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月之前,人们还在感叹“维基解密”是世界上最神秘的网站——它到处泄密令各国政府头疼的机密文件,世人对它却一无所知。而现在,它正变得越来越不神秘。2月15日,维基解密前发言人丹尼尔·伯格(Daniel Domscheit-Berg)的新书《维基解密内幕》上架,正卷入性丑闻的阿桑奇在书中被描述成一个“只喜欢22岁以下的年轻女孩、私生子遍布全球”的“妄想狂”。
以泄密起家的维基解密创办人阿桑奇在刚开始干这行的时候,肯定没有想过自己也会成为泄密的主角,至少不会想到会被曾经的亲密战友出卖。在友情破裂之前,丹尼尔曾是阿桑奇最情投意合的同事,而现在,他把阿桑奇描述为一个极其猥琐的人:“阿桑奇经常夸耀他在世界各地有许多私生子。至于他是否尽到父亲的责任或者他们是否真的存在,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亲密战友的决裂
和无数个刚开始很亲密后来变成陌生人的故事一样,丹尼尔之所以和阿桑奇分道扬镳,是因为两人理念不合。
丹尼尔的新书由德国皇冠出版集团出版,在正式上架之前就炒得沸沸扬扬,原因无他,因为丹尼尔离开维基解密本身就是条大新闻。人们都在好奇,在他和阿桑奇携手共进的近3年时间里,两个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从好朋友变成死对头?
从一开始,阿桑奇就发现丹尼尔是自己一直在找的那个人。2007年12月,澳洲小伙阿桑奇深深地迷上了“黑客”活动,成为圈中的知名人物,并受邀在德国参加了“混沌计算机俱乐部”(Chaos Computer Club)的年会。“混沌计算机俱乐部”是一个著名的黑客组织,建立于计算机兴起不久的1981年。在这次年会上,阿桑奇遇到了同来参会的丹尼尔。
在和阿桑奇接触之前,丹尼尔是国际数据服务公司EDS的一名故障检修员,黑客活动是他的业余爱好。这个早在8岁就有了第一台电脑的孩子,和从小被誉为怪胎的阿桑奇一拍即合。他接受了阿桑奇邀请他一起维护维基解密的邀请。起初,丹尼尔只是一名兼职人员,但2009年初,他辞去了正式工作,开始全职为维基解密效力,角色也渐渐变成网站的发言人。
在维基解密仍然保持神秘的那段时间里,丹尼尔与阿桑奇成了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随着网站在世界范围内被世人所知,两人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激烈。起初,丹尼尔认为维基解密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组织,“维基解密最初的使命是‘控制紧闭大门背后的权力运作,并在不透明的地方创造透明’,但随着知名度的扩大,网站越来越受到权力和暗箱操作的腐蚀。”丹尼尔说,他也不认同阿桑奇的阴谋论思想:“阿桑奇坚信,我们即使走在大街上也不安全,我们的邮件和行李箱会遭到X光的检查,我们必须转入地下工作……必须穿上防弹背心,这在我看来是过分夸大了危险性,阿桑奇有‘被迫害’的情结。”
随着维基解密一起走红的还有阿桑奇的名声,人们纷纷感叹这个人打开了世界最阴暗的角落,但丹尼尔却觉得,阿桑奇显然因为公众的夸赞有些飘飘然了,他不再是自己当初见到的那个人,“他没有办法来领导一个组织”。这位前发言人说,他不服阿桑奇的领导能力,所以被扫地出门了。
2010年9月,因为丹尼尔的离去,外界普遍认为维基解密在闹“内讧”。有消息说,阿桑奇之所以容不下丹尼尔,是因为当维基解密内部批评阿桑奇要注意一下私生活问题时,丹尼尔随即把这个“内部问题”爆料给记者,引起阿桑奇的不快。面对公报私仇的指责,阿桑奇说:“离开与否是个人的意愿,我们不会把谁扫地出门。”
建立开放的揭秘网站
离开维基解密后,丹尼尔依然热爱揭秘,他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站,并表示“欢迎大家来这里泄密”。
