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霸很憔悴?YES!备考当然是有代价的
关于“考霸”的真相调查(网友数据来自@女友校园版 新浪微博调查)
1.大学期间应尽可能多考取一些证书。
网友观点:54.2% 同意
Jessica:YES
2.与其花精力考证,还不如多参加社会实践。
网友观点:29.2% 同意
Jessica:NO
3.读书时做考霸,找工作时会很有优势。
网友观点:25% 同意
Jessica:N0
4.做考霸是主动选择的,是人生规划的一部分。
网友观点:52.1% 同意
Jessica:YES
5.每一个成功的考霸都有过关的“独门秘诀”。
网友观点:33.3% 同意
Jessica:YES
6.考霸通常专业成绩也好,常常得奖学金。
网友观点:43.8% 同意
Jessica:YES
7.考霸们社交时间少,很难交朋友和谈恋爱。
网友观点:16.7% 同意
Jessica:YES
Jessica完全不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更上进,因为她参加的各种考试,身边的同学也都在参加,至于为什么自己的通过率那么高,她承认,“可能我更会考试。”如果一定要从中总结出她的能力,她说,“也许我在管理时间、管理情绪以及统筹各种资源方面有些优势。”
“很多人觉得多考一个证会多一份机会,而且好多工作会有这方面的要求。”Jessica是学法律的,如果想成为法律职业者,她就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身边的同学和她面临一样的状况,“大多数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参加了司法考试。”“大家都这样做,你考了并没有什么优势,你不考却一定很不安。”国家司法考试很难通过,“至少要拿出两三个月的时间专门准备”。“考司是我高考之后又一次面临比较难的考试,所以那时候很紧张,最辛苦的时候一天可能学习十四五个小时。”那段时间,Jessica甚至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姨妈不准时。
后来的考研压力也不小,“考研的那几个月也常常每天学习超过12个小时,不可思议的是我居然长胖了!后来才知道人在压力大的时候是会代谢减慢,默默囤积脂肪的……”每次备考都是有代价的,和远在外地的男朋友会因为疏于联络发生争吵,那段时间社交活动自然也会减少——“都见不到人怎么社交?”
对于考证、考研和积极参与实习、兼职,Jessica说这两个选择很难分出高下,“如果没有很明确的理想,这两者就都是功利性的行为,都是为了就业服务的。”“很多同学是两样一起做的。”即使Jessica身在名校,并不为找不到工作担心,“但也会为找不到称心的工作担忧”,所以她会努力考需要考的证书,也不会放弃好的实践机会。
进入大学后,所有的同学最用功的时候当然都是考试周,备考成了学习最直接的动力。“但从考试中学到的东西总是有限的,比如文科生很擅长背诵和记忆,哪怕对C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相关知识一无所知,也能轻松把资格证考到手。”这时候“知识”纯粹成了应对考试的工具。即使是被认为“能力证书”的司考、托福考试,Jessica觉得它们带给自己知识、思维上的收获显然都不如专业课的学习那样深刻,“专业知识会引发我更多的思考,而且能够训练、塑造我的逻辑思维。”不得已的是,有一些时候考试和专业课冲突,被放弃的那个依然会是专业课。
有时候Jessica也会很认真地想,是不是没有了考试自己就不会学习了?“没人告诉我们人生规划有多么重要。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想做什么。如果没有考试,可能会更加迷茫。”
“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是纯粹因为兴趣考的。”Jessica的考试中也有不那么功利的,她因为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到犯罪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就利用课余时间看了许多相关方面的书,“为了检验自己的能力,也记录一下自己这阶段的兴趣,就去参加那个考试了。”如果没有考研,没有各种证书考试,没有国考, Jessica说她可能会专门去学一样乐器,“那会比较有意思吧”。
Jessica
今年夏天刚刚走出校园,最后的学位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她在毕业季前后的一大段时间里被同学们称为“考霸”,国考、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山东青岛的公务员考试她均进入复试,并最终被一个著名的国家机关录取,而且“国考”当头的时候她还拿到了新托福113分(120分满分)的成绩。整个读书期间她通过了司法考试、拿到了六级证书、计算机三级证书、考取了驾照,她甚至还通过考试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
