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高度关注大学生创业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主要特征,从对创业心理品质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利用高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的不同渠道和手段,完善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
新世纪以来,在有关部门倡导和组织下,从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全国各高校陆续举办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被看作是一种实现充分就业的方式和渠道,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得到大学生的热烈响应。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转化为商品也成为许多理工科大学生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浙工大大学生创业调研团曾对浙大、复旦、交大等17所长三角地区高校进行调研,先后走访了近20位80后自主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调查显示,15.7%的学生有过或正在创业。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连1%都不到。导致这种结果,除了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能力和相关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问题。
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者的心理特质,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创业心理品质,是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个体固有的气质、性格等有密切关系,体现了活动主体的意志和情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本身就是意志品质的磨练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具备的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综合心理素质。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一个行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成的过程。许多时候大学生对创业有着很多美好的想法,但却不知道怎么把想法付诸实践,或者从来不敢去动手实践。因为创业是艰苦奋斗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对个体能力和知识的检验,也是对个体心理品质的考验。
1.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在知识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及应用的知识经济,已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新技术、新产品、新领域的开拓越来越依赖于具有开拓创新的创业人才,在这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关键。因此,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的基本要求,具备坚定的创业信念、积极的创业心态、顽强的创业意志、鲜明的创业个性的大学生将成为时代的宠儿。
2.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 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尽快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大学毕业生是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在大学学期间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时期,也是知识技能体系初步完善的时期,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掌握较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群体,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有助于大学生完善素质结构,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3.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多样化,大学生要想尽快立足社会并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仅有文凭和分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而且,随着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就更加要求大学生具备竞争能力和创业素质,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大学生创业和未来事业发展的支柱。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主要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结构是十分复杂的,任何一项创造性活动都有许多种心理因素参与。创业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所以它涉及到许多心理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分析,我们发现,描述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品质内容有许多项。例如:强烈的兴趣和动机、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敢于创新等等。我们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大致可表现为以下六方面特征:
1.兴趣强烈,动机正确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强烈的兴趣使大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推动大学生积极创业。动机则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创业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而且正确的创业动机能调控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帮助大学生抵制各种诱惑,清除内心障碍,从而激发其创造的潜能,获得创业的成功。
2.积极进取,敢于创新
创业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开创自己的事业,创业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敢于冒风险,敢于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因此,创业者应该具备开拓创新努力进取的精神。创新就是市场存在着客观需要,而我们尚未真正做好的地方,如果你能够做好,就是创新。硅谷人的格言是:成功的秘诀不在于芯片,也不在于资本,而在于创新。创新既是创业者的基础,又是创业者的利器。通过创新,个体才能创业,而其所开创的事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信念坚定,意志顽强
创业意志指个体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品质。创业意志品质包括了恒心和毅力等。坚定的创业信念是创业成功的前提,人相信有什么结果,就可能有什么作为。同时,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经历磨难,创业者要有逆境中创业的心理准备,做到身处逆境,却能抗争坚持,不断追求。因为,现在的大学生习惯于家庭和学校呵护,缺乏抗挫折的心理和能力,因此,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心理品质。
4.善于沟通,乐于合作
人作为社会的人,不可能是孤立的。创业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更是离不开与人交往和合作。团队对事业成功、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要依赖团队合作精神,并且不断地承认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信念。因为创业者需要将自己的信念、想法、要求等告诉别人,以获得对方的支持,同时还要能了解别人的需要和动机,判断别人的可能行为和后果,以便于使双方甚至多方的目标和利益趋于一致,从而实现创业目标。
5.自信果断,踏实肯干
在创业过程中会出现无法预料的困难现象和机会选择等,这需要创业者及时做出决策。大凡创业成功者,一般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品质,其中之一是敢冒风险。自信与果断是紧密联系的,在自信的基础上,必须果断。同时,在创业过程中要做到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社会评价大学生找工作是眼高手低,其实创业也一样。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学会从小业入手,积无数小事为大事,只有这样,才可能完成大业。
6.追求卓越,实现自我
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转向多元、由依赖变为自主,进而引起人们对自身潜能和自我价值的普遍关注。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同时卓越也是一种追求,它在于将自身的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创业从心理上讲也是对自我卓越的一种追求,创业者对实现自我更为关注,这也激发了他们敢于向各种各样的领域进军的勇气,使他们能够 “不等、不靠、不要”,在创业过程中敢想敢做,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致可归为三方面,即智能因素、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因此,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可围绕上述因素展开。
1.高校是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
(1)通过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形成创业心理品质。
2002年4月,教育部刘凤泰副司长在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专业教育中也要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素质。高校在学校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开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创业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通过理论教育使学生明确创业的目的和意义。其次,通过思想教育树立创业理想,明确创业目标,增强创业意识,端正创业动机,坚定创业信念,引导学生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以及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2)通过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培育创业心理品质。
大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在这些活动中融入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增强凝聚力。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类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探索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组合。深入了解社会,体验工作艰辛, 磨练创业意志,提高心理承受力,提高在复杂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锻炼品质。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主要场所,在专业知识教育下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为大学生完善创业心理品质。高校可以开辟创业心理指导中心,利用专业心理教师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将创业心理培训纳入心理干预的内容体系,帮助大学生改进不合理的认知模式,确立辩证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将心理知识内化为心理品质,帮助他们端正对创业的认识,克服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增强创业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2.社会是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外围环境
