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干年前,共青团是大学里唯一的社团;现在,高校里社团满天飞,其中不乏“奇葩”社团。在社团中获得各种新奇体验之余,社团给大学生的青春留下了什么痕迹?社团在大学生的校园成长中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于高校社团今后的发展来说,回答好这些问题,将对社团发展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
退出社团原因并不纷繁
今年6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发起的一项有16256人参与的调查中,53.2%的受访者直言当下高校学生社团有些太多了,54.7%的受访者直言后悔曾经加入高校学生社团。
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学生社团已是大学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二三十年前,大学生活并不是这样轻松。即使是今天,大学生走出大学校门后,成为社会上社团成员的机会是极少的,这让那些表示后悔加入社团的大学生显得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
曾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却为此感到后悔,这片天空中有着怎样的云彩?调查结果显示,有些社团管理混乱,名不副实。50.5%的受访者在校时都报过社团。在这些加入社团的学生中,存在大量退社的现象。如下表所示,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成为首要原因,其余一些原因也较为普遍。范一凡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刚入学时参加了3个社团,现已经退出两个。“刚入学对社团的期望值太高了,后来接触之后,和想象之中的并不一样,感觉参加这些活动还不如自己看书、自己学习带来的收获多。”
“加入社团还要收费,一般只要二三十元社费就可以加入,但是等学业压力以及其他工作一多,精力不够,就会退社。”厦门大学社团联合会主席何令蔚介绍说,很多学生加入社团是急于拓展社交圈子,但沉淀一段时间后,一直互动的至多也就那几个。
调查显示,对于46.1%的受访者来说,校园社团活动对充实自己并无帮助。而且在他们看来,“社团干部官僚化”(59.3%)、“社团活动数量少、质量低”(34.1%)、“活动经费匮乏”(14.3%)、“管理层水平有限”(13.4%)、“学校限制太多”(10.8%)和“社会不重视校园社团”(10.7%)等一系列问题日渐凸显。
调查中,也有38.1%的受访者表示并不后悔加入社团。“既然加入了社团就是想要锻炼一下自己,但是社团元老的关注点往往不是社员的积极性而是自己的政绩,导致很多人在发现真相后失望退社。”现就读于沈阳农业大学的王刚说。
“学校很多社团都是在靠一小撮人在撑着,凝聚力不强。”北京某高校学生陈建凤说,学生社团的管理运营机制很松散,像他这样的普通会员,几乎完全可以不去参加活动。只有协调执行者或有一点职务者才會被强制要求。这样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划分出了“自己人”,其他人想要融入不是很容易。
校园与社会间的导航灯塔
在高校云集的北京,社团众多。到2013年12月,北京高校登记在册的社团超3400个,社员约24万人。
这么多的社团,宗旨各自不同。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教练计划会长尚超介绍,该校“职业生涯教练计划”始于2006年春季,力求在“在校园与职场之间竖起一盏导航灯塔,为在校同学与职场人士搭建一座沟通桥梁”,在国内首创聘请包括党政机关干部、企业高管、高级技术人才等在内的职场精英们为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担任职业生涯教练,帮助同学们提高职业素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团委书记徐楠介绍,该校用专业带动学生社团、以社团引导学生学习,先后形成了以财贸艺术团、财贸导游团、财贸礼仪社、货币社等具有财贸特征、财贸内涵的107个学生社团,还有点钞社团、叫卖社团、调酒社团等,让学生以实际工作为载体,身临其境地感触和体验财贸岗位工作中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太阳花摄影协会的学子们,因为对摄影的痴迷和爱恋而聚在一起。太阳花摄影协会会长张洲浩介绍说,他们协会聚集了一批学理工科的同学。埋头研究理工的宅男,为什么要玩摄影?曾经这个团队让人惊异甚至怀疑,但他们觉得专业并不会限制一个人发现美的视角。即使是在枯燥的数理化公式中,也能发现惊人的美。学得了数理化,玩得了小清新,这话用来形容这个社团,一点都不夸张。
张浩洲说,太阳花摄影协会的宗旨就是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服务同学,因此这个团队热爱用影像记录点点滴滴,向身边的人传播热爱生活的理念。除了开展摄影知识相关学习、实践、交流等各项活动,还让同学们在比赛、展览、实践中互相学习,协会坚持不定期地邀请一些有专业水平的摄影师开展讲座或进行幻灯展示会,让社员们学习到更丰富更专业的知识。协会组织外出摄影采风活动,举办各类摄影比赛,并推荐优秀拍摄者参加国内摄影大赛,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老传统遭遇新生代
