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共同配合,通力协作,不断去探索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才能在课改的大潮中激流勇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不断培养新型人才而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模式;自主学习;先学后教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充分说明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要性。回顾近年来课堂教学的现状,名义上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上课堂”,教学方法还是“一言堂”,真是换汤不换药。把备课当作“背课”,把上课当成“演课”,把学生当成“容器”,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培养人才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废除那种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乐于探究,互相合作,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强化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说,要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飞跃发展的形势,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从以下方面去探索。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育的促进者。
在新的课堂教学之中,作为促进者必须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差异性和选择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彩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式得以尽情地发挥,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要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引导、善于指导,启迪他们心灵的火花。变先教为先学,变教路为学路,变提问为质疑。随时掌握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及时调整设计教案,这也和战场上打仗一样,情况变了,战斗部署要调整,方能取得战斗胜利,课堂亦如此,才能使学生沿着正确轨道正常运行。学生能说的,教师尽量不说,学生能自学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少讲,千万不要怕这也不讲,那也不讲,学生不知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自主学习,勇于探索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重点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掌握学习方式上,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过去所谓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应付考试和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其实学习方式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关注的应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得到发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心应手的加以运用。此外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求异,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采用不同方法去探讨问题,要有独辟蹊径的开拓精神,要有标新立异的想法。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依据大纲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潜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善于在重点、难点上设下悬念,留下“空档”,让他们去思考、探讨、回味。
总而言之,新的课堂就是学生把学习当作生活中一件“乐事”,而再也不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负担。这就叫学得愉快、玩得愉快、保持身心健康。
3.先学后教,重在督导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加强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勤于思考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教学教学实践中,我是将要学的课文中知识点及有关问题,事先公布于众,告之于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有针对性地去个人钻研、相互研讨,对所提出的问题有了初步印象,大多数也能找出问题答案,甚至于个别学生还能提出独到见解。课堂上首先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当然这种交流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小组代表发言,随机抽样,小助手督查等。通过这些活动方式的开展,比较简单的问题无需教师再罗嗦,有些稍有难度的教师再作指导、升华,使大家受益匪浅,当然要积极鼓励肯动手、肯动脑、对问题找得准的同学,对他们给予大力表扬,对少发言的同学要个别辅导进行鼓励,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积极性,既学得轻松,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教育者的主要職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共同配合,通力协作,不断去探索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才能在课改的大潮中激流勇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不断培养新型人才而作出应有贡献。
收稿日期:2008-02-26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模式;自主学习;先学后教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充分说明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要性。回顾近年来课堂教学的现状,名义上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上课堂”,教学方法还是“一言堂”,真是换汤不换药。把备课当作“背课”,把上课当成“演课”,把学生当成“容器”,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培养人才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废除那种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乐于探究,互相合作,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强化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说,要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飞跃发展的形势,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从以下方面去探索。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育的促进者。
在新的课堂教学之中,作为促进者必须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差异性和选择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彩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式得以尽情地发挥,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要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引导、善于指导,启迪他们心灵的火花。变先教为先学,变教路为学路,变提问为质疑。随时掌握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及时调整设计教案,这也和战场上打仗一样,情况变了,战斗部署要调整,方能取得战斗胜利,课堂亦如此,才能使学生沿着正确轨道正常运行。学生能说的,教师尽量不说,学生能自学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少讲,千万不要怕这也不讲,那也不讲,学生不知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自主学习,勇于探索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重点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掌握学习方式上,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过去所谓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应付考试和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其实学习方式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关注的应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得到发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心应手的加以运用。此外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求异,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采用不同方法去探讨问题,要有独辟蹊径的开拓精神,要有标新立异的想法。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依据大纲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潜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善于在重点、难点上设下悬念,留下“空档”,让他们去思考、探讨、回味。
总而言之,新的课堂就是学生把学习当作生活中一件“乐事”,而再也不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负担。这就叫学得愉快、玩得愉快、保持身心健康。
3.先学后教,重在督导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加强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勤于思考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教学教学实践中,我是将要学的课文中知识点及有关问题,事先公布于众,告之于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有针对性地去个人钻研、相互研讨,对所提出的问题有了初步印象,大多数也能找出问题答案,甚至于个别学生还能提出独到见解。课堂上首先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当然这种交流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小组代表发言,随机抽样,小助手督查等。通过这些活动方式的开展,比较简单的问题无需教师再罗嗦,有些稍有难度的教师再作指导、升华,使大家受益匪浅,当然要积极鼓励肯动手、肯动脑、对问题找得准的同学,对他们给予大力表扬,对少发言的同学要个别辅导进行鼓励,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积极性,既学得轻松,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教育者的主要職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共同配合,通力协作,不断去探索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才能在课改的大潮中激流勇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不断培养新型人才而作出应有贡献。
收稿日期:200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