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城市的建筑雷同,提出了对建筑的文化传统与创新的看法。
【关键词】文化传统创新城市建筑
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和传统的彰显和载体。建筑师通过建筑充分反映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理念,建筑个性的表达与个性的张扬,如果脱离了自己成长的历史和生活环境,脱离了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与要求,就显得没有特性与活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发展的灵魂,同理建筑文化也是建筑的基础与圭臬。一、从城市的建筑雷同说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让人们在潮水般的外来思想与科技成果面前领略到了新技术、新思想的无上美好与完满,让人们在新事物面前显得亢奋,这种亢奋既是一个接受、享受、学习的过程,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冲击,从而自然而然地会对过去熟悉的东西产生了疑问,当然这种疑问也包括了对文化(包括建筑文化)、传统、观念等的反思。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道路延长宽阔,促进了楼群诞生与楼房长高。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老百姓享受了国家建设的好处,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最近,国内不少有识之士十分感伤地呼吁:中国的城市基本没有个性!这就是说,在过去2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建筑师、管理者、决策者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在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特有的文化建设与保护,造成了城市失去特色,建筑文化缺位,建筑师处境尴尬,城市建设责任不清。
造成目前我们国家城市建设的简单化、雷同化的原因很多,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办事,从我国的文化实际出发,就能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建筑作品。我们国家文化的延续和繁荣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纽带,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就能找到彰显中华文化建筑特点的城市发展道路。二、摈弃崇洋陋习,有效地发挥地域文化特色盲目的崇洋媚外陋习是城市建设中显示区域文化特点的大敌。如何克服并摈弃崇洋陋习,政府和城市建设的决策者的指导思想最为关键。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每个地区又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与传统。一个区域的建筑文化事业发展了,就是对整个文化事业的贡献。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国家发展根本,有利于民族振兴根本。只有认识到位了,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就会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作出重视文化的决定与规划,这个决定与规划就不会因为人员的变更而变更。回顾我们过去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的做法,城市老城区改造多没有经过认真论证,大拆大建、献礼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首长工程等。造成重速度轻细节,重实际轻文化,重表面轻内涵的现象,建筑文化在其他要求下被忽视被淹没。建筑文化如何能有效地摈弃崇洋之风,发扬光大地域文化和华夏文化?最为关键的就是:第一,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建筑师等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建设者、发展商、城市居民等要克服崇洋心态,做到在学习、借鉴外国的洋建筑思想的同时,要经过有必要的吸收同化,在吸收同化的基础上作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符合民族特点的建筑。切不可把一种“创造世界没有中国第一”的建筑思想在城市建筑反应出扭曲的不正常的建筑思想。普通老百姓对传统建筑文化思想的回归,也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需要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第二,建筑要符合中国国情,要充分考虑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建筑要有特色,不然文化就没有表现的载体,也就是没有文化。中国的特色是什么?就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悠久。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这就决定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观。建筑是艺术,艺术不需要专家冗长的解释,有时它是一种直觉。建筑师要在建筑的区域性、民族性方面多下工夫。
第三,城市建筑要克服不切实际的所谓凭个人感觉式的杜撰创造。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是举世公认的,面对栉比林立的大厦高楼和拔地而起的城市,人们感到高兴之余,总觉得这些大厦高楼在宏伟的外表下掩盖了简单模仿,千楼万楼都是来自一个模子,没有个性,没有本区域文化的凝结和欣赏习惯的精髓。
没有借鉴的生吞活剥式的所谓“创造”,既脱离了国情,就没有实践基础,是没有活力的。这样的建筑尽管有一时的眩目闪光,但是转瞬而泯,带来的只能是遗憾和无奈。还是那句被无数人重复了无数次的话:无论什么艺术形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离开了民族的特色或者叫血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要侈谈世界的了。建筑也离不开这个艺术发展与繁荣的宿命。第四,重视建筑文化交流,打开人们思维定式的郁结。在研究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同时,也要研究外国在建筑文化方面保护与发扬方面的成功与失败。例如德国的城市建设中把城市分成中心区、居住区、休闲区等,结果造成了市民对交通工具需求的增加,扩大了资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与损害。这些前车之鉴的警示作用让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要努力加以避免。把这些交流当成发展我们城市和建筑文化的钥匙,打开一个又一个通向繁荣城市的康庄大道。三、在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建筑文化的同时,以创新的精神促进我国独特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建筑文化的发展建筑文化的发展首先要研究传统的建筑文化的特点,对于优秀的元素部分加以保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建筑文化的目的是向世人彰显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的精神与物质需要。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以往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民族服务,如果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学习而忘却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本原,这个学习过程对民族和国家来讲就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的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城市建设决策者和广大群众在了解学习外国的好的建筑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判断泊来文化的优劣,并从分析、判断中找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东西,加以选择、发扬,从而不断提高民族建筑文化的活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與和谐。
