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的电话在响,许多的事要备忘,许多的门与抽屉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如此的慌张。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台湾音乐人李宗盛的这首歌曲《忙与盲》,反映出了现代人普遍忙碌却又有些盲目的生活现状:每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却发现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有很多人“瞎忙”、“装忙”,陷入了忙碌的陷阱,最终回过头来发现一事无成。
近四成人没有休闲时间
陈小姐每天8点就到了公司,比公司要求的早到了1个小时。她自认为是个勤快人,吃完早点,洗洗手,擦擦桌子,整理一下书架,再泡杯茶,翻翻报纸,接了几个电话,转眼就11点了,这才想起来有个重要的报表没完成呢。
小王刚进入职场不久,还没脱掉一身稚气。身为网络达人的他,一坐到电脑前,先是MSN、QQ、飞信、旺旺登录,马上一片对话框在闪烁。随后几个新闻首页弹出来,挨个看完,再刷微博、查邮件、看网购信息、股票行情……忙活一天,几乎没干啥实事,老板指派的活儿都是“抽空”干的。等到发薪水的时候,发现业绩那部分少得可怜,这才傻了眼。
蒋先生刚刚荣升了项目经理,一下子各种繁杂的事务摆在眼前,可偏偏这时候老家有个亲戚病了,非让他帮忙找知名的医生看病。蒋先生怕被骂“忘本”,不好推脱,每天陪着上医院。这样一来,好多人都听说他在医院有门路,纷纷找他帮忙看病,蒋先生怕得罪人,都没拒绝。很快就是年中了,项目一点进展都没有,老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蒋先生才发现,自己这半年的忙碌都是无用功。
如今,“最近忙什么呢?”“瞎忙!”成了人们见面时的惯用语。《生命时报》日前联合搜狐健康频道、39健康网进行的一项1500余人参加的调查结果显示,52.2%的人表示“太忙了,几乎没时间休息”,56.6%的人会习惯性地问朋友“最近你在忙什么”,38.4%的人表示每天几乎没有休闲时间,32.1%的人表示不知道都忙了什么,就是觉得没时间。
小心成为“瞎忙族”
现代社会里,为了应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实现自我价值,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忙碌成了一种常态。有人是真忙,而有人的“忙”意义不大,忙忙碌碌却没有结果,被称为“瞎忙族”。
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和西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杨东指出,典型的“瞎忙族”有三大特征:1.安排不好时间。网上聊天、浏览新闻、刷微博这些琐事,让很多时间白白溜走了。一会儿忙这个一会儿忙那个,时间碎片化,效率很低,导致事情越堆越多。2.不分主次。很多人做事前没有合理的计划,做事不分主次,导致自己像一个“消防员”随时要去“救火”,成了急事琐事的奴隶,最重要的事反而未能及时完成,做事效率低。3.闲下来就焦虑。不怕忙,就怕无事可做,这也许是现代人最普遍的一种心态。就像一个疯狂的陀螺,习惯了高速旋转,一旦停下来,反而会焦虑、恐惧、空虚,有的人甚至有了假期反而不会休闲了。
他们为何沦为“瞎忙一族”呢?杨东分析,一是不懂得取舍,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身兼数职,被各种事务缠身,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但是,他们又很难将这些关系平衡,最终导致什么事都做不专、做不精,工作生活一团糟。二是虚荣心作怪,这是现在盛行的文化观念,认为忙才是有所作为,闲着就是没本事,甚至有人虚荣地“装忙”寻求心理安慰,或努力在领导面前表现出忙碌状态,认为这样会给领导留下勤奋的好印象。三是追求完美,这也是导致做事效率低、习惯拖延的重要原因。有些人事无巨细要求做到完美,不停地挑选、反复地修改,最终偏离了最重要的目标。
把自己从忙碌中解放出来
忙碌,不但指动作行为上快手快脚,也包括心理处于紧张、高压的状态,长期处于“压力山大”的忙碌状态,对身心健康的伤害不容小觑。杨东说,长期被繁杂的事务缠身,不仅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还会造成身心疲惫,产生疲倦、易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所以,应该学着把自己从忙碌中解脱出来,生活得有张有弛、快乐充实。对此,心理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1.活用“死时间”。回顾一天的事务,以半小时为单位列一个详细的时间表,了解自己一天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并分析总结哪些时间段被白白浪费,成了莫名溜走的“死时间”。将这些时间用来做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打电话、填单据、回复邮件等。
2.不要到处“救火”。以要事为先,将一天的事务列表,然后用80%的时间先做既紧急又重要的事,其次做重要的事,最后做紧急的事,尽量把精力集中在能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
3.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工作时,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有紧迫感,不要把工作场所当成社交场合。一次专心做一件事,并且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之后立刻进入下一项工作,不要许多事情同时处理。
4.学会说“不”。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核心价值观,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尊重内心的感受,不攀比,不被别人的评判标准“绑架”;对别人提出的要求懂得适当拒绝,学会放弃;将自己从信息海洋中解脱出来。
