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语教育发展现状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簡要介绍了中国的两种双语教育:汉—少双语教育和中—英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汉—少双语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是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具体需要发展起来的,缺点是发展时间短且缺少系统研究;中—英双语教育是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汲取世界双语教育经验发展起来的双语教育,但缺少将世界双语教育理论和经验本土化的研究。二者可互为借鉴。
  关键词:双语教育现状,汉—少双语教育,中—英双语教育
  
  一、中国双语教育发展简介
  
  双语现象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基于社会历史原因,现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是在约100年前才开始的:1905年在贵州省由卫理公会教堂创立光华小学。在接下来的60年里,双语教育缓慢但稳定地发展。但是文革的爆发给双语教育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1981年,第二届少数民族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自此,双语教育逐渐恢复并加速发展。
  随着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交流的频繁化,中国政府和人民都意识到英语作为国际交际语的重要性。但外语教育(主要为英语教育)的成果不能令人满意。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但结果是只有少数学生达到了真正的双语水平,而大多数学生仅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阅读能力,在听说方面亟待提高。所以一些教育工作者试图发展中—英双语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双语人”。中—英双语教育仍处于实验阶段,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人们还没有在诸如“是否开展双语教育”和“如何开展双语教育”等问题上达成共识,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性探讨和研究。
  
  二、汉—少双语教育现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双语教育发展可以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加以考察分析。本文从两个层次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宏观层次(语言环境、法律和政策)和微观层次(理论研究和实践)。
  1.宏观层次的发展。
  语言接触是提高学习者目标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目标语是汉语,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接触汉语的机会非常难得。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中外交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也通过商业和旅游等社会、经济纽带日益频繁。另一个建立更为有利的汉语环境的因素是大众传媒,如广播、电视等。在这些媒体中,电视由于对学习者的多角度输入而成为最有效的建立汉语环境的方式。“推广普通话运动”也为汉语的不同方言提供了统一的官方标准,为推进少数民族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提供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法律和政策是发展双语教育的基础,所有拥有发达双语教育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新加坡和威尔士等,都已建立起系统的双语教育的法律和政策。
  中国目前的法律和政策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但还远没有系统化。一方面,在关于双语教育的法律建设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中第四条规定:“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条法律承认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同等地位。我国还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以及一系列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如《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义务教育法》《扫盲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在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条例中,对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些自治地区还制订了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管理专项条例或工作条例。另一方面,目前仍有很多相关的法律问题需要解决。张俊提出了3方面的问题和对策:第一,我国现行宪法中关于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规定有一定冲突,因此应修改目前宪法;第二,我国的关于双语教育和民族语言教育的法律由于立法的背景、目的和年代不同,相互之间不协调,因此应完善不同层次法律文件的条款并颁布一部专门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法;第三,现行法律法规主要是关于宏观方面,可操作的法规不够健全完备,因此应加强地方法规建设。
  2.微观层次的发展。
  我国已开展一定数量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双语教育的项目和实验。项目中既有关于中国双语教育的一般性研究, 如西南民族学院余惠邦等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地区“双语制”问题研究和新疆大学哈白提·哈斯木等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疆维吾尔中小学双语研究”等;又有更加微观的研究,如西北民族学院数学系曹纯承担的 “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项目,中央民族大学关辛秋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跨境民族(景坡族、朝鲜族)民汉双语教学对比研究”。这些项目深化了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验,使双语教育更加成熟。有关双语教育的教学实验也蓬勃开展,如西藏内地办学双语教育实验、湘西苗族小学“双语双文、四步转换”苗汉双语教学实验、云南白族小学“先白后汉、白汉并重、以白带汉、白汉俱通”双语教学实验、少数民族学生参加HSK考试实验。这些教学实验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实际教学需要发展起来的,更有针对性,对当地的双语教育开展更有指导意义和直接效果。
  然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表面繁荣之下,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第一,双语教育既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系统的实践。第二,很多双语教育实验缺少理论基础,研究者和教师应该将理论工作与课堂层次的实验相结合,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双语教育才能以理性和实际的方式发展起来。第三,我们需要有关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师作用、学生作用和教材等方面的更加细致的研究。
  
