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尝试将数学建模与高职数学教学相融合,引入翻转课堂,课程内容中引入数学建模相关知识与方法,并与具体专业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高职数学课程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数学建模;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1.引言
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最显著特点,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数学课程作为高职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现阶段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显得远远落后。传统的高职数学注重理论推倒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与实际生活相脱节,讲解的知识结构与高职学生的现状不匹配。为了更好的发挥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们尝试将数学建模与高职数学教学相融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数学课堂,教师都是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一节课的数学公式,基础好的学生愿意听,但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较弱,听课效果很差,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时间, 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我们可以录制教学视频,或利用网络上的慕课、公开课等全国名师教学视频,让学生课前先在轻松的氛围中观看视频,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自己理解的部分可以快进,不理解的部分可反复观看,也可停下仔细思考或笔记,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后,上课时老师可将学生分组,提出重点问题或重点题型,让学生们讨论解决,教师的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教练,同时在课堂上对学生们理解不透的概念或题型重点讲解,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学习效果会更好。当教师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也有机会观察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猜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形成一种在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另外学生们之间也可以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活泼的学习气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数学建模引入教学过程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几年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学校和参赛队也在逐年增加,每年競赛的赛题涉及的知识和领域,让参与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研究都会有新的认识。数学建模所讨论的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需要将专业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查找资料、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加以解决,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可将数学建模赛题,引入高职数学课程学习过程,如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些赛题进行简化,以课外作业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查找资料来完成。例如2016年D题《风电场运行状况分析及优化》,需要学生了解风力发电具体原理(包括风速、风功率密度、风功率、、电能、发电风机叶片吸收等之间关系)和风能资源的评估指标(包括平均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风向、风切变、湍流强度等),在问题研究过程中还需要考虑Weibull分布的相关内容,而Weibull分布在学生数学课本中未曾涉及,学生必须查找关于Weibull分布的密度函数、数字特征、参数估计以及分布拟合检验等内容。这样,通过实际应用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主动学习研究未知的知识,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
4.高职数学教学与具体专业相结合
以往我们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一元及多元微积分,轻视了高职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和延展性,这与以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的宗旨严重脱节。我们的高职数学教师应当融入专业课教学团队,与专业课程老师沟通交流,寻找专业课具体数学模型案例,让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提高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各个专业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数学》等课程要求侧重观点不同,我们将教学大纲进行统一调整,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加入线性代数、数理逻辑及图论相关内容,电子类专业加入线性代数、拉普拉斯变换等工程数学相关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提供帮助。
5.总结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桥梁”,掌握一定的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应该是坚实数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数学的应用性和充分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高职数学与数学建模有机融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新时期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紧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简化理论,突出应用,在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突出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作为当今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希望从数学课程出发,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 微 数学建模与高职数学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39):69.
[2]杨翔钊 浅谈如何将数学建模融入高职数学教学[J].轻工科技.2017(4):190-191.
[3]侯爱华 将数学建模融入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策略[J].未来与发展。2015(12):101-103.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数学建模;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1.引言
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最显著特点,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数学课程作为高职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现阶段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显得远远落后。传统的高职数学注重理论推倒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与实际生活相脱节,讲解的知识结构与高职学生的现状不匹配。为了更好的发挥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们尝试将数学建模与高职数学教学相融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数学课堂,教师都是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一节课的数学公式,基础好的学生愿意听,但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较弱,听课效果很差,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时间, 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我们可以录制教学视频,或利用网络上的慕课、公开课等全国名师教学视频,让学生课前先在轻松的氛围中观看视频,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自己理解的部分可以快进,不理解的部分可反复观看,也可停下仔细思考或笔记,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后,上课时老师可将学生分组,提出重点问题或重点题型,让学生们讨论解决,教师的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教练,同时在课堂上对学生们理解不透的概念或题型重点讲解,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学习效果会更好。当教师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也有机会观察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猜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形成一种在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另外学生们之间也可以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活泼的学习气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数学建模引入教学过程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几年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学校和参赛队也在逐年增加,每年競赛的赛题涉及的知识和领域,让参与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研究都会有新的认识。数学建模所讨论的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需要将专业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查找资料、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加以解决,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可将数学建模赛题,引入高职数学课程学习过程,如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些赛题进行简化,以课外作业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查找资料来完成。例如2016年D题《风电场运行状况分析及优化》,需要学生了解风力发电具体原理(包括风速、风功率密度、风功率、、电能、发电风机叶片吸收等之间关系)和风能资源的评估指标(包括平均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风向、风切变、湍流强度等),在问题研究过程中还需要考虑Weibull分布的相关内容,而Weibull分布在学生数学课本中未曾涉及,学生必须查找关于Weibull分布的密度函数、数字特征、参数估计以及分布拟合检验等内容。这样,通过实际应用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主动学习研究未知的知识,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
4.高职数学教学与具体专业相结合
以往我们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一元及多元微积分,轻视了高职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和延展性,这与以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的宗旨严重脱节。我们的高职数学教师应当融入专业课教学团队,与专业课程老师沟通交流,寻找专业课具体数学模型案例,让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提高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各个专业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数学》等课程要求侧重观点不同,我们将教学大纲进行统一调整,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加入线性代数、数理逻辑及图论相关内容,电子类专业加入线性代数、拉普拉斯变换等工程数学相关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提供帮助。
5.总结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桥梁”,掌握一定的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应该是坚实数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数学的应用性和充分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高职数学与数学建模有机融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新时期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紧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简化理论,突出应用,在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突出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作为当今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希望从数学课程出发,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 微 数学建模与高职数学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39):69.
[2]杨翔钊 浅谈如何将数学建模融入高职数学教学[J].轻工科技.2017(4):190-191.
[3]侯爱华 将数学建模融入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策略[J].未来与发展。2015(1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