5.每天有1个小时不使用电子设备。无论多忙,也要每天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浇花、养鱼、阅读或者思考,放松心灵,储存能量。
近四成人没有休闲时间
陈小姐每天8点就到了公司,比公司要求的早到了1个小时。她自认为是个勤快人,吃完早点,洗洗手,擦擦桌子,整理一下书架,再泡杯茶,翻翻报纸,接了几个电话,转眼就11点了,这才想起来有个重要的报表没完成呢。
小王刚进入职场不久,还没脱掉一身稚气。身为网络达人的他,一坐到电脑前,先是MSN、QQ、飞信、旺旺登录,马上一片对话框在闪烁。随后几个新闻首页弹出来,挨个看完,再刷微博、查邮件、看网购信息、股票行情……忙活一天,几乎没干啥实事,老板指派的活儿都是“抽空”干的。等到发薪水的时候,发现业绩那部分少得可怜,这才傻了眼。
蒋先生刚刚荣升了项目经理,一下子各种繁杂的事务摆在眼前,可偏偏这时候老家有个亲戚病了,非让他帮忙找知名的医生看病。蒋先生怕被骂“忘本”,不好推脱,每天陪着上医院。这样一来,好多人都听说他在医院有门路,纷纷找他帮忙看病,蒋先生怕得罪人,都没拒绝。很快就是年中了,项目一点进展都没有,老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蒋先生才发现,自己这半年的忙碌都是无用功。
如今,“最近忙什么呢?”“瞎忙!”成了人们见面时的惯用语。《生命时报》日前联合搜狐健康频道、39健康网进行的一项1500余人参加的调查结果显示,52.2%的人表示“太忙了,几乎没时间休息”,56.6%的人会习惯性地问朋友“最近你在忙什么”,38.4%的人表示每天几乎没有休闲时间,32.1%的人表示不知道都忙了什么,就是觉得没时间。
小心成为“瞎忙族”
现代社会里,为了应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实现自我价值,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忙碌成了一种常态。有人是真忙,而有人的“忙”意义不大,忙忙碌碌却没有结果,被称为“瞎忙族”。
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和西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杨东指出,典型的“瞎忙族”有三大特征:1.安排不好时间。网上聊天、浏览新闻、刷微博这些琐事,让很多时间白白溜走了。一会儿忙这个一会儿忙那个,时间碎片化,效率很低,导致事情越堆越多。2.不分主次。很多人做事前没有合理的计划,做事不分主次,导致自己像一个“消防员”随时要去“救火”,成了急事琐事的奴隶,最重要的事反而未能及时完成,做事效率低。3.闲下来就焦虑。不怕忙,就怕无事可做,这也许是现代人最普遍的一种心态。就像一个疯狂的陀螺,习惯了高速旋转,一旦停下来,反而会焦虑、恐惧、空虚,有的人甚至有了假期反而不会休闲了。
他们为何沦为“瞎忙一族”呢?杨东分析,一是不懂得取舍,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身兼数职,被各种事务缠身,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但是,他们又很难将这些关系平衡,最终导致什么事都做不专、做不精,工作生活一团糟。二是虚荣心作怪,这是现在盛行的文化观念,认为忙才是有所作为,闲着就是没本事,甚至有人虚荣地“装忙”寻求心理安慰,或努力在领导面前表现出忙碌状态,认为这样会给领导留下勤奋的好印象。三是追求完美,这也是导致做事效率低、习惯拖延的重要原因。有些人事无巨细要求做到完美,不停地挑选、反复地修改,最终偏离了最重要的目标。
把自己从忙碌中解放出来
忙碌,不但指动作行为上快手快脚,也包括心理处于紧张、高压的状态,长期处于“压力山大”的忙碌状态,对身心健康的伤害不容小觑。杨东说,长期被繁杂的事务缠身,不仅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还会造成身心疲惫,产生疲倦、易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所以,应该学着把自己从忙碌中解脱出来,生活得有张有弛、快乐充实。对此,心理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1.活用“死时间”。回顾一天的事务,以半小时为单位列一个详细的时间表,了解自己一天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并分析总结哪些时间段被白白浪费,成了莫名溜走的“死时间”。将这些时间用来做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打电话、填单据、回复邮件等。
2.不要到处“救火”。以要事为先,将一天的事务列表,然后用80%的时间先做既紧急又重要的事,其次做重要的事,最后做紧急的事,尽量把精力集中在能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
3.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工作时,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有紧迫感,不要把工作场所当成社交场合。一次专心做一件事,并且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之后立刻进入下一项工作,不要许多事情同时处理。
4.学会说“不”。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核心价值观,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尊重内心的感受,不攀比,不被别人的评判标准“绑架”;对别人提出的要求懂得适当拒绝,学会放弃;将自己从信息海洋中解脱出来。
5.每天有1个小时不使用电子设备。无论多忙,也要每天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浇花、养鱼、阅读或者思考,放松心灵,储存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