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关系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本科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阐述了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与构建,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21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来,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达到2 442所,在校生达到2 391.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0%,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是为全面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与程序体系。主要是指高等学校为完成预定的本科教育目标,综合发挥目标导向、条件保障、评价与诊断、反馈与调控、激励约束、监督控制功能,校内全员参与、全程实施,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系统。
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个行之有效的高校本科教育内部质量保障工作体系由六个部分构成:
(一)教学质量保障目标系统
高等学校制定学校质量目标,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依靠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质量行为。教学质量目标系统主要包括:(1)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专业规范等;(2)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大纲制定、教材选用、师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等。
(二)教学质量保障决策与指挥系统
教学质量保障的决策与指挥系统通常由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处等人员和有关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对教学管理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进行决策,制定学校政策措施,组织指挥和协调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并总结经验和不足。这个系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三)教学质量保障决策执行系统
教学质量决策执行系统由校和院系二级运作模式组成,主要由校和各院系负责教学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另外还应该包括学校各级党委、社团组织、后勤等,执行学校指示决定,真正实践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和全员管理的思想。
(四)教学质量保障信息管理与反馈系统
教学质量保障信息管理与反馈系统的目标是收集、分析研究、反馈教学质量管理和质量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意见,落实改进措施,检查、验收质量改进效果等。该系统通过相关制度和规定,建立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用人单位等多主体的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改进机制,为教学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形成有效的、持续的教学改进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信息管理与反馈系统应建立以教务处、督导室为主,就业指导中心、各院(系)、学生信息员、学生家长、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同时还应有专业信息管理的人员参与。
(五)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与诊断系统
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与诊断系统主要是对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评价与诊断以及日常评价与检查制度的完善。对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评价与诊断要多种途径并用,多个主体参与,对课程、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等进行评价和诊断。日常评价与检查制度的完善要与专业评估结合,定期诊断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坚持日常教学检查和“三期”教学检查,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网上评价系统,使评价标准更科学,实现多层次、即时动态评价。
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与诊断系统应该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管,由高校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成员,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以及从事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的专家共同组成。
(六)教学质量保障检查与监督系统
教学质量保障检查与监督系统的目标是通过监督教学质量保障项目的执行情况及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时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生成的各个要素,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保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检查与监督系统是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正常高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高校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人和党办、校办主任组成。
三、现阶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日趋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质量评估不够完善
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客观,缺少创新性和适应性,没有充分考虑高等学校的多样性,出现不同的高校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学科课程采用相同的指标体系的现象。由于各个高校、各个学科课程的具体情况不同,降低了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影响了教师对于评估的积极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分类分层的指标体系,可能会导致千校一面的结果出现,不能很好地促进高等学校发展的多样化。
(二)评价组织机构不健全
设置专门负责校内教学教育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有利于促进分散的教育质量要素和质量管理活动的统一,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多数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机构不健全,有的没有设置功能相对独立的机构,有的只建立了校一级的机构,但院系级的评价机构不健全,管理的重心还停留在校级管理层面。机构设置的不健全导致功能的分散,不利于高校教育质量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专门的评价机构,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缺少教学质量评价的专业指导人员。 (三)师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的意识薄弱
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质量的综合体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的工作和学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高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实施。但是目前高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没有完全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全员参与教学质量保障的意识薄弱。
四、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一)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灵活的、多样化的,针对不同类型的普通高校的特点,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各高校在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价指标时要厘清自身的类型,是一般院校还是重点院校,是工科院校还是师范院校,是教学型院校还是科研型院校。根据自身的类型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高校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专门组织机构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在校、院两个层面上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高效的管理与沟通机制,推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构的设置应该包括领导机构设置和执行机构设置两个方面。学校一级的领导机构应该设置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同时各个院(系)应成立院(系)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接受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业务指导,领导本部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学校一级执行机构应该设置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办公室,设立策划组、专家组、资料档案组、后勤保障组,院(系)一级的执行机构应该设置院(系)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三)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并尊重学生的意见
质量是立校之本,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校要始终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标,把质量意识全面融入办学的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建设、基地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每一个机体中。切实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为本的理念,在全校形成高标准、严要求、人人关心质量、人人讲究质量、人人具有质量自觉的质量文化,使“有质量地工作和教学”成为教师的行为准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工作拥有直接的体会。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对学校质量保障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推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2]夏季亭,帅相志,宋伯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成效与改革取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2.
[3]潘建飞.高校本科教育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孙怡.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3(2).
[5]陈文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5(12):13.
[6]龙金智.关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考试周刊,2009(31).
