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诱人的太空制造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c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私营航天公司的快速发展,人们使用商业火箭向太空运输货物和设备的价格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科研人员得以利用近地轨道的独特条件进行制造研究,这些条件包括真空、微重力、纯粹的太阳能和极端温度。新的实验环境刺激了现代医学、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创新,可以预见太空制造会大大改变我们制造物品的方式。
  “轻松”打印人造心脏
  在2016年底,有一架飞机在墨西哥湾的上空翻腾,它突然急速上升,然后猛冲向下。这并不是为了体验刺激或是拍摄电影,而是为了模拟失重环境,让其中的高科技打印机可以将心脏干细胞打印成简易的婴儿心脏组织。
  这项疯狂实验是3D打印心脏项目中的重要一步,实验成功后,参与项目的公司预计将在2019年之前,通过商业火箭把高科技打印机送上国际空间站,在上面打印出能跳动的心脏补丁。
  传统的心脏移植确实能有效地救助病人,只不过病人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免出现移植排斥反应,还要遵守一系列“能做”或“不能做”的规则禁忌。如果我们能从患者自己的干细胞中培养出一个心脏,这不仅能降低排斥的风险,患者也无需苦苦等待合适捐赠者的出现。
  為什么一定要去太空中打印心脏呢?原来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在有重力的环境里,打印器官可是一个大难题。
  科学家规划的理想实验是这样的:打印机将其中的心脏干细胞初步打印成型,刚打印出来的组织还不能立刻使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接下来科学家会把这个组织放进粘稠的液体培养基和营养液中,让它继续生长一段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一次性打印出一整颗心脏,只能将心脏各部分分别打印培育,最后再让他们生长融合在一起。这是因为目前我们的3D打印技术并不能“徒手”建3D,我们需要先打印出2D层,然后再把这些平面层层叠加起来,变成3D的样子。
  问题的关键就是地球上的重力作用,它不仅限制了3D打印技术,还会让刚打印出来的组织会在数秒内坍塌变形,无法维持住完美的成品状态。为了让组织能保持结构并顺利生长,我们需要搭建一个支架,既能支撑住生长中的干细胞,又能在培育完成后在不损伤器官组织的前提下被摘除或融化。不幸的是,科学家至今都未能设计出这样的理想支架。
  在地球上打印器官困难重重,科学家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了太空。在近地轨道虚拟的“零重力”环境里,不再需要考虑重力的干扰,科研人员可以在不使用支架的情况下培育出一整颗心脏。
  这是由于在低重力环境中可以直接打印出3D形状,而且还能一直维持住完整的结构和形态,让科研人员可以把打印好的成品放入培育箱,大约在45天后,这个成品会长成功能齐全的心脏组织,届时,便将它可以运回地球投入使用。
  更高效的太空光纤
  光纤是应用广泛的光传导工具,多被用为通讯传输材料。光纤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种是氟化物光纤,由氟化物玻璃制成,被认为具有超低耗损的特性,能传输更宽的光谱,是长距离通讯优质之选。
  遗憾的是,在地球上生产氟化物光纤很困难,成品的效果也不理想。在生产这种光纤时,需要先把玻璃原料加热至300℃,然后再从10~20米的高处向下拉伸,把这团变软的玻璃拉成长条,变成光纤的样子。由于空间和重力的限制,光纤的长度可能最多只能拉到700米,而且玻璃会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结晶或者沉淀。虽说我们可以把多条光纤连接起来增加距离,但是连接处会丢失信号,光纤里的沉淀和结晶又会削弱信号的强度,最终的通讯效果大打折扣。这款光纤也因为造价高昂,材质较“脆弱”,效果还不尽人意,目前还未能被投入商业市场。
  后来科研人员发现,在零重力环境中制造氟化物光纤,可以避免上述种种问题。在太空广袤的空间里,可以使用更大的玻璃块,轻易就能拉扯出几千米长的光纤;另一方面,没有了重力的影响,光纤中不再轻易出现沉淀或结晶。从成品上看,太空制造的光纤更长,内部也更清澈。这意味着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的损失更少,信号延迟的情况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目前,美国一家公司已经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制作氟化物光纤的材料和设备,在抵达空间站后,制作装置会开始制造这款太空光纤,完成后会随返航的太空舱一起回到地球。如果后续的测试情况良好,这款光纤可能会在短期内被投入生产并开始销售。
  将污染工业迁离地球
  利用低重力环境来进行3D打印或是制造高质量光纤,都只是太空制造的好处之一。太空制造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地球免受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有毒废物的污染。
  砷化镓是目前制造优良太阳能电池板的首选材料,它能将40%的光转化成能量,这个转化率是主流硅基光伏电池板的两倍。但是生产砷化镓时,会遗留下许多有毒的化合物。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休斯顿大学材料科学家亚力克斯·伊格纳季耶夫首次于太空真空环境中制造出了一种砷化镓半导体,经评估,这种太空制造的半导体质量比地球制造要好上一万倍。这是因为原子氧(一般氧气是有两个氧原子组成,而近地轨道上氧是以单个氧原子形式存在的,化学性能非常活泼)和真空环境让这个化合物能够整齐地排列在一原子高的层面,再层层堆叠,中途还不会变形扭曲。
  没有变形扭曲是生产优质砷化镓的重要条件,理论上,无缺陷的砷化镓太阳能板可以达到60%的能量转化率。
  伊格纳季耶夫设想,在太空中直接制造出高质量的太阳能板,然后再将数千米长的砷化镓太阳能板排列在轨道上,用来收集太阳的能量,再通过微波将这些能量发射回地球,供我们使用。然而制作砷化镓时会产生不少有毒物质,人们担心太空工厂会对太空造成污染,进而使近地轨道上漂满太空垃圾或有毒废料。
  幸运的是,太空有独特的能力来分解有害残留物。我们除了有地球大气层的保护之外,太阳中的紫外线辐射可以帮助分解危险的分子,再将这些成分无害地分散出去。虽然我们的星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但是太空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这个环境对大多数分子而言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太空的真空环境里,这些分子要么分裂要么蒸发。