【关键词】文化传统创新城市建筑
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和传统的彰显和载体。建筑师通过建筑充分反映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理念,建筑个性的表达与个性的张扬,如果脱离了自己成长的历史和生活环境,脱离了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与要求,就显得没有特性与活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发展的灵魂,同理建筑文化也是建筑的基础与圭臬。一、从城市的建筑雷同说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让人们在潮水般的外来思想与科技成果面前领略到了新技术、新思想的无上美好与完满,让人们在新事物面前显得亢奋,这种亢奋既是一个接受、享受、学习的过程,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冲击,从而自然而然地会对过去熟悉的东西产生了疑问,当然这种疑问也包括了对文化(包括建筑文化)、传统、观念等的反思。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道路延长宽阔,促进了楼群诞生与楼房长高。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老百姓享受了国家建设的好处,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最近,国内不少有识之士十分感伤地呼吁:中国的城市基本没有个性!这就是说,在过去2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建筑师、管理者、决策者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在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特有的文化建设与保护,造成了城市失去特色,建筑文化缺位,建筑师处境尴尬,城市建设责任不清。
造成目前我们国家城市建设的简单化、雷同化的原因很多,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办事,从我国的文化实际出发,就能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建筑作品。我们国家文化的延续和繁荣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纽带,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就能找到彰显中华文化建筑特点的城市发展道路。二、摈弃崇洋陋习,有效地发挥地域文化特色盲目的崇洋媚外陋习是城市建设中显示区域文化特点的大敌。如何克服并摈弃崇洋陋习,政府和城市建设的决策者的指导思想最为关键。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每个地区又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与传统。一个区域的建筑文化事业发展了,就是对整个文化事业的贡献。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国家发展根本,有利于民族振兴根本。只有认识到位了,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就会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作出重视文化的决定与规划,这个决定与规划就不会因为人员的变更而变更。回顾我们过去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的做法,城市老城区改造多没有经过认真论证,大拆大建、献礼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首长工程等。造成重速度轻细节,重实际轻文化,重表面轻内涵的现象,建筑文化在其他要求下被忽视被淹没。建筑文化如何能有效地摈弃崇洋之风,发扬光大地域文化和华夏文化?最为关键的就是:第一,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建筑师等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建设者、发展商、城市居民等要克服崇洋心态,做到在学习、借鉴外国的洋建筑思想的同时,要经过有必要的吸收同化,在吸收同化的基础上作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符合民族特点的建筑。切不可把一种“创造世界没有中国第一”的建筑思想在城市建筑反应出扭曲的不正常的建筑思想。普通老百姓对传统建筑文化思想的回归,也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需要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第二,建筑要符合中国国情,要充分考虑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建筑要有特色,不然文化就没有表现的载体,也就是没有文化。中国的特色是什么?就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悠久。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这就决定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观。建筑是艺术,艺术不需要专家冗长的解释,有时它是一种直觉。建筑师要在建筑的区域性、民族性方面多下工夫。
第三,城市建筑要克服不切实际的所谓凭个人感觉式的杜撰创造。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是举世公认的,面对栉比林立的大厦高楼和拔地而起的城市,人们感到高兴之余,总觉得这些大厦高楼在宏伟的外表下掩盖了简单模仿,千楼万楼都是来自一个模子,没有个性,没有本区域文化的凝结和欣赏习惯的精髓。
没有借鉴的生吞活剥式的所谓“创造”,既脱离了国情,就没有实践基础,是没有活力的。这样的建筑尽管有一时的眩目闪光,但是转瞬而泯,带来的只能是遗憾和无奈。还是那句被无数人重复了无数次的话:无论什么艺术形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离开了民族的特色或者叫血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要侈谈世界的了。建筑也离不开这个艺术发展与繁荣的宿命。第四,重视建筑文化交流,打开人们思维定式的郁结。在研究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同时,也要研究外国在建筑文化方面保护与发扬方面的成功与失败。例如德国的城市建设中把城市分成中心区、居住区、休闲区等,结果造成了市民对交通工具需求的增加,扩大了资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与损害。这些前车之鉴的警示作用让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要努力加以避免。把这些交流当成发展我们城市和建筑文化的钥匙,打开一个又一个通向繁荣城市的康庄大道。三、在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建筑文化的同时,以创新的精神促进我国独特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建筑文化的发展建筑文化的发展首先要研究传统的建筑文化的特点,对于优秀的元素部分加以保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建筑文化的目的是向世人彰显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的精神与物质需要。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以往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民族服务,如果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学习而忘却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本原,这个学习过程对民族和国家来讲就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的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城市建设决策者和广大群众在了解学习外国的好的建筑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判断泊来文化的优劣,并从分析、判断中找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东西,加以选择、发扬,从而不断提高民族建筑文化的活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與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