  三、中—英双语教育现状
  
  外语(主要是英语)与中文、数学在我国构成了基础教育的三大主要科目。但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得到预期的迅速发展,所以有些教育工作者提出双语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估计中国约有五千万人在学英语,并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中英双语教学的社会基础。
  在有关双语教育的探讨和实践中,我们面临诸如“外语教学还是双语教育”、“我们真的需要双语吗”等问题。很多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在校名中加入“双语”字样。但我们应该明确外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不同:只有当英语以外的科目是用英语授课时,教学才能被称为“双语”。但在中国,双语学校多数时候仅在英语课上使用英语(甚至在英语课上使用汉语),这些学校仅是提供外语课而非实行双语教育。
  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双语教育可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阶段。双语学校的数量与教育层次成反比。“双语幼儿园”大量存在,但是在大学层次双语教育的开展很谨慎。实际上我们应该更多地考察“双语幼儿园”。目前在中国,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双语幼儿园非常受欢迎。幼儿园双语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据调查,当前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3大瓶颈为:师资问题、教育理念问题和双语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且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现阶段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夏巍和李静在对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进行分析后提出目前主要问题有3个:表象研究多, 理论建构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缺少个案研究,对比研究,追踪研究等;研究内容深化与细化不足,尤其是很少有人涉足中国本土的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研究。
  胡壮麟基于目前中国的情况提出4点建议:第一,从语言规划角度讨论双语教育;第二,理清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关系;第三,促进双语教学实验、调查和研究;第四,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双语教育是提高学生目标语的有效措施,能培养大量的、高质量的“双语人”,但双语教育不是训练“双语人”的唯一途径。基于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首先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在大面积实施双语教育上谨慎行事。
  
  四、结论
  
  本文简述了中国目前的两种双语教育形式。这两种双语教育都有很多相关研究,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两种教育可以互为借鉴,汉—少双语教育是完全在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所以这些经验和理论对于中英双语教育很有指导意义。中—英双语教育从世界双语教育中汲取大量理论和经验(分类、大纲、教材、教法、教师作用和学生作用等)。世界双语教育发展的时间长,理论比较系统,教育体系发展完善,有从法律到具体教学技巧的一整套经验可供借鉴。这些理论和经验能促进汉—少双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庆生.中国双语教育的发展与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1991(4): 123.
  [2] 陈远鸿.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向[J]. 贵州民族研究,1997(1): 100.
  [3] 钱晓芳,马敏. 中外民族教育立法中双语教育规定之比较[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 154.
  [4] 张俊.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法制化之我见[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4-25.
  [5] 戴庆厦,关辛秋.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1): 113.
  [6] Pride, J. B. and Liu Ru-Shan. Some aspects of the spread of English in China since 1949[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74): 42-68
  [7]冯惠燕, 蔡秀萍,彭迎春. 幼儿园双语教育环境的创设[J]. 幼儿教育,2007(Z1): 58-60.
  [8] 夏巍, 李静. 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的元分析[J]. 家庭与家教,2008(5): 19-22.
  [9] 胡壮麟. 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 中国外语,2004(2): 7-8.
  编辑/岳凤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已成为当前物理教学的主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尤其是乡村中学教师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习惯,无从下手;部分学生乘机偷懒,参与度不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弄不清学习的目标、意图。  学案的出现可以解决上述许多问题。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究
期刊
摘要:作者针对初三数学新课改实施中体现的减负与升学竞争的矛盾现象,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利用自编的“成都市初三数学新课改实施情况调查问卷”进行了全面而缜密的调查研究。客观地分析了成都市初三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其内部、外部支持环境的形成,教师教学行为及方式,教材观以及课程评价制度等方面发生的转变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促进新课改健康有序的推进。  关键词:新课改;减负;升学竞争;初三数学;调查  
期刊
黑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目前的主要问题已经从教师人员配备、计算机教室的配备等硬件条件转化为信息技术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通过调研,对我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分析如下。   教师专业化,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调研中发现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此還是很模糊,因而首先强调一下“专业化”的含义。    一、何谓“专业化”    从
期刊
摘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是研究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创新培养基地,为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有效平台,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利用资源共享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双赢。本文揭示了创新培养基地成功的影响因素以及需要完善的部分。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创新人才    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是我国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
期刊
摘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不但能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数学思维,并且在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中适应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当前离散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思路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离散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引言    离散数学课程是介绍离散数学各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期刊
制约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因素很多,有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师资素质、教育投入等多种因素。但就学校内部而言,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素质。教师素质高低对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决定影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一、思想素质    教师被人们光荣地誉为人
期刊
班级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在班级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不断成长。班主任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各种教育力量整合成方向一致、要求统一、时空衔接、作用互补的教育合力。班主任在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让更多有益的教育影响渗透到教育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多种教育因素的熏染和滋养下健康地成长起来。本文所阐述的是班主任如何与科任教师密切合作从而形成班级教育合力
期刊
摘要:促进和提高任意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对任意选修课的兴趣,对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目前任意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俱乐部”的辅教模式,给出了它的定义和实现途径,最后对它的预期效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课程俱乐部;任意选修课;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研究生规模的壮大,在校研究生党员队伍的建设正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生特点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去研究,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党员;党建工作;问题及对策    高校研究生党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它不仅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壮大,在校研究生党员队伍的建设正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
期刊
摘要: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它的内容抽象难懂,并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本文根据遗传学的学科特点,对遗传学“框架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在构建遗传学知识框架体系时,要在适应目前大众化教育的基础上,精心取舍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组织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遗传学;“框架式”教学;教学方法    近几年,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遗传学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生命科学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