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业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依照信息建设的综合发展需求,采用有效的信息传播标准,明确农业科技生产、交流、消费信息建设流程。依照农业生产消费、经营管理的传播过程,制定完善的综合农业经济发展管理标准。重点分析农业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操作的基础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化应用,不断完善生产技术、农产业供需三农政策知识普及工作,逐步完善信息传递发展,落实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制定完善的农业经济综合发展管理作用,依照农业信息化的综合建设发展要求,实施策略化的分析,充分探讨农业信息发展要求,制定有效的指导思路和作用管控模式,以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就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发展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发展对策
引言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的具体对策措施,已经成为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1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成因
(1)農民信息意识比较淡薄。目前,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还较低,大多数农民信息意识不足,主动学习相关信息知识理论和操作技术的能动性差,利用信息的自觉性不高,导致农业信息的利用率低。(2)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我国的农业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不健全,农业数据库资源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时效性、共享性、开放性也较差。(3)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缺乏。没有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化农业信息化工作队伍,现有的信息工作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充分适应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影响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业信息服务质量。(4)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农村农业信息传播方式还很落后、很被动,主要是靠开会、办班、发资料、手机APP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与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运用,还没有达到“实战”状态。现在农村推广计算机网络还面临很多困难,网络“进村入户”难以推进。
2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2.1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建设力度
按照农业生产建设的需求管理水平,依照农业信息化宣传发展管理进程,不断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依照计算机网络应用,提升农业信息化的综合载体管控,加强农业信息化重要途径分析。按照各个部门的宣传工作要求,实施农民下乡活动,落实产业结构,完善各个部门利益关系,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大众媒体,加强农业信息化的综合发展,以有效的形式拓展农产业生产,积极发展管控作用。
2.2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
为了保障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和标准化,使用统一的分类标准,对农业信息进行标准化管理。第一,对信息资源从收集到运用的各个阶段,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第二,对信息分级、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应制定统一的具体标准,应充分考虑农户的需求,增加适用性,避免农业信息资源浪费,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第三,在信息技术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在网络建设、数据传输和共享等环节所涉及的各项指标术语也应进行统一的规范,保证信息资源建设各个环节畅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第四,在农业信息软件开发中,实现标准化管理,有利于节省资源和各个环节的衔接。第五,在信息平台、数据库、应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应制定科学的制度标准。
2.3建设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
(1)种子智能化拌种处理系统。小麦、玉米拌种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措施。种子智能化拌种处理系统能够根据预设值,对药、种、水进行自动配比,定时搅拌,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拌种后病虫害的预防效果。(2)养分自动配肥系统。在农田作业区进行土壤养分质量分数测定,通过空间差值算法获取作业区氮、磷、钾的施肥处方图,确定每个地块氮、磷、钾施肥比例,使用智能精量配肥机进行肥料配比,从而实现按需施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3)植保无人机施药系统。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依托信息化技术装备,将其高效整合,形成自动化作业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地面作业指挥控制模块、变量喷洒控制模块、低空植保作业飞行、喷洒作业评估和远程作业实时管理,通过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进行远程作业管理,实现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的流程化作业和智能化管理。(4)小麦联合计产收获系统。谷物产量监测系统采用光电漫反射型谷物体积传感原理和分段式谷物产量计量模型,收获作业过程中产量计量稳定可靠、安装简便、易于标定,为农田作物产量分布信息获取和精准农业管理提供了新的测量方法。(5)病虫害监测自动报警显示系统。针对大田病虫害的预测预警,系统采用光谱技术实时获取植株图像,在人眼识别病害前几天内完成诊断;通过远程图像采集与算法处理,实现远程病虫害识别、诊断;通过手持式病斑测量仪,进行病害作物高清图像采集和实时诊断,有利于病害的快速发现、诊断和防治。
2.4加强农业信息化综合资源的建设管控
依照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信息综合技术水平,对信息综合管理标准进行分析,明确农业信息化资源建设标准。依照信息改变的现状,重视农业信息传统模式的提升,及时调整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发展,以高校的农业信息资源功能拓展形式,加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综合信息经济的支撑和提升。
2.5加强各个层次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注重培养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我国各高校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结构,通过专业的设计和调整,培养出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优惠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增加农业信息化专门人才。各个地方政府应重视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提供优厚待遇和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等各种手段,留住和吸引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激励农业信息化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2)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组织各种类型的农民信息化知识培训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民的现代信息意识,提高农民应用计算机、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技术等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依照农业信息化的综合发展要素内容,实施有效的综合信息化发展过程分析,及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完善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依照建设发展要求,提升农业产业经济的管控水平,确保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符合整体发展要求,符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国情,可以实现有效的农业产业经济拓展,落实操作模式和操作标注,与世界接轨,促进农业信息化的综合经济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翔.乐都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17):158-159.
