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为梦想,为更进一步!

来源 :求学·新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积累会决定最终结果,這就是答案。”——《天才基本法》
  对于一只漫无目的的船而言,任何方向都是逆行。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就面临一个重大的选择:要不要读研。这主要取决于本科毕业以后,我想进入什么层次的医院,例如省三甲、市三甲,或是县医院。以上均各有利弊:省三甲医院的门槛高、就业压力大,但发展空间大;县医院的门槛相对较低,但病例较为单一。结合前辈们的经验,衡量再三之后,我还是决定提升自己的学历。
  是什么时候决定保研的呢?大概是在图书馆看到准备考研的学长学姐面前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在走廊上听到他们嘶哑的背书声、抱怨声,以及和父母打电话的哭泣声的时候吧。我想避开这种“自我折磨”的升学方式,觉得如果把压缩在最后一年的努力分散在日常学习的每一天,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吧。遥想中考的时候,我的同桌就是保送生,当时我既羡慕又好奇保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于是就问他:“不参加中考的话,高考就没有这种参加统考的经验了,你会不会觉得遗憾?”他不假思索而又十分平静地答道:“不会,因为我高考也会争取保送。”终于在若干年后,我也有幸尝试了传说中的“捷径”——保研。
  痛并快乐着
  保研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课绩点、英语水平、科研能力以及综合测评几部分,因此,从大一开始就可以为保研做准备了。
  医学生的课业是出了名的繁重,比如其他学校是“考试周”,我们则是“考试月”,而且一连几个月都是“考试月”。现在回想这几年的“考试月”,大部分时候还是可以挺住的,不过也有那么几次需要借助咖啡和意志力扛过去的“刷夜”。大学的考试和高中很不一样,一般是一周考一科,考前几天复习到凌晨一两点是常规操作。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从来不参与这种临阵磨枪的“刷夜”活动。直到大三下学期,因为有十三门课,教务处完全安排不过来,所以就出现了两天考三门这种令人窒息的操作,例如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被安排在两天里,从来不“刷夜”的我也不得不向生活低头,默默地买了两瓶咖啡和若干零食加入了“刷夜大军”。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考试真是一个体力活,第一次考完后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大学的前四年,为了能取得一个更好的绩点,几乎每一个晚自习我都会主动参加;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回想这一天做了什么,有时会因自己想通了前几天的迷惑之处而兴奋,有时会因发现自己近期的学习状态有所退步而闷闷不乐,但更多的时候我会鼓励自己,给自己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学习是一个人的事情,没人知道在这条孤独的路上需要坚持多久才会发生质变。我不知道其他学校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精彩,但我知道,这是通往保研这条路的试炼,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条路叫作“捷径”。
  当然,即便是医学生,也不可能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忙课内的专业知识,一般在考试月前,我会选择参加几个活动来放松自己。大二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英语演讲比赛,并且在同年级组以“碾压式”的优势进入了决赛。然而到了决赛现场我才发现,比我厉害的同学比比皆是,于是我决定要好好练习自己的英语口语,不能再靠高中的“老本”了。每天早读、午餐后、晚自习前,我都会在背包里放一个可折叠小板凳,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坐着练习口语,因为不好意思在其他人面前尬说英语,所以我找遍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操场的看台、导员办公室的转角、“大眼睛”广场三楼的走廊……我手机里保存了一组跨越三个季节的校园一角的变化图——一片叶子从嫩黄到翠绿再到枯黄,我想用大自然的这些“具象”改变,来记录我英语口语所发生的“抽象”进步。
  大三结束的暑假,我和朋友加入学校生理教研室进行学习,一般本科阶段对学生的科研要求不高,但如果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到较有深度的专业学习,既可以帮助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又可以向导师发出一个信号:我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选择这个专业且一直在为之付出努力。
  尝试做科研后,这给我原本就繁忙的生活又增加了一项新挑战。还记得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由于一开始操作不熟练,调反了“基因敲除鼠”的生物节律(睡眠—觉醒),导致我们要在晚上十二点去实验室解剖实验对象,到凌晨三点的时候才结束实验,那个时候宿舍楼已经门禁了,我们一行五人只能去导师办公室睡一晚。除去最开始的好奇与兴奋,我发现整个科研过程更讲究团队的积极合作、合理分配任务以及面对实验失败从头再来的耐心与决心。或许最后的结果会不尽如人意,但在这个过程中,你掌握了哪些实验技术,扮演了哪些角色,对未来的工作有什么启示,这份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收获才是最重要的。
  稳住,我能赢!
  真正进行保研资格的角逐是从大四下学期开始(医学专业为五年制,普通专业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在整个过程中,每一次笔试、面试都不会有人提醒,也没有人主动提供信息资料,需要靠自己去了解程序并报名,而不会像高中时期那样,全班同学都在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孤军奋战的时候更加考验心态。
  幸运的是,我成功了。当我看到状态栏显示“已录取”的那一刻,心里涌上了很多情绪,有终于卸下重担的轻松之感,也有一丝害怕——害怕自己看错了、学校反悔了。当然,占据最大的还是满满的喜悦之情。
  保研是少数人才享有的成果,要想自己的保研之路更有保障,则必须早做打算,详细规划,随机应变,既讲究实力与运气并重,又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承担风险的勇气、不惧一切的魄力以及初生牛犊般的自信!
