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篮球教学中,其不可控制性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同时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直接影响篮球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很多学生比较喜欢篮球这项体育运动,但由于篮球教学中不可控制性,因此使得一些老师不愿意安排过多的篮球教学内容。本文首先解析了篮球教学中不可控制性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然后提出解决篮球教学中不可控制性的相关措施,从而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篮球的效果。
[关键词]篮球教学 不可控制性 学生心理影响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28-01
在篮球教学中,鉴于篮球运动不可控制性等很多特点以及教学方面的影响,导致在篮球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波动很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和智力活动。如何有效地运用合理教学手段安排教学内容,实现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当务之急。
一、篮球教学中不可控制性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解析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主要的难题就是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技术方面很难得到控制。尽管篮球运动普遍受到人们的喜欢,但往往存在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等等。因此,解析篮球教学中的不可控制性显得尤为关键。
(一)根据学生对篮球运动喜欢的程度分类,解决好学生学习篮球的动因问题
1.对篮球运动兴趣很大,从小就很喜欢打篮球,家长的鼓励支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伴随着年龄增长和周围环境对篮球关注的影响,学生对篮球兴趣更浓厚。这类学生对篮球课程充满热忱,往往具有一定的篮球技术基础,对篮球打法认识规范,同时愿意接受老师指导。针对这种学生,相对而言教学比较轻松,学生的积极性极易带起来,传递知识的效率也很高,但他们普通较易急功近利,比较渴望挑战高难度的技术。
2.仅仅热衷挑战,简单地把篮球运动等同于娱乐游戏,而对篮球运动基础训练以及高难度技术惧怕。他们只是追求新鲜感,没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一旦在教学中老师过多强调基础的训练会导致他们失去耐心,消极对待,甚至影响别人的情绪。这种学生自信心不够,对那些客观存在难以控制因素会被学生认为技术不够,挑战失败,导致远离篮球运动。如果恰当处理这种不稳定因素,学生会重拾信心,不断进步。
3.毫无兴趣的学生。天生对体育运动讨厌,主体是女生,这也是性格内向的表现,长久封闭心理,尤其是学习压力重时严重危害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关键是要带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兴趣,同时家长要对学生加强支持鼓励。
4.无篮球基础但喜欢篮球。很多同学仅仅向往运动的激情和炫酷,比较关注与篮球有关的社会媒体,模仿练习的较多,缺乏专业传授方式,深层次的含义难以理解,仅仅是玩游戏而已。老师对这类学生要加强兴趣引导,逐渐将他们带进篮球知识中去。
(二)围绕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进行练习
体育课教学目标是活动身体。教学氛围不可控制的因素有学生的自制能力、活动场地较大等,尤其是篮球上,往往很多学生很难控制自己,做老师要求外的一些练习。因此解决问题需要老师不断创新。首先是徒手动作的练习要进一步加强,保证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的技术要领,了解动作的结构,养成规范的动作,提高专业的素质。其次是不断变化用球的数量。建立在稳固技术动作基础上,开始让学生围绕在教师周围用很少的球进行练习,增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并指导,以此加大练习密度和强度,巡回指导。这样能确保学生养成正确的技术习惯。然后是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由于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出发点,应该用不同标准衡量其练习结果,激发其学习兴趣,扼杀学生怠慢消极的练习态度。最后是把限制教学法以及好的比赛法用在教学中。篮球教学的宗旨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运用技术。因此,教学比赛的安排是有效的,同时加以限制学生行动,提供一个规范的篮球联系空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最终达到灵活掌握篮球技术的目的。
二、解决篮球教学中不可控制性对学生心理影响的有关措施
第一,加强学生基础动作训练和观念的教育。室外运动之前充分做好准备,提前讲授训练内容以及注意事项,有效避免篮球教学不可控制的影响,根据不同讲课内容,加强基础训练。第二,加大篮球训练的强度和力度。掌握基础动作后,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划分场地,学生控制场地能力要加强重视。学生进行各种运球练习,老师给予示范指导,加大学生训练密度和强度,确保学生技术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第三,有机地把篮球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篮球技术就必须用到实战中。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篮球赛,比赛过程要控制好。比赛之前加强训练规范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使得学生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打球方式。与此同时,比赛规则的讲授也同样重要,进一步规范技术。
三、结束语
总之,篮球教学中不可控制的因素要尽量避免,从而有效地解决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提高技术掌握能力,并很好地应用在实践中,最终达到篮球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钟.谈如何解决篮球教学中的不可控制性[J].成才之路,2008(35):64.
