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凤凰古城是一座具有厚重文化的历史名城,它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但在其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同质化严重、商业化不断加重等现象,这些现象给其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在客观评价凤凰旅游资源基础上,结合其目前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弱化商业化气息、强化民族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功能、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人才培育等措施,以期促进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问题与对策;凤凰古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文化厚重的古城镇众多,在这旅游开发浪潮中,其旅游资源普遍得到快速开发。凤凰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隅,因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秀美的风景、较好的旅游环境等条件成为一张耀眼的旅游名片[1]。然而,随着凤凰古城旅游不断发展,其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商业化气息太浓、旅游产品同质化等过于严重。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科学解决这些问题,是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凤凰古城文化价值分析
(一)观赏价值
凤凰古城“满城风光、满城文物”,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美称。它有诸多美不胜收的人文景点如熊希龄故居、北门城楼、东门城楼、连接两城楼的城墙、虹桥、万名塔、文昌阁等。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中国西南现存文物建筑最多的县份之一;城内还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条;美丽的沱江与风情万种的吊脚楼完美融合。
(二)文化价值
凤凰古城民族文化多样,内涵深远。特色的传统歌舞类有哭嫁歌、“摆手舞”、“茅古斯舞”和“八宝铜铃舞”等,其中“茅古斯舞”最为怪异也是最为有趣。这里有众多的传统节日:苗族“四月八”节,特色活动频出,如对山歌、舞花带、上刀梯、钻火圈,场面辉煌壮观;苗族“六月六”节,年轻人用歌来交心、用歌来传情,青年男女通过歌而喜结良缘,所以“六月六”的歌会也被称为苗族男女的定情会[2]。凤凰古城也有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如凤凰织锦、蜡染、扎染等。
(三)科学价值
凤凰古城自古为大湘西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里的建筑可以根据形状特点分为城、街、堂、庙、寺、塔、桥、阁、楼、门等10余种;根据建筑的性质和用途特点可以分为军事城防、宗教寺庙、故居宅院、交通设施等。这些建筑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出凤凰古城诸多历史时期的军事制度、文化制度、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由于凤凰处在中国中西部的重要节点上,因此在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族关系方面,它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中国民族关系研究的活标本。
二、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概况及问题
(一)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凤凰古城为提升其旅游竞争力,强化了与其它地方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凤凰九景为核心,凤凰古城开发“古城-苗寨-南华山”等多种旅游路线,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整合。为加速景点建设,加快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快速提高了自身的旅游接待能力。加大力度开发南华山景点,同时大力建设沱江游道,并且推出了“青山抱古城--八百里绿色行动”的活动。而沱江河道清洁工程、绿化工程等措施达到了净化和亮化古城的目的。同时,为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及改善旅游服务环境,凤凰县对旅游市场、旅游环境和交通秩序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还建立了导游服务管理中心和受理游客投诉中心,使得凤凰古城更为宜居、宜游。2012年3月,湖南吉首矮寨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渝湘高速全线贯通,让重庆到凤凰古城的车程由8小时缩减为不到6小时。凤凰古城旅游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车道。2016年仅“五一”小长假期间,凤凰古城共接待游客22.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7.51%。
(二)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发展过于商业化
凤凰古城商业化日益严重,沿着古街游览,发现古街两旁原来的居民小楼几乎都改作小商店,许多小店主要卖一些与本地文化特色、特产无关的外来商品及杂货,古朴的小巷里商业气息非常浓厚。大部分饮食店推出大量非本地化菜品,店内装修风格与古城民族文化背离甚远;大街小巷遍地摆着烧烤摊,摊位沿着屋檐下、墙根角一路铺开,热热闹闹,但也乌烟瘴气。这种过度商业化现象对古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只能是弊大于利。
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同质化严重
当前,凤凰古城文化旅游產品开发与周边景区多有雷同,创新性较为缺乏。就是舞台演绎的节目与内容也是相差无几。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深度极为不够,文化内涵的把握也不足,没能较好的挖掘与展现本土民族特色。大部分旅游产品仅仅停留在“看”的表面,没能较好的寓教于游,不能使其能让旅游者边游边学、体味历史沧桑,没能较好发挥凤凰古城文化传播的功能。
