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簡要介绍了中国的两种双语教育:汉—少双语教育和中—英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汉—少双语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是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具体需要发展起来的,缺点是发展时间短且缺少系统研究;中—英双语教育是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汲取世界双语教育经验发展起来的双语教育,但缺少将世界双语教育理论和经验本土化的研究。二者可互为借鉴。
关键词:双语教育现状,汉—少双语教育,中—英双语教育
一、中国双语教育发展简介
双语现象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基于社会历史原因,现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是在约100年前才开始的:1905年在贵州省由卫理公会教堂创立光华小学。在接下来的60年里,双语教育缓慢但稳定地发展。但是文革的爆发给双语教育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1981年,第二届少数民族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自此,双语教育逐渐恢复并加速发展。
随着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交流的频繁化,中国政府和人民都意识到英语作为国际交际语的重要性。但外语教育(主要为英语教育)的成果不能令人满意。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但结果是只有少数学生达到了真正的双语水平,而大多数学生仅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阅读能力,在听说方面亟待提高。所以一些教育工作者试图发展中—英双语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双语人”。中—英双语教育仍处于实验阶段,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人们还没有在诸如“是否开展双语教育”和“如何开展双语教育”等问题上达成共识,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性探讨和研究。
二、汉—少双语教育现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双语教育发展可以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加以考察分析。本文从两个层次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宏观层次(语言环境、法律和政策)和微观层次(理论研究和实践)。
1.宏观层次的发展。
语言接触是提高学习者目标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目标语是汉语,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接触汉语的机会非常难得。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中外交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也通过商业和旅游等社会、经济纽带日益频繁。另一个建立更为有利的汉语环境的因素是大众传媒,如广播、电视等。在这些媒体中,电视由于对学习者的多角度输入而成为最有效的建立汉语环境的方式。“推广普通话运动”也为汉语的不同方言提供了统一的官方标准,为推进少数民族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提供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法律和政策是发展双语教育的基础,所有拥有发达双语教育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新加坡和威尔士等,都已建立起系统的双语教育的法律和政策。
中国目前的法律和政策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但还远没有系统化。一方面,在关于双语教育的法律建设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中第四条规定:“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条法律承认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同等地位。我国还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以及一系列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如《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义务教育法》《扫盲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在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条例中,对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些自治地区还制订了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管理专项条例或工作条例。另一方面,目前仍有很多相关的法律问题需要解决。张俊提出了3方面的问题和对策:第一,我国现行宪法中关于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规定有一定冲突,因此应修改目前宪法;第二,我国的关于双语教育和民族语言教育的法律由于立法的背景、目的和年代不同,相互之间不协调,因此应完善不同层次法律文件的条款并颁布一部专门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法;第三,现行法律法规主要是关于宏观方面,可操作的法规不够健全完备,因此应加强地方法规建设。
2.微观层次的发展。
我国已开展一定数量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双语教育的项目和实验。项目中既有关于中国双语教育的一般性研究, 如西南民族学院余惠邦等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地区“双语制”问题研究和新疆大学哈白提·哈斯木等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疆维吾尔中小学双语研究”等;又有更加微观的研究,如西北民族学院数学系曹纯承担的 “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项目,中央民族大学关辛秋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跨境民族(景坡族、朝鲜族)民汉双语教学对比研究”。这些项目深化了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验,使双语教育更加成熟。有关双语教育的教学实验也蓬勃开展,如西藏内地办学双语教育实验、湘西苗族小学“双语双文、四步转换”苗汉双语教学实验、云南白族小学“先白后汉、白汉并重、以白带汉、白汉俱通”双语教学实验、少数民族学生参加HSK考试实验。这些教学实验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实际教学需要发展起来的,更有针对性,对当地的双语教育开展更有指导意义和直接效果。
然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表面繁荣之下,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第一,双语教育既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系统的实践。第二,很多双语教育实验缺少理论基础,研究者和教师应该将理论工作与课堂层次的实验相结合,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双语教育才能以理性和实际的方式发展起来。第三,我们需要有关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师作用、学生作用和教材等方面的更加细致的研究。
三、中—英双语教育现状
外语(主要是英语)与中文、数学在我国构成了基础教育的三大主要科目。但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得到预期的迅速发展,所以有些教育工作者提出双语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估计中国约有五千万人在学英语,并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中英双语教学的社会基础。
在有关双语教育的探讨和实践中,我们面临诸如“外语教学还是双语教育”、“我们真的需要双语吗”等问题。很多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在校名中加入“双语”字样。但我们应该明确外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不同:只有当英语以外的科目是用英语授课时,教学才能被称为“双语”。但在中国,双语学校多数时候仅在英语课上使用英语(甚至在英语课上使用汉语),这些学校仅是提供外语课而非实行双语教育。
