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中的审美尝试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是当前诗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审美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诗歌之美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之美,才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诗歌创作热情。
  【关键词】诗歌教学;美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人们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用诗来比拟,足见诗是一切美的事物中最美的,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之美,是每个语文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
  诗歌教学“三美”的实现方法
  詩歌的美,是整体的美,很难把各种来源割裂开来。但具体分析,诗歌之美是由意象、意境、语言、形式等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首先,解读诗歌的意象之美。以意象达情、表义是诗歌的常用手法。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和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托。古往今来,众多的优秀诗篇在我们眼前展现了纷繁复杂、无穷无尽的意象。有雄壮的,“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有深沉开阔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以动感取胜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有以静取胜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意象纷呈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有朦胧深致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有阴涩晦暗的,“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有凄惨激越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以怪为美的,“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有主体鲜明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有幽怨悲苦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有纤细柔弱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意象多种多样,很难进行无所不包的统计。
  其次,把握诗歌的意境之美。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共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招摇的水草,余阴下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再让我们看看杜甫的《登高》,诗人登上高处,感受“风急天高”听着“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哀转久绝”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图画。柳永的《雨霖铃》也选取了一系列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如“杨柳”“风”“月”等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使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在酒醒之后。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情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种种情境构成的凄美画面,怎能不让人寸断肝肠!
  再次,探究诗歌的语言美。诗歌是语言艺术,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诗歌的语言美,是通过一些关键性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表现出来的。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这一个“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用一个“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动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另外,副词、数词的巧妙使用,也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收到出人意料的美学效果。
  最后,注重诗歌的形式之美。诗歌的形式美就是诗歌的对仗、平仄、韵律及赋、比、兴等,因为有了这一特殊的形式美,才有了诗歌这一独特的文学体裁和靓丽的外表。笔者认为古代诗歌也好,现代诗歌也好,形式绝对和组成诗歌的元素一样重要。
  结语
  总之,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审美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诗歌之美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之美,才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提高阅读的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比如现在的阅读电子书等等。我们所做的,只是每一所农村学校都能做到的事,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对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人生态度大有益处。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杯子里住着什么怪物?它能吹灭蜡烛,还能把水吸上去。  实验工具:  蜡烛、玻璃杯、盘子、色素  实验过程:  1.往盘子里倒一些水。  2.往水里滴几滴色素。  3.点燃蜡烛,将蜡烛放在盘子中央。  4.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5.突然,蜡烛熄滅了!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实验中的科学: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当杯子里的氧气被消耗完后,蜡烛会因为缺氧而熄灭。  杯子里的空气减少后压力就变小了,而外
【摘要】作文在各类考试中所占分值大,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又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只练不改不评,达不到训练目的;抽查评改,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全批全改,对教师是一种负担,且主要工作由教师承担,缺乏学生自己的活动,效果欠佳。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作文批改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批改;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
<正> 本文研究的系统是由两个多年调节大型水电站组成的梯级系统,目标是制定联合运行的最优策略,以期获得尽可能大的动能经济效益:(1)水电站系统直接的动能经济效益最大,即梯
本文介绍了高斯积分法计算重力坝失效概率的基本公式和方法;研究了随机变量的不同分布、特别是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断摩擦系数f&#39;和凝聚力C&#39;的分布类型对重力坝抗
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树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完善教材的意识,要克服对教材、教参、考研员及专家的依赖,实事求是,勇于思考,勇于创新。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联系,
文化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的,地方文化更是能够作为一种科学教学资源。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尝试渗透地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提高科学学习效率。
从小到大,我都喜欢吃橘子。有一次,家里的橘子发霉了,颜色变成了青紫色,有的地方还呈现黑色。怎么会这样呢?我查找资料,了解到这是霉菌在作怪。可是为什么霉菌有机可乘呢?会不
针对MEMS层叠器件悬空结构划切的各种缺陷,提出了分段进给式切割方法,通过多次切割同一个划切槽,切割深度依次增加,直到切割深度大于悬梁厚度,有效减小悬空结构底部崩边和裂
通过岩芯构造缝的交切关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岩石声发射试验,并结合研究区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对裂缝的形成期次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