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悠久 独具魅力
我国的木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汉,兴于唐,到宋时就相当盛行了。南充地区的木偶戏有川北大木偶与京木偶,二者都是杖头木偶,此外还有指戏木偶,即被单戏。京木偶较小,川北大木偶较大。京木偶与流行于其它地区的京木偶相同,而川北大木偶则风格别具,颇有特色。川北大木偶身高四尺有余,比京木偶大出三倍以上,酷似真人,且表演不受剧种限制,人和木偶混合(阴阳班)演出时,神貌无异。
据史料和口碑所证,川北大木偶已有300余年历史。清初湖广人青发旺在湖广填四川移民时,将大木偶艺术带到了川北仪陇县,后来青氏又将此技艺传给了杨三合。1914年仪陇县包包场(今石佛乡)木偶艺人李约之买了杨三合后代的木偶,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创立了“福祥班”,或称“李家班”。此后,大木偶艺术在川北地区活动频繁,妇孺皆知,人称“川北大木偶”。
川北大木偶的人物造型以写实为主,眼、眉、口、头、耳、鼻、手、腰以及关节均可以活动,表演时能取物握物,穿衣解带,带帽脱帽,穿靴脱靴,吹火点蜡,拂袖掸尘,变脸下腰,神乎其技,与人无二。同时翎子功、扇子功、水袖功等亦无异于生人。川北大木偶传承了最古老的木偶藝术,从其表演的特点及其本身,都能管窥出古时木偶艺术的精彩,特别是其惟一性,要使川北大木偶的保护和传传承,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价值。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亚洲文化》、香港《大公报》刊登川北大木偶剧照,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评价和颂扬了世界稀有的川北大木偶艺术。前苏联戏剧家、著名木偶大师奥布拉兹佐夫在1950年代就发表了评论文章,称赞川北大木偶艺术是“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大木偶艺术是世界独特的十分令人珍爱的木偶艺术”,“在表演手法丰富细腻方面,欧洲木偶艺术还比不上中国”。
四川省大木偶剧院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戏的唯一传承单位。剧院自组建以来,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民族民间戏剧节目《玉莲花》、《红宝石》、《美人鱼》等,多次在市、省乃至全国艺术表演赛事上获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分别进京在中南海怀仁堂等地为中央领导做了汇报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与慰问。此外,作为南充市少有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光荣使者”,剧院先后到前苏联、芬兰、美国、荷兰、新加坡、泰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公演和商演。
走出低迷 焕发青春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全院演职人员共同努力下,川北大木偶呈现出创作繁荣、演出活跃、交流频繁、文旅结合、全面开花的新局面,走出一条保护与创新,传承与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之路。川北大木偶成为一朵永不凋落的艺术之花。
剧院采取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并用全新的艺术表演手法让老戏焕发新的魅力,使它更贴近时代,更符合现代人的道德观与价值观。2004年剧院大胆开拓演出市场,精心创作和演出了《长绸舞》、《大木偶变脸》、《大木偶集萃》、《大木偶书艺》等适合大众的节目,以时间短、内容新、演员少、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从2005年9月开始至今,剧院与四川峨眉山风景区签订演出协议。联合打造了两台《圣象峨眉》和《峨眉·韵》旅游专场晚会,已经成为当地旅游晚会品牌,实现观众与木偶的多层次交流,演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占领国内演出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展“走出去”战略,打造国际文化品牌。1987年以来受中国文化部派遣,先后赴前苏联、芬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访问演出,参加印度新德里、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木偶艺术节演出,2000年赴泰国东方大学和泰国十余所院校作访问演出,2003年参加韩国春川国际艺术节获优秀表演奖。近年来曾数次赴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商演,这些演出均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受到各国观众及艺术家们的欢迎和高度赞誉。2007年10月受中国文化部派遣赴墨西哥参加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演出近一个月受到热烈欢迎。还多次配合国务院侨办举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赴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瑞士、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慰侨演出,得到了国务院及海外侨胞的高度评价。2008年元月受香港特区政府邀请参加香港新年迎春系列活动,与香港民众恭贺新春。2008年8月,参加北京奥运会系列文化活动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受到好评。2012年承接2012年国际木偶联合会第21届国际木偶艺术节南充主题会场的专场演出,演出大型木偶剧《彩蝶的神话》,并且获得艺术节最高奖“最佳剧目”奖。同年剧院派出中青年演员参加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金狮奖”中青年技艺大赛,演出《秀长绸》、《桃花韵-书艺》,分别获得优秀表演奖和最佳表演奖,扩大了大木偶在国内外的影响,同时提升了南充在国内外的城市形象。
传承光大 任重道远
由于体制和历史的诸多原因,剧院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面临着较大的现实困难,特别是在整理传统剧目和剧本时,资金的投放力度不够,造成了许多传统剧本的遗失。川北大木偶的保护与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使更多的、珍贵的传统艺术资料得到收集、保护与完善、
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锻炼,是保护和传承这一国家级名录项目最核心工作。所以不但要灵活的运用以前的用人机制,做到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而且还需要与省、市各个艺术学院进行交流、学习与协作,使年轻一代的人才“走出去、进得来、留得住”,使他们增加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艺术修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川北大木偶这一稀有剧种的保护,需要传承人的不断努力、科学研究、开拓创新,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相信,川北大木偶这朵中国民族民间的艺术奇葩,一定会开得更加美丽和娇艳。