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双语教育可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阶段。双语学校的数量与教育层次成反比。“双语幼儿园”大量存在,但是在大学层次双语教育的开展很谨慎。实际上我们应该更多地考察“双语幼儿园”。目前在中国,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双语幼儿园非常受欢迎。幼儿园双语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据调查,当前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3大瓶颈为:师资问题、教育理念问题和双语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且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现阶段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夏巍和李静在对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进行分析后提出目前主要问题有3个:表象研究多, 理论建构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缺少个案研究,对比研究,追踪研究等;研究内容深化与细化不足,尤其是很少有人涉足中国本土的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研究。
胡壮麟基于目前中国的情况提出4点建议:第一,从语言规划角度讨论双语教育;第二,理清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关系;第三,促进双语教学实验、调查和研究;第四,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双语教育是提高学生目标语的有效措施,能培养大量的、高质量的“双语人”,但双语教育不是训练“双语人”的唯一途径。基于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首先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在大面积实施双语教育上谨慎行事。
四、结论
本文简述了中国目前的两种双语教育形式。这两种双语教育都有很多相关研究,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两种教育可以互为借鉴,汉—少双语教育是完全在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所以这些经验和理论对于中英双语教育很有指导意义。中—英双语教育从世界双语教育中汲取大量理论和经验(分类、大纲、教材、教法、教师作用和学生作用等)。世界双语教育发展的时间长,理论比较系统,教育体系发展完善,有从法律到具体教学技巧的一整套经验可供借鉴。这些理论和经验能促进汉—少双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庆生.中国双语教育的发展与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1991(4): 123.
[2] 陈远鸿.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向[J]. 贵州民族研究,1997(1): 100.
[3] 钱晓芳,马敏. 中外民族教育立法中双语教育规定之比较[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 154.
[4] 张俊.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法制化之我见[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4-25.
[5] 戴庆厦,关辛秋.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1): 113.
[6] Pride, J. B. and Liu Ru-Shan. Some aspects of the spread of English in China since 1949[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74): 42-68
[7]冯惠燕, 蔡秀萍,彭迎春. 幼儿园双语教育环境的创设[J]. 幼儿教育,2007(Z1): 58-60.
[8] 夏巍, 李静. 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的元分析[J]. 家庭与家教,2008(5): 19-22.
[9] 胡壮麟. 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 中国外语,2004(2): 7-8.
编辑/岳凤
关键词:双语教育现状,汉—少双语教育,中—英双语教育
一、中国双语教育发展简介
双语现象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基于社会历史原因,现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是在约100年前才开始的:1905年在贵州省由卫理公会教堂创立光华小学。在接下来的60年里,双语教育缓慢但稳定地发展。但是文革的爆发给双语教育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1981年,第二届少数民族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自此,双语教育逐渐恢复并加速发展。
随着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交流的频繁化,中国政府和人民都意识到英语作为国际交际语的重要性。但外语教育(主要为英语教育)的成果不能令人满意。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但结果是只有少数学生达到了真正的双语水平,而大多数学生仅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阅读能力,在听说方面亟待提高。所以一些教育工作者试图发展中—英双语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双语人”。中—英双语教育仍处于实验阶段,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人们还没有在诸如“是否开展双语教育”和“如何开展双语教育”等问题上达成共识,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性探讨和研究。
二、汉—少双语教育现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双语教育发展可以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加以考察分析。本文从两个层次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宏观层次(语言环境、法律和政策)和微观层次(理论研究和实践)。
1.宏观层次的发展。
语言接触是提高学习者目标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目标语是汉语,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接触汉语的机会非常难得。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中外交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也通过商业和旅游等社会、经济纽带日益频繁。另一个建立更为有利的汉语环境的因素是大众传媒,如广播、电视等。在这些媒体中,电视由于对学习者的多角度输入而成为最有效的建立汉语环境的方式。“推广普通话运动”也为汉语的不同方言提供了统一的官方标准,为推进少数民族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提供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法律和政策是发展双语教育的基础,所有拥有发达双语教育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新加坡和威尔士等,都已建立起系统的双语教育的法律和政策。
