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宗教类遗址的修缮与更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较于佛教遗址,天主教遗址在我国数量较少但极具代表性.研究此类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方法对未来发掘的遗址的修缮与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澳门圣保禄大教堂遗址复原图与设计图纸对比分析,发现建筑师卡里略·达·格拉萨(Carrilho da Gra?a)在遗址上通过平面与路径的叠合、光线与视线的重构,达到了重组空间、还原历史的目的.该方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重现了历史,传递了宗教精神,对于在宗教遗址上局部覆盖馆舍的更新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机 构】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宗教类遗址的修缮与更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较于佛教遗址,天主教遗址在我国数量较少但极具代表性.研究此类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方法对未来发掘的遗址的修缮与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澳门圣保禄大教堂遗址复原图与设计图纸对比分析,发现建筑师卡里略·达·格拉萨(Carrilho da Gra?a)在遗址上通过平面与路径的叠合、光线与视线的重构,达到了重组空间、还原历史的目的.该方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重现了历史,传递了宗教精神,对于在宗教遗址上局部覆盖馆舍的更新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后工业时代,城市经历着从生产经济到消费经济的转型,因“退二进三”留下的“城中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同时也伴随着绅士化演进.因此,本研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选取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为实证对象,从时间维度分三个阶段剖析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映射的绅士化演进特征,并进一步思考和提出建议.
基于类型学的“四生景观”分类方法对西来古镇的乡土景观要素进行挖掘和梳理.结合西来古镇可查找的规划设计过程与实地调研,分析其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模式变化(保护与修复的模式—现代适应性更新模式—活态市场化经营模式),总结乡土景观元素应用的保护与更新原则、整体性原则、地域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等四点原则,从中提出保护优先、文创融合、旧材新用等乡土景观元素应用策略,希望有助于同类型古镇与乡村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房地产业的迅速开发、城乡统筹及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实行,传统村落数量急剧下降.将旅游业的发展渗入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可以缓解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还能为传统村落注入新活力.张家口地区的传统村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本文以张家口重要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区域,以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现状为基础数据,研究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文献资料查阅法和调查分析法,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旅游潜力评价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最终得出选取样本村的旅游资源潜力数据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资源的代表,是对城市公园的重要补充,也是目前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了口袋公园的相关案例,分析了其设计特色及不足之处,总结了口袋公园人性化、地域性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并针对口袋公园的道路、照明、绿化、设施等细节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街边微型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乡村建设是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社会革新式的发展趋势,当下的乡村发展模式也在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文章从文化自信的视角研究张家界市土家族石堰坪村传统村落的保护,旨在一方面响应张家界市文旅融合政策,可以更深地挖掘土家族传统文化,衍生文化产业链,激活地域经济;另一方面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为更好地保护发展村落,提出一些相应的思考策略.对文旅背景下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有一定借鉴价值.
本文选取广州市增城区的三个乡村建设项目作为研究案例,涵盖商业、工业、居住三种建筑类型,较好地反映了岭南地区的乡村建设状况.作者通过深入调研,从场地、空间、材料、构造等多角度对上述三个案例进行分析与研讨,揭示了岭南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状况,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城市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推动着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有序的、稳定的系统.然而随着近现代工业的兴起,许多传统城镇的自组织发展机制被打破,城镇环境面貌、空间格局遭到了破坏,经济衰退使传统城镇逐渐沦为荒废衰亡的状态.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重庆市市级历史文化名镇铜罐驿镇代表了我国西南片区广大依山水而营建发展的传统城镇,同时又是近代铁路等工业文明冲击下重庆城市收缩的典型样板之一.文章引入自组织理论中最重要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铜罐驿镇的发展进程,发现近代工业使名镇在区域社会体系中成为相对孤立的封闭系统,其自身的发展从多维度趋
传统村落是随着现代文明不断发展而留存下来的农耕文明,所呈现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沉淀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蕴含着先祖在传统社会背景下积累的生活经验和传统工艺.利用符号学方法论解析湘中地区传统村落建筑语言,探寻传统村落建设中符号的方法及原则.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当代村镇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意境被逐渐破坏,具有地域特色及民族文化气息的村落面临消失的窘境,湘中地区传统村落建筑语言丰富,利用符构学、符义学、符用学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际价值.
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和建筑设计范式的转变,现代地域性建筑设计也更为复杂多元和模糊开放.本文通过梳理复杂适应系统的生成,研究范式及其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分析现代建筑设计语境中的设计逻辑及其话语体系、地域性建筑的探索及其形式转换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建筑设计语境革新等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引入现代地域性建筑设计,构建“建筑复杂适应系统”(CASA)分析模型,最终形成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地域性建筑复杂适应性设计范型,并运用于“闽南新厝”的项目设计实践中.其目的在于优化现代地域建筑创作思维和设计
当前城市商务区的规划建设出现了生态化转型的趋势,“绿色发展”成为共识,绿色交通成为重要议题.城市商务区是城市经济的中枢,有诸多案例在规划建设中采取了绿色交通规划方式,促进了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转,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意义.本文从商务区和绿色交通的概念入手,介绍其内涵和组成部分,并从20世纪70年代前、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21世纪初至今三个时间段,梳理各个案例采取的举措,并总结概括各时期的绿色交通内涵及规划重点的变化.最后,针对上海商务区当前的情况提出了以下建议宏观层面上应与区域和城市建立更多联系;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