(1)通过社会舆论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形成的氛围。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流极其便利,信息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大学生是一个学习和掌握信息能力很强的群体,有着良好的媒体接触习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广泛接触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和媒体。因此,社会和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大力宣传和倡导大学生创业。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为大学生加油打气,激励他们大胆地走出第一步。同时,政府可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做好政策解读,利用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搭建、完善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和咨询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和社会环境。
(2)利用榜样力量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良好创业心理品质。
对创业成功者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品质,如自信、热情、乐观、积极向上、勤于思考、好奇心强、勇于创新、敢于冒险、意志力强、情绪稳定等等,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成功创业者的案例,了解他们的创业历程,学习和掌握他们的良好创业心理品质,这种榜样的行为会为大学生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将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对他们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完善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3.家庭是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源头和保障
(1)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促进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形成。
言传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家庭教育是完善个体人格的根本。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人是家长,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也是始于家长,家是个体成长中心理品质形成的源头。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有句名言:“社会就是模仿。”作为家长在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时,要以身作则,要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
(2)利用家庭的鼓励和亲情保障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
家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一般来说要优于子女,他们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大学生避免一些创业风险的发生,他们的教育和鼓励也有助于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可以利用亲情优势,帮助大学生克服面子问题和畏难情绪,纠正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此外,大学生创业在很多时候还是家庭投资,家庭乃至家族资金是解决他们资金问题的重要渠道。因此,家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是大学生创业和心理品质培养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刘兆平.关于培养大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2(下).
[2]杨颎,伊影秋.大学生创业心理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科教文汇,2007,4(下).
[3]熊花,计颖.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机制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4]欧阳峣,蒋璟萍.大学生创业教育讲座[M].知识出版社,2002.
[5]董红燕,徐双俊.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理工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研究,江苏省心理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理工科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及培养策略研究(苏心规划07-007号);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国防生选拔培养的关键阶段研究(GJSXKT08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蒋琴雅(1966—),女,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工作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
新世纪以来,在有关部门倡导和组织下,从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全国各高校陆续举办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被看作是一种实现充分就业的方式和渠道,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得到大学生的热烈响应。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转化为商品也成为许多理工科大学生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浙工大大学生创业调研团曾对浙大、复旦、交大等17所长三角地区高校进行调研,先后走访了近20位80后自主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调查显示,15.7%的学生有过或正在创业。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连1%都不到。导致这种结果,除了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能力和相关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问题。
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者的心理特质,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创业心理品质,是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个体固有的气质、性格等有密切关系,体现了活动主体的意志和情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本身就是意志品质的磨练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具备的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综合心理素质。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一个行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成的过程。许多时候大学生对创业有着很多美好的想法,但却不知道怎么把想法付诸实践,或者从来不敢去动手实践。因为创业是艰苦奋斗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对个体能力和知识的检验,也是对个体心理品质的考验。
1.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在知识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及应用的知识经济,已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新技术、新产品、新领域的开拓越来越依赖于具有开拓创新的创业人才,在这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关键。因此,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的基本要求,具备坚定的创业信念、积极的创业心态、顽强的创业意志、鲜明的创业个性的大学生将成为时代的宠儿。
2.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 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尽快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大学毕业生是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在大学学期间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时期,也是知识技能体系初步完善的时期,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掌握较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群体,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有助于大学生完善素质结构,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3.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多样化,大学生要想尽快立足社会并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仅有文凭和分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而且,随着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就更加要求大学生具备竞争能力和创业素质,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大学生创业和未来事业发展的支柱。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主要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结构是十分复杂的,任何一项创造性活动都有许多种心理因素参与。创业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所以它涉及到许多心理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分析,我们发现,描述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品质内容有许多项。例如:强烈的兴趣和动机、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敢于创新等等。我们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大致可表现为以下六方面特征:
1.兴趣强烈,动机正确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强烈的兴趣使大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推动大学生积极创业。动机则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创业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而且正确的创业动机能调控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帮助大学生抵制各种诱惑,清除内心障碍,从而激发其创造的潜能,获得创业的成功。
