿和对话练习更能启发学生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从英语电影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进而真正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
3、听说教学改革的实践
3.1系统、科学地编排英语影视教学内容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而影视放映相对比较耗时,目前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并未把英语影视列为必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教师只能在课时充裕的情况下,每学期自行安排学生欣赏一两部英语原版影片。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英语影视教学教材,许多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有较大随意性。课前没有作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只是为学生从头到尾放映电影,其间不作任何讲解,也不组织学生进行任何相关的活动,更没有相应的手段来检测学生对英语电影的理解程度。而学生普遍觉得它与应试需求关系不密切,所以也只把它当成放松与娱乐的机会。在这种既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又没有外力促进的情况下,英语影视所起的教学作用自然很有限。如果教师选片不当,使用的又是有中文字幕的影片,那基本上就没有语言学习和听说技能训练的效果了。 3.2采用“脚手架”式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像搭建“脚手架”似的,即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向他们提供帮助或“脚手架”,使学生的理解逐步深入,技能不断提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教师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独立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启发引导,适时提示,学生自己分析,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从而发展知识迁移能力,即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3基于语音、语速和主题选择影视资源
在多模态环境下进行影视英语听说教学首要任务是影视资源的选择,内含语音、语速和主题。电影类型和主题分类颇多,其中有历史传记片、科幻片、音乐片等。但是从如此繁多的电影中挑选出适合语言教学的影片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影片语言的发音,不同类型的影片中的语言各具特色;其次,影片的语速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要素,根据克拉申输入——输出理论,输入的信息应该能够被学习者理解才是最优输入,因此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听说水平确定相应的语速素材;此外在选择影视主题时,具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以及能够反映英美国家文化民俗的需重点考虑。
3.4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英文电影听说课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及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活动,实施多模态影视英语听说教学的互动,依据Harmer提出的输入、练习、输出之间平衡教学主张,在课堂上,设置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通过听觉和视觉大量感知语言材料,通过多看、多听、多读来接触和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形式结构和交际功能,即整部影片的观赏通常由学生自行在宿舍或网络教室完成,课堂上教师选取影视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开展听说互动活动;
其次,要让学生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的知识在多种活动中反复操练、消化、加工,使之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内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例如,在学生观赏该影视片段前,教师将片段中出现的生词或是俚语列出,让学生了解学习;而影片中的某些精彩对话可以单独节出,让学生模仿操练;亦可采取先让学生观看,然后放默片让其参与配音,这样就起到了提高学生英语听说两方面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将贮入的语料和知识重新组织,在新的交际情况下以口头或笔头方式表达出来,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有效地交流信息,这个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较为高级,活动的形式为改编故事情节和编演情景剧。整个过程中,输入、摄入、输出,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组成有机整体,三者全面兼顾,平衡发展,不可顾此失彼,有所偏废
3.5加强观前的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的导入
在观看影视资料之前,教师应简要介绍影片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激活学生脑中的图式知识,帮助其更好的接受新知识。也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鼓励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角色。并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进入观看电影的最佳状态,而且能更好地理解怎样恰当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减少交流中的“语用失误”。
3.6观后的语言知识的强化及运用
在观看影视资料之后,为了防止学生刚从电影中学到的大量习语、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如复述影片故事情节、角色扮演、阔题讨论、写自己的感想,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背诵经典对白,给电影角色配音等。让学生将影视片段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讨论与写作中,从而提高口语和写作水平。
4.结束语
影视英语是英联邦国家民俗文化、地理风情最直观的反映,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折射出整个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东西文化的不同载体,人类文化的共同渗透。能让学生更直观地领略跨文化交际的魅力。并且自然地将其融合到英语学习和运用当中。运用影视英语教学可以一改僵硬、乏味、传统的听说教学,转而变为活跃、有趣、现代的听说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真实的语言环境调动起来,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提高。在兴趣的强烈驱使下,高效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学生的英语素养也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修订版).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 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3)
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课题编号UPRP20140971)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阜新 123000)
关键词: 建构主义;英语影视;英语听说
1、引言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
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同时,随着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改革的推进,更是将听说技能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多以高考为目标,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时也多以高考听力题型为导向,这样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非常欠缺。另外,大学英语听说课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材和授课方式缺乏创新。以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例,通常听说课依附于综合英语课,每周1课时,多数使用固定听说教材,有些学校直接将听说内容改为四级听力训练,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安排使学生对听说课缺乏兴趣,实际的听说水平提高较慢。
多模态听说教学模式能较大程度上突破传统课堂诸多局限,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把静态的资源,包括服饰、发型、脸型等和动态的资源,包括语言声音、表情、动作、姿势、目视等纳入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全方位、多感官的充盈体验,引起多层次联想,从而增强大脑记忆,提高听说能力。它也能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信息资源,突破纸质教材的约束,英文影视素材,使听说教学更生动直观,更具有互动性,它给与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与运作空间,强化学生自主习得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进程的热情,全面提升他们的语言听说能力。
因此,多模态影视英语互动学习从输入到产出之间的模态搭配与学习效果都是值得探讨研究的。
2、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之下,将英语影视运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在非外语的大环境中营造一种外语氛围,使语言学习成为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地道的语言,同时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和思维方式,最终达到摆脱母语的束缚,增强活学活用的外语交际能
