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翔被抓,很多人欢呼,可是究竟应该欢呼什么呢?
金融江湖,其实比很多人想象得要小。那些在发生的瞬间显得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在过往短短十几二十年间,已经以类似的韵脚被重复了好多次。
作为一个2001年7月正式入行的证券人,曾经在校园里想象了无数遍激情飞扬的证券生涯,却不料一脚踏进行业的一个大转折点。
以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为导火索,加之不断曝光的上市公司重大造假丑闻,2001年下半年起,证券市场步入漫漫熊市。而在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的过程中,以中科系、德隆系为代表的一系列股市“庄家”遭到严厉的查处和治理,当时的人们纷纷欢呼:A股市场自此入了一轮“推倒重来”的阶段。
时间到了2015年。
那些曾经因银广厦、蓝田股份损失惨重的投资者,今日照样没能避开庞大的造假大军。从上市之初风光无限的华锐风电,到包括南纺股份、莲花味精等在内的各路精英,又比如那神秘的来无影去无踪的獐子岛扇贝,种种事件可能造成的沉重代价,其最终的承担者,仍然是二级市场上的普通股民。
而那些深受投机之害的散户,其中又有多少是一边痛骂,一边希望自己搭顺风车,甚至曾经在某些时刻怀着取而代之的心态呢?
徐翔发迹于江浙,这种从社会底层出身的操盘者,对中国社会的人性往往有着真实且精准的判断——据称他几乎没有业余爱好,做一切事都是为了投资。
如果说一个市场有漏洞,那么从逐利的角度出发,几乎所有市场参与者都会追逐其中;如果说一个非正常手段有用,那么恐怕也不止徐翔会采用这样的手段。说到底,这是一个行业整体生态环境的问题。徐翔能成功,光靠小道消息、美女攻势是不够的,将规则的漏洞运用到极致,恐怕才是其杀手锏之一。
想来,那些身处一线金融市场的人,其实是最没有权力对徐翔“墙倒众人推”的。想想自己有多少客户曾经盯着“敢死队”的席位跟踪交易,想想曾经有多少同行视徐翔及泽熙为“神”——那个时候,大家除了膜拜,又有多少人会质疑徐翔的手段?
无它,因为大环境如此。如果不能利用这个环境,便是鱼肉,更谈不上脱颖而出。所以一切都理所当然。
但任何借势和利用都有度的问题,当所有人的不合理参与将市场推向一个极端,那整个平衡就被破坏了,这个市场也就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徐翔以他的手段做到他的极致,然后就出局了。是市场给了他这个机会还是最后他恶化了市场?恐怕只能说是相互作用。
徐翔该不该抓?该抓。
但抓了以后是否就天下太平了呢?
如果将徐翔的被抓视为一个终点,一切未免结束得太过快速且乐观了:个人行为轻易就能给市场造成混乱,是否应该检讨市场本身在设计上存在的巨大缺陷?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投机而不是投资为目的的市场环境,监管部门是否应对此承担一定的引导责任?
人人都说,在金融市场里混,需要“顺势而为”,但这个“势”,太多时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涉及土壤的问题,不能以对个别人的审判而草草收场。如果这个市场仍然是原先的逻辑,原先的心态,原先的监管,那么,大游资与机构主导吃肉,散户们跟风喝汤(但最终往往连底裤也输光)的现象将再次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作为从业人员而言,即便不能改变大局,也仍应该自我反省。从小处讲,出于心有戚戚然的心态,也需要让自己生存得更加安全;从大处讲,认识到旧的格局已去,未来该如何在新的大势下真正找出一条更加有效的投资之道,或许才是这个市场、行业最终的出路。
金融江湖,其实比很多人想象得要小。那些在发生的瞬间显得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在过往短短十几二十年间,已经以类似的韵脚被重复了好多次。
作为一个2001年7月正式入行的证券人,曾经在校园里想象了无数遍激情飞扬的证券生涯,却不料一脚踏进行业的一个大转折点。
以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为导火索,加之不断曝光的上市公司重大造假丑闻,2001年下半年起,证券市场步入漫漫熊市。而在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的过程中,以中科系、德隆系为代表的一系列股市“庄家”遭到严厉的查处和治理,当时的人们纷纷欢呼:A股市场自此入了一轮“推倒重来”的阶段。
时间到了2015年。
那些曾经因银广厦、蓝田股份损失惨重的投资者,今日照样没能避开庞大的造假大军。从上市之初风光无限的华锐风电,到包括南纺股份、莲花味精等在内的各路精英,又比如那神秘的来无影去无踪的獐子岛扇贝,种种事件可能造成的沉重代价,其最终的承担者,仍然是二级市场上的普通股民。
而那些深受投机之害的散户,其中又有多少是一边痛骂,一边希望自己搭顺风车,甚至曾经在某些时刻怀着取而代之的心态呢?
徐翔发迹于江浙,这种从社会底层出身的操盘者,对中国社会的人性往往有着真实且精准的判断——据称他几乎没有业余爱好,做一切事都是为了投资。
如果说一个市场有漏洞,那么从逐利的角度出发,几乎所有市场参与者都会追逐其中;如果说一个非正常手段有用,那么恐怕也不止徐翔会采用这样的手段。说到底,这是一个行业整体生态环境的问题。徐翔能成功,光靠小道消息、美女攻势是不够的,将规则的漏洞运用到极致,恐怕才是其杀手锏之一。
想来,那些身处一线金融市场的人,其实是最没有权力对徐翔“墙倒众人推”的。想想自己有多少客户曾经盯着“敢死队”的席位跟踪交易,想想曾经有多少同行视徐翔及泽熙为“神”——那个时候,大家除了膜拜,又有多少人会质疑徐翔的手段?
无它,因为大环境如此。如果不能利用这个环境,便是鱼肉,更谈不上脱颖而出。所以一切都理所当然。
但任何借势和利用都有度的问题,当所有人的不合理参与将市场推向一个极端,那整个平衡就被破坏了,这个市场也就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徐翔以他的手段做到他的极致,然后就出局了。是市场给了他这个机会还是最后他恶化了市场?恐怕只能说是相互作用。
徐翔该不该抓?该抓。
但抓了以后是否就天下太平了呢?
如果将徐翔的被抓视为一个终点,一切未免结束得太过快速且乐观了:个人行为轻易就能给市场造成混乱,是否应该检讨市场本身在设计上存在的巨大缺陷?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投机而不是投资为目的的市场环境,监管部门是否应对此承担一定的引导责任?
人人都说,在金融市场里混,需要“顺势而为”,但这个“势”,太多时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涉及土壤的问题,不能以对个别人的审判而草草收场。如果这个市场仍然是原先的逻辑,原先的心态,原先的监管,那么,大游资与机构主导吃肉,散户们跟风喝汤(但最终往往连底裤也输光)的现象将再次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作为从业人员而言,即便不能改变大局,也仍应该自我反省。从小处讲,出于心有戚戚然的心态,也需要让自己生存得更加安全;从大处讲,认识到旧的格局已去,未来该如何在新的大势下真正找出一条更加有效的投资之道,或许才是这个市场、行业最终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