毋庸置疑,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但调查显示,每年开学季,社团招新的成效总体呈下降趋势。为什么实用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不了新生的兴趣?有专家表示,但在学生社团数量日益增加的今天,整体影响力有逐步下降趋势,但这也与新生结构变化有一定关系。
2013年底,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迎来了第一批“95后”新生。新一代大学生们对校内的老规矩提出了质疑——所有社团成员不得在本社团内找对象谈恋爱?大一学生小吴就明确表示:“参加社团既是图锻炼,也是奔着交友去的,遇到心仪的女生,难道眼睁睁看她被别人追走?”在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羽毛球社、话剧社的负责人表示,“社会上很多公司不是禁止员工内部恋爱吗?社团如职场。”禁恋令是很多社团的老传统,一旦发现内部同学谈恋爱,其中一人必须退出社团。不少新生本来跃跃欲试,听说不许谈恋爱,打起退堂鼓。部分新生表示,社团的规矩实在是奇葩,不够人性化。
“95后”新生代大学生闹出的囧事还有很多。2013年底,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原工学院的近百名大学生参与该校某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时,竟被分发安全帽冒充农民工,迎接公司领导的视察。上网爆出这事的也是一位“95后”学生。这位学生介绍,社团通知说,参加这个社会实践可以获得“社会实践证明”,于是他将信息发给了不少同学。活动当天,近百同学集合完毕,被一家公司的车接到了一处工地,每人被发了一个安全帽,冒充农民工迎接公司领导视察。该社团负责人席某承认确有此事,并直说后悔。据他介绍,活动确实是他牵头组织的,之前该公司曾赞助过学校的一些社团活动,这次说要举办一个活动,让帮忙出些人,当个观众,没想到是冒充民工接受视察,影响十分不好。席某还表示,以前也组织学生参加过各种活动,这一次社团内的小弟反水,让他始料未及。 今年五一期间,北京市密云区琉辛路张家坟村附近白河河边的树林内,北京交通大学攀登社团——山盟社组织的活动结束后,在现场遗留数十公斤垃圾,并砍树一棵。这些垃圾被途经的攀岩爱好者带走。山盟社负责人称,此前附近村民要求回收垃圾,才决定将垃圾遗留。事后有社团往届成员评论说,多年来一直组织野外烧烤,但从未闹出过这种事情。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志扬分析认为,“95后”学生的父母多为“70后”,这一批人是我国第一代大量进入大学、最后一代毕业后就有正式工作的人,他们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很好的条件下培养。和“80后”大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95后”大学生的父母多为大学毕业生,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更有文化氛围、思想更自由。以往的社团有很多目的性不明确,或者无聊的恶搞,这些社团正被新一代大学生抛弃。
当学生构成发生变化之后,社团传统也的确面临挑战。
社团实践功能更被关注
“95后”新生对社团的口味有了明显改变:琴棋书画诗歌茶等兴趣类社团不再风靡,偏重社会实践和团队合作的社团备受青睐。在黑龙江大学学生社团纳新过程中,社团展台设置花样频出,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被广泛使用,天文社摆出望远镜引人驻足。摄影协会展出了精彩的社团活动剪影以及优秀摄影作品。社会调查协会、社会工作协会、市场营销协会……许多偏重实践性的社团正逐渐在黑大校园中崭露头角,这些社团为学生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在大学校园中就能够提早与社会接轨,因而受到新生青睐。
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招新常规武器,几乎所有社团都有自己的人人主页、新浪微博。一些社团在宣传单上还印制了微信二维码,同学们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就能及时了解社团近期举办的活动资讯。“社团本来就是锻炼自己人际交往的一个平台,平时用微信来和同一社团内的同学交流更能让我们扩大交际圈,这种方式很潮,非常符合我们‘95后’的口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生唐铖说。
各高校各大社团都在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纳新,特别是微信,2013年也开始广泛兴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协会的郭湘宇介绍,为了招收新团员,他们设置了一个微信平台,还让协会一些成员把签名改成协会的纳新标语,新生刚到学校的时候比较陌生,喜欢用“搜索附近”的功能,有时候就能搜索到我们的微信,看到签名后感兴趣的就可能会加入我们。
福建师大校社团联合会的学生许赞炜对社团纳新情况统计发现,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社团大多数是实践服务类,纳新数量能达到200人以上;而一些学术性、兴趣类的会员人数往往只有几十人。