我国的木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汉,兴于唐,到宋时就相当盛行了。南充地区的木偶戏有川北大木偶与京木偶,二者都是杖头木偶,此外还有指戏木偶,即被单戏。京木偶较小,川北大木偶较大。京木偶与流行于其它地区的京木偶相同,而川北大木偶则风格别具,颇有特色。川北大木偶身高四尺有余,比京木偶大出三倍以上,酷似真人,且表演不受剧种限制,人和木偶混合(阴阳班)演出时,神貌无异。
据史料和口碑所证,川北大木偶已有300余年历史。清初湖广人青发旺在湖广填四川移民时,将大木偶艺术带到了川北仪陇县,后来青氏又将此技艺传给了杨三合。1914年仪陇县包包场(今石佛乡)木偶艺人李约之买了杨三合后代的木偶,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创立了“福祥班”,或称“李家班”。此后,大木偶艺术在川北地区活动频繁,妇孺皆知,人称“川北大木偶”。
川北大木偶的人物造型以写实为主,眼、眉、口、头、耳、鼻、手、腰以及关节均可以活动,表演时能取物握物,穿衣解带,带帽脱帽,穿靴脱靴,吹火点蜡,拂袖掸尘,变脸下腰,神乎其技,与人无二。同时翎子功、扇子功、水袖功等亦无异于生人。川北大木偶传承了最古老的木偶藝术,从其表演的特点及其本身,都能管窥出古时木偶艺术的精彩,特别是其惟一性,要使川北大木偶的保护和传传承,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价值。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亚洲文化》、香港《大公报》刊登川北大木偶剧照,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评价和颂扬了世界稀有的川北大木偶艺术。前苏联戏剧家、著名木偶大师奥布拉兹佐夫在1950年代就发表了评论文章,称赞川北大木偶艺术是“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大木偶艺术是世界独特的十分令人珍爱的木偶艺术”,“在表演手法丰富细腻方面,欧洲木偶艺术还比不上中国”。
四川省大木偶剧院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戏的唯一传承单位。剧院自组建以来,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民族民间戏剧节目《玉莲花》、《红宝石》、《美人鱼》等,多次在市、省乃至全国艺术表演赛事上获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分别进京在中南海怀仁堂等地为中央领导做了汇报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与慰问。此外,作为南充市少有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光荣使者”,剧院先后到前苏联、芬兰、美国、荷兰、新加坡、泰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公演和商演。
走出低迷 焕发青春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全院演职人员共同努力下,川北大木偶呈现出创作繁荣、演出活跃、交流频繁、文旅结合、全面开花的新局面,走出一条保护与创新,传承与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之路。川北大木偶成为一朵永不凋落的艺术之花。
剧院采取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并用全新的艺术表演手法让老戏焕发新的魅力,使它更贴近时代,更符合现代人的道德观与价值观。2004年剧院大胆开拓演出市场,精心创作和演出了《长绸舞》、《大木偶变脸》、《大木偶集萃》、《大木偶书艺》等适合大众的节目,以时间短、内容新、演员少、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从2005年9月开始至今,剧院与四川峨眉山风景区签订演出协议。联合打造了两台《圣象峨眉》和《峨眉·韵》旅游专场晚会,已经成为当地旅游晚会品牌,实现观众与木偶的多层次交流,演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占领国内演出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展“走出去”战略,打造国际文化品牌。1987年以来受中国文化部派遣,先后赴前苏联、芬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访问演出,参加印度新德里、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木偶艺术节演出,2000年赴泰国东方大学和泰国十余所院校作访问演出,2003年参加韩国春川国际艺术节获优秀表演奖。近年来曾数次赴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商演,这些演出均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受到各国观众及艺术家们的欢迎和高度赞誉。2007年10月受中国文化部派遣赴墨西哥参加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演出近一个月受到热烈欢迎。还多次配合国务院侨办举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赴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瑞士、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慰侨演出,得到了国务院及海外侨胞的高度评价。2008年元月受香港特区政府邀请参加香港新年迎春系列活动,与香港民众恭贺新春。2008年8月,参加北京奥运会系列文化活动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受到好评。2012年承接2012年国际木偶联合会第21届国际木偶艺术节南充主题会场的专场演出,演出大型木偶剧《彩蝶的神话》,并且获得艺术节最高奖“最佳剧目”奖。同年剧院派出中青年演员参加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金狮奖”中青年技艺大赛,演出《秀长绸》、《桃花韵-书艺》,分别获得优秀表演奖和最佳表演奖,扩大了大木偶在国内外的影响,同时提升了南充在国内外的城市形象。
传承光大 任重道远
由于体制和历史的诸多原因,剧院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面临着较大的现实困难,特别是在整理传统剧目和剧本时,资金的投放力度不够,造成了许多传统剧本的遗失。川北大木偶的保护与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使更多的、珍贵的传统艺术资料得到收集、保护与完善、
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锻炼,是保护和传承这一国家级名录项目最核心工作。所以不但要灵活的运用以前的用人机制,做到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而且还需要与省、市各个艺术学院进行交流、学习与协作,使年轻一代的人才“走出去、进得来、留得住”,使他们增加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艺术修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川北大木偶这一稀有剧种的保护,需要传承人的不断努力、科学研究、开拓创新,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相信,川北大木偶这朵中国民族民间的艺术奇葩,一定会开得更加美丽和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