(责任编辑:李 慧)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21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来,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达到2 442所,在校生达到2 391.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0%,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是为全面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与程序体系。主要是指高等学校为完成预定的本科教育目标,综合发挥目标导向、条件保障、评价与诊断、反馈与调控、激励约束、监督控制功能,校内全员参与、全程实施,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系统。
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个行之有效的高校本科教育内部质量保障工作体系由六个部分构成:
(一)教学质量保障目标系统
高等学校制定学校质量目标,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依靠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质量行为。教学质量目标系统主要包括:(1)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专业规范等;(2)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大纲制定、教材选用、师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等。
(二)教学质量保障决策与指挥系统
教学质量保障的决策与指挥系统通常由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处等人员和有关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对教学管理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进行决策,制定学校政策措施,组织指挥和协调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并总结经验和不足。这个系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三)教学质量保障决策执行系统
教学质量决策执行系统由校和院系二级运作模式组成,主要由校和各院系负责教学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另外还应该包括学校各级党委、社团组织、后勤等,执行学校指示决定,真正实践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和全员管理的思想。
(四)教学质量保障信息管理与反馈系统
教学质量保障信息管理与反馈系统的目标是收集、分析研究、反馈教学质量管理和质量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意见,落实改进措施,检查、验收质量改进效果等。该系统通过相关制度和规定,建立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用人单位等多主体的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改进机制,为教学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形成有效的、持续的教学改进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信息管理与反馈系统应建立以教务处、督导室为主,就业指导中心、各院(系)、学生信息员、学生家长、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同时还应有专业信息管理的人员参与。
(五)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与诊断系统
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与诊断系统主要是对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评价与诊断以及日常评价与检查制度的完善。对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评价与诊断要多种途径并用,多个主体参与,对课程、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等进行评价和诊断。日常评价与检查制度的完善要与专业评估结合,定期诊断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坚持日常教学检查和“三期”教学检查,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网上评价系统,使评价标准更科学,实现多层次、即时动态评价。
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与诊断系统应该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管,由高校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成员,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以及从事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的专家共同组成。
(六)教学质量保障检查与监督系统
教学质量保障检查与监督系统的目标是通过监督教学质量保障项目的执行情况及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时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生成的各个要素,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保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检查与监督系统是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正常高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高校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人和党办、校办主任组成。
三、现阶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日趋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质量评估不够完善
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客观,缺少创新性和适应性,没有充分考虑高等学校的多样性,出现不同的高校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学科课程采用相同的指标体系的现象。由于各个高校、各个学科课程的具体情况不同,降低了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影响了教师对于评估的积极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分类分层的指标体系,可能会导致千校一面的结果出现,不能很好地促进高等学校发展的多样化。
(二)评价组织机构不健全
设置专门负责校内教学教育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有利于促进分散的教育质量要素和质量管理活动的统一,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多数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机构不健全,有的没有设置功能相对独立的机构,有的只建立了校一级的机构,但院系级的评价机构不健全,管理的重心还停留在校级管理层面。机构设置的不健全导致功能的分散,不利于高校教育质量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专门的评价机构,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缺少教学质量评价的专业指导人员。 (三)师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的意识薄弱
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质量的综合体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的工作和学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高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实施。但是目前高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没有完全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全员参与教学质量保障的意识薄弱。
四、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一)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灵活的、多样化的,针对不同类型的普通高校的特点,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各高校在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价指标时要厘清自身的类型,是一般院校还是重点院校,是工科院校还是师范院校,是教学型院校还是科研型院校。根据自身的类型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高校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专门组织机构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在校、院两个层面上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高效的管理与沟通机制,推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构的设置应该包括领导机构设置和执行机构设置两个方面。学校一级的领导机构应该设置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同时各个院(系)应成立院(系)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接受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业务指导,领导本部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学校一级执行机构应该设置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办公室,设立策划组、专家组、资料档案组、后勤保障组,院(系)一级的执行机构应该设置院(系)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三)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并尊重学生的意见
质量是立校之本,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校要始终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标,把质量意识全面融入办学的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建设、基地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每一个机体中。切实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为本的理念,在全校形成高标准、严要求、人人关心质量、人人讲究质量、人人具有质量自觉的质量文化,使“有质量地工作和教学”成为教师的行为准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工作拥有直接的体会。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对学校质量保障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推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2]夏季亭,帅相志,宋伯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成效与改革取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2.
[3]潘建飞.高校本科教育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孙怡.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3(2).
[5]陈文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5(12):13.
[6]龙金智.关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考试周刊,2009(31).
(责任编辑: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