2.积极进取,敢于创新
创业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开创自己的事业,创业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敢于冒风险,敢于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因此,创业者应该具备开拓创新努力进取的精神。创新就是市场存在着客观需要,而我们尚未真正做好的地方,如果你能够做好,就是创新。硅谷人的格言是:成功的秘诀不在于芯片,也不在于资本,而在于创新。创新既是创业者的基础,又是创业者的利器。通过创新,个体才能创业,而其所开创的事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信念坚定,意志顽强
创业意志指个体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品质。创业意志品质包括了恒心和毅力等。坚定的创业信念是创业成功的前提,人相信有什么结果,就可能有什么作为。同时,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经历磨难,创业者要有逆境中创业的心理准备,做到身处逆境,却能抗争坚持,不断追求。因为,现在的大学生习惯于家庭和学校呵护,缺乏抗挫折的心理和能力,因此,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心理品质。
4.善于沟通,乐于合作
人作为社会的人,不可能是孤立的。创业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更是离不开与人交往和合作。团队对事业成功、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要依赖团队合作精神,并且不断地承认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信念。因为创业者需要将自己的信念、想法、要求等告诉别人,以获得对方的支持,同时还要能了解别人的需要和动机,判断别人的可能行为和后果,以便于使双方甚至多方的目标和利益趋于一致,从而实现创业目标。
5.自信果断,踏实肯干
在创业过程中会出现无法预料的困难现象和机会选择等,这需要创业者及时做出决策。大凡创业成功者,一般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品质,其中之一是敢冒风险。自信与果断是紧密联系的,在自信的基础上,必须果断。同时,在创业过程中要做到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社会评价大学生找工作是眼高手低,其实创业也一样。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学会从小业入手,积无数小事为大事,只有这样,才可能完成大业。
6.追求卓越,实现自我
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转向多元、由依赖变为自主,进而引起人们对自身潜能和自我价值的普遍关注。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同时卓越也是一种追求,它在于将自身的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创业从心理上讲也是对自我卓越的一种追求,创业者对实现自我更为关注,这也激发了他们敢于向各种各样的领域进军的勇气,使他们能够 “不等、不靠、不要”,在创业过程中敢想敢做,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致可归为三方面,即智能因素、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因此,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可围绕上述因素展开。
1.高校是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
(1)通过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形成创业心理品质。
2002年4月,教育部刘凤泰副司长在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专业教育中也要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素质。高校在学校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开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创业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通过理论教育使学生明确创业的目的和意义。其次,通过思想教育树立创业理想,明确创业目标,增强创业意识,端正创业动机,坚定创业信念,引导学生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以及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2)通过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培育创业心理品质。
大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在这些活动中融入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增强凝聚力。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类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探索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组合。深入了解社会,体验工作艰辛, 磨练创业意志,提高心理承受力,提高在复杂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锻炼品质。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主要场所,在专业知识教育下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为大学生完善创业心理品质。高校可以开辟创业心理指导中心,利用专业心理教师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将创业心理培训纳入心理干预的内容体系,帮助大学生改进不合理的认知模式,确立辩证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将心理知识内化为心理品质,帮助他们端正对创业的认识,克服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增强创业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2.社会是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外围环境
(1)通过社会舆论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形成的氛围。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流极其便利,信息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大学生是一个学习和掌握信息能力很强的群体,有着良好的媒体接触习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广泛接触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和媒体。因此,社会和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大力宣传和倡导大学生创业。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为大学生加油打气,激励他们大胆地走出第一步。同时,政府可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做好政策解读,利用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搭建、完善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和咨询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和社会环境。
(2)利用榜样力量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良好创业心理品质。
对创业成功者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品质,如自信、热情、乐观、积极向上、勤于思考、好奇心强、勇于创新、敢于冒险、意志力强、情绪稳定等等,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成功创业者的案例,了解他们的创业历程,学习和掌握他们的良好创业心理品质,这种榜样的行为会为大学生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将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对他们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完善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3.家庭是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源头和保障
(1)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促进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形成。
言传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家庭教育是完善个体人格的根本。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人是家长,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也是始于家长,家是个体成长中心理品质形成的源头。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有句名言:“社会就是模仿。”作为家长在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时,要以身作则,要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
(2)利用家庭的鼓励和亲情保障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
家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一般来说要优于子女,他们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大学生避免一些创业风险的发生,他们的教育和鼓励也有助于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可以利用亲情优势,帮助大学生克服面子问题和畏难情绪,纠正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此外,大学生创业在很多时候还是家庭投资,家庭乃至家族资金是解决他们资金问题的重要渠道。因此,家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是大学生创业和心理品质培养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刘兆平.关于培养大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2(下).
[2]杨颎,伊影秋.大学生创业心理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科教文汇,2007,4(下).
[3]熊花,计颖.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机制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4]欧阳峣,蒋璟萍.大学生创业教育讲座[M].知识出版社,2002.
[5]董红燕,徐双俊.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理工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研究,江苏省心理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理工科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及培养策略研究(苏心规划07-007号);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国防生选拔培养的关键阶段研究(GJSXKT08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蒋琴雅(1966—),女,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工作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