“最有吸引力的是这些零门槛、具有爱心性质的协会,比如慈善协会、西部爱心联盟、地理协会等,这类协会纳新人员可达250人至300人。”许赞炜说,这些协会对技能要求不强,又能提早与社会接触,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所以比较受学生欢迎。福建工程学院校社团联合会会长杨文灿也表示,近年来的纳新确实发现新生偏向创业实践类的社团,说明他们更看重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退出社团原因并不纷繁
今年6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发起的一项有16256人参与的调查中,53.2%的受访者直言当下高校学生社团有些太多了,54.7%的受访者直言后悔曾经加入高校学生社团。
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学生社团已是大学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二三十年前,大学生活并不是这样轻松。即使是今天,大学生走出大学校门后,成为社会上社团成员的机会是极少的,这让那些表示后悔加入社团的大学生显得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
曾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却为此感到后悔,这片天空中有着怎样的云彩?调查结果显示,有些社团管理混乱,名不副实。50.5%的受访者在校时都报过社团。在这些加入社团的学生中,存在大量退社的现象。如下表所示,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成为首要原因,其余一些原因也较为普遍。范一凡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刚入学时参加了3个社团,现已经退出两个。“刚入学对社团的期望值太高了,后来接触之后,和想象之中的并不一样,感觉参加这些活动还不如自己看书、自己学习带来的收获多。”
“加入社团还要收费,一般只要二三十元社费就可以加入,但是等学业压力以及其他工作一多,精力不够,就会退社。”厦门大学社团联合会主席何令蔚介绍说,很多学生加入社团是急于拓展社交圈子,但沉淀一段时间后,一直互动的至多也就那几个。
调查显示,对于46.1%的受访者来说,校园社团活动对充实自己并无帮助。而且在他们看来,“社团干部官僚化”(59.3%)、“社团活动数量少、质量低”(34.1%)、“活动经费匮乏”(14.3%)、“管理层水平有限”(13.4%)、“学校限制太多”(10.8%)和“社会不重视校园社团”(10.7%)等一系列问题日渐凸显。
调查中,也有38.1%的受访者表示并不后悔加入社团。“既然加入了社团就是想要锻炼一下自己,但是社团元老的关注点往往不是社员的积极性而是自己的政绩,导致很多人在发现真相后失望退社。”现就读于沈阳农业大学的王刚说。
“学校很多社团都是在靠一小撮人在撑着,凝聚力不强。”北京某高校学生陈建凤说,学生社团的管理运营机制很松散,像他这样的普通会员,几乎完全可以不去参加活动。只有协调执行者或有一点职务者才會被强制要求。这样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划分出了“自己人”,其他人想要融入不是很容易。
校园与社会间的导航灯塔
在高校云集的北京,社团众多。到2013年12月,北京高校登记在册的社团超3400个,社员约24万人。
这么多的社团,宗旨各自不同。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教练计划会长尚超介绍,该校“职业生涯教练计划”始于2006年春季,力求在“在校园与职场之间竖起一盏导航灯塔,为在校同学与职场人士搭建一座沟通桥梁”,在国内首创聘请包括党政机关干部、企业高管、高级技术人才等在内的职场精英们为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担任职业生涯教练,帮助同学们提高职业素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团委书记徐楠介绍,该校用专业带动学生社团、以社团引导学生学习,先后形成了以财贸艺术团、财贸导游团、财贸礼仪社、货币社等具有财贸特征、财贸内涵的107个学生社团,还有点钞社团、叫卖社团、调酒社团等,让学生以实际工作为载体,身临其境地感触和体验财贸岗位工作中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太阳花摄影协会的学子们,因为对摄影的痴迷和爱恋而聚在一起。太阳花摄影协会会长张洲浩介绍说,他们协会聚集了一批学理工科的同学。埋头研究理工的宅男,为什么要玩摄影?曾经这个团队让人惊异甚至怀疑,但他们觉得专业并不会限制一个人发现美的视角。即使是在枯燥的数理化公式中,也能发现惊人的美。学得了数理化,玩得了小清新,这话用来形容这个社团,一点都不夸张。
张浩洲说,太阳花摄影协会的宗旨就是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服务同学,因此这个团队热爱用影像记录点点滴滴,向身边的人传播热爱生活的理念。除了开展摄影知识相关学习、实践、交流等各项活动,还让同学们在比赛、展览、实践中互相学习,协会坚持不定期地邀请一些有专业水平的摄影师开展讲座或进行幻灯展示会,让社员们学习到更丰富更专业的知识。协会组织外出摄影采风活动,举办各类摄影比赛,并推荐优秀拍摄者参加国内摄影大赛,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老传统遭遇新生代
毋庸置疑,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但调查显示,每年开学季,社团招新的成效总体呈下降趋势。为什么实用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不了新生的兴趣?有专家表示,但在学生社团数量日益增加的今天,整体影响力有逐步下降趋势,但这也与新生结构变化有一定关系。