  希望你也能成为这“少数人”中的一员。
其他文献
202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是,不管是欢喜还是忧愁,绝大多数考生总能在自己的答案中找到些许遗憾,尤其是在考场上遇到同类的题、熟悉的题、简单的题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完美。就主观题而言,笔者给大家提供几条建议,希望有助于考生的能力和分数“更上一层楼”。  一、同类试题失分,向方法要分数  (2020年全国卷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
期刊
人生的选择题是薛定谔的猫,只有在做出决定之后,我们才能看到它们的影响。  ——题记  选择或许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每个选择会在之后的日子里一一给出回应——你对它认真,它便以无悔相赠,如果你只是一次次凑合应付,换来的也只能是将就的生活。  在我的高中三年里,没有华丽丽的逆袭,也谈不上彻头彻尾的失败,有的只是被敷衍的拦路虎们。它们在后来的日子里不断以赤裸裸的现实告诉我,不要将就,你的敷衍只是应付了自己的
期刊
我是个别人眼中古怪的女孩,始终沉溺于自己的小世界中,不喜欢太努力地生活,认为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中学时,成绩普通也没觉得有什么,结果可想而知,我进了全县最差的高中——几年也没有出过本科生的私立中学。  自己虽然开学时满怀对父母的愧疚,但到了学校因为各种原因也难逃被周遭同化的命运。慢慢地,一年就这么恍恍惚惚过去了,我在堕落和迷茫之中不断游荡。  有一天,老师上课说市里的辩论赛还差一个名额,我抬
期刊
据说,绝大部分人的一生只会出一次水痘,而我出水痘的时间是高考前一个月。  那是五月的一个下午,语文老师在讲模拟考试卷,我感觉自己头有点晕,脸上长了痘,有点痒。听着课,我不由自主地用手挠痒的地方,然后脸上的痘被我挠破了几个。  同桌看到我的情况,惊讶地叫出了声:“老师,他脸上长了很多痘!”  老师走过来看了看我的情况,就叫同学把我送到了校医务室。  校医看了一眼便说:“你这是出水痘了,多久了啊?” 
期刊
那天晚上风很轻柔,也很暖和,可我却无心品味这些,一路磨磨蹭蹭地骑着车,回到小区的院子里,停车,上楼。  我颤颤巍巍地将钥匙插进去,门只打开了一条不宽不窄的缝。我紧紧攥着钥匙把,突然不敢进去了,因为我看到了桌前坐着的母亲。  “进来吧。”  我蹑手蹑脚地关上了门,站在原地,垂着头,再也没有勇气迈出一步,连呼吸都觉得不配。我以为一直这样站着就可以产生无事发生的错觉,尽管我清楚这只是可怜的自我欺骗,可我
期刊
老师,上次模拟考我又错了两道简单的选择题,可我连压轴大题都做出来了,这让我白白丢了几分,以前也有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我实力还是有的,毕竟大题都做出来了,偏偏错在简单的选择题。我是不是因为心态问题才在考试时在小题上出错的?  这位同学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考试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学生,错了最容易的小题,但是很难的大题可以做出来,错在不该错的地方。关于错的原因,老师和家长可能会说:“粗心”“基础知识不扎
期刊
新高考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今后的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同学们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位生物教师来说,想要了解高考的命题趋势,2017年公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2019年公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则是必须研读的纲领性文件。2020年正处于新高考改革过渡期,笔者从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相关内容对今后的生物高考趋势进行分析。  一、紧扣“核心价值”,体现“立德树人”  “核心
期刊
你的问题,我来解答!本栏目特别邀请心理老师和专家来解答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欢迎大家来信咨询!  特邀嘉宾:钟裕洁,毕业于广西大学教育学院,现任职于贺州高级中学,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很多时候,不是你不能,而是自动化思维限制了你。慢思考,打破自动化思维,让你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云南/李丽:我很羡慕一些同学总能做到我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当我把这些苦恼和朋友们
期刊
我大学的第一场社团面试被刷掉了,但我最后还是如愿进入了配音社。  上述矛盾的事件发生后,我连微笑都夹着委屈,连皱眉都透着喜悦。我心心念念想要投奔声优部不成,反而因沉稳的性子,阴差阳错被调剂进了秘书部。在秘书部选择跟进部门时,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在纸上写下了“声优部”。  在声优部的第一次见面会上,部长秀起了“萝莉音”,并鼓励大家也上台用变音做花式自我介绍。  我像个误入声音的艺术殿堂的小孩,既局促窘迫
期刊
现在,许多人提起“大学生”这个词的时候,似乎已经缺少了多年前的那份崇拜心理,当年“天之骄子”的代名词,似乎在人们的眼中不再光耀四方。许多大学生在谈论着自己“混”大学而“费时无所知”的失衡,又看着下一轮的新生们重复自己的老路。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大一新生,需要的是对大方向的指导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所以,我想就我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聊聊“大学,我们究竟在读什么”。  1.大学不是高四  《大学》开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