3.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缺乏内涵,在提高民俗活动的娱乐性与游客的参与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民俗文化产品品位不高,很难让游客切身感受和体验到当地民俗风情的特色性,削减了其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使得游客的重游率降低[3]。以至于游客反而把民俗文化旅游当成了本区山水景观游览的副加产品,民俗文化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4.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凤凰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其旅游发展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游客蜂拥而至,造成古城严重的过载运行,也对配套的基础设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古城面积小,旅游容量不大,长条形的游道制约了其旅游容量拓展。古城周边与外围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凤凰古城还没有直达的火车、航班等现代交通工具。
三、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一)弱化商业气息
凤凰古城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在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近年来,日益商业化气息的旅游发展使凤凰古城的民族文化特色慢慢平庸化,原真性不断消失。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旅游投资者急功近利,他们甚至涸泽而渔,其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不能货真价实,如古镇晚上最令人向往的篝火晚会,却将赶尸、爬刀山和哭嫁等充满湘西特色的节目变成了简单的舞台表演,使得之前对湘西文化充满好奇的游客们十分失望。为此,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需要做好:一是严格审批旅游规划,使其更能从古城的资源特色出发,更好地提升古城旅游品牌;二是对投资者经营的旅游项目严格监管,使其能较好的反映古城文化特色,做到表里如一;三是限制一些过于现代化的旅游产品在此落地,使旅游者们能较好体会到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意境,让人能较好感受到先生所勾勒出的小桥流水的宁静而古朴,使得人们有一种远离现代文明的朦胧感。 (二)加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强化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是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石。苗族是凤凰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它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大力开发这里的苗族文化旅游资源是它获得较好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在凤凰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他们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美术工艺绚丽多姿,名声也是响彻中外;苗族服饰种类繁多,有一百三十多种,而蜡染工艺甚至已有了千年的历史。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最有名的是情歌和酒歌。针对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有针对性的开发民族旅游的歌舞文化、饮食文化、手工艺文化、民居文化、节日文化等旅游产品。整合资源,强化产业集聚,将古城内的布局重新整合,打造“凤凰小吃一条街”、“名人故居历史街”、“民俗手工艺品一条街”、“艺术展览一条街”,并集中设立广场和舞台,表演有特点的歌舞节目、举办节庆活动,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强化凤凰古城文化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与体验性特征,在其旅游產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三)强化民族文化的保护
凤凰古城文化的民族特色是其旅游核心吸引力,强化其民族文化的保护就是促进其旅游可持续发展[4]。这要求凤凰古城的开发与发展需要定位高远、具有较好的战略性、前瞻性,对其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制定系统、全面的保护性规划,大力培养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如湘西特色的赶尸、爬刀山、哭嫁等特色的旅游资源永葆活力。
(四)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通过拓展旅游用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目前凤凰载客量过大,容量不足的现象。积极开发凤凰古城周边旅游景点,并进一步通过营销活动、经营管理等手段,分流游客,降低中心区“瞬时过载”的情况。另外,为保持古镇宁静,禁止旅行团导游使用扩音喇叭讲解,改为由当地管理者统一制作宣传传单手册,放置各场馆门口供游客免费领取,从而保持古城的良好旅游环境。
(五)加强旅游人才培育
强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较好的旅游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首先是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整合教育资源,促使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的教育培养体系,使得不同层次的旅游人才得到合理的培训;然后是通过打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研究生之间的教育通道,使得“三校生”(中专、技校和职高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慢慢形成中、高职一体化的培养教育模式,从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最后是将旅游乡土教材、民族舞蹈引进课堂,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乡土民俗方面的知识,又能为旅游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奠定基础[5]。(作者单位: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迪云.湘西凤凰旅游开发战略探讨[J].经济地理,2001,(02):37-37.