2013年底,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迎来了第一批“95后”新生。新一代大学生们对校内的老规矩提出了质疑——所有社团成员不得在本社团内找对象谈恋爱?大一学生小吴就明确表示:“参加社团既是图锻炼,也是奔着交友去的,遇到心仪的女生,难道眼睁睁看她被别人追走?”在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羽毛球社、话剧社的负责人表示,“社会上很多公司不是禁止员工内部恋爱吗?社团如职场。”禁恋令是很多社团的老传统,一旦发现内部同学谈恋爱,其中一人必须退出社团。不少新生本来跃跃欲试,听说不许谈恋爱,打起退堂鼓。部分新生表示,社团的规矩实在是奇葩,不够人性化。
“95后”新生代大学生闹出的囧事还有很多。2013年底,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原工学院的近百名大学生参与该校某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时,竟被分发安全帽冒充农民工,迎接公司领导的视察。上网爆出这事的也是一位“95后”学生。这位学生介绍,社团通知说,参加这个社会实践可以获得“社会实践证明”,于是他将信息发给了不少同学。活动当天,近百同学集合完毕,被一家公司的车接到了一处工地,每人被发了一个安全帽,冒充农民工迎接公司领导视察。该社团负责人席某承认确有此事,并直说后悔。据他介绍,活动确实是他牵头组织的,之前该公司曾赞助过学校的一些社团活动,这次说要举办一个活动,让帮忙出些人,当个观众,没想到是冒充民工接受视察,影响十分不好。席某还表示,以前也组织学生参加过各种活动,这一次社团内的小弟反水,让他始料未及。 今年五一期间,北京市密云区琉辛路张家坟村附近白河河边的树林内,北京交通大学攀登社团——山盟社组织的活动结束后,在现场遗留数十公斤垃圾,并砍树一棵。这些垃圾被途经的攀岩爱好者带走。山盟社负责人称,此前附近村民要求回收垃圾,才决定将垃圾遗留。事后有社团往届成员评论说,多年来一直组织野外烧烤,但从未闹出过这种事情。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志扬分析认为,“95后”学生的父母多为“70后”,这一批人是我国第一代大量进入大学、最后一代毕业后就有正式工作的人,他们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很好的条件下培养。和“80后”大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95后”大学生的父母多为大学毕业生,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更有文化氛围、思想更自由。以往的社团有很多目的性不明确,或者无聊的恶搞,这些社团正被新一代大学生抛弃。
当学生构成发生变化之后,社团传统也的确面临挑战。
社团实践功能更被关注
“95后”新生对社团的口味有了明显改变:琴棋书画诗歌茶等兴趣类社团不再风靡,偏重社会实践和团队合作的社团备受青睐。在黑龙江大学学生社团纳新过程中,社团展台设置花样频出,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被广泛使用,天文社摆出望远镜引人驻足。摄影协会展出了精彩的社团活动剪影以及优秀摄影作品。社会调查协会、社会工作协会、市场营销协会……许多偏重实践性的社团正逐渐在黑大校园中崭露头角,这些社团为学生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在大学校园中就能够提早与社会接轨,因而受到新生青睐。
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招新常规武器,几乎所有社团都有自己的人人主页、新浪微博。一些社团在宣传单上还印制了微信二维码,同学们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就能及时了解社团近期举办的活动资讯。“社团本来就是锻炼自己人际交往的一个平台,平时用微信来和同一社团内的同学交流更能让我们扩大交际圈,这种方式很潮,非常符合我们‘95后’的口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生唐铖说。
各高校各大社团都在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纳新,特别是微信,2013年也开始广泛兴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协会的郭湘宇介绍,为了招收新团员,他们设置了一个微信平台,还让协会一些成员把签名改成协会的纳新标语,新生刚到学校的时候比较陌生,喜欢用“搜索附近”的功能,有时候就能搜索到我们的微信,看到签名后感兴趣的就可能会加入我们。
福建师大校社团联合会的学生许赞炜对社团纳新情况统计发现,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社团大多数是实践服务类,纳新数量能达到200人以上;而一些学术性、兴趣类的会员人数往往只有几十人。
“最有吸引力的是这些零门槛、具有爱心性质的协会,比如慈善协会、西部爱心联盟、地理协会等,这类协会纳新人员可达250人至300人。”许赞炜说,这些协会对技能要求不强,又能提早与社会接触,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所以比较受学生欢迎。福建工程学院校社团联合会会长杨文灿也表示,近年来的纳新确实发现新生偏向创业实践类的社团,说明他们更看重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