虽然比阿桑奇小7岁,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丹尼尔仍然是最了解阿桑奇的人。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最后一次和阿桑奇在网上聊天时说:“一个领导应该注重沟通和培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而你却反其道而行之。你的所作所为就像个皇帝或奴隶贩子。”
阿桑奇想建立自己的威信,乃至不顾成员反对,发布了一些重磅消息,比如对阿富汗战争中线人资料的公布与否,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隐匿这些资料,但最终阿桑奇拍板决定要公开。“维基解密将一个苍白的电脑怪才变成了一个让全世界的政治家、商界CEO和军官们感到恐惧的公众人物。”丹尼尔在他新书中写道,阿桑奇只是在利用大家对他的信任来博得眼球,他不配拥有现在的名誉。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调,丹尼尔公布了阿桑奇堪称糜烂的私生活细节。“他有妄想症,不讲卫生,饮食习惯糟糕,还喜欢虐待猫,给人的感觉是他仿佛是被狼抚养长大的。”丹尼尔对阿桑奇的感情生活也甚为不满,“他选择女人的标准很简单,22岁以下,越年轻越好,女人不要来对他提问,他常常对我说在世界各地都有私生子,对于这些孩子是否真的存在,我们都不知道。”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丹尼尔坦诚阿桑奇曾经胁迫他,威胁如果他乱说话,就会对他打击报复,“他甚至说如果我不听话,就对我的女朋友做一些肮脏的事情。我们已经结婚了,如今想起来都觉得他真是太可怕了。阿桑奇的确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但他被夸大了。我的新书里会讲述维基解密的兴衰故事,阿桑奇试图把一个组织的成功完全变成他个人的功劳。”
离开维基解密后,丹尼尔还带走了一些未被泄密的资料,他和其他离开阿桑奇的人一起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站“开放解密”(OpenLeaks)。虽然也是做揭秘工作,但和维基解秘主动发布信息不同,OpenLeaks允许泄密者指定任何一家媒体或非政府组织,然后由指定媒体或组织对提交信息进行审查、编辑和发表。“维基解密把泄密的风险完全放在自己身上,虽然这会引起巨大的反响,但政治压力和法律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出生于德国的丹尼尔更愿意小心翼翼地揭秘,他说,“维基解密就像一个拿着枪玩耍的孩子,它根本不知道主动泄密的风险。”
面对丹尼尔和OpenLeaks的“咄咄逼人”,维基解密方面回应说,丹尼尔夸大了自己和阿桑奇的关系,也夸大了他对维基解密的贡献,“丹尼尔仅是维基解密德国站的发言人,并不是我们的核心成员,他对阿桑奇的指控完全是凭空捏造,恶意诽谤。”有鉴于此,维基解密决定起诉丹尼尔。作为最有力的反击,阿桑奇正潜心写一本自传,估计在今年6月份左右可以完成。一旦他的新作出版,估计到时又有一场口水仗要打。可以肯定的是,维基解密真的已经越来越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以泄密起家的维基解密创办人阿桑奇在刚开始干这行的时候,肯定没有想过自己也会成为泄密的主角,至少不会想到会被曾经的亲密战友出卖。在友情破裂之前,丹尼尔曾是阿桑奇最情投意合的同事,而现在,他把阿桑奇描述为一个极其猥琐的人:“阿桑奇经常夸耀他在世界各地有许多私生子。至于他是否尽到父亲的责任或者他们是否真的存在,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亲密战友的决裂
和无数个刚开始很亲密后来变成陌生人的故事一样,丹尼尔之所以和阿桑奇分道扬镳,是因为两人理念不合。
丹尼尔的新书由德国皇冠出版集团出版,在正式上架之前就炒得沸沸扬扬,原因无他,因为丹尼尔离开维基解密本身就是条大新闻。人们都在好奇,在他和阿桑奇携手共进的近3年时间里,两个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从好朋友变成死对头?
