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与学生谈心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由于目前辅导员往往以教育为目的找学生谈心,因此说教的性质更加强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最终并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也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是本文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谈心 以生为本 心理咨询技术 运用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与学生谈心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由于目前辅导员往往以教育为目的找学生谈心,因此说教的性质更加强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最终并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其特殊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素质等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世界的普及,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越来越多元化,学生的思想越来越纷繁复杂,特别是90后的学生,更是思想活跃复杂,如何把握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是辅导员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辅导员工作的经验以及对他人的观察和了解发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不够,意识不强。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但当前有很大一部分辅导员认为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做得不到位。虽然中央和国家教育部明确强调了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工作不过是带班、开会、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奖勤贷助补等事务性工作,当然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些事务性工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但很大一部分辅导员还并未意识到这点,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只是为了完成这些事务性工作而工作,达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提出的“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求。这就导致辅导员找学生谈心往往以解决某项具体事务性的问题或者批评教育为目的,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深层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比如,对于经常缺勤或者其他违纪的学生,辅导员找他们往往只是批评下并告知他该怎样,不该怎样。很少从理想信念或者道德素质等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导致与学生的谈话效果不好,并未起到很好的作用。
2、事务性工作多,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少。
虽然可以借着具体某件事与学生交流,但现状是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少。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辅导员师生比为1:200,同时每位辅导员又兼任学生党建、团学、就业、心理、学风、评奖评优等具体事务性工作,白天基本上忙于通知下发、数据统计、参加会议、解决学生具体问题、起草通知文件策划等等,而且学生白天基本以上课为主,因此白天与学生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也使得辅导员在与学生交谈中很难展开,并深入了解学生,从思想上对其进行引导。比如,当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谈心时经常会接到其他学生或者老师的电话或者因为要解决其他学生的临时问题而被打断,使得谈心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3、说教性质比较强,谈心技术不够好。
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中要抓学风、抓学生入党等工作,因此对学生有比较高的要求和期望,找他们谈话时往往会按照自己的要求让学生去完成,带有非常强烈的说教性质。而且这些工作使得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由于一些原则问题,很难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这也加大了思想教育的难度。同时,许多年轻的辅导员因为自身的阅历学识和工作经验有限,缺乏一些谈心艺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不够好。比如,当一学生上课缺勤被叫到辅导员办公室时,学生心理上已经产生了害怕和距离感,而且他本身就知道这样是不应该的。而辅导员的心理已经对其产生偏见,某种程度上认为他不是“好学生”,因此在交谈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对他进行说教,使得谈话并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笔者认为,以上问题的存在皆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轻视辅导员工作。
虽然各高校都很重视辅导员工作,但对于新上岗辅导员并没有进行系统培训,甚至认为辅导员工作技术含量低,人人都可以做,因此辅导员基本上靠自己个人摸爬滚打,甚至工作多年也未能领会其工作重点。据调查,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制定系统的辅导员培训和培养的计划,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2、辅导员工作繁杂,岗位职责泛化。
辅导员是保姆?是警察?是消防员?到底辅导员是什么角色,承担哪些职责?从实际情况上看,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事都是辅导员的事。从学习到生活,到工作等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这些不明确泛化的岗位职责导致辅导员工作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时间不够用,也使得思想教育工作被忽略。
3、辅导员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有难度。
虽然教育部十六号文件也提出辅导员以后要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学历高或者能力非常强的人往往只把这一岗位当成跳板,很难将其留住。因此这个岗位更多地只能吸引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加上辅导员工作的繁琐和复杂,许多辅导员成家之后往往容易想脱离这个岗位,这使得辅导员这支队伍非常年轻,整体工作经验不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望的效果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所认为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成人成才,而且培养学生“成人”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期望的大学生应该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1、展现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希望大学生能展现出来的是一种优秀的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要热爱党和国家,比如在国家面临灾难和危机时,要时刻与党中央和政府保持一致,科学和理性地对待,要为国家的强大而不断努力。要热爱学习,努力学好文化知识,要保持钻研精神,学好自己的专业,同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遇到困难挫折能很好的调整和应对,不抛弃不放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2、实现师生的和谐关系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不应该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学生对老师应该充分信任,老师也充分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师生之间不应是敌对而是和谐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辅导员在找任何一位学生谈话时,不管是什么问题,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不可以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要在充分尊重和客观的心态下与其进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帮助他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或者建议,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学生在与老师交流之前心理不应有强烈的抵触,要充分信任和尊重老师。愿意将自己的困难告之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也是我们期望达到的效果之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升学生的内在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使大学生产出良好的行为和举止,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从而推动全社会的全面进步,具体针对的是社会的整体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景展望期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水平,从而培养出“四有”新人并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1
[2] Rita Sommers-Flanagan,John Sommers-Flanagan,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5
[3]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谈心 以生为本 心理咨询技术 运用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与学生谈心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由于目前辅导员往往以教育为目的找学生谈心,因此说教的性质更加强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最终并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其特殊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素质等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世界的普及,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越来越多元化,学生的思想越来越纷繁复杂,特别是90后的学生,更是思想活跃复杂,如何把握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是辅导员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辅导员工作的经验以及对他人的观察和了解发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不够,意识不强。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但当前有很大一部分辅导员认为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做得不到位。虽然中央和国家教育部明确强调了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工作不过是带班、开会、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奖勤贷助补等事务性工作,当然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些事务性工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但很大一部分辅导员还并未意识到这点,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只是为了完成这些事务性工作而工作,达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提出的“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求。这就导致辅导员找学生谈心往往以解决某项具体事务性的问题或者批评教育为目的,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深层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比如,对于经常缺勤或者其他违纪的学生,辅导员找他们往往只是批评下并告知他该怎样,不该怎样。很少从理想信念或者道德素质等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导致与学生的谈话效果不好,并未起到很好的作用。
2、事务性工作多,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少。
虽然可以借着具体某件事与学生交流,但现状是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少。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辅导员师生比为1:200,同时每位辅导员又兼任学生党建、团学、就业、心理、学风、评奖评优等具体事务性工作,白天基本上忙于通知下发、数据统计、参加会议、解决学生具体问题、起草通知文件策划等等,而且学生白天基本以上课为主,因此白天与学生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也使得辅导员在与学生交谈中很难展开,并深入了解学生,从思想上对其进行引导。比如,当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谈心时经常会接到其他学生或者老师的电话或者因为要解决其他学生的临时问题而被打断,使得谈心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3、说教性质比较强,谈心技术不够好。
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中要抓学风、抓学生入党等工作,因此对学生有比较高的要求和期望,找他们谈话时往往会按照自己的要求让学生去完成,带有非常强烈的说教性质。而且这些工作使得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由于一些原则问题,很难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这也加大了思想教育的难度。同时,许多年轻的辅导员因为自身的阅历学识和工作经验有限,缺乏一些谈心艺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不够好。比如,当一学生上课缺勤被叫到辅导员办公室时,学生心理上已经产生了害怕和距离感,而且他本身就知道这样是不应该的。而辅导员的心理已经对其产生偏见,某种程度上认为他不是“好学生”,因此在交谈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对他进行说教,使得谈话并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笔者认为,以上问题的存在皆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轻视辅导员工作。
虽然各高校都很重视辅导员工作,但对于新上岗辅导员并没有进行系统培训,甚至认为辅导员工作技术含量低,人人都可以做,因此辅导员基本上靠自己个人摸爬滚打,甚至工作多年也未能领会其工作重点。据调查,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制定系统的辅导员培训和培养的计划,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2、辅导员工作繁杂,岗位职责泛化。
辅导员是保姆?是警察?是消防员?到底辅导员是什么角色,承担哪些职责?从实际情况上看,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事都是辅导员的事。从学习到生活,到工作等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这些不明确泛化的岗位职责导致辅导员工作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时间不够用,也使得思想教育工作被忽略。
3、辅导员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有难度。
虽然教育部十六号文件也提出辅导员以后要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学历高或者能力非常强的人往往只把这一岗位当成跳板,很难将其留住。因此这个岗位更多地只能吸引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加上辅导员工作的繁琐和复杂,许多辅导员成家之后往往容易想脱离这个岗位,这使得辅导员这支队伍非常年轻,整体工作经验不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望的效果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所认为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成人成才,而且培养学生“成人”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期望的大学生应该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1、展现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希望大学生能展现出来的是一种优秀的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要热爱党和国家,比如在国家面临灾难和危机时,要时刻与党中央和政府保持一致,科学和理性地对待,要为国家的强大而不断努力。要热爱学习,努力学好文化知识,要保持钻研精神,学好自己的专业,同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遇到困难挫折能很好的调整和应对,不抛弃不放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2、实现师生的和谐关系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不应该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学生对老师应该充分信任,老师也充分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师生之间不应是敌对而是和谐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辅导员在找任何一位学生谈话时,不管是什么问题,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不可以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要在充分尊重和客观的心态下与其进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帮助他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或者建议,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学生在与老师交流之前心理不应有强烈的抵触,要充分信任和尊重老师。愿意将自己的困难告之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也是我们期望达到的效果之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升学生的内在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使大学生产出良好的行为和举止,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从而推动全社会的全面进步,具体针对的是社会的整体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景展望期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水平,从而培养出“四有”新人并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1
[2] Rita Sommers-Flanagan,John Sommers-Flanagan,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5
[3]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7