[2]范保宁.凤凰古城开发思路[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1):60-60.
[3]林龙飞等.民族地区旅游景观的塑造—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06):35-35.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问题与对策;凤凰古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文化厚重的古城镇众多,在这旅游开发浪潮中,其旅游资源普遍得到快速开发。凤凰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隅,因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秀美的风景、较好的旅游环境等条件成为一张耀眼的旅游名片[1]。然而,随着凤凰古城旅游不断发展,其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商业化气息太浓、旅游产品同质化等过于严重。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科学解决这些问题,是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凤凰古城文化价值分析
(一)观赏价值
凤凰古城“满城风光、满城文物”,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美称。它有诸多美不胜收的人文景点如熊希龄故居、北门城楼、东门城楼、连接两城楼的城墙、虹桥、万名塔、文昌阁等。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中国西南现存文物建筑最多的县份之一;城内还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条;美丽的沱江与风情万种的吊脚楼完美融合。
(二)文化价值
凤凰古城民族文化多样,内涵深远。特色的传统歌舞类有哭嫁歌、“摆手舞”、“茅古斯舞”和“八宝铜铃舞”等,其中“茅古斯舞”最为怪异也是最为有趣。这里有众多的传统节日:苗族“四月八”节,特色活动频出,如对山歌、舞花带、上刀梯、钻火圈,场面辉煌壮观;苗族“六月六”节,年轻人用歌来交心、用歌来传情,青年男女通过歌而喜结良缘,所以“六月六”的歌会也被称为苗族男女的定情会[2]。凤凰古城也有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如凤凰织锦、蜡染、扎染等。
(三)科学价值
凤凰古城自古为大湘西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里的建筑可以根据形状特点分为城、街、堂、庙、寺、塔、桥、阁、楼、门等10余种;根据建筑的性质和用途特点可以分为军事城防、宗教寺庙、故居宅院、交通设施等。这些建筑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出凤凰古城诸多历史时期的军事制度、文化制度、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由于凤凰处在中国中西部的重要节点上,因此在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族关系方面,它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中国民族关系研究的活标本。
二、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概况及问题
(一)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凤凰古城为提升其旅游竞争力,强化了与其它地方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凤凰九景为核心,凤凰古城开发“古城-苗寨-南华山”等多种旅游路线,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整合。为加速景点建设,加快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快速提高了自身的旅游接待能力。加大力度开发南华山景点,同时大力建设沱江游道,并且推出了“青山抱古城--八百里绿色行动”的活动。而沱江河道清洁工程、绿化工程等措施达到了净化和亮化古城的目的。同时,为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及改善旅游服务环境,凤凰县对旅游市场、旅游环境和交通秩序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还建立了导游服务管理中心和受理游客投诉中心,使得凤凰古城更为宜居、宜游。2012年3月,湖南吉首矮寨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渝湘高速全线贯通,让重庆到凤凰古城的车程由8小时缩减为不到6小时。凤凰古城旅游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车道。2016年仅“五一”小长假期间,凤凰古城共接待游客22.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7.51%。
(二)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发展过于商业化
凤凰古城商业化日益严重,沿着古街游览,发现古街两旁原来的居民小楼几乎都改作小商店,许多小店主要卖一些与本地文化特色、特产无关的外来商品及杂货,古朴的小巷里商业气息非常浓厚。大部分饮食店推出大量非本地化菜品,店内装修风格与古城民族文化背离甚远;大街小巷遍地摆着烧烤摊,摊位沿着屋檐下、墙根角一路铺开,热热闹闹,但也乌烟瘴气。这种过度商业化现象对古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只能是弊大于利。
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同质化严重
当前,凤凰古城文化旅游產品开发与周边景区多有雷同,创新性较为缺乏。就是舞台演绎的节目与内容也是相差无几。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深度极为不够,文化内涵的把握也不足,没能较好的挖掘与展现本土民族特色。大部分旅游产品仅仅停留在“看”的表面,没能较好的寓教于游,不能使其能让旅游者边游边学、体味历史沧桑,没能较好发挥凤凰古城文化传播的功能。
3.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缺乏内涵,在提高民俗活动的娱乐性与游客的参与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民俗文化产品品位不高,很难让游客切身感受和体验到当地民俗风情的特色性,削减了其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使得游客的重游率降低[3]。以至于游客反而把民俗文化旅游当成了本区山水景观游览的副加产品,民俗文化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4.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凤凰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其旅游发展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游客蜂拥而至,造成古城严重的过载运行,也对配套的基础设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古城面积小,旅游容量不大,长条形的游道制约了其旅游容量拓展。古城周边与外围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凤凰古城还没有直达的火车、航班等现代交通工具。
