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微小核糖核酸-34a(miRNA-34a)体外转染肝星状细胞-T6(HSC-T6)后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率及活化的影响,探讨miRNA-34a在肝纤维化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别对miRNA-34a重组慢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病毒组转染肝星状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印迹法
【机 构】
:
325000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温州医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微小核糖核酸-34a(miRNA-34a)体外转染肝星状细胞-T6(HSC-T6)后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率及活化的影响,探讨miRNA-34a在肝纤维化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别对miRNA-34a重组慢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病毒组转染肝星状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HSC-T6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 mRNA及蛋白表达.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者采用Dunnett T3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转染效率为80%;与空白对照病毒组相比,转染后RT-PCR显示,miRNA-34a重组慢病毒组miRNA-34a mRNA的含量是3.6,其表达量明显升高;miRNA-34a重组慢病毒组肝星状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24、48及72 h的F值分别为9.048、168.070、812.390,均P<0.05);TGF-β1和α-SMA 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相对于空白对照病毒组的含量分别为0.28和0.13;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量均降低(F=64.444、90.577,均P<0.05);而MMP3表达量明显升高(F=374.584,P<0.05).结论miRNA-34a能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有望在治疗肝纤维化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肝脏反复炎性损伤和修复可导致肝纤维化.丙型肝炎慢性化不仅与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相关,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也参与了丙型肝炎慢性化[1].淋巴细胞与局部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等的相互作用可影响肝纤维化进程.虽然成纤维细胞和吞噬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但其他淋巴细胞,如T、B淋巴细胞的作用也不能忽视,且发现B淋巴细胞的HCV感染可能导致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的肝外表现,如2型混合性冷球蛋白血
目的 探讨干扰素入1慢性HBV感染青少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HBV感染青少年患者34例,其中免疫耐受期18例,免疫清除期16例;设健康对照者10名。采集外周血分离PBMC,分3组体外培养PBMC诱导成熟DC,干扰素入1培养组:仅加入干扰素x1常规培养组:加入重组人IL-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培养组:加入IF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大量使用,各种介入治疗、器官移植等技术的广泛开展,真菌感染的患者不断增多[1].白念珠菌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之一,患者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感染,可导致念珠菌阴道炎、念珠菌血症、鹅口疮等疾病.伴随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应用,临床出现越来越多耐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菌株,其中唑类抗真菌药物的靶酶编码基因ERG11的突变和过度表达是白念珠菌产生耐药性的重
走进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号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了解武昌起义的来龙去脉,瞻仰革命先烈,是许多外地游客来到武汉后的选择。 武昌起义纪念馆建立在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的旧址上。2017年,武昌起义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有数千件辛亥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熊一枪” 人们通常认为,是熊秉坤打响了武昌
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新生儿进行主动-被动双重免疫,可有效阻断HBV的垂直传播,但由于宫内感染,仍有10%~15%的新生儿免疫失败.目前,宫内感染的阻断尚无有效措施,特别是高病毒载量的孕妇,新生儿感染HBV的概率更大.如何快速降低孕妇体内HBV DNA水平,是预防胎儿宫内感染的关键.近年来,陆续上市的核苷(酸)类似物可有效抑制HBV复制,降低HBV DNA水平,但这些药物
产前检查是预防垂直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环节,对孕妇产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能够及早发现传染病患者,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和控制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传染病发生率,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医院感染,以及避免医务工作者职业感染.本研究通过对就诊孕妇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TP-Ab)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这4种传染病在孕妇中的感染情况,以便能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办、感染病学分会小儿肝病和感染学组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儿科肝脏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学术会议于2013年8月22至25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双门楼宾馆召开。会议除了交流最新的儿科肝病和感染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最新研究进展外,特邀请我国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郑树森院士等进行专题报告。本次会议注册费:普通代表1000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生和研究生600元(凭相关证件),授予国家级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近1/3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1],其中肺外结核占所有结核病的15%~20%[2].相对于肺结核,目前肺外结核诊断存在很多困难,主要原因是肺外结核感染途径和感染部位多样,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现有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阳性率较低.结核菌素(PPD)试验是临床常用的筛查结核的免疫学方法,但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因此,寻找一种对肺
目的 通过对苏州市2004年至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株的基因型别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株基因特点,为加强麻疹病毒学监测,实现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至2010年苏州市麻疹病例,分析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采集2009年至2011年57例麻疹患者咽拭子和尿液标本分离病毒,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456 bp核苷酸并进行序列测定,与G
目的 探讨IL-22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ACLF患者79例和健康志愿者24名。ELISA法检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28d的血浆IL-22水平,在住院第28天评估病情,患者随访至入院后5个月。根据预后分析血浆IL-22水平在ACLF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预后价值。两组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