从一开始,阿桑奇就发现丹尼尔是自己一直在找的那个人。2007年12月,澳洲小伙阿桑奇深深地迷上了“黑客”活动,成为圈中的知名人物,并受邀在德国参加了“混沌计算机俱乐部”(Chaos Computer Club)的年会。“混沌计算机俱乐部”是一个著名的黑客组织,建立于计算机兴起不久的1981年。在这次年会上,阿桑奇遇到了同来参会的丹尼尔。
在和阿桑奇接触之前,丹尼尔是国际数据服务公司EDS的一名故障检修员,黑客活动是他的业余爱好。这个早在8岁就有了第一台电脑的孩子,和从小被誉为怪胎的阿桑奇一拍即合。他接受了阿桑奇邀请他一起维护维基解密的邀请。起初,丹尼尔只是一名兼职人员,但2009年初,他辞去了正式工作,开始全职为维基解密效力,角色也渐渐变成网站的发言人。
在维基解密仍然保持神秘的那段时间里,丹尼尔与阿桑奇成了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随着网站在世界范围内被世人所知,两人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激烈。起初,丹尼尔认为维基解密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组织,“维基解密最初的使命是‘控制紧闭大门背后的权力运作,并在不透明的地方创造透明’,但随着知名度的扩大,网站越来越受到权力和暗箱操作的腐蚀。”丹尼尔说,他也不认同阿桑奇的阴谋论思想:“阿桑奇坚信,我们即使走在大街上也不安全,我们的邮件和行李箱会遭到X光的检查,我们必须转入地下工作……必须穿上防弹背心,这在我看来是过分夸大了危险性,阿桑奇有‘被迫害’的情结。”
随着维基解密一起走红的还有阿桑奇的名声,人们纷纷感叹这个人打开了世界最阴暗的角落,但丹尼尔却觉得,阿桑奇显然因为公众的夸赞有些飘飘然了,他不再是自己当初见到的那个人,“他没有办法来领导一个组织”。这位前发言人说,他不服阿桑奇的领导能力,所以被扫地出门了。
2010年9月,因为丹尼尔的离去,外界普遍认为维基解密在闹“内讧”。有消息说,阿桑奇之所以容不下丹尼尔,是因为当维基解密内部批评阿桑奇要注意一下私生活问题时,丹尼尔随即把这个“内部问题”爆料给记者,引起阿桑奇的不快。面对公报私仇的指责,阿桑奇说:“离开与否是个人的意愿,我们不会把谁扫地出门。”
建立开放的揭秘网站
离开维基解密后,丹尼尔依然热爱揭秘,他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站,并表示“欢迎大家来这里泄密”。
虽然比阿桑奇小7岁,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丹尼尔仍然是最了解阿桑奇的人。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最后一次和阿桑奇在网上聊天时说:“一个领导应该注重沟通和培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而你却反其道而行之。你的所作所为就像个皇帝或奴隶贩子。”
阿桑奇想建立自己的威信,乃至不顾成员反对,发布了一些重磅消息,比如对阿富汗战争中线人资料的公布与否,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隐匿这些资料,但最终阿桑奇拍板决定要公开。“维基解密将一个苍白的电脑怪才变成了一个让全世界的政治家、商界CEO和军官们感到恐惧的公众人物。”丹尼尔在他新书中写道,阿桑奇只是在利用大家对他的信任来博得眼球,他不配拥有现在的名誉。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调,丹尼尔公布了阿桑奇堪称糜烂的私生活细节。“他有妄想症,不讲卫生,饮食习惯糟糕,还喜欢虐待猫,给人的感觉是他仿佛是被狼抚养长大的。”丹尼尔对阿桑奇的感情生活也甚为不满,“他选择女人的标准很简单,22岁以下,越年轻越好,女人不要来对他提问,他常常对我说在世界各地都有私生子,对于这些孩子是否真的存在,我们都不知道。”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丹尼尔坦诚阿桑奇曾经胁迫他,威胁如果他乱说话,就会对他打击报复,“他甚至说如果我不听话,就对我的女朋友做一些肮脏的事情。我们已经结婚了,如今想起来都觉得他真是太可怕了。阿桑奇的确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但他被夸大了。我的新书里会讲述维基解密的兴衰故事,阿桑奇试图把一个组织的成功完全变成他个人的功劳。”
离开维基解密后,丹尼尔还带走了一些未被泄密的资料,他和其他离开阿桑奇的人一起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站“开放解密”(OpenLeaks)。虽然也是做揭秘工作,但和维基解秘主动发布信息不同,OpenLeaks允许泄密者指定任何一家媒体或非政府组织,然后由指定媒体或组织对提交信息进行审查、编辑和发表。“维基解密把泄密的风险完全放在自己身上,虽然这会引起巨大的反响,但政治压力和法律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出生于德国的丹尼尔更愿意小心翼翼地揭秘,他说,“维基解密就像一个拿着枪玩耍的孩子,它根本不知道主动泄密的风险。”
面对丹尼尔和OpenLeaks的“咄咄逼人”,维基解密方面回应说,丹尼尔夸大了自己和阿桑奇的关系,也夸大了他对维基解密的贡献,“丹尼尔仅是维基解密德国站的发言人,并不是我们的核心成员,他对阿桑奇的指控完全是凭空捏造,恶意诽谤。”有鉴于此,维基解密决定起诉丹尼尔。作为最有力的反击,阿桑奇正潜心写一本自传,估计在今年6月份左右可以完成。一旦他的新作出版,估计到时又有一场口水仗要打。可以肯定的是,维基解密真的已经越来越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