中国目前的法律和政策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但还远没有系统化。一方面,在关于双语教育的法律建设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中第四条规定:“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条法律承认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同等地位。我国还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以及一系列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如《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义务教育法》《扫盲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在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条例中,对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些自治地区还制订了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管理专项条例或工作条例。另一方面,目前仍有很多相关的法律问题需要解决。张俊提出了3方面的问题和对策:第一,我国现行宪法中关于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规定有一定冲突,因此应修改目前宪法;第二,我国的关于双语教育和民族语言教育的法律由于立法的背景、目的和年代不同,相互之间不协调,因此应完善不同层次法律文件的条款并颁布一部专门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法;第三,现行法律法规主要是关于宏观方面,可操作的法规不够健全完备,因此应加强地方法规建设。
2.微观层次的发展。
我国已开展一定数量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双语教育的项目和实验。项目中既有关于中国双语教育的一般性研究, 如西南民族学院余惠邦等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地区“双语制”问题研究和新疆大学哈白提·哈斯木等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疆维吾尔中小学双语研究”等;又有更加微观的研究,如西北民族学院数学系曹纯承担的 “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项目,中央民族大学关辛秋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跨境民族(景坡族、朝鲜族)民汉双语教学对比研究”。这些项目深化了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验,使双语教育更加成熟。有关双语教育的教学实验也蓬勃开展,如西藏内地办学双语教育实验、湘西苗族小学“双语双文、四步转换”苗汉双语教学实验、云南白族小学“先白后汉、白汉并重、以白带汉、白汉俱通”双语教学实验、少数民族学生参加HSK考试实验。这些教学实验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实际教学需要发展起来的,更有针对性,对当地的双语教育开展更有指导意义和直接效果。
然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表面繁荣之下,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第一,双语教育既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系统的实践。第二,很多双语教育实验缺少理论基础,研究者和教师应该将理论工作与课堂层次的实验相结合,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双语教育才能以理性和实际的方式发展起来。第三,我们需要有关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师作用、学生作用和教材等方面的更加细致的研究。
三、中—英双语教育现状
外语(主要是英语)与中文、数学在我国构成了基础教育的三大主要科目。但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得到预期的迅速发展,所以有些教育工作者提出双语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估计中国约有五千万人在学英语,并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中英双语教学的社会基础。
在有关双语教育的探讨和实践中,我们面临诸如“外语教学还是双语教育”、“我们真的需要双语吗”等问题。很多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在校名中加入“双语”字样。但我们应该明确外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不同:只有当英语以外的科目是用英语授课时,教学才能被称为“双语”。但在中国,双语学校多数时候仅在英语课上使用英语(甚至在英语课上使用汉语),这些学校仅是提供外语课而非实行双语教育。
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双语教育可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阶段。双语学校的数量与教育层次成反比。“双语幼儿园”大量存在,但是在大学层次双语教育的开展很谨慎。实际上我们应该更多地考察“双语幼儿园”。目前在中国,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双语幼儿园非常受欢迎。幼儿园双语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据调查,当前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3大瓶颈为:师资问题、教育理念问题和双语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且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现阶段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夏巍和李静在对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进行分析后提出目前主要问题有3个:表象研究多, 理论建构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缺少个案研究,对比研究,追踪研究等;研究内容深化与细化不足,尤其是很少有人涉足中国本土的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研究。
胡壮麟基于目前中国的情况提出4点建议:第一,从语言规划角度讨论双语教育;第二,理清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关系;第三,促进双语教学实验、调查和研究;第四,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双语教育是提高学生目标语的有效措施,能培养大量的、高质量的“双语人”,但双语教育不是训练“双语人”的唯一途径。基于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首先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在大面积实施双语教育上谨慎行事。
四、结论
本文简述了中国目前的两种双语教育形式。这两种双语教育都有很多相关研究,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两种教育可以互为借鉴,汉—少双语教育是完全在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所以这些经验和理论对于中英双语教育很有指导意义。中—英双语教育从世界双语教育中汲取大量理论和经验(分类、大纲、教材、教法、教师作用和学生作用等)。世界双语教育发展的时间长,理论比较系统,教育体系发展完善,有从法律到具体教学技巧的一整套经验可供借鉴。这些理论和经验能促进汉—少双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庆生.中国双语教育的发展与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1991(4): 123.
[2] 陈远鸿.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向[J]. 贵州民族研究,1997(1): 100.
[3] 钱晓芳,马敏. 中外民族教育立法中双语教育规定之比较[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 154.
[4] 张俊.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法制化之我见[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4-25.
[5] 戴庆厦,关辛秋.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1): 113.
[6] Pride, J. B. and Liu Ru-Shan. Some aspects of the spread of English in China since 1949[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74): 42-68
[7]冯惠燕, 蔡秀萍,彭迎春. 幼儿园双语教育环境的创设[J]. 幼儿教育,2007(Z1): 58-60.
[8] 夏巍, 李静. 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的元分析[J]. 家庭与家教,2008(5): 19-22.
[9] 胡壮麟. 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 中国外语,2004(2): 7-8.
编辑/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