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兵制之得失,国势之盛衰系焉。”(《元史》卷九八)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历史典籍中,“兵制”、“军制”一词叠见并用,共义互通。重视研究和编纂军制史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究其原因,旨在以史为鉴,察得失,明盛衰,为军制建设和改革的现实服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制之得失,国势之盛衰系焉。”(《元史》卷九八)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历史典籍中,“兵制”、“军制”一词叠见并用,共义互通。重视研究和编纂军制史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究其原因,旨在以史为鉴,察得失,明盛衰,为军制建设和改革的现实服务。
其他文献
唐代的政事堂制度有渐次发展的两种形态,其最初形态便是太宗贞观年间创设的政事堂宰相集议制,经过太宗、高宗两代的不断发展而臻完备,武后、中、睿宗时私党干政,使之受到破坏。其次生形态即是玄宗时期建立的宰相独断制。
官吏立法,包括行政立法与刑事立法两大部分,木文所论,限于刑书立法方面,属于汉律的范畴。而《汉律》散佚,我们的研究只能主要以史籍所载之一人一事坐罪例为根据,去认识西汉官吏立法的大体状况。此外,“法律”一词,在汉代是个语义宽泛的概念,并不单指《九章律》而言,它包括律、诏、令、科、比等多种法律形式,甚至诸种法律形式之外,“汉故事”也是决罪所依,《春秋》决狱更是司法惯例。
黄学与老学的合流 黄老之学是黄帝之学与老子之学的简称,他们或许都出现于先秦时期,但二者的结合应当很晚,因为《庄子·天下篇》在评述先秦学术大势时,仅仅评述过老子其人其说,而并未提及黄帝之学。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庄子》在评述老学时,将之与关尹的学说相连,而并未将黄、老合说。
明代内阁制度并非始设于明初。明初,中央最高一级的政权机构是中书省。这时的中书省品级高、职权重、组织庞大。有左、右丞相(均正一品),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均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等高级官员,“率以勋臣领其事”,共职权是“综理机务”。
开元天宝时期,唐朝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急剧激化。安史之乱以后,内忧外患交至,朝命可行之地日削,编户齐民日减,财赋来源愈竭,社会动荡,“衰相现前”,唐朝由盛转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唐后期诸帝在佛教政策抉择上的两难处境,比唐前期更加严峻。
许及之,字深甫,亦作深父,南宋中期两浙东路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鹿城区)人。他曾两度担任知枢密院事和参知政事,历时四年左右,是个对当时政治有影响的人物。《宋史》卷三九四有传。由于《宋史》编篡者把道学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而许及之是反对道学的韩侂胄集团中的骨干,所以,《朱史》编者便把许多脏水都倾倒在他身上,诬蔑他是“由窦尚书,屈膝执政”。
北汉国主刘继恩遇刺身亡一事,旧史语焉不明。歧说纷纭、遂成一桩悬案。其实,这是由朱太祖一手策划,侯霸荣等人出面完成的一起旨在配合宋军攻灭北汉的隐秘事件。此事本身已非同小可,而其对宋初统一事业的进程及有宋一代政治格局的影响则尤巨,不可不详为之考。
大唐帝团素来以它的繁荣昌盛,文治武功闻名于世,拥有灿烂文化的唐帝国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的?唐代的国家财政运营情况如何?唐代国运盛衰与共国家财政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一直是唐史学界尤其是唐代财政史研究者所着力探索者。近人对唐代财政史的研究,以胡钧先生为最早。
一、明代商业文化概观 明王朝建立后,经过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在元末战争的废墟上,得以复苏。人体说来,南方在成化以后,北方在弘治、正德以后,农业、手工业便日趋繁荣,嘉、万时期,则达到封建经济的顶点。水涨船高。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流通的活跃,从而使商业文化口益多姿,异彩纷陈。
马可·波罗以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传入中国,是明后期基督教耶稣会士等来华传教所引发的,由此而在明消时期出现的中西文化冲突,以万历间沈淮之南京教案、康熙初杨光先之“历案”、康雍乾等朝的“礼仪之争”、乃至鸦片战争后的历次教案及义和团运动为表征,已为多书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