  基于这个情况,科学家产生了将有毒生产从地球转移至太空的想法。他们认为,出于环保需要,我们可以在太空中建立“巨型芯片工厂”,用以制造像半导体这类重污染产品,届时,污染生产可以完全从地球上消失。
其他文献
海平面指的是假设在某一时刻,没有潮汐、波浪等扰动因素时,海洋所能保持的水平面,海平面被广泛用作城镇、山区和飞机高度的参考标准。然而,海洋本身并不都位于地球中心以上的同一高度。  海平面受重力和地球自转两种力量的影响,而最终参考点是地球的中心。由于地球在赤道附近自转的速度最快,所产生的力最大。所以赤道处的海平面向外膨胀,相比两极地区(几乎不动),离地心更远。另外,地球密度的差异会影响重力的强度,也造
期刊
几乎所有的行星都呈球形(椭球形),星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指向它的中心,引力的分布比较均匀。如果地球是个立方体,首先引力在每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重力在每个表面的中心最强,边缘最弱。如果你从中心走向边缘,你会感受到地球重心在脚下移动,并试图把你往回拉,在平面上行走也像爬坡一樣。地球边缘的地区是贫瘠的和干燥的,因为所有的水都会汇集到每个面的中心,同时边缘处也会因为大气太稀薄而不能支持生命的存在。也
期刊
奇怪的理论  在许多科幻故事中,量子计算机都曾经出现过,它们运算速度极快,只需要几十秒就可以解开电子计算机需要花数千年才能破解的密码,甚至,一个手提箱大小的量子计算机就具备模拟宇宙演化的能力。  科幻故事中的描述固然有些夸张,但量子计算机的确是与传统电子计算机完全不同的机器。在我们习惯的宏观世界里,电子计算机的处理器是用硅制造的。人们在硅的表面刻出晶体管,构建出逻辑门,来允许或者阻止电流通过,产生
期刊
熊耳国家纪念区位于美国犹他州,它拥有广阔的高原、杜松森林和红色岩石,早期人类、美洲土著和后来的普韦布洛人都曾在这里停留。一系列的文化遗产占据了犹他州南部的台地和峡谷。“游行壁画”是熊耳纪念区最重要的财富之一,雕刻在锯齿状山脊上,长约7米。“游行壁画”至少有1000年的历史,描繪了一场由190个人组成的宗教仪式。
期刊
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中,从来都是劝人勤奋向上,从未看见有劝人懒惰的。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动物界,似乎有一条新的生存法则:懒者生存。  研究人员研究了500万年以来的许多软体动物物种,其中腹足类如海蜗牛和双壳类如牡蛎几乎不会灭绝。他们将299种已经灭绝的物种与腹足类、双壳类等不易灭绝的物种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不易灭绝的物种有一个共性——懒得动,代谢率低。那些已灭绝的物种代谢率普遍较高,不易灭绝的
期刊
1815年6月18日,一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役——滑铁卢战役在比利时滑铁卢打响,一方是第七次反法同盟的联军,另一方是拿破仑领导的法军。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战败,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随后拿破仑被放逐至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最近,有科学家发现,导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重要一环很可能是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就在战争打响的2个月前,坦博拉火山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造成至少有
期刊
在耶鲁大学附近的一家初创公司里,有一间洁净却拥挤不堪的实验室。天花板下缠绕着错综复杂的管线,地板上堆放着电子设备和制冷泵。这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设备其实是一台计算机,它与世界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不同,它是一台量子计算机。  耶鲁大学的罗伯特·舍尔科普夫和米歇尔·德沃雷特设计了这台机器,目的是实现科学家长期以来的梦想——量子计算。这样的计算基于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叠加概念,即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两种状态,就像
期刊
问:此次恐龙化石的发现,对古生物学领域的影响有多重要?  答:每一次新化石的发现,都是意义非凡的。巴塔哥尼亚雷龙的发现不仅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获得大型恐龙的知识,还能丰富其所属物种。  问:像这样大体积的生物,日常需要吃多少东西?  答:为了维持生命,巴塔哥尼亚雷龙需要非常频繁的进食。不过,要精准估计它们进食的量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它们吃的量是很大的。  问:巴塔哥尼亚雷龙的遗骸能给我们什么信
期刊
近日,天文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浪,因为在木星的周围,又发现了12颗新卫星,已知的木卫总数增加到了惊人的79顆!如果按照卫星数量的多少对太阳系的行星进行排名,木星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其实,发现这几颗卫星纯属是一场意外。  探寻“第九行星”路上的意外  原来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的最边缘,冥王星的外围,存在着“第九行星”,因此天文学家一直致力于证明它的存在。  2017年,美国天文学家尝试用
期刊
减少太阳辐射的地球工程  整个地球正在不断变暖,人们因此而感到恐慌,科学家不得不开动头脑,设计出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工方案来干预地球的环境和气候系统,这就是地球工程。  目前,科学家已经提出了几十种地球工程,它们都很有创意,令人兴奋,但很多都不具备可行性。比如,在太空安装巨大的镜子,用来反射阳光,这一想法确实不错。我们拥有国际空间站、火星车和大约8000个围绕地球运行的人造物体,由此看来,在太空安装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