关于“考霸”的真相调查(网友数据来自@女友校园版 新浪微博调查)
1.大学期间应尽可能多考取一些证书。
网友观点:54.2% 同意
Jessica:YES
2.与其花精力考证,还不如多参加社会实践。
网友观点:29.2% 同意
Jessica:NO
3.读书时做考霸,找工作时会很有优势。
网友观点:25% 同意
Jessica:N0
4.做考霸是主动选择的,是人生规划的一部分。
网友观点:52.1% 同意
Jessica:YES
5.每一个成功的考霸都有过关的“独门秘诀”。
网友观点:33.3% 同意
Jessica:YES
6.考霸通常专业成绩也好,常常得奖学金。
网友观点:43.8% 同意
Jessica:YES
7.考霸们社交时间少,很难交朋友和谈恋爱。
网友观点:16.7% 同意
Jessica:YES
Jessica完全不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更上进,因为她参加的各种考试,身边的同学也都在参加,至于为什么自己的通过率那么高,她承认,“可能我更会考试。”如果一定要从中总结出她的能力,她说,“也许我在管理时间、管理情绪以及统筹各种资源方面有些优势。”
“很多人觉得多考一个证会多一份机会,而且好多工作会有这方面的要求。”Jessica是学法律的,如果想成为法律职业者,她就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身边的同学和她面临一样的状况,“大多数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参加了司法考试。”“大家都这样做,你考了并没有什么优势,你不考却一定很不安。”国家司法考试很难通过,“至少要拿出两三个月的时间专门准备”。“考司是我高考之后又一次面临比较难的考试,所以那时候很紧张,最辛苦的时候一天可能学习十四五个小时。”那段时间,Jessica甚至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姨妈不准时。
后来的考研压力也不小,“考研的那几个月也常常每天学习超过12个小时,不可思议的是我居然长胖了!后来才知道人在压力大的时候是会代谢减慢,默默囤积脂肪的……”每次备考都是有代价的,和远在外地的男朋友会因为疏于联络发生争吵,那段时间社交活动自然也会减少——“都见不到人怎么社交?”
对于考证、考研和积极参与实习、兼职,Jessica说这两个选择很难分出高下,“如果没有很明确的理想,这两者就都是功利性的行为,都是为了就业服务的。”“很多同学是两样一起做的。”即使Jessica身在名校,并不为找不到工作担心,“但也会为找不到称心的工作担忧”,所以她会努力考需要考的证书,也不会放弃好的实践机会。
进入大学后,所有的同学最用功的时候当然都是考试周,备考成了学习最直接的动力。“但从考试中学到的东西总是有限的,比如文科生很擅长背诵和记忆,哪怕对C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相关知识一无所知,也能轻松把资格证考到手。”这时候“知识”纯粹成了应对考试的工具。即使是被认为“能力证书”的司考、托福考试,Jessica觉得它们带给自己知识、思维上的收获显然都不如专业课的学习那样深刻,“专业知识会引发我更多的思考,而且能够训练、塑造我的逻辑思维。”不得已的是,有一些时候考试和专业课冲突,被放弃的那个依然会是专业课。
有时候Jessica也会很认真地想,是不是没有了考试自己就不会学习了?“没人告诉我们人生规划有多么重要。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想做什么。如果没有考试,可能会更加迷茫。”
“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是纯粹因为兴趣考的。”Jessica的考试中也有不那么功利的,她因为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到犯罪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就利用课余时间看了许多相关方面的书,“为了检验自己的能力,也记录一下自己这阶段的兴趣,就去参加那个考试了。”如果没有考研,没有各种证书考试,没有国考, Jessica说她可能会专门去学一样乐器,“那会比较有意思吧”。
Jessica
今年夏天刚刚走出校园,最后的学位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她在毕业季前后的一大段时间里被同学们称为“考霸”,国考、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山东青岛的公务员考试她均进入复试,并最终被一个著名的国家机关录取,而且“国考”当头的时候她还拿到了新托福113分(120分满分)的成绩。整个读书期间她通过了司法考试、拿到了六级证书、计算机三级证书、考取了驾照,她甚至还通过考试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