[2]颜廷.谈谈篮球教学[J].成才之路,2008(9):55.
[3]程伟利.篮球教学中不可控制性对学生心理影响分析[J].运动,2010(7):102.
[关键词]篮球教学 不可控制性 学生心理影响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28-01
在篮球教学中,鉴于篮球运动不可控制性等很多特点以及教学方面的影响,导致在篮球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波动很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和智力活动。如何有效地运用合理教学手段安排教学内容,实现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当务之急。
一、篮球教学中不可控制性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解析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主要的难题就是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技术方面很难得到控制。尽管篮球运动普遍受到人们的喜欢,但往往存在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等等。因此,解析篮球教学中的不可控制性显得尤为关键。
(一)根据学生对篮球运动喜欢的程度分类,解决好学生学习篮球的动因问题
1.对篮球运动兴趣很大,从小就很喜欢打篮球,家长的鼓励支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伴随着年龄增长和周围环境对篮球关注的影响,学生对篮球兴趣更浓厚。这类学生对篮球课程充满热忱,往往具有一定的篮球技术基础,对篮球打法认识规范,同时愿意接受老师指导。针对这种学生,相对而言教学比较轻松,学生的积极性极易带起来,传递知识的效率也很高,但他们普通较易急功近利,比较渴望挑战高难度的技术。
2.仅仅热衷挑战,简单地把篮球运动等同于娱乐游戏,而对篮球运动基础训练以及高难度技术惧怕。他们只是追求新鲜感,没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一旦在教学中老师过多强调基础的训练会导致他们失去耐心,消极对待,甚至影响别人的情绪。这种学生自信心不够,对那些客观存在难以控制因素会被学生认为技术不够,挑战失败,导致远离篮球运动。如果恰当处理这种不稳定因素,学生会重拾信心,不断进步。
3.毫无兴趣的学生。天生对体育运动讨厌,主体是女生,这也是性格内向的表现,长久封闭心理,尤其是学习压力重时严重危害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关键是要带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兴趣,同时家长要对学生加强支持鼓励。
4.无篮球基础但喜欢篮球。很多同学仅仅向往运动的激情和炫酷,比较关注与篮球有关的社会媒体,模仿练习的较多,缺乏专业传授方式,深层次的含义难以理解,仅仅是玩游戏而已。老师对这类学生要加强兴趣引导,逐渐将他们带进篮球知识中去。
(二)围绕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进行练习
体育课教学目标是活动身体。教学氛围不可控制的因素有学生的自制能力、活动场地较大等,尤其是篮球上,往往很多学生很难控制自己,做老师要求外的一些练习。因此解决问题需要老师不断创新。首先是徒手动作的练习要进一步加强,保证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的技术要领,了解动作的结构,养成规范的动作,提高专业的素质。其次是不断变化用球的数量。建立在稳固技术动作基础上,开始让学生围绕在教师周围用很少的球进行练习,增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并指导,以此加大练习密度和强度,巡回指导。这样能确保学生养成正确的技术习惯。然后是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由于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出发点,应该用不同标准衡量其练习结果,激发其学习兴趣,扼杀学生怠慢消极的练习态度。最后是把限制教学法以及好的比赛法用在教学中。篮球教学的宗旨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运用技术。因此,教学比赛的安排是有效的,同时加以限制学生行动,提供一个规范的篮球联系空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最终达到灵活掌握篮球技术的目的。
二、解决篮球教学中不可控制性对学生心理影响的有关措施
第一,加强学生基础动作训练和观念的教育。室外运动之前充分做好准备,提前讲授训练内容以及注意事项,有效避免篮球教学不可控制的影响,根据不同讲课内容,加强基础训练。第二,加大篮球训练的强度和力度。掌握基础动作后,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划分场地,学生控制场地能力要加强重视。学生进行各种运球练习,老师给予示范指导,加大学生训练密度和强度,确保学生技术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第三,有机地把篮球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篮球技术就必须用到实战中。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篮球赛,比赛过程要控制好。比赛之前加强训练规范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使得学生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打球方式。与此同时,比赛规则的讲授也同样重要,进一步规范技术。
三、结束语
总之,篮球教学中不可控制的因素要尽量避免,从而有效地解决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提高技术掌握能力,并很好地应用在实践中,最终达到篮球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钟.谈如何解决篮球教学中的不可控制性[J].成才之路,2008(35):64.
[2]颜廷.谈谈篮球教学[J].成才之路,2008(9):55.
[3]程伟利.篮球教学中不可控制性对学生心理影响分析[J].运动,201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