三、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一)弱化商业气息
凤凰古城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在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近年来,日益商业化气息的旅游发展使凤凰古城的民族文化特色慢慢平庸化,原真性不断消失。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旅游投资者急功近利,他们甚至涸泽而渔,其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不能货真价实,如古镇晚上最令人向往的篝火晚会,却将赶尸、爬刀山和哭嫁等充满湘西特色的节目变成了简单的舞台表演,使得之前对湘西文化充满好奇的游客们十分失望。为此,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需要做好:一是严格审批旅游规划,使其更能从古城的资源特色出发,更好地提升古城旅游品牌;二是对投资者经营的旅游项目严格监管,使其能较好的反映古城文化特色,做到表里如一;三是限制一些过于现代化的旅游产品在此落地,使旅游者们能较好体会到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意境,让人能较好感受到先生所勾勒出的小桥流水的宁静而古朴,使得人们有一种远离现代文明的朦胧感。 (二)加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强化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是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石。苗族是凤凰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它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大力开发这里的苗族文化旅游资源是它获得较好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在凤凰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他们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美术工艺绚丽多姿,名声也是响彻中外;苗族服饰种类繁多,有一百三十多种,而蜡染工艺甚至已有了千年的历史。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最有名的是情歌和酒歌。针对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有针对性的开发民族旅游的歌舞文化、饮食文化、手工艺文化、民居文化、节日文化等旅游产品。整合资源,强化产业集聚,将古城内的布局重新整合,打造“凤凰小吃一条街”、“名人故居历史街”、“民俗手工艺品一条街”、“艺术展览一条街”,并集中设立广场和舞台,表演有特点的歌舞节目、举办节庆活动,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强化凤凰古城文化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与体验性特征,在其旅游產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三)强化民族文化的保护
凤凰古城文化的民族特色是其旅游核心吸引力,强化其民族文化的保护就是促进其旅游可持续发展[4]。这要求凤凰古城的开发与发展需要定位高远、具有较好的战略性、前瞻性,对其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制定系统、全面的保护性规划,大力培养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如湘西特色的赶尸、爬刀山、哭嫁等特色的旅游资源永葆活力。
(四)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通过拓展旅游用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目前凤凰载客量过大,容量不足的现象。积极开发凤凰古城周边旅游景点,并进一步通过营销活动、经营管理等手段,分流游客,降低中心区“瞬时过载”的情况。另外,为保持古镇宁静,禁止旅行团导游使用扩音喇叭讲解,改为由当地管理者统一制作宣传传单手册,放置各场馆门口供游客免费领取,从而保持古城的良好旅游环境。
(五)加强旅游人才培育
强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较好的旅游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首先是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整合教育资源,促使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的教育培养体系,使得不同层次的旅游人才得到合理的培训;然后是通过打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研究生之间的教育通道,使得“三校生”(中专、技校和职高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慢慢形成中、高职一体化的培养教育模式,从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最后是将旅游乡土教材、民族舞蹈引进课堂,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乡土民俗方面的知识,又能为旅游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奠定基础[5]。(作者单位: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迪云.湘西凤凰旅游开发战略探讨[J].经济地理,2001,(02):37-37.
[2]范保宁.凤凰古城开发思路[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1):60-60.
[3]林龙飞等.民族地区旅游景观的塑造—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06):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