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在其理论基础之上,许多专家学者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强调真实情景的必要性。认为学习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性交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重组原有知识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及学生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并完成意义建构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由其它器官获取的信息占6%。显然,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取得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有关资料也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同时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影视教学综合了图、文、声、像等现代信息技术,并和计算机程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超文本、超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一并显示,不仅非常有利对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多种感官接受同一事物、信息的刺激,该事物、信息留下的印象更深、更全面,更易被理解和记忆。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官同时接触某一信息,其理解、记忆的效果远比单一感官刺激好得多。通过影视英语进行视听说训练正好是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动觉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多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尽管国内不少人提出了把英语电影作为英语教学素材提高大学生听说能力的做法,但是大多数论述所提及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且往往是把一整部电影作为对象,学生往往被电影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语言文化和语言技能方面的学习,故收效甚微。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本研究欲将电影中的某些适合学习和模仿的片段剪辑下来。按不同主题加以分类,形成主题鲜明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接触典型的英语交际活动,了解英语文化并加以模仿练习,增进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由于不必在课堂上播放整部电影,本研究所倡导的通过影视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新方法,既节约了时闽,又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片段中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又能利用课堂上的情景模仿和对话练习更能启发学生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从英语电影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进而真正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
3、听说教学改革的实践
3.1系统、科学地编排英语影视教学内容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而影视放映相对比较耗时,目前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并未把英语影视列为必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教师只能在课时充裕的情况下,每学期自行安排学生欣赏一两部英语原版影片。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英语影视教学教材,许多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有较大随意性。课前没有作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只是为学生从头到尾放映电影,其间不作任何讲解,也不组织学生进行任何相关的活动,更没有相应的手段来检测学生对英语电影的理解程度。而学生普遍觉得它与应试需求关系不密切,所以也只把它当成放松与娱乐的机会。在这种既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又没有外力促进的情况下,英语影视所起的教学作用自然很有限。如果教师选片不当,使用的又是有中文字幕的影片,那基本上就没有语言学习和听说技能训练的效果了。 3.2采用“脚手架”式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像搭建“脚手架”似的,即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向他们提供帮助或“脚手架”,使学生的理解逐步深入,技能不断提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教师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独立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启发引导,适时提示,学生自己分析,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从而发展知识迁移能力,即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3基于语音、语速和主题选择影视资源
在多模态环境下进行影视英语听说教学首要任务是影视资源的选择,内含语音、语速和主题。电影类型和主题分类颇多,其中有历史传记片、科幻片、音乐片等。但是从如此繁多的电影中挑选出适合语言教学的影片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影片语言的发音,不同类型的影片中的语言各具特色;其次,影片的语速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要素,根据克拉申输入——输出理论,输入的信息应该能够被学习者理解才是最优输入,因此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听说水平确定相应的语速素材;此外在选择影视主题时,具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以及能够反映英美国家文化民俗的需重点考虑。
3.4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英文电影听说课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及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活动,实施多模态影视英语听说教学的互动,依据Harmer提出的输入、练习、输出之间平衡教学主张,在课堂上,设置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通过听觉和视觉大量感知语言材料,通过多看、多听、多读来接触和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形式结构和交际功能,即整部影片的观赏通常由学生自行在宿舍或网络教室完成,课堂上教师选取影视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开展听说互动活动;
其次,要让学生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的知识在多种活动中反复操练、消化、加工,使之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内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例如,在学生观赏该影视片段前,教师将片段中出现的生词或是俚语列出,让学生了解学习;而影片中的某些精彩对话可以单独节出,让学生模仿操练;亦可采取先让学生观看,然后放默片让其参与配音,这样就起到了提高学生英语听说两方面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将贮入的语料和知识重新组织,在新的交际情况下以口头或笔头方式表达出来,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有效地交流信息,这个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较为高级,活动的形式为改编故事情节和编演情景剧。整个过程中,输入、摄入、输出,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组成有机整体,三者全面兼顾,平衡发展,不可顾此失彼,有所偏废
3.5加强观前的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的导入
在观看影视资料之前,教师应简要介绍影片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激活学生脑中的图式知识,帮助其更好的接受新知识。也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鼓励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角色。并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进入观看电影的最佳状态,而且能更好地理解怎样恰当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减少交流中的“语用失误”。
3.6观后的语言知识的强化及运用
在观看影视资料之后,为了防止学生刚从电影中学到的大量习语、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如复述影片故事情节、角色扮演、阔题讨论、写自己的感想,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背诵经典对白,给电影角色配音等。让学生将影视片段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讨论与写作中,从而提高口语和写作水平。
4.结束语
影视英语是英联邦国家民俗文化、地理风情最直观的反映,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折射出整个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东西文化的不同载体,人类文化的共同渗透。能让学生更直观地领略跨文化交际的魅力。并且自然地将其融合到英语学习和运用当中。运用影视英语教学可以一改僵硬、乏味、传统的听说教学,转而变为活跃、有趣、现代的听说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真实的语言环境调动起来,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提高。在兴趣的强烈驱使下,高效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学生的英语素养也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修订版).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 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3)
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课题编号UPRP20140971)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阜新 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