[2]刘慧杰,马朝晖.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8(3):69.
[3]陶铮.加快宁夏农业信息化建设用高科技支持农业经济发展[J].宁夏科技,2015(1):46-47.
[4]巩香莲.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8(29):55.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发展对策
引言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的具体对策措施,已经成为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1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成因
(1)農民信息意识比较淡薄。目前,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还较低,大多数农民信息意识不足,主动学习相关信息知识理论和操作技术的能动性差,利用信息的自觉性不高,导致农业信息的利用率低。(2)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我国的农业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不健全,农业数据库资源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时效性、共享性、开放性也较差。(3)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缺乏。没有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化农业信息化工作队伍,现有的信息工作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充分适应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影响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业信息服务质量。(4)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农村农业信息传播方式还很落后、很被动,主要是靠开会、办班、发资料、手机APP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与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运用,还没有达到“实战”状态。现在农村推广计算机网络还面临很多困难,网络“进村入户”难以推进。
2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2.1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建设力度
按照农业生产建设的需求管理水平,依照农业信息化宣传发展管理进程,不断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依照计算机网络应用,提升农业信息化的综合载体管控,加强农业信息化重要途径分析。按照各个部门的宣传工作要求,实施农民下乡活动,落实产业结构,完善各个部门利益关系,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大众媒体,加强农业信息化的综合发展,以有效的形式拓展农产业生产,积极发展管控作用。
2.2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
为了保障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和标准化,使用统一的分类标准,对农业信息进行标准化管理。第一,对信息资源从收集到运用的各个阶段,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第二,对信息分级、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应制定统一的具体标准,应充分考虑农户的需求,增加适用性,避免农业信息资源浪费,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第三,在信息技术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在网络建设、数据传输和共享等环节所涉及的各项指标术语也应进行统一的规范,保证信息资源建设各个环节畅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第四,在农业信息软件开发中,实现标准化管理,有利于节省资源和各个环节的衔接。第五,在信息平台、数据库、应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应制定科学的制度标准。
2.3建设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
(1)种子智能化拌种处理系统。小麦、玉米拌种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措施。种子智能化拌种处理系统能够根据预设值,对药、种、水进行自动配比,定时搅拌,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拌种后病虫害的预防效果。(2)养分自动配肥系统。在农田作业区进行土壤养分质量分数测定,通过空间差值算法获取作业区氮、磷、钾的施肥处方图,确定每个地块氮、磷、钾施肥比例,使用智能精量配肥机进行肥料配比,从而实现按需施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3)植保无人机施药系统。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依托信息化技术装备,将其高效整合,形成自动化作业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地面作业指挥控制模块、变量喷洒控制模块、低空植保作业飞行、喷洒作业评估和远程作业实时管理,通过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进行远程作业管理,实现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的流程化作业和智能化管理。(4)小麦联合计产收获系统。谷物产量监测系统采用光电漫反射型谷物体积传感原理和分段式谷物产量计量模型,收获作业过程中产量计量稳定可靠、安装简便、易于标定,为农田作物产量分布信息获取和精准农业管理提供了新的测量方法。(5)病虫害监测自动报警显示系统。针对大田病虫害的预测预警,系统采用光谱技术实时获取植株图像,在人眼识别病害前几天内完成诊断;通过远程图像采集与算法处理,实现远程病虫害识别、诊断;通过手持式病斑测量仪,进行病害作物高清图像采集和实时诊断,有利于病害的快速发现、诊断和防治。
2.4加强农业信息化综合资源的建设管控
依照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信息综合技术水平,对信息综合管理标准进行分析,明确农业信息化资源建设标准。依照信息改变的现状,重视农业信息传统模式的提升,及时调整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发展,以高校的农业信息资源功能拓展形式,加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综合信息经济的支撑和提升。
2.5加强各个层次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注重培养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我国各高校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结构,通过专业的设计和调整,培养出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优惠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增加农业信息化专门人才。各个地方政府应重视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提供优厚待遇和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等各种手段,留住和吸引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激励农业信息化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2)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组织各种类型的农民信息化知识培训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民的现代信息意识,提高农民应用计算机、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技术等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依照农业信息化的综合发展要素内容,实施有效的综合信息化发展过程分析,及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完善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依照建设发展要求,提升农业产业经济的管控水平,确保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符合整体发展要求,符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国情,可以实现有效的农业产业经济拓展,落实操作模式和操作标注,与世界接轨,促进农业信息化的综合经济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翔.乐都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17):158-159.
[2]刘慧杰,马朝晖.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8(3):69.
[3]陶铮.加快宁夏农业信息化建设用高科技支持农业经济发展[J].宁夏科技,2015(1):46-47.
[4]巩香莲.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8(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