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变观念,冲破现有课堂格局,注重学生的学
进过中学汉语文课的人都知道,中学汉语文课堂特别是高年级课堂“活”不起来,原因何在?很多人也作了这方面的探索,但效果不大,且大多数人归结为孩子们已长大了,懂事了,怕发言出丑丢面子。但我认为,这一原因主要在于我们还没能冲破旧的教育观念和现有的课堂格局。传统的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自上课铃一响,教师一进教室,同学们忙着起立, 向 老师问好,教师随便点点头,示意坐下,接着习惯性地讲:今天我们讲×××课。于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长篇小说”,在“畅所欲言”地“传道”,若有某个“跳梁小丑”出来捣乱,班日志记名批评。这种课堂格局与氛围,学生哪能“活”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呢?即使是优等生,他们也 都认为 老师讲得好,千真万确,我们记住就行了,何必去想什么异想天开的事呢?何况考试的答案就是老师讲过的。因而,我们要冲破现行的课堂格局与氛围,改变由老师主讲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变沉闷灌输式的课堂为师生、学生之间多向交流的舞台。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儿童探索追求知识的动力,是学好语文的先导,也是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先决条件。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语很关键。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激发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才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得适度,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练而不冗长、简明而又准确,体现语言的魅力。通过教师导语的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热爱上语文。
三、教给学生自读方法,学会读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的灌输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学生只有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说话中学会说话。与其教师千辛万苦地越俎代庖,费力讲解,不如教会学生读书,夯实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时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自主、创造性的读书。教师则在关键处指导读书方法,提高自读能力。
1、指导学生综合归类,进行自读
指导学生运用综合归类读书,就是教会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规律,掌握分段规律,弄清文学脉络;掌握质疑、评析、鉴赏文章的方法。例如,对词语的理解,就可采用拆词法、合并法、近义词解释法,反义词解释法,联系上下文解释法等等。教给学生方法,在自读中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研讨,进行自读
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指导学生手脑并用,进行自读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圈、划、勾、点、批注,养成自读习惯。
四、在自主学习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是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字的形状与结构,自已找出易混的字,同时说出应该怎样进行区别。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字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五、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在重视学习自主学习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想和怪问,敢于发现和创造,而不应在学生提出与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相异的问题加以制止,应当适当地加以鼓励,促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建好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是需要被理解的,教师应“深知每个儿童的内心世界”,学生方能用心灵感觉到教师的情绪,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世界是美好的,如果你理解它,在其中感到如鱼在水中一样,那它会给你带来良好的感受和心情,要比不好的多得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情感或观点,有道理的,给予赞赏和肯定;不正确的,决不批评、嘲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敢说、乐于学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一位在加拿大读书的华侨子女说,那里的师生关系完全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虚心接受学生的挑战,激发学生最大限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都是课堂的主角。
总之,引导自主学习,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大胆实践这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育,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无我”、“无童”方式,完全告别单纯的“灌输式”、“训练式”教法,让学生都灿然闪现出“创新”之花。
进过中学汉语文课的人都知道,中学汉语文课堂特别是高年级课堂“活”不起来,原因何在?很多人也作了这方面的探索,但效果不大,且大多数人归结为孩子们已长大了,懂事了,怕发言出丑丢面子。但我认为,这一原因主要在于我们还没能冲破旧的教育观念和现有的课堂格局。传统的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自上课铃一响,教师一进教室,同学们忙着起立, 向 老师问好,教师随便点点头,示意坐下,接着习惯性地讲:今天我们讲×××课。于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长篇小说”,在“畅所欲言”地“传道”,若有某个“跳梁小丑”出来捣乱,班日志记名批评。这种课堂格局与氛围,学生哪能“活”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呢?即使是优等生,他们也 都认为 老师讲得好,千真万确,我们记住就行了,何必去想什么异想天开的事呢?何况考试的答案就是老师讲过的。因而,我们要冲破现行的课堂格局与氛围,改变由老师主讲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变沉闷灌输式的课堂为师生、学生之间多向交流的舞台。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儿童探索追求知识的动力,是学好语文的先导,也是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先决条件。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语很关键。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激发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才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得适度,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练而不冗长、简明而又准确,体现语言的魅力。通过教师导语的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热爱上语文。
三、教给学生自读方法,学会读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的灌输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学生只有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说话中学会说话。与其教师千辛万苦地越俎代庖,费力讲解,不如教会学生读书,夯实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时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自主、创造性的读书。教师则在关键处指导读书方法,提高自读能力。
1、指导学生综合归类,进行自读
指导学生运用综合归类读书,就是教会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规律,掌握分段规律,弄清文学脉络;掌握质疑、评析、鉴赏文章的方法。例如,对词语的理解,就可采用拆词法、合并法、近义词解释法,反义词解释法,联系上下文解释法等等。教给学生方法,在自读中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研讨,进行自读
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指导学生手脑并用,进行自读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圈、划、勾、点、批注,养成自读习惯。
四、在自主学习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是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字的形状与结构,自已找出易混的字,同时说出应该怎样进行区别。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字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五、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在重视学习自主学习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想和怪问,敢于发现和创造,而不应在学生提出与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相异的问题加以制止,应当适当地加以鼓励,促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建好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是需要被理解的,教师应“深知每个儿童的内心世界”,学生方能用心灵感觉到教师的情绪,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世界是美好的,如果你理解它,在其中感到如鱼在水中一样,那它会给你带来良好的感受和心情,要比不好的多得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情感或观点,有道理的,给予赞赏和肯定;不正确的,决不批评、嘲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敢说、乐于学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一位在加拿大读书的华侨子女说,那里的师生关系完全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虚心接受学生的挑战,激发学生最大限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都是课堂的主角。
总之,引导自主学习,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大胆实践这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育,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无我”、“无童”方式,完全告别单纯的“灌输式”、“训练式”教